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13)
- 2023(19257)
- 2022(16798)
- 2021(15529)
- 2020(13330)
- 2019(30423)
- 2018(30013)
- 2017(57133)
- 2016(31853)
- 2015(35886)
- 2014(35949)
- 2013(35362)
- 2012(32595)
- 2011(29399)
- 2010(29187)
- 2009(26977)
- 2008(26806)
- 2007(23831)
- 2006(20586)
- 2005(17808)
- 学科
- 济(123390)
- 经济(123246)
- 管理(90483)
- 业(86059)
- 企(70301)
- 企业(70301)
- 方法(60272)
- 数学(52642)
- 数学方法(51902)
- 农(36547)
- 财(33895)
- 学(30855)
- 中国(30670)
- 业经(27331)
- 地方(24572)
- 农业(24226)
- 贸(23098)
- 贸易(23092)
- 易(22415)
- 制(21764)
- 环境(21214)
- 务(21017)
- 财务(20931)
- 财务管理(20882)
- 理论(20580)
- 企业财务(19732)
- 和(19591)
- 技术(18895)
- 划(17650)
- 银(17566)
- 机构
- 大学(457039)
- 学院(456525)
- 管理(174691)
- 济(172946)
- 经济(169057)
- 研究(152989)
- 理学(152391)
- 理学院(150605)
- 管理学(147455)
- 管理学院(146679)
- 中国(110931)
- 科学(102671)
- 京(96724)
- 农(89219)
- 所(79581)
- 业大(78019)
- 财(77882)
- 研究所(73419)
- 农业(70866)
- 中心(70026)
- 江(66283)
- 财经(63191)
- 北京(60209)
- 范(59978)
- 师范(59201)
- 经(57402)
- 院(54960)
- 州(54111)
- 经济学(51596)
- 技术(50668)
- 基金
- 项目(319333)
- 科学(247234)
- 基金(229340)
- 研究(222262)
- 家(204342)
- 国家(202666)
- 科学基金(171174)
- 社会(137296)
- 社会科(129853)
- 社会科学(129813)
- 省(126990)
- 基金项目(122078)
- 自然(115771)
- 自然科(113016)
- 自然科学(112976)
- 自然科学基金(110935)
- 划(107342)
- 教育(102909)
- 资助(94906)
- 编号(89554)
- 重点(72375)
- 成果(71768)
- 部(68570)
- 发(67312)
- 创(65459)
- 科研(62361)
- 课题(62237)
- 计划(61870)
- 创新(61254)
- 大学(58523)
- 期刊
- 济(183528)
- 经济(183528)
- 研究(122658)
- 学报(87677)
- 中国(81741)
- 农(80998)
- 科学(74857)
- 大学(64298)
- 学学(61085)
- 财(60272)
- 管理(60180)
- 农业(55627)
- 教育(47070)
- 技术(38532)
- 融(33233)
- 金融(33233)
- 业经(31490)
- 财经(30166)
- 业(28960)
- 经济研究(28876)
- 经(25782)
- 版(25648)
- 问题(24496)
- 业大(23830)
- 科技(23315)
- 图书(22802)
- 技术经济(21553)
- 资源(20939)
- 统计(20756)
- 理论(20398)
共检索到644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枫 朱立志
以牧民收入作为主要考察对象,采用分位数回归对甘南牧区的牧户生计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牧交错区与纯牧区牧民收入影响因素存在较大不同。农牧交错区牧民收入在不同分位点上受到家中有无外出务工人员、家中常住人口数量、距离集贸市场的远近、放牧牲畜的数量、有无科技培训、有无加入合作社等因素影响呈现不同。纯牧区牧民收入只受家中常住人口数量的显著影响。总体看来,牧民对补贴和放牧依赖度高,难以转变生计结构,为促进增收需倡导舍饲养殖,转变原有粗放的牧业生产结构,谋划牧业发展新思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先东 李录堂 苏岚岚 夏咏
草场流转是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草场资源的方式之一,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新疆和内蒙古的调研样本为例,从总收入、牧业收入、非牧收入剖析草场流转对牧民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草场流转有助于提高牧民收入,转入草场对非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对牧业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转出草场对非牧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牧业收入的影响不显著;相对低收入层级牧民,转入草场对高收入层级牧民牧业收入的作用更大,并可能扩大牧民贫富差距,而转出草场对此影响不显著。由此建议政府加强草场流转市场的规范化管理,强调流转效率的同时,不能盲目主导草场资源向大户、企业流转,仍需兼顾低收入牧民、避免贫富分化,落实牧区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
草场流转 家庭收入 牧民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枫 朱立志
本文从牧户的满意度视角出发,利用甘南牧区236户牧民的微观数据,将牧户生计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理解"、"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认知"两类潜变量,对牧户满意度进行测度。模型结果显示,牧户对草原生态建设的总体态度较为满意。但是,两类潜变量因素都没有在模型中较好的凸显直接作用,而必须通过牧户生计灵活性变量才能体现。该结果说明,尽管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或政策)的心理意愿较重要,但是在政策实施中执行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牧户的生计选择作为中介变量对草原生态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总体来看,草原生态建设实施后,牧民的生活方式确实受到较大影响,但是,放牧依然是牧民生计的主要手段,生态保护的意愿若要上升为主观行动仍有较大差距。目前,奖补政策在我国甘南牧区已经全部覆盖,政府对草原生态保护应该给予更多的宣传和引导,使草原受益主体充分认识到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培育牧户替代生计新方式,将意愿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草原生态建设的可持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枫 朱立志
本文从牧户的满意度视角出发,利用甘南牧区236户牧民的微观数据,将牧户生计变量作为中介变量,引入"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政策理解"、"牧户对草原生态保护认知"两类潜变量,对牧户满意度进行测度。模型结果显示,牧户对草原生态建设的总体态度较为满意。但是,两类潜变量因素都没有在模型中较好的凸显直接作用,而必须通过牧户生计灵活性变量才能体现。该结果说明,尽管牧民对生态建设(工程或政策)的心理意愿较重要,但是在政策实施中执行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牧户的生计选择作为中介变量对草原生态建设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总体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孔德帅 胡振通 靳乐山
牧民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对于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4个嘎查294个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现状,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有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总体较弱,仅有34.0%的牧民明确表示愿意子女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经营。少数民族、家中有村干部的样本牧民具有较强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年龄越大,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越强。天然草场和劳动力是草原畜牧业的两种主要生产要素,与两者相关的家庭人均草场面积、草场质量状况、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畜牧业从业人数都对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有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郭建超
实现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是必要的。文章以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主要从甘南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实践及经验启示三个方面讨论了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甘南对过去已改变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区域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草原旅游发展道路。其次,从政府、牧民、企业等不同要素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各要素在甘南草原生态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甘南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生态价值:一是草原生态旅游服务;二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三是草原生态产业链的延伸。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先东 李录堂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微观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分类Logit模型分析保障感知、社会信任对牧民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参与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牧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牧民社会保障感知得到提升,并对参与草场生态保护的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社会信任是联接部落间牧民生产合作的重要纽带,并对牧民生态保护参与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生态保护方式决策上,相对于延长圈养,保障感知、社会信任对牧民选择减少牲畜、流转草场的影响显著,具有较高的选择概率。延长圈养是"农牧生产结合"的创新产物,短期内虽增加了养殖成本,但从长期看农业生产的玉米及其秸秆成为牲畜优质的饲料来源,既能获得生产补贴弥补收入损失,又能发展畜牧养殖缓解草场生态压力。针对这些发现,提出完善牧民基本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以及规范政策实施流程的监管、树立政府公信力,既利于提高牧民草场生态保护,又利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
社会保障 社会信任 生态保护 草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圣坤 刘娟
本文以内蒙古一个典型的嘎查(村)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牧民对草场退化的认知和对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牧民为什么在双权一制承包后的自家草场上仍然选择超载放牧的原因和行为逻辑。
关键词:
草场退化 对策 内蒙古 个案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陶克涛,乌仁,吴梅荣
草原畜牧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其从业者———牧民,依靠天然的水草及合理利用这些水草生存和发展。但由于人为破坏草场和超载过牧,恶化了草原生态环境,导致了草原生态———畜牧产业———牧民收入的恶性循环。因此,打破传统畜牧业经营范式,创新经营草原畜牧产业,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促使牧民收入的递增是一个便捷的路径。
关键词:
经济学 创新经营 收入递增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曾颂耀 王泽民
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草场的生态功能具有涵养水源、固碳吐氧、水土保持等功能,这些生态功能的价值需要通过会计估算体现出来,而价值的实现则需要通过生态价值的补偿来实现。制约生态价值补偿的因素则是补偿的依据,一直以来都是按照草场的等级、面积来进行生态价值补偿。通过对甘南牧区草场生态价值的会计估算,得出草场生态价值的总价值,为生态价值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生态会计 草场 生态价值 补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新华
[目的]研究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受偿意愿、受偿期望值以及影响受偿意愿的因素,以期为新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基于464户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CVM估值法和二元Logistic方法进行研究。[结果] 78. 23%受访牧民具有受偿意愿,21. 77%牧民不具有受偿意愿。牧民禁牧受偿意愿为947. 10~1 210. 65元/hm2,草畜平衡奖励受偿意愿为508. 8~650. 40元/hm2。[结论]牧民的受偿意愿较高,受偿意愿值远远高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了解、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状况改善、政府对草原监管、受访牧民文化程度、拥有草原面积、家庭纯收入、饲养牲畜头数、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偿政策后草原载畜量下降、补偿标准高低等。受访牧民年龄和家庭人口数对牧民生态保护受偿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潘建伟 张立中
根据不同的草原畜牧业类型,将内蒙古牧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东部草甸草原畜牧业区、中部典型草原畜牧业区、西部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畜牧业区。在分析不同地区牧民消费水平和收入水平差距的基础上,分别对不同地区牧民的消费结构差异、实物消费差异、住房条件差异进行了研究,并得到一些有益启示。
关键词:
草原畜牧业 牧民消费 地区差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窦学诚 王庆辉
在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指导下,设计高寒牧区草原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水源重要补给区玛曲草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在压力指标中,超载过牧是影响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原料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高寒牧区在选择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实现畜牧经济和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军 刘春雨 潘竟虎 刘英英 杨东辉
针对甘南草原生态系统水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及草原退化的形势,本研究采用理论基础坚实、区域应用限制小、反演陆面蒸散发量较为合理准确的SEBS(Surface Energy Balance System)模型。在此基础上,将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应用于反演甘南草原区域地表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并对甘南草原区域7月份的日均ET进行了反演,分析了2000年和2009年间该区域ET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发展变化。同时,采用图像剖面线分形的方法描述研究区遥感ET的局部以及微观的结构特征,了解遥感ET分布的空间差异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该区域日均ET总体上是减少的,其中一些区域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雨星 赵敏娟
基于草场流转市场转型背景,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820个牧户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社会资本、信息渠道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及二者间的作用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和代际差异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转型市场下,社会资本仍能促进牧户草场转入,但作用方式发生变化,表现为关键网络节点和牧户主动利用社会网络能力的作用凸显,社会资本总量和被动依赖社会网络信息资源流入的作用式微。(2)网络信息渠道促进了牧户草场转入,但尚未对社会资本形成替代,社会资本与网络信息渠道并行不悖。(3)社会互动通过降低草场流转的交易费用促进了牧户草场转入,而关键网络节点、网络信息渠道不存在相应机制。(4)社会资本、网络信息渠道对牧户草场转入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代际差异,表现为新生代牧户转入草场更加依赖网络信息渠道,中生代、老生代牧户转入草场仅依赖社会资本。据此,建议在建立和完善网络和实体草场流转交易平台等方面完善草场流转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