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1)
2023(5815)
2022(4808)
2021(4279)
2020(3496)
2019(7631)
2018(7321)
2017(13202)
2016(7527)
2015(7885)
2014(7388)
2013(7148)
2012(6570)
2011(5899)
2010(5663)
2009(5131)
2008(4949)
2007(4125)
2006(3490)
2005(2782)
作者
(26206)
(22253)
(21906)
(20529)
(13902)
(11101)
(9629)
(8842)
(8392)
(7678)
(7629)
(7359)
(7329)
(7323)
(6962)
(6837)
(6550)
(6518)
(6474)
(6141)
(6056)
(5526)
(5165)
(5043)
(4921)
(4902)
(4888)
(4780)
(4727)
(4522)
学科
(25323)
经济(25292)
(19086)
管理(18648)
(13896)
企业(13896)
方法(12119)
数学(10983)
数学方法(10923)
(10127)
(8594)
(6712)
(6623)
贸易(6623)
(6453)
农业(6131)
中国(6032)
业经(5772)
环境(5295)
技术(4806)
土地(4506)
地方(4295)
(4209)
财务(4208)
财务管理(4204)
(4014)
企业财务(4000)
(3973)
土壤(3959)
产业(3814)
机构
学院(107552)
大学(107412)
研究(40918)
(38910)
经济(38290)
管理(37671)
(36948)
理学(34041)
理学院(33541)
管理学(32795)
管理学院(32653)
科学(32385)
农业(30028)
业大(28442)
中国(28070)
(23469)
(22522)
研究所(22404)
农业大学(20669)
中心(17600)
(16020)
实验(15472)
(15344)
(15335)
(15030)
(14947)
科学院(14934)
实验室(14847)
(14550)
重点(14039)
基金
项目(86489)
科学(65844)
基金(63836)
(61753)
国家(61293)
科学基金(50039)
研究(49542)
自然(37368)
自然科(36492)
自然科学(36464)
自然科学基金(35848)
基金项目(35128)
(34232)
社会(31822)
社会科(30188)
社会科学(30180)
(29979)
资助(24772)
教育(21593)
计划(21119)
重点(20306)
科技(20101)
(18375)
(18264)
科研(17839)
(17572)
(17367)
创新(17362)
(17247)
编号(16583)
期刊
(34883)
经济(34883)
学报(34307)
(32693)
科学(26503)
大学(23688)
学学(23406)
农业(22214)
研究(21831)
中国(17892)
(12445)
业大(11684)
管理(10799)
(10359)
农业大学(9850)
(8650)
林业(7603)
科技(7552)
自然(6993)
业经(6819)
资源(6715)
中国农业(6582)
经济研究(6471)
(6043)
金融(6043)
财经(5875)
自然科(5612)
自然科学(5612)
技术(5287)
问题(5148)
共检索到138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灏  杨超  
蘑菇圈是由土壤真菌引起的一种特殊的生态现象,通过分析蘑菇圈的存在对植被氮磷营养、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真菌结构的影响,旨在为揭示土壤真菌–真菌互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在蘑菇圈的圈上区域,植被生物量、含氮量和含磷量均显著高于圈外及圈内区域(P <0.05)。5)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有效磷含量是影响土壤真菌结构组成的重要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玉雯   朱占军   王雨晴   高云昌   马增旺   李玉灵   刘玉华   李晓刚  
夜晚偷牧和骑马旅游是冀北坝上地区对草地的两种主要利用方式,其对该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在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以夜晚偷牧利用草地(半禁牧草地)和骑马旅游利用草地(旅游草地)为研究对象,以禁牧草地为对照,采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和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两种利用方式对草地植被群落和土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禁牧草地多年生草本植物的优势度,旅游草地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的种数和优势度均小于禁牧草地。半禁牧草地的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及土壤碱解氮、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 H均显著小于禁牧草地(P <0.05),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大于禁牧草地(P <0.05)。旅游草地植被的高度、盖度、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土壤碱解氮和全钾含量均显著小于半禁牧草地(P <0.05),土壤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大于半禁牧草地(P <0.05)。半禁牧草土壤大团聚体含量显著大于禁牧草地(P <0.05)。综上所述,夜晚偷牧和骑马旅游对草地具有不同的选择压力,夜晚偷牧的干扰强度比骑马旅游弱。骑马旅游是导致坝上地区土壤沙化的重要因素,减少骑马旅游是维持冀北坝上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彭清青   唐炳民   欧为友   段迎珠   孙占清   谢占玲   毛玉晶   陈生全   郭璟   王宝   杨家宝   孟清  
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以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群落上,然而,目前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6类植物108块组织中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64.81%,总定殖率为33.33%。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矮嵩草内生真菌丰富度(R = 1.73)和多样性(H’ = 1.86,D = 0.83)最高,米尔克棘豆内生真菌均匀度指数(J_(u )= 1)最高;鹅绒委陵菜与麻花艽(C_(s鹅-麻 )= 0.5, C_(j鹅-麻 )= 0.33),火绒草和米尔克棘豆(C_(s火-米 )= 0.40,C_(j火-米 )= 0.25)的内生真菌具有一定相似性;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相似性排序为:根-茎>叶-茎>根-叶。内生真菌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植物中优势菌分别为Peziza ostracoderma和Stagonospora sp.;不同组织中相对丰度最高均为Peziza ostracoderma。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是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的核心植物(EIC_(矮嵩草 )= 1);Peziza ostracoderma是核心内生真菌(EIC_(P.o )= 0.75)。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内生真菌的角度为进一步探究青藏高原特有真菌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提供新思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积民  程杰  杨晓梅  
在黄土高原自东南向西北,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定位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封禁初期和封禁11 a草地生物量与固碳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地下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与碳储量分布规律均为森林草原>梁塬典型草原>丘陵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地封禁11 a,地上活体植物、凋落物0、~100 cm活体根系和土壤中碳密度总量,森林草原类型为63.38~97.65 t.hm-2,梁塬典型草原类型为49.04~68.80t.hm-2,丘陵典型草原类型为52.33~62.11 t.hm-2,荒漠草原类型为11.93~19.62 t.hm-2;碳储量4种草地类型分别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博   蔺雄奎   冯占荣   闫聚辉   李志刚  
为了探讨乡土牧草补播对退化草地植被恢复的作用,在宁夏盐池县设置了以放牧地(FM)为对照,以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单播(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单播(N)、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MN)、蒙古冰草+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混播(MS)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混播(MX)为补播模式,研究不同补播措施对荒漠草地土壤持水性及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间土壤持水性的综合排序为M> MS> MN> MX> N> FM。2)所有补播处理的地下生物量均高于放牧草地,且单播牧草的地下生物量M高于N;而处理间地上生物量表现为MS> MX、M、MN> N> FM的趋势。3)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植被地下、地上生物量和表征土壤持水性的指标间显著相关(P <0.05)。本研究结果表明蒙古冰草由于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单播或与豆科混播均可以显著改善土壤持水性,进而利于植被的恢复,故而在未来草地补播中应因地制宜采用根系生物量大的牧草进行单播或与其他牧草混播。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娜  白可喻  杨云卉  张睿洋  韩国栋  
以内蒙古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一个生长季内不同放牧强度下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养分变化状况。试验设置禁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和重度放牧(HG)4个放牧梯度。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减少,且生长旺季(8月),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比禁牧分别降低了7.47%、41.96%和51.75%;草地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变化不显著(P>0.05);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放牧强度增加而下降;放牧强度对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全氮无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生物多样性与表层土壤有机质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强  胡直友  李兆方  
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和土壤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年强度放牧使土壤的全氮含量和草地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使牧草产量下降17.1%,草地主要种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了33.8%,均质度系数增加51.1%,土壤的氮磷比升高1.3。轻度放牧使草地全氮含量降低0.096%,红三叶的均质度系数增加21.0%。中度放牧并未使草地牧草产量和红三叶的重要值降低,同时使草地红三叶均质度系数保持在远低于1.0水平以下,但使土壤全氮含量下降0.085%。根据以上结果,中度放牧是保持草地持续高产的最好的放牧管理选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红敏  彭辉  徐肇友  骆先有  陈杏林  陈焕伟  
【目的】研究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评估植被类型转变后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杉木林转为油茶林后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特征和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关系。【结果】杉木林和油茶林中共有真菌门18个,真菌纲46个,真菌目74个,真菌科92个,真菌属98个,真菌种116个,OTU252个。2种林分类型中主要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和毛霉菌门,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占真菌总量91.57%~91.97%,3个优势菌门在2种植被类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杉木林的优势菌纲为古根菌纲、伞菌纲和散囊菌纲,油茶林的优势菌纲为散囊菌纲、粪壳菌纲、古根菌纲,油茶林土壤中散囊菌纲显著高于杉木林(P <0.05),2种植被类型土壤中的优势菌属分别为Archaeorhizomyces和篮状菌属。优势菌门和优势菌纲对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和RDA分析表明:担子菌门与全磷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杉木林转变为油茶林后两种植被类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组成相似,影响真菌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是全磷和碱解氮,本研究为油茶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彦龙  王晓丽  马玉寿  
通过长江源区典型阴坡、滩地和阳坡生境下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理化特征定量分析,研究了坡向对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的影响,为退化高寒草地的恢复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结果表明,草地地上总生物量呈滩地>阴坡>阳坡趋势,3个土层土壤含水量呈阴坡>滩地>阳坡趋势,pH呈阴坡<滩地<阳坡趋势。0-10cm土壤有机碳阳坡显著高于阴坡(P阴坡>阳坡,速效磷为滩地>阳坡>阴坡。0-10cm土壤C∶N阳坡显著高于阴坡和滩地,阴坡、滩地间差异不显著(P>0.05);0-10cm土壤N∶P阴坡显著高于阳坡。由此可知,高寒草地植被(地上生物量)和土壤特性(含水量、pH、总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在阴坡-滩地-阳坡生境呈明显差异,是其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表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廷宁  曹子龙  郑翠玲  孙保平  丁国栋  
以草地严重沙化后形成的沙丘 ,且其上设置有不同年龄 (2~ 3a和 4~ 5a)平行高立式芦苇沙障的地段为研究对象 ,分别对沙丘不同部位 (迎风坡、背风坡和丘间低地 )及沙障不同位置 (沙障迎风面、背风面和两沙障中间 )土壤种子库进行了研究 ,以同类型未设沙障的地段作对照 ,并结合沙丘各部位地上植被特征 ,深入研究了平行高立式沙障对严重沙化草地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严重沙化草地设置平行高立式沙障 ,可使植被盖度及植物种类显著增加 ,有助于生物结皮的发育 .另外 ,还可有效拦截风沙流中所携带的植物种子 ,使土壤种子库中具有生命力的种子数量及种类明显增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波   吴瑛   周大荣   彭华   李嫦燕   饶蓉   张守文   宋德荣   郭振刚   吴佳海  
复合改良措施对促进退化天然草地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为探明不同复合改良措施对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的改良效果,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理化分析和高通量测序等手段,分析施肥(OF)+打孔(LD)+补播(CS)(OLC)、施肥+绵羊宿营(SC)+补播(OSC)、施肥+切根(CR)+补播(OCC)、无改良对照(CK)处理下喀斯特山区退化天然草地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土壤全氮(TN)、全钾(TK)、速效钾(AK)均显著提高(P<0.05),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显著降低(P<0.05),土壤脲酶(S-UE)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有一定提升,但差异不显著(P>0.05)。2)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真菌丰富度Chao指数显著提高(P<0.05),而细菌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较CK,3种改良处理的物种丰富度、产草量(青)和豆科牧草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杂类草牧草比例极显著降低(P<0.01)。综上所知,3种改良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退化天然草地的土壤肥力、草群结构和产草量,但在今后推广实践中还需综合考虑最佳施肥量、补播量和人工投入成本等因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邓燕  李钒  姚树冉  孙颖  解淑斌  李海玲  楚启鹏  马娟  魏茂宏  冉金枝  田斌  邓建明  
以云南省会泽县典型亚高山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植物群落样方调查,利用非度量多维尺度(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分析方法,对该区域不同退化程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多样性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异趋势及其内在关联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盖度和均匀度均随退化程度加剧而增加,但是植物群落中牧草类物种多样性及其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毒杂草类植物多样性及其比例则呈上升趋势。整体上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相比于轻度退化草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在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群落中,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与0–20 cm土层pH均有显著关系(P <0.05),但是影响退化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异的土壤因子组合及其解释率并不一致。本研究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方亚高山草地在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植物群落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及二者间的内在关联,为探究该区域草地退化机制及退化草地的恢复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江康威  张青青  王亚菲  李宏  杨永强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为了解不同放牧强度下天山北坡中段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特征,本研究通过植物群落调查和土壤微生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轻度放牧(LG)和重度放牧(HG)处理下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探讨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来看,HG显著降低了土壤细菌群落的Chao1和ACE物种丰富度指数(P 0.05)。2)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来看,LG显著提高了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的相对丰度,HG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相对丰度(P <0.05)。3)在HG和LG水平下土壤理化性质并未出现显著变化;4)从土壤细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冗余分析发现,土壤全氮是导致土壤细菌群落发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该结果揭示了放牧条件下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同时为荒漠草地土壤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之间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荒漠草地生态系统的利用、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瑞平  苟小梅  张毅  蔡艳  李冰  叶沁鑫  林朔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新型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应用与烤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4-10月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乡中山村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生物有机肥+常规用量化肥(对照,CNA0)、生物有机肥+95%常规用量化肥(CNA1)、生物有机肥+90%常规用量化肥(CNA2)、生物有机肥+80%常规用量化肥(CNA3),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别采集各处理烤烟成熟期土壤,通过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分别测定其养分含量和真菌群落组成与丰度,并对不同处理植烟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优势类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CNA0相比,CNA1、CNA2和CNA3处理植烟土壤的pH均略有下降;植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以CNA2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0.15%,35.17%;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以CNA1和CNA0处理最高;所有处理的全氮含量为1.24~1.41 g/kg,仅CNA3与CNA0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植烟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CNA1处理最低,其Chao1和Shannon丰富度指数相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2.75%和32.46%。不同处理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CNA1处理的接合菌门丰度是对照的2.53倍。优势菌属分别为被孢霉属、假裸囊菌属和腐质霉属,其中被孢霉属在CNA1处理中相对丰度最高,是对照处理的2.54倍。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生物有机肥与95%常规用量化肥(减施化肥5%处理)配施时,植烟土壤pH适中,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充足,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低,可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有效控制烤烟土传病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詹天宇  侯阁  刘苗  孙建  付顺  
高寒草地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地退化严重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目前,不同草地退化的演替过程中,土壤属性与植被特征的变化机理尚未理清。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对象,整合分析(meta-analysis)不同退化梯度草地的植被群落、生产力及土壤属性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梯度下,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降低,土壤特征均呈恶化趋势。尤其是在重度退化草地中,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降低了42.44%、60.64%、21.08%和8.36%,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同样较未退化草地分别显著下降了33.57%、45.75%、22.70%和11.23%,而土壤容重显著上升了12.12%(P<0.05)。就效应比而言,植被生物量与土壤主要性质(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草地退化过程中植被生产力与土壤性质互相影响,相较氮和磷含量,碳含量的流失非常严重。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地区受损草地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