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47)
- 2023(9631)
- 2022(8090)
- 2021(7455)
- 2020(6309)
- 2019(14459)
- 2018(14163)
- 2017(26845)
- 2016(14961)
- 2015(16602)
- 2014(16311)
- 2013(15762)
- 2012(14311)
- 2011(12949)
- 2010(13207)
- 2009(12051)
- 2008(11937)
- 2007(10380)
- 2006(9088)
- 2005(7799)
- 学科
- 济(60578)
- 经济(60522)
- 业(40193)
- 管理(39584)
- 方法(32227)
- 企(31674)
- 企业(31674)
- 数学(28969)
- 数学方法(28393)
- 农(17028)
- 学(16093)
- 中国(13465)
- 业经(13337)
- 贸(12664)
- 贸易(12657)
- 财(12409)
- 易(12341)
- 农业(11572)
- 理论(10362)
- 环境(9477)
- 技术(9465)
- 地方(9327)
- 制(8967)
- 和(8320)
- 划(8317)
- 银(7809)
- 银行(7745)
- 务(7612)
- 财务(7581)
- 财务管理(7568)
- 机构
- 学院(218855)
- 大学(218592)
- 济(84311)
- 经济(82771)
- 管理(82748)
- 研究(75066)
- 理学(73262)
- 理学院(72365)
- 管理学(70508)
- 管理学院(70175)
- 中国(53897)
- 科学(53404)
- 农(51312)
- 京(46104)
- 业大(43015)
- 农业(41226)
- 所(40384)
- 研究所(37866)
- 财(34249)
- 中心(33249)
- 江(31788)
- 财经(28597)
- 北京(28039)
- 农业大学(27935)
- 范(27651)
- 师范(27156)
- 院(26766)
- 经(26151)
- 经济学(25790)
- 州(25007)
- 基金
- 项目(159391)
- 科学(124043)
- 基金(116635)
- 家(107223)
- 国家(106441)
- 研究(103600)
- 科学基金(89408)
- 社会(65583)
- 省(63294)
- 自然(63058)
- 社会科(62292)
- 社会科学(62275)
- 基金项目(61911)
- 自然科(61677)
- 自然科学(61651)
- 自然科学基金(60552)
- 划(54274)
- 教育(48623)
- 资助(48528)
- 编号(39285)
- 重点(36779)
- 部(34057)
- 计划(33591)
- 发(33193)
- 创(33176)
- 科研(31464)
- 创新(31125)
- 科技(29831)
- 成果(29210)
- 业(28359)
- 期刊
- 济(82686)
- 经济(82686)
- 研究(53199)
- 学报(47581)
- 农(45163)
- 科学(41170)
- 中国(38928)
- 大学(34365)
- 学学(33159)
- 农业(30988)
- 管理(28777)
- 财(24543)
- 教育(19245)
- 技术(18582)
- 业(18010)
- 业经(14566)
- 经济研究(14403)
- 业大(14394)
- 融(14138)
- 金融(14138)
- 财经(13483)
- 版(13135)
- 统计(12365)
- 科技(11959)
- 农业大学(11877)
- 经(11625)
- 资源(11577)
- 策(11522)
- 技术经济(11245)
- 问题(11081)
共检索到299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泽钰 杨阳 黄娅兰 汪悦 秦荣竹 张开平 张峰
准确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是研究全球陆地碳氮循环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顾了用于估算植被生产力的模型方法:统计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发展和进步及其应用现状。在总结不同估算植被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模型应用于草地生态系统研究时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有关草地植被生产力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更为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建光 李保国 卢琦
基于DEM构建了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的模型,并且进一步构建了基于作物水分耗散和放牧因子校正的青海共和盆地草地生产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和盆地草地的光温生产潜力15·3t/hm2,光温生产潜力约为光合生产潜力的53%,而且在山区约为44%,滩地约为54%,河谷约为58%,所以在共和盆地温度应当是限制牧草生产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并且在山区温度对牧草的生产能力的影响较大;②共和盆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约6·6t/hm2,气候生产潜力是光温生产潜力的43%,是光合生产潜力的23%;而且河谷、滩地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分别约为光温生产潜力的34%和41%,山地约为69%,水分对牧草的气候生产潜力影...
关键词:
DEM 青海共和盆地 草地生产力 放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桂丽 李杰 魏学红 何念鹏
沿昌都到噶尔县的经度梯度,对西藏典型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开展了1 700 km的野外样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均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布格局。整体而言,这些特征参数均表现出自西向东沿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经度格局主要受降雨量和平均气温所趋动,但降雨量和平均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地上生物量由二者共同决定,而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的影响更大。西藏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桂丽 李杰 魏学红 何念鹏
沿昌都到噶尔县的经度梯度,对西藏典型高寒草地植被生产力与植物多样性开展了1 700 km的野外样带调查。实验结果表明:高寒草地的群落结构特征(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盖度和密度)与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和物种均匀度)均具有明显的经度分布格局。整体而言,这些特征参数均表现出自西向东沿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其经度格局主要受降雨量和平均气温所趋动,但降雨量和平均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指标间存在较大差异;地上生物量由二者共同决定,而物种丰富度受降雨量的影响更大。西藏高寒草地的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间存在显著的幂指数关系(y=0.219 7 x~(0.754 9),R~2=0.61,P<0.01)。上述规律的发现,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高寒草地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与适应途径,也将帮助我们合理制定放牧策略以实现该地区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庆龄 冯险峰 刘梦晓 肖潇
论文利用碳水耦合的BEPS遥感过程模型对2010年武陵山区植被NPP进行模拟估算,并利用森林样点实测数据、各县粮食产量统计资料、MODIS NPP产品和已发表文献中各植被类型的NPP模拟值与实测值进行验证。在分析了NPP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年内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文中还重点分析了NPP与高程、坡度和坡向等主要地形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 2010年武陵山区植被NPP平均值为555.17 g C/(m2·a),年总NPP为92.96 Tg C,与MODIS NPP产品相比,论文模拟的NPP高低值分布更加合理,而且包含了更多地形信息;2月NPP随季节而变化,2010年研究区所有植被类型的NPP季节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彧 黄耀 张稳 于永强 王平
利用我国若干代表性区域6种主要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生产力的田间试验及统计数据,对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鄄C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利用常规的气象和土壤资料、化肥氮施用量等较好地模拟我国6种作物主产区的净初级生产力,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R2)为0.80(n=786)。将Crop鄄C模型与GIS空间数据库耦合,估计了1980—2000年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拟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呈增加趋势,从1980年的472.9TgC增加到2000年的607.2TgC,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地区和西北部分地区增加最为明显。
关键词:
作物 模型 验证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侯将将 王金洲 孙平 朱文琰 徐靖 卢昌艾
【目的】评估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氮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为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草地适应性管理和氮循环模拟评估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 1980—2020 年已发表的 423 组氮添加试验数据,整合分析地上生产力响应比(ln RR)和氮素敏感系数(ln RR/N,即 ln RR 与氮添加量的比值)及其影响因素。利用直线、双直线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估了 ln RR/N 的时空动态及其驱动因子。【结果】ln RR 随氮添加量的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持平的趋势。当氮添加量超过(21.1±5.5)g N·m~(-2)·a~(-1)(平均值±95%置信区间)时,ln RR 达到最大值(0.60±0.08)。整合分析结果显示,ln RR/N总体平均为 0.043±0.004,即单位氮添加量(1 g N·m~(-2)·a~(-1))可提高地上生产力(4.36±0.38)%,且因草地类型、氮添加量、试验持续年限和年代而异。时间尺度上,过去 40 年来 ln RR/N 呈显著降低趋势,且在相对湿润(年降水量 MAP>450 mm)和温暖区(年均温 MAT>4.5℃)的下降速率是相对干旱(MAP≤450 mm)和寒冷区(MAT≤4.5℃)的 1.5—1.7 倍。空间尺度上,降水量和土壤养分是 ln RR/N 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ln RR/N 随着 MAP 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土壤氮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对湿润区,ln RR/N 的变化由土壤氮含量和 MAP 共同占主导,而在相对干旱和温暖区则分别由 MAP 和 MAT 占主导。【结论】中国草地地上生产力仍受氮限制,但在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生产力氮限制强度或氮素敏感性持续减弱,尤其以相对湿润区和温暖区最为明显。要准确评估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响应,需更多关注生产力关键限制因子及其限制强度的时空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耀 王 张稳 于永强 王平
以业已建成的稻麦作物净初级生产力模型为基本框架,建立了一个具有普适性的中国农业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ropC-)。CropC-的模拟对象为占我国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3的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该模型包括2个主要功能模块: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土壤-作物系统氮素运移。前者综合考虑了环境因子和氮素的影响,后者包括了作物氮素吸收、土壤氮矿化和化肥氮释放。灵敏度分析表明,在输入参数变化±10%时,CropC-对6个主要输入参数响应的敏感性依次为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大气CO2浓度>土壤全氮含量>施氮量>降水。模型分析表明,气候变暖将降低作物净初级生产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程春晓 徐宗学 王志慧 刘昌明
本文基于改进的CASA光能利用率模型,利用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地覆盖类型数据作为模型输入参数,估算了中国东北三省2001-2010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并利用MOD17A3 NPP产品与本文估算NPP进行了精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东北三省10a平均的植被NPP为304.643g C/(m2·a)。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PP差异明显,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农田>灌木>草地>城镇>未利用地>水体。年NPP在2001-2005年间出现了上下波动的趋势,且不同土地覆盖类型NPP的时空变化趋势不同,森林覆盖区域具有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1.217g C/(m2·a)),未利用地则具有明显的逐年...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阿卜杜热合曼·吾斯曼 玉素甫江·如素力 王雪梅 仇忠丽 买合木提江·维吉旦 陈世雪
草地植被是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水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草地植被变化规律有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研究以博斯腾湖流域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基于Landsat系列卫星1985-2020年8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气象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一元线性回归趋势分析法和偏相关性分析法对植被覆盖度(FVC)时空格局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流域草地FVC呈山区高盆地低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多年均值约为0.50,整体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在盆地FVC增加趋势更明显。2)各时期FVC值较高的草地主要分布在海拔2 000~3 500 m的区域,随着坡度的增加草地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在半阳坡和半阴坡FVC大于0.3的草地具有优势分布。3) 1985-2020年博斯腾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均有上升趋势,两者与FVC均呈现不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FVC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的区域面积占64.72%,主要分布在西部高海拔区域,在东部的焉耆盆地和黄水沟FVC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关系,面积在空间上相对集中,占68.70%。该研究可为博斯腾湖流域草地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苏淑兰 肖建设 裴青生 李晓东 苏文将
以青海省海晏县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3–2015年围封与自由放牧地植被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3–2015年生长季(5–9月)自由放牧草地植被高度、产量均显著低于围封草地,盖度仅6–7月显著高于围封样地(P<0.05);2)以围封草地7月末观测数据作为年牧草高度和盖度最大值,发现2003–2015年高度呈抛物线型变化趋势,盖度呈倒抛物线型变化趋势;3)年牧草产量最大值与6–7月平均气温趋势一致,且呈显著幂函数相关关系(P<0.01)。
关键词:
放牧 生物量 高度 盖度 气象条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巧玲 花立民 周建伟
【目的】研究冷季补饲对白牦牛生产性能及草地生产力的影响,旨在为缓解冷季白牦牛掉膘现象以及减少白牦牛冬春季草场放牧压力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4头8月龄牦牛犊牛,分为4组,3组为补饲试验组,燕麦籽粒补饲量分别为0.1,0.2,0.3kg/(d·头),另1组为对照;同时选取72头5~7岁成年牦牛,分为4组,其中3组为试验组,青贮玉米秸秆补饲量分别为1,2,3kg/(d·头),另1组为对照,所有试验组采用白天放牧+早晨补饲,对照组只进行放牧;在补饲同时,随机选取补饲组成年牛18头,对照组成年牛18头进行放牧试验,研究冷季补饲放牧对草地植被群落及开花、结实的影响。【结果】成年牦牛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量为2...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广胜 郑元润 陈四清 罗天祥
本文利用中国125组天然成熟林森林资料及Efimova在IBP期间获得的世界各地的23组森林、草地及荒漠等自然植被资料及相应的气候资料对目前流行的气候生产潜力模型:Miami模型、ThornthwaiteMemorial模型、Chikugo模型、综合模型及北京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hikugo模型、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都能较好地反应森林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状况,但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北京模型与综合模型能较好地反应自然植被的NPP,而Chikugo模型的计算值偏小;同时,根据综合模型对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指出中国自然植被NPP的分布趋势是东南沿...
关键词:
净第一性生产力(NPP),模型,全球变化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鲁春霞 于格 谢高地 肖玉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的土壤保持功能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人类活动不同干扰方式对高寒草地土壤保持功能的影响,利用大型风洞,对不同干扰方式下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和高寒草原3个类型的土壤保持功能定量评估,以侵蚀率作为土壤保持功能的测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风速的增大,3个样品的土壤侵蚀率均呈现增大趋势,但不同处理下侵蚀率的增幅不同。当植被根系破坏后,土壤侵蚀率大小为高寒草甸<草原化草甸草原化草甸>高寒草原。风蚀前后土壤中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分析表明,土壤有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业 戚登臣 李广宇 魏强 王芳 陈炜青 孙飞达 刘振恒
对甘肃玛曲县中度退化草地进行了氮、磷、钾、有机肥施肥处理,研究了其对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各种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增加退化草地的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其中施有机肥O和N-P-K使植被高度分别增加2.208倍、2.274倍,地上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315倍、3.161倍;在施P处理中,杂类草减少32.90%,莎草科植物增加73.43%,有机肥处理中,禾本科植物增加19.69%,不同施肥处理后,莎草科、禾本科和豆科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增加,而杂类草各物种重要值都在减少;各种施肥处理(施O除外)均可使退化草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减少;在N-P-K处理中物种Simpson多样性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