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41)
- 2023(3530)
- 2022(3010)
- 2021(2781)
- 2020(2375)
- 2019(5118)
- 2018(5267)
- 2017(8829)
- 2016(5522)
- 2015(6306)
- 2014(6458)
- 2013(5995)
- 2012(5678)
- 2011(5228)
- 2010(5208)
- 2009(4774)
- 2008(4719)
- 2007(4399)
- 2006(3740)
- 2005(3425)
- 学科
- 济(12988)
- 经济(12961)
- 管理(10832)
- 学(9875)
- 业(8309)
- 企(6509)
- 企业(6509)
- 制(5143)
- 体(5033)
- 农(4794)
- 中国(4617)
- 方法(4065)
- 理论(3934)
- 财(3761)
- 水产(3641)
- 银(3285)
- 银行(3241)
- 教育(3228)
- 地方(3184)
- 行(3149)
- 数学(3148)
- 动物(3144)
- 融(3140)
- 金融(3133)
- 及其(3069)
- 数学方法(3034)
- 业经(2899)
- 体制(2846)
- 农业(2839)
- 和(2640)
- 机构
- 学院(77380)
- 大学(76948)
- 研究(35604)
- 农(29930)
- 科学(29242)
- 农业(24270)
- 中国(24128)
- 所(22119)
- 业大(20931)
- 研究所(20791)
- 济(19778)
- 管理(19487)
- 经济(19049)
- 京(18057)
- 理学(16083)
- 室(15826)
- 省(15775)
- 理学院(15731)
- 农业大学(15447)
- 管理学(15026)
- 管理学院(14912)
- 中心(14839)
- 实验(14636)
- 技术(14371)
- 江(14150)
- 实验室(14089)
- 业(13617)
- 院(13472)
- 重点(13305)
- 科学院(11614)
- 基金
- 项目(56879)
- 科学(39864)
- 家(37428)
- 国家(37144)
- 基金(36944)
- 研究(33248)
- 科学基金(27556)
- 省(25043)
- 划(21681)
- 自然(21132)
- 自然科(20589)
- 自然科学(20567)
- 自然科学基金(20172)
- 基金项目(19013)
- 科技(16204)
- 社会(16099)
- 资助(15823)
- 计划(15669)
- 教育(15245)
- 社会科(14960)
- 社会科学(14956)
- 重点(14200)
- 农(12590)
- 发(12555)
- 编号(12552)
- 专项(12364)
- 科研(11921)
- 体(11561)
- 业(11459)
- 创(11411)
共检索到1208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荣山 方蕊
草原白蘑是我国珍稀食用菌资源,由于草场退化及人为过度采集,产量不断下降。为了保护草原白蘑且对其进行更好的开发利用,对其生长因子进行单因子研究。结果表明:选取菌褶处的组织进行分离菌丝体,萌发率为38%。草原白蘑的菌丝体生长的最佳碳源为蔗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当碳氮比为20:1~30:1时,菌丝生长较快。最适合菌丝体生长的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7.0。VB1浓度为10mg.L-1时能促进菌丝体的生长。
关键词:
草原白蘑 菌丝分离 生长因子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周国英 刘君昂 李倩茹
采用5种培养基配方,对2种不同颜色6个不同来源的松乳菇子实体的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发现分离松乳菇较好的培养基是PDA培养基,筛选出8株生长较好菌株。对菌株A1进行生长特性研究表明:菌株A1碳源利用范围广,蔗糖最好,葡萄糖次之,果糖最差;对氮源的利用,有机氮单一氮源优于复合氮源,其中尿素不能利用;无机氮源铵态氮优于硝态氮,以硫酸铵效果最好,亚硝酸盐不能利用;对盐浓度适应能力很强,在盐浓度为14g·L-1条件下也具有生长能力,适宜生长的盐浓度范围为0~6g·L-1。生长温度范围为7~37℃,适宜的生长温度是15~30℃,最佳生长温度是27℃。喜中性偏酸性环境,适宜生长的pH值为5~7,最适pH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耿丽娟 何莉莉 鄂玉洋 刘狄 王淑杰 佟贤 韩成玲
研究了蛹虫草菌种在不同条件下保藏对其菌丝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以寻求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采用10℃/5℃(昼/夜)和15℃/10℃两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两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30d和60d的时间,以冰箱(4℃)保藏为对照。结果表明:10℃/5℃保藏时,蛹虫草的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及子实体产量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60d的保藏时间。因此,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30d,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永真 杜双田 车进 常昕 江微 王崇鼎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效应及机理。【方法】以羊肚菌菌株M-4为供试材料,以该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无机盐、维生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不同种类无机盐中,MnSO4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MgSO4、K2SO4、NaCl、Na2MoO4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KH2PO4、FeSO4、ZnSO4、Na2SeO3、CuSO4、CoCl2和Ni(NO3)2则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不同种类维生素中,VB1、VB2、VB6、VB12和叶酸对羊肚菌菌丝生长无明显抑...
关键词:
羊肚菌 无机盐 维生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志江 李荣春 程远辉 戚淑威 和琼姬 赵琪 徐中志
研究了尖顶羊肚菌菌种在不同条件下的短期保藏对其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寻求适宜的菌种保藏条件。采用10℃/5℃(昼/夜)和15℃/10℃2种变温条件、散射光和黑暗2种光照条件,分别保藏菌种30 d和60 d,以冰箱(4℃)保藏为对照。结果表明,10℃/5℃保藏时,尖顶羊肚菌的菌丝生长优于15℃/10℃及对照保藏;散射光保藏菌落颜色和菌丝气生性好于黑暗保藏;在10℃/5℃温度下,保藏时间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可以继续延长保藏时间,在15℃/10℃温度下,不宜超过60 d的保藏时间。因此,较适宜的保藏条件是10℃/5℃、散射光、保藏30 d,菌株表现为菌落边缘整齐,菌丝气生性中等,菌丝致密,菌落角变面积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爱东 葛毅强 蔡同一
以月见草种子、被孢霉菌丝体为超临界流体萃取(SFE)的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条件(水分、粉碎度、粉碎方式)在不同萃取压力下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油脂得率的影响;确定粉碎度、粉碎方式、水分与油脂萃取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爱玲 王进涛 陈立国 杨新美
通过对双孢蘑菇覆土层中微生物作用分析发现,覆土中同时存在对蘑菇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抑制作用和作用不明显3种类型的微生物。对蘑菇菌丝体生长有促进作用的微生物包括放线菌、固氮菌和细菌,经鉴定分析属于链霉菌属、固氮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假单孢菌属。在平板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内分别处理这些微生物,蘑菇菌丝体生长速度加快,菌丝量增加。
关键词:
覆土层 微生物 双孢蘑菇 菌丝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革 郑小波 陆家云 李天飞
将实验条件下制备、提取的黑胫病菌厚垣孢子、菌丝体悬浮液定量加入含水量分别为40%和70%的灭菌土壤中,分别于4℃、25℃和室温下保存,定期检测。结果表明:厚垣孢子在各处理土壤中至少可存活8个月,主要以细胞壁加厚、原生质浓缩的休眠状态存活,而菌丝体只能单独在土壤中存活2个月。在土壤中存活3个月内的厚垣孢子可用选择性培养基直接分离检测,3个月后需用诱捕的方法才能检测出来。温度对厚垣孢子、菌丝体的存活影响明显,低温有利两者的存活,不同含水量对两者的存活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烟草黑胫病菌 厚垣孢子 菌丝体 存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瑞珍 温韦华 刘浡洋 崔夏 贺然 曲良建 张永安
[目的]研究Esteya vermicola真菌适应的pH范围,并探讨松树成分对其生长的影响,以期为E. vermicola菌在松树体内的定植和林业重大病害松材线虫野外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选取E. vermicola CBS115803(EV115803)和E. vermicola CNU120806(EV120806)为试验对象,测试EV真菌适应的pH范围,并以35 a黑松不同器官组织配制培养基,探究EV菌的生长情况,观测各菌株生长速率、菌体量和产孢量。[结果]EV菌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3,菌体量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气生菌丝。PDA中加入松树成分对EV菌有一定的刺激生长作用。在以松针、松树皮、松枝条为唯一营养来源时,EV菌生长茂盛。以木质部锯末为单一营养源时,EV菌生长缓慢。[结论]EV菌适应的pH值范围为5~13,EV菌耐碱性极强,且在加有松树各部位成分的培养基上生长,菌株EV120806对松树培养基的适应性更强,未来有望将EV菌定殖在松树中做为共生菌,摄食入侵的松材线虫,从而使松树具有内源的防控因子防控松材线虫。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书倩 辛广 刘长江
采用结合AAS、CS、EAAI、BI、NI、SRC等评价体系对白灵菇子实体与菌丝体进行蛋白质营养评价,研究了白灵菇蛋白质结构的均衡性及合理性。结果表明:白灵菇菌丝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氮比例56%,子实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氮比例55.8%,高于鸡蛋(49%)和FAO标准模式(35%);但二者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不高,表明白灵茹蛋白质菇氨基酸在均衡性方面尚存不足。
关键词:
白灵菇 蛋白质 评价体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元山 詹逸舒 梁智群
红曲霉Monascus SP4-2经10 L发酵罐小试液体发酵、过滤、洗涤,获得菌丝体.在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次数,提取剂浓度、用量,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对红曲色素提取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剂浓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曲色素提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从干红曲霉菌丝体中提取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90%乙醇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3次可使菌丝体中红色素的提取率高达96.7%.
关键词:
红曲霉 红曲红色素 提取工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毛玉梅 李琴 付鸣佳 金华燕 沈俊良 钟雪晴
为了探讨蛹虫草类枯草杆菌蛋白酶(SubtiliSin-like proteaSe)的表达特性,以真菌蛹虫草菌丝体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获得蛹虫草Cmkexin基因的orF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应用northern杂交和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蓝光照射后蛹虫草菌丝体中Cmkexin基因的转录情况。结果获得蛹虫草Cmkexin基因的orF序列。对翻译蛋白质产物Cmkexin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质含1个属蛋白转化酶的肽酶S8家族功能域(143~429)和1个前体蛋白转化酶p功能域(514~600),符合真菌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特征。蛹虫草菌丝体在黑暗预培养4 d后再蓝光照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苏珏 贺新生 郑林用
柏树火焰层孔菌是柏树的病原菌物,是中国和亚洲的新记录属中的新记录种。本文采用液体发酵的方法对菌丝体生长的营养条件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柏树火焰层孔菌菌丝体生长最适碳源为淀粉,最适氮源为麸皮,P、K、Mg对其菌丝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Fe、Zn对其菌丝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通过生长曲线试验得到Logistic方程:y=0.22/(1+1.019 e-0.013x),菌丝体干质量为0.22 g.100 mL-1。
关键词:
柏树火焰层孔菌 液体培养 菌丝体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端永明 王晓霞 徐兴阳 陈林 王建光 林兴红 杨新成 陈穗云
以烟草红花大金元品种为材料,研究了青霉菌灭活菌丝体(DM)对烟叶苗期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漂浮育苗时加入青霉菌灭活菌丝体能促进烟苗的生长,每个漂浮育苗盘(162孔)基质中加入31.25 DM烟苗生长状况最好。在施用方式、施用量及施用时期3个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施用方式,直接拌入基质是最佳施用方式,而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共同影响苗期的烟叶性状。
关键词:
烤烟 青霉菌灭活菌丝体 农艺性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慧 王迪 崔宝凯 彭卫红 李玉 何晓兰
【目的】从乳菇(Lactarius sp.)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并筛选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MHB),以提高松乳菇菌根苗人工合成效率。【方法】从乳菇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得到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液体培养离心后获得胞外代谢产物,以添加了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胞外代谢产物的PDA培养基接种松乳菇菌丝块,并以未添加胞外代谢产物PDA平板接种松乳菇菌丝为对照,比较25 ℃培养30 d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直径大小和菌丝密度;另一方面,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结果】共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胞杆菌属细菌,即菌株L1、L2和L3。当3株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添加量为2.5%时,均能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增加33.6%、55.6%和75.4%。当3株菌株胞外代谢产物以不同组合等比例混合后,在混合物添加量为5.0%时,L1-L3,L1-L2-L3两个组合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松乳菇菌丝直径分别增加36.9%和42.5%。L3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在添加量为2.5%、5.0%和7.5%时均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且添加量为7.5%时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效果最佳;L1-L3和L1-L2-L3两个组合也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通过对3株菌株形态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L1菌株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L2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 cereus,L3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 zanthoxyli。【结论】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孢杆菌,其中Bacillus zanthoxyli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关键词:
菌根促生菌 松乳菇 外生菌根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