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58)
2023(9090)
2022(8152)
2021(7782)
2020(6484)
2019(15234)
2018(15274)
2017(29427)
2016(16208)
2015(18261)
2014(18250)
2013(18112)
2012(16498)
2011(14773)
2010(14473)
2009(12998)
2008(12418)
2007(10469)
2006(9036)
2005(7610)
作者
(47936)
(39683)
(39351)
(37317)
(25257)
(19261)
(17808)
(15834)
(15127)
(14002)
(13811)
(13303)
(12684)
(12479)
(12179)
(12178)
(12130)
(11767)
(11244)
(11140)
(10073)
(9583)
(9488)
(8902)
(8847)
(8795)
(8789)
(8706)
(8062)
(7967)
学科
(60561)
经济(60496)
管理(44408)
(42007)
(35292)
企业(35292)
方法(30444)
数学(26317)
数学方法(26016)
(16293)
(15910)
中国(14365)
(14157)
业经(13275)
地方(12435)
农业(10709)
理论(10695)
(10581)
(10378)
贸易(10374)
环境(10204)
(10056)
技术(9819)
(9401)
财务(9343)
财务管理(9329)
(9291)
企业财务(8833)
教育(8689)
(8595)
机构
大学(227040)
学院(225081)
管理(92389)
(81767)
理学(81054)
理学院(80161)
经济(79845)
管理学(78704)
管理学院(78329)
研究(74801)
中国(52650)
科学(50948)
(48798)
(40762)
业大(38891)
(38077)
(35419)
研究所(35407)
中心(33217)
农业(32375)
(31028)
北京(30523)
(29849)
师范(29525)
财经(29375)
(27432)
(26756)
(25892)
技术(24544)
师范大学(24019)
基金
项目(164684)
科学(127793)
基金(118529)
研究(117130)
(104756)
国家(103926)
科学基金(88362)
社会(70642)
社会科(66796)
社会科学(66778)
(64734)
基金项目(64383)
自然(60430)
自然科(58947)
自然科学(58933)
自然科学基金(57849)
(54986)
教育(53042)
资助(48676)
编号(48010)
成果(37993)
重点(36609)
(35391)
(34486)
(34176)
课题(32570)
科研(31974)
创新(31860)
计划(31213)
大学(30252)
期刊
(85214)
经济(85214)
研究(61631)
学报(41169)
中国(38459)
科学(37168)
(36207)
管理(31830)
大学(29905)
学学(28290)
农业(25846)
(24759)
教育(23990)
技术(18600)
业经(14432)
(14431)
金融(14431)
(13540)
图书(13130)
财经(13077)
经济研究(12844)
科技(12435)
理论(11787)
业大(11318)
实践(11152)
(11152)
问题(11112)
资源(10971)
(10937)
(10911)
共检索到309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惟敏  张树怀  赵建兴  刘家骧  孟瑞霞  
通过1989、1996年对草地螟吊飞和脂肪含量的研究表明:(1)草地螟是迁飞性害虫。与稻纵卷叶螟等三种水稻害虫相比较,其飞行能力较强且以3日龄蛾最甚;(2)草地螟飞行时消耗体内脂肪;(3)经测试脂肪含量证明,1987年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三个旗(县)峰期蛾不是由西部越冬基地四子王旗迁飞去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雅杰  陈瑞鹿  
草地螟在我国表现为长周期的间歇猖獗,主要发生于北纬37°以北,由东经108°至118°,斜向东北至北纬50°的地区。北纬39°~43°与东经110°~116°之间为主要越冬区,其它为扩散发生区。根据滞育与光照和温度的关系,阐明了主要越冬区形成大量滞育越冬种群的机制。雷达观测证实了草地螟的迁飞现象。主要越冬区秋季世代形成大量越冬种群,春季成虫迁飞构成大范围发生的虫源,扩散发生区春季迁入的成虫峰期、蛾量与主要越冬区相近,一代幼虫危害后虫量骤减,幼虫仅形成少量越冬种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谟彪  傅绍清  罗苹  
食用豆包括蚕豆、豌豆、绿豆、饭豆、菜豆等十多种豆科作物(大豆等油料豆科作物除外)。在我国食物中的地位仅次于禾谷类和大豆。食用豆具有高蛋白、中淀粉、低脂肪等特点,是人类蛋白质主要来源之一。因此,研究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探讨其营养价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傅翠贞等曾对食用豆中脂肪及脂肪酸含量进行过研究,认为脂肪含量一般在0.5~2.5%范围,高者可达4%左右。脂肪酸以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为主,但未报道各种脂肪酸的具体含量。其他文献对部分食用豆的脂肪及脂肪酸含量作了报导。本文取材于全国十七个省、市、区国家“八·五”攻关项目食用豆类种质资源研究课题的部分样品及四川省农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爱武  左璐雅  董斌  
【目的】研究月见草籽对鹌鹑肉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期通过调整日粮组分来改变鹌鹑肉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选用150只1日龄鹌鹑,随机分成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10只。第1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5组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8%,10%,12%和15%月见草籽的试验日粮,进行为期50 d的饲养。于35和50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屠宰3只鹌鹑,取肉样,测定鹌鹑肉中常规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的含量。【结果】随着月见草籽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鹌鹑肉中脂肪含量呈递增趋势,15%月见草籽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日粮中月见草籽添加量的增加,35日龄及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喆  袁希平  王安奎  昝林森  杨世平  金显栋  张继才  付美芬  黄必志  
【目的】研究肉牛品种及性别对牛肉肌内脂肪、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为肉牛的品种改良和育肥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年龄相近((12±1)月龄)的BMY阉公牛15头、云南黄牛9头(母牛4头,阉公牛5头)、短云杂阉公牛6头、西云杂阉公牛4头,在相同条件下经过12~14个月的强制育肥,取7~9胸肋眼肉进行脂肪及脂肪酸含量测定。【结果】阉牛和母牛的牛肉脂肪及脂肪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4个品种牛的牛肉脂肪含量差异也不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肉豆蔻酸含量显著(P0.05);云南黄牛肉的棕榈酸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3个品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陈翠  孙健  吉红  黄小城  边晨晨  
为了探究硫辛酸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脂肪细胞脂质代谢的影响,分离草鱼腹腔脂肪组织,消化得到脂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分别用0、50和200μmol/L硫辛酸孵育细胞6 h,收取细胞和培养基样品后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含量、甘油和非酯化脂肪酸(NEFA)释放量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结果显示:50和200μmol/L硫辛酸处理显著降低草鱼脂肪细胞TG含量,200μmol/L硫辛酸显著增加细胞甘油和NEFA的释放量。200μmol/L硫辛酸组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相关基因(HSL、PPARα、CPT1、CD36)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CC和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上升,ATGL、MGL、SREBP-1c、FAS、DGAT等脂代谢基因表达状况无显著变化。综上所述,硫辛酸可能通过诱导草鱼脂肪细胞HSL和CPT1的基因表达促进脂质水解和β-氧化,从而降低脂肪细胞脂质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小波  姜治华  林文君  张永晖  
对四川省719份春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春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平均含量46.66±1.98%,高蛋白资源丰富;脂肪平均含量17.80±1.12%;蛋白质和脂肪总含量64.46±1.62%。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579);蛋白质含量与株高是极显著负相关;与生育日数和百粒重相关不显著。脂肪含量与生育日数、株高和百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不同种皮色、花色和茸毛色的春大豆品种资源蛋白质含量存在明显差异;而脂肪含量差异不明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思佳  叶世洲  李德尚  叶秀芝  刘建钊  
在不同盐度、温度和饵料种类饲养条件下测定了台湾红罗非鱼幼鱼( 体重11.26~45 .56 g) 鱼体的生化成分和含能量。结果表明:在任何条件下台湾红罗非鱼幼鱼鱼体含水量与其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比能值分别存在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也分别与比能值显著相关,其中含水量与比能值的相关系数最高。因此,用含水量估计鱼体的生化成分及比能值简单可靠,鱼体生化成分受盐度和饵料等生态因子的影响,脂肪含量受盐度的影响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饵料种类( 日本刺沙蚕、混合藻液和颗粒饵料) 对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非常显著,对比能值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以日本刺沙蚕为饵料的鱼体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及比能值均高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艳  顾以韧  刘锐  龚建军  吕学斌  陈晓晖  
关键词: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立坚  杨会邦  张俊杰  蔡春  
分别取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肉、脂肪、肝、眼和皮等组织,用氯仿-甲醇(2∶1,v/v)提取,以C17∶0为内标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各组织脂肪酸种类及含量。结果显示:罗非鱼各种组织中含有16种脂肪酸,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眼睛、肝脏、鱼肉和鱼皮;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为202~8869 mg/kg,主要为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C18∶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为293~11219 mg/kg,主要为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为36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梅珍  石文雷  朱晨炜  陆茂英  王根林  黄凤钦  
本文报道了团头鲂鱼种在饲料中的蛋白质、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保持适宜含量的条件下,不同脂肪含量对团头鲂鱼种生长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所用的脂肪为新鲜的豆油。结果表明,团头鲂鱼种饲料中脂肪适宜含量为 2~5%,最适含量为3.6%左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雅坤  宋晓昆  关中波  闫龙  刘兵强  邸锐  胡景辉  杨春燕  张孟臣  
为了分析大豆5种脂肪酸是否适合早代选育,将5种脂肪酸均有差异的2个亲本冀豆12和黑豆组合后代群体的86个家系进行脂肪酸测定。对后代群体F_2、F_4两代间的脂肪酸分布进行了比较,并分别通过F_2和F_4两代对5种脂肪酸进行了相关分析,以培育优良脂肪酸组分的大豆品种。结果表明:除硬脂酸外,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软脂酸的F_4比F_2分布较集中,油酸和亚麻酸F_2的平均值高于F_4,亚油酸、软脂酸、硬脂酸的F_2平均值低于F_4,但其差异都不大。5种脂肪酸之间油酸和亚麻酸呈极显著负相关,油酸和亚油酸呈极显著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智勇  张智  刘杰  康爱国  赵素梅  尹祥杰  李占清  谢爱婷  张云慧  
【目的】研究2020年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在我国北方地区季节性时空动态,并对各主要发生区的虫源性质进行分析,探讨草地螟在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境内、境外的虫源衔接关系,为提高草地螟预测预报水平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山西相关植保站探照灯诱虫器或虫情测报灯的虫情数据,分析草地螟在我国北方地区种群数量的时空动态变化。通过GrADS软件对FNL全球分析资料进行处理,获得高峰期内主要蛾峰日的风场数据并绘制风场图。采用基于WRF模式编写的三维质点轨迹分析程序对草地螟迁飞路线进行模拟,利用R 3.8的ggplot2 3.3.0程序包对轨迹模拟结果进行绘图。【结果】2020年越冬代草地螟成虫主要发生在山西、河北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和兴安盟地区;1代草地螟成虫大量突增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化德县和与之接壤的河北康保县。风场分析显示,在草地螟典型的迁飞期内,华北及东北地区均受到锋面和气旋过程的影响;东北气旋前部的偏南或西南低空急流为华北越冬区的草地螟远距离迁入东北提供了有利条件,其后部的西北气流则会阻碍草地螟向东北的迁飞。虫源分析显示,华北地区越冬代成虫大部分滞留当地危害,部分借助适宜的西南气流向东北地区及中蒙、中俄三国交界迁飞;内蒙古兴安盟地区5月下旬虫源主要来自草地螟华北越冬区,6月上旬部分来自华北越冬区,部分来自中蒙、中俄三国交界处,6月下旬主要来自华北越冬区迁出虫源。1代草地螟成虫主要来自内蒙古中西部及中蒙边界1代幼虫发生区,受锋面天气影响在内蒙古化德县和河北康保县聚集降落,并进一步向东北方向迁飞扩散。【结论】2020年是草地螟2018年种群回升以来又一重发年份;气旋天气形成的强劲气流是华北地区和境外虫源顺利进入东北地区的主要运载气流,风切变、气旋中心等气流的辐合使大面积迁飞的成虫聚集降落,造成局部虫量突增;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草地螟越冬代和1代成虫均与境外虫源存在频繁的交流,因此,开展草地螟区域性联合监测对草地螟的异地测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俞春莲  王正加  夏国华  黄坚钦  刘力  
以10个不同品种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的脂肪相对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测定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相对含量为69.11%~78.19%,出仁率为36.79%~59.47%,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90.00%,其中以油酸最高,其次是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花生酸,且油酸和亚油酸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不同品种的薄壳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相同,但脂肪酸相对含量有显著差异(P<0.05),其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相对含量为73.01%~58.76%;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为主,相对含量为32.20%~19.6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登超  王钧毅  韩传明  崔淑英  侯立群  
以国内外不同品种核桃为试材,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品种核桃仁中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核桃仁中的脂肪含量在66%左右。核桃仁中共检测出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珠光脂酸、顺-10-十七碳-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花生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二十二碳酸12种脂肪酸。脂肪酸碳链长度主要集中在C16~C18之间,以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他脂肪酸含量较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