- 年份
- 2024(9829)
- 2023(13832)
- 2022(11838)
- 2021(11317)
- 2020(9582)
- 2019(22119)
- 2018(22047)
- 2017(42116)
- 2016(23028)
- 2015(26067)
- 2014(25586)
- 2013(24865)
- 2012(22570)
- 2011(20360)
- 2010(20682)
- 2009(18484)
- 2008(17888)
- 2007(15641)
- 2006(13454)
- 2005(11639)
- 学科
- 济(86442)
- 经济(86359)
- 管理(66827)
- 业(63994)
- 企(55269)
- 企业(55269)
- 方法(42243)
- 数学(36502)
- 数学方法(35786)
- 中国(23110)
- 学(22248)
- 农(22104)
- 技术(20141)
- 财(19755)
- 业经(19747)
- 理论(18772)
- 地方(16519)
- 制(15782)
- 农业(14665)
- 和(14281)
- 教育(14231)
- 贸(13998)
- 贸易(13987)
- 易(13552)
- 技术管理(13254)
- 环境(12736)
- 划(12676)
- 务(12636)
- 银(12603)
- 财务(12562)
- 机构
- 大学(317733)
- 学院(316452)
- 管理(127607)
- 济(118689)
- 经济(115811)
- 理学(111118)
- 理学院(109890)
- 管理学(107621)
- 管理学院(107055)
- 研究(102129)
- 中国(73455)
- 京(67862)
- 科学(65884)
- 财(52500)
- 所(50927)
- 农(49595)
- 业大(48407)
- 研究所(46701)
- 江(46140)
- 中心(46054)
- 范(43577)
- 师范(43154)
- 北京(42954)
- 财经(42485)
- 农业(38800)
- 经(38631)
- 州(37930)
- 院(37208)
- 技术(36656)
- 经济学(34726)
- 基金
- 项目(220719)
- 科学(173166)
- 研究(161842)
- 基金(157588)
- 家(137221)
- 国家(136049)
- 科学基金(117318)
- 社会(99053)
- 社会科(93721)
- 社会科学(93695)
- 省(88743)
- 基金项目(83354)
- 自然(77607)
- 教育(76803)
- 自然科(75845)
- 自然科学(75826)
- 自然科学基金(74447)
- 划(74355)
- 编号(66946)
- 资助(65336)
- 成果(54096)
- 重点(49575)
- 创(49514)
- 部(47600)
- 课题(46947)
- 发(46324)
- 创新(45474)
- 科研(41890)
- 大学(41573)
- 项目编号(41534)
- 期刊
- 济(127816)
- 经济(127816)
- 研究(90102)
- 中国(64470)
- 学报(50935)
- 管理(48150)
- 科学(47001)
- 教育(46182)
- 农(44008)
- 财(38834)
- 大学(38434)
- 学学(35717)
- 农业(31237)
- 技术(31133)
- 融(22605)
- 金融(22605)
- 业经(21201)
- 经济研究(20055)
- 财经(19892)
- 图书(18754)
- 科技(17655)
- 业(17614)
- 经(16899)
- 技术经济(16138)
- 问题(15455)
- 理论(15008)
- 版(14548)
- 统计(13989)
- 实践(13888)
- 践(13888)
共检索到454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毛培胜 张蕴薇 王赟文
随着草业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草业内涵更加丰富,涉及草地畜牧业、草坪业、草种业、草产品加工业等许多领域。而学徒式为主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国草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向多种模式综合运用的方向转变,需要对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生培养过程和研究生培养的评价等培养模式构成要素进行调整与革新。
关键词:
草学 研究生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崇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招生数量和在校生规模连年递增,培养质量也有所提高,但研究生教育机制和培养模式却存在诸多弊端,如办学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均落后于时代潮流,与社会的联系处在比较被动的局面,国际化程度也较低。为此,当前迫切需要推进体制创新,加快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协作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以此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本期刊发的三篇文章围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有关话题展开,希望能引发您更多的思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方
博士研究生教育是国家最高学历教育,直接关系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为提高博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质量,反思了多年培养实践,提出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模式是由思想品德、业务理论、实践能力三个方面组成。通过本模式的方式方法教育培养博士研究生可能达到提高质量之目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展涛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高水平大学参与科技创新的宝贵资源。尽管我们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作了许多努力,但不可否认,研究生教育仍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体系中相对薄弱的部分,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方面的种种局限与问题,在研究生教育中表现得更为突出。作为一名研究型大学的校长,要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紧迫形势,从创新研究生培养理念、加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着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拔尖创新性人才。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邱建东 杜亚江
介绍了兰州交通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通过10年的摸索实践总结出的五步组合"双+"培养模式,该模式从职业学业规划、项目实践、环境建设、组织管理和导师团队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针对性地解决研究生培养各阶段的突出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双+”模式 研究生教育 创新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颖伟 鹿雪文
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内容随着科学发展而不断变化,有利于研究生掌握学科前沿动态。研究生培养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进一步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研究生教育是继本科教育之后的高一级教育,处于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当前,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己任的研究生教育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瞩目,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震 张巍 李丽 齐民
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中心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创新团队模式下研究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研究生 创新团队 科技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陶学文 别敦荣
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是属于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两种学位,在培养目标上有显著的差异。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主要培养面向特定职业领域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近现代意义上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于1908年诞生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我国自1991年设立工商管理硕士以来,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廖霄梅 魏锋
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教学和科研并重,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并举,重点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等特点,优化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结合政府、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成果应用单位和用人单位等经济主体,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础上,全面整合优势资源,构建以政策为引导,产业应用和企业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南海 薛勇民
在我国,高等学校正式开始培养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是以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简称"中职硕士")的培养模式开始的。在世界研究生教育史上,"中职硕士"职教师资培养模式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创新。实践证明该模式是最符合中国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但该模式同时也暴露出缺陷,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介入这种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模式的深度和广度均极其有限;二是决策层与教育理论界对这种模式的未来发展尚未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为了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对该模式进行不断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该模式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发展之后,已经拓展了其最初的培养范围。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承担研究生层次职教师资培养的高等院校应...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忠
分析了知识观的陈旧与研究生创新能力欠缺之间的关系,讨论了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对研究生发展的价值,认为在研究生教育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获得实践性知识和批判性知识,并要为这两类知识的获得创造条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琳 杨现民 王健
介绍了硕士研究生"学研创"培养模式,指出该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以培养创新创造能力为核心开展教、学和研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论述了"学研创"培养模式的价值,以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创新实践为基础,对"学研创"培养模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斌 杨文 李子林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新模式,有利于优化档案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理念、途径、方式和方法,从而增强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在数字时代的竞争力,更好满足国家档案事业在数字时代的建设与发展需要。[方法/过程]分析数字时代档案工作的新变化及其档案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环境和新问题;从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和过程方式层面,探讨数字时代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构建及优化。[结果/结论]提出基于数字时代的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路径,包括更新培养目标、调整培养方向、优化知识结构和创新培养方式。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档案学 研究生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立清 龙唐斌
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和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任,而高层次人才最基本、最关键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因而培养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在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后,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等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从学生、院校、导师以及社会等维度构建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并从国家政策、学院制度、资金筹集、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该模式的运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
研究生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保障机制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文标 彭汉 杜娟 阮向前
通过分析企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自主创新的需求和为适应企业需求需要解决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面向企业自主创新需求的基于知识创新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关键词:
知识创新 工程硕士 培养模式 研究生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