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74)
- 2023(8170)
- 2022(6848)
- 2021(6328)
- 2020(5261)
- 2019(11701)
- 2018(11429)
- 2017(20926)
- 2016(11685)
- 2015(12722)
- 2014(12449)
- 2013(12456)
- 2012(11124)
- 2011(10016)
- 2010(10017)
- 2009(9319)
- 2008(9363)
- 2007(8334)
- 2006(7559)
- 2005(6685)
- 学科
- 管理(45601)
- 济(39755)
- 经济(39718)
- 业(36152)
- 企(30769)
- 企业(30769)
- 方法(18223)
- 数学(15083)
- 数学方法(14952)
- 财(14111)
- 学(12735)
- 农(12195)
- 环境(12079)
- 务(9985)
- 财务(9952)
- 业经(9936)
- 财务管理(9933)
- 划(9821)
- 中国(9497)
- 企业财务(9405)
- 制(8810)
- 农业(8449)
- 贸(7993)
- 贸易(7988)
- 易(7785)
- 和(7688)
- 资源(7587)
- 银(7475)
- 银行(7435)
- 地方(7256)
- 机构
- 大学(165722)
- 学院(165649)
- 管理(66343)
- 济(60210)
- 经济(58716)
- 研究(57132)
- 理学(55970)
- 理学院(55253)
- 管理学(54234)
- 管理学院(53941)
- 中国(45462)
- 科学(41258)
- 农(40049)
- 京(36772)
- 业大(33524)
- 农业(32124)
- 所(30901)
- 研究所(28715)
- 财(28347)
- 中心(26863)
- 江(25950)
- 北京(22735)
- 财经(21943)
- 省(21827)
- 农业大学(21644)
- 院(20771)
- 州(20554)
- 经(19997)
- 范(19947)
- 师范(19551)
- 基金
- 项目(118415)
- 科学(91484)
- 基金(86666)
- 家(80424)
- 国家(79807)
- 研究(75748)
- 科学基金(66896)
- 自然(47937)
- 社会(47732)
- 基金项目(47172)
- 自然科(46690)
- 自然科学(46672)
- 省(46531)
- 自然科学基金(45841)
- 社会科(45293)
- 社会科学(45278)
- 划(40220)
- 资助(34161)
- 教育(33317)
- 编号(28004)
- 重点(27120)
- 计划(25649)
- 部(24524)
- 发(24494)
- 创(24408)
- 科研(23593)
- 科技(23303)
- 创新(22986)
- 业(20927)
- 大学(20356)
共检索到244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愈哲 樊江文 胡中民 张良侠 于海玲 张海燕
为了解草地管理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与大气间水汽交换量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本研究在内蒙古典型温性草原区域选取相互毗邻的三块不同管理利用方式(放牧,围封禁牧和开垦)草地,利用连有同化箱的便携式红外气体分析仪(LI-6 400),对生态系统蒸散过程进行了全天测定。结果显示,草地围封禁牧和开垦均显著改变了植被群落特征,相比放牧样地,围封禁牧样地蒸散增加了28.01%(P<0.01),而生长C4作物的开垦样地的蒸散量则下降18.62%(P<0.05)。各利用管理方式草地的气温,空气湿度和饱和水汽压差在日间的动态变化均能较好解释蒸散速率的动态变化,其中气温对生态系统蒸散速率的影响具有昼夜差异性,夜间蒸散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徐增让 高利伟 王灵恩 成升魁 张宪洲 武俊喜
畜粪是广大牧区可稳定获得的主要生活能源。长期、大量地把畜粪移出草地生态系统阻断了物质循环,致使土壤肥力变差、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增加了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紊乱的风险。与畜粪自然分解相比,畜粪燃能利用加速了碳排放,对放牧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了明显影响。本研究依托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当雄草原生态站,综合运用3S技术、牧户调查、样方调查、实验分析和模型模拟等方法,基于藏北牧区的草地、牲畜、畜粪利用的地带性规律,重点从草地初级生产力、土壤呼吸、畜粪土壤碳回归、畜粪燃烧碳排放等4个关键环节,研究畜粪能源利用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机制及其碳平衡过程,为畜粪资源优化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增汇减排提供决策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双喜 张耀生 赵新全 孙广春 冯承彬
【目的】研究祁连山北坡草地蒸散与其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牧区草场的科学经营、草地退化的防治以及区域草地生态环境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小型自动气象站(HOBO Weather Station,U.S.A)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采用FAO Penman-Monteith方法估算了祁连山北坡草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并结合FAO-56的推荐值,分析了草地实际蒸散量(ETc)的动态变化,同时模拟研究了相关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响。【结果】夏季(7和8月)草地的实际蒸散量较大,冬季(12和1月)较小,在7月中旬达到年度最高值,平均为3.40 mm/d;按相关系数的高低,环境因子对实际蒸散量的影...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孟平 张劲松 宋兆民 陆光明 马秀玲
应用土壤分层水量平衡模型,对林带与冬小麦的根系吸水量、林带和农田的蒸散耗水量、林带影响农田土壤水分范围与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冬小麦拔节至乳熟期间,林带根系吸水以消耗农田土壤水分为主,主要表现在0.0~1.5H(H为树高)范围内。(2)林带可降低12.3%的农田蒸散量。(3)由于林带的影响,在农田中,0.0~0.5H为土壤水分降低区,0.5~5.0H为土壤水分提高区。总体平均,0~200cm农田土壤贮水量可提高11.2%。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佳璇 李辉鹏 白璐 张金贵 王若冰 向前 吕陇 马景永
蒸散发是生态系统水循环的重要环节,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水分、植物生长和生态系统碳循环等过程。蒸散发也极易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生态系统蒸散发变化动态及其调控机制,对于区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典型粮草复合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连续监测法,分析了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化动态及其与夏季干旱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蒸散发和环境因子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动态,在整个生长季呈现单峰曲线,约88.0%的蒸散发量主要集中在生长季(4-10月)。2)日最大蒸散发量为6.3 mm,年累积蒸散发量为471.5 mm,累积降水量远大于累积蒸散发量,蒸散发量和降水之间的差值为226.1 mm。3)夏季干旱通过诱导气孔闭合引起蒸散发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趋势,但对年蒸散发影响较小。4)空气温度、净辐射、土壤含水量和饱和水气压差均对粮草复合生态系统蒸散发季节变异存在一定的调控作用,但主要受净辐射和饱和水汽压差的调控。研究结果将为黄土高原粮草复合生态系统管理和气候变化下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宋娅妮 呼和 程云湘 侯扶江 常生华
放牧主要通过影响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含水率、孔隙度、微生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构成)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草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本文在阐述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制和作用的基础上,主要从放牧管理模式、放牧强度、放牧动物等放牧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进行了综述,就今后放牧对草地生态温室气体的研究重点和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适合不同放牧条件下整个生态系统温室气体的减排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蕾 王绍强 陈镜明 冯险峰 居为民 伍卫星
净初级生产力(NPP)密切关联。基于1991年~2000年NOAA-AVHRR遥感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土壤数据和其他摘要:生态系统蒸散(ET)的时空动态是研究气候变化和陆地生态系统碳水循环的重要因子,与生态系统的辅助数据,利用改进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模拟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ET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10年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中国陆地生态系统ET呈上升趋势,10年ET平均值为442.55mm/a;最高值为475.91mm/a,出现在温...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娟 吴志祥 杨川
基于农业部儋州热带作物观测实验站橡胶林涡度相关系统2013—2014年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海南岛西部儋州地区橡胶林生态系统不同时间尺度蒸散量及其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橡胶林生态系统全年日蒸散变化特征为单峰型,雨季平均日蒸散量大于旱季,雨季平均日蒸散为3.69 mm/d,旱季平均日蒸散为1.45mm/d。2013—2014年不同年份相同月份月累积蒸散量相差不大,2013年总蒸散量大于2014年。2013年1—2月,2014年1—3月降雨量远远小于蒸散量,橡胶林严重缺水。(2)日尺度上,蒸散与净辐射(
关键词:
蒸散 涡度相关 橡胶林 海南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常博 刘贤德 王顺利 张玉珍 张学龙 孙于卜
为了揭示祁连山山区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利用小型蒸渗仪(Micro-lysimeter)对祁连山西水林区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进行实测,并基于样地土壤调查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对祁连山不同坡向草地的蒸散量变化规律及其有关影响因子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坡向草地蒸散量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7、8月达到蒸散量的峰值。(2)草地蒸散量变化规律:对照裸地蒸散量>草地蒸散量,阴坡草地蒸散量>阳坡草地蒸散量。(3)草地蒸散量以土壤蒸发为主;草地降水的绝大部分消耗于草地蒸散。(4)对草地蒸散量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按相关系数排序,阳坡为:降水量(P)>气温(T)>空气相对湿度(HR)>...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建军 许雪贇 杨书荣 李梦天 龚毅帆 周俊菊
20世纪90年代,青藏高原地区开始推行草地承包到户制度,但因种种原因,草地承包落实并不彻底,出现了单户利用和联户利用共存的局面。两种利用方式产生的原因及各自对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已有众多研究人员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分析和总结,对这一研究领域中所取得的主要进展进行了回顾,并凝练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对单户利用正面影响和对联户利用负面影响的认识不足等。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指出了未来研究应予以加强的几个方面,尤其需加强单户和联户利用的实证对比研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汪诗平
针对我国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理念和机制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草地不等于牧草、增产不等于增收、草地承包不能解决草地退化的根本问题以及生态补偿不能成为退化草地恢复的短期行为等草原管理中的一些观点,在此基础上,从政府、企业、市场和牧民等层面提出了实现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和管理的咨询和建议。
关键词:
草地 可持续发展 增收 市场 生态补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孙建 张振超 董世魁
青藏高原约有1/3的草地经历着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危害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植被群落结构失调、功能减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目前,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人工建植、鼠虫害及毒杂草防除等,需根据不同草地退化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协调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实现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应从宏观功能区划,畜牧业科学发展、政策法规和教育落实3个方面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前期探索和阶段性总结,本专辑收录了关于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恢复关键生态过程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洁
本文对天然草原资源大国和人工草地发达国家的草地生态系统管理经验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草地资源管理的趋势是向集中统一管理过渡;草地管理应建立在生态学规律基础上,管理目标不仅包括生态目标,还应考虑经济和社会因素;好的草地管理应统筹规划和管理草地资源的所有用途;草地管理制度的建立要因地制宜,不宜于单一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学敏 罗久富 邓东周 陈德朝 王丽娜 周金星
为促进退化草地生态系统快速恢复,本研究以若尔盖高原未退化、轻度、中度、重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了0(N0)、50(N1)、100(N2)、200(N3)kg·hm-24种不同浓度的氮素添加试验,探讨不同退化草地土壤碳氮含量、植被群落结构及功能对氮添加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1)氮添加对土壤碳、可利用氮的影响与退化程度有关;N2水平主要促进了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碳和可利用氮含量的累积,N1水平主要促进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土壤碳和可利用氮含量的累积,继续施氮则降低。2)氮添加增加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莎草科、禾本科植物的功能群重要值,降低了杂类草重要值,显著影响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的功能群重要值(P<0.05),N3水平下莎草科、禾本科植物功能群重要值最大,杂类草功能群重要值最小;氮添加除显著降低了重度退化草地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P0.05)。3)氮添加均增加了不同退化程度草地的地上总生物量、莎草科与禾本科植物功能群的生物量,N2水平显著增加了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的生物量(P<0.05),继续施氮则降低;N3水平显著增加了中度、重度退化草地的地上总生物量以及莎草科、禾本科功能群生物量(P<0.05),不同退化程度草地在氮添加后杂类草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综上可知,N2水平的氮处理有利于防止未退化、轻度退化草地的进一步退化,为确保草地可持续发展并防止土壤养分的过分流失,应对中度和重度退化草地先进行低水平(N1)的氮添加处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宥延
随着“两山”论和“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在我国草业领域的实践与应用,科学认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内涵,对保证草地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草地自然资源、自然资产、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及价值的认识不尽相同,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区别与关系混淆不清。本研究从草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禀赋和社会经济属性出发,解释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及其采用的评估方法,明晰了草地生态资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点,提出了草地生态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界限,为构建科学的草地生态资产核算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准确地核算草地资产和评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提供科学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