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60)
- 2023(7682)
- 2022(6443)
- 2021(5973)
- 2020(5065)
- 2019(11665)
- 2018(11501)
- 2017(23655)
- 2016(12233)
- 2015(13564)
- 2014(12869)
- 2013(13176)
- 2012(12395)
- 2011(11190)
- 2010(11403)
- 2009(10774)
- 2008(10349)
- 2007(9509)
- 2006(8579)
- 2005(7485)
- 学科
- 济(63583)
- 经济(63532)
- 农(45227)
- 业(41026)
- 管理(30529)
- 农业(30070)
- 方法(27288)
- 数学(25765)
- 数学方法(25678)
- 企(19646)
- 企业(19646)
- 业经(15362)
- 地方(13737)
- 财(13472)
- 中国(13389)
- 环境(11991)
- 税(10768)
- 发(10680)
- 制(10678)
- 贸(10343)
- 贸易(10339)
- 税收(10187)
- 收(10139)
- 易(10086)
- 农业经济(10084)
- 学(10064)
- 村(9105)
- 农村(9100)
- 收入(8698)
- 发展(8460)
- 机构
- 学院(177151)
- 大学(171667)
- 济(82703)
- 经济(81479)
- 管理(69623)
- 理学(61153)
- 理学院(60615)
- 管理学(59882)
- 管理学院(59587)
- 研究(58647)
- 农(50982)
- 中国(46800)
- 农业(38650)
- 财(36498)
- 科学(34447)
- 京(33850)
- 业大(33142)
- 财经(29143)
- 所(28946)
- 中心(28629)
- 经(26799)
- 江(26438)
- 研究所(26013)
- 经济学(25763)
- 农业大学(23991)
- 经济学院(23718)
- 经济管理(22891)
- 财经大学(21289)
- 州(20625)
- 北京(20542)
- 基金
- 项目(121259)
- 科学(96265)
- 基金(90622)
- 研究(90054)
- 家(78524)
- 国家(77842)
- 科学基金(66926)
- 社会(61095)
- 社会科(57784)
- 社会科学(57771)
- 基金项目(48444)
- 省(47265)
- 自然(40725)
- 自然科(39600)
- 自然科学(39592)
- 自然科学基金(38904)
- 教育(38339)
- 划(38087)
- 编号(36296)
- 资助(36036)
- 农(29858)
- 成果(28207)
- 部(28052)
- 发(27806)
- 重点(26777)
- 国家社会(26673)
- 创(25034)
- 制(24075)
- 人文(23943)
- 教育部(23817)
- 期刊
- 济(92979)
- 经济(92979)
- 农(55156)
- 研究(49354)
- 农业(37315)
- 中国(32085)
- 学报(28491)
- 科学(25903)
- 财(24914)
- 大学(22423)
- 学学(21886)
- 业经(21612)
- 融(20321)
- 金融(20321)
- 管理(19124)
- 业(17866)
- 问题(14163)
- 财经(14086)
- 农村(13660)
- 村(13660)
- 农业经济(13641)
- 经济研究(12943)
- 技术(12507)
- 经(11990)
- 世界(11037)
- 经济问题(10387)
- 版(10328)
- 资源(9828)
- 农村经济(9163)
- 技术经济(8990)
共检索到259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媛月 张会萍 肖人瑞
本文利用农牧交错带监测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同时评估了草原生态补奖对生态保护和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提高了草原生产力,使得草原植被状况明显好转,生物多样性有所提升,有助于改善草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二是草原生态补奖实施地区农户收入明显提升,但是草原生态补奖暂未起到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效果,并且对农户的收入效应还会受到政策落实程度的影响,政策落实程度越高,农户的收入效应越明显;三是在作用机制上,草原生态补奖通过影响农户的粮食耕种面积和养殖规模来影响农户收入;人工饲草项目减少了农户的粮食耕种面积,舍饲棚圈项目降低了部分农户的养殖规模。本文的结论意味着,在提高草原生态补奖标准的同时,还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加强草原生态补奖配套设施的建设,鼓励农户养殖的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实现草原地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 生态保护 农户收入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升强 高原 赵凯
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农牧交错区355份农牧户微观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与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补奖收入对贫困农牧户收入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以检验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助力农牧交错区脱贫攻坚的有效性。研究得出:(1)补奖收入对促进贫困农牧户增收,尤其是对促进贫困农牧户中的中等收入水平群体增收效果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缓解贫困农牧户的贫困程度,具有显著的益贫效应;(2)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但对农业与非农牧业收入影响并不显著,表明草原生态补奖的益贫效应主要通过促进贫困农牧户牧业收入的增加来实现;(3)补奖收入能够显著促进贫困农牧户收入稳定性的提高,表明草原生态补奖能够抑制贫困农牧户返贫。基于此,农牧交错区在推行草原生态补奖的同时,应通过"草原生态补偿+牧业产业发展"的生态扶贫模式,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当地的牧业资源禀赋优势,从而更好地发挥草原生态补奖缓解贫困、抑制返贫、助力脱贫攻坚的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升强 赵凯
本文阐释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户减畜行为的机理,并引入非农牧就业变量,基于内蒙古与宁夏自2010年以来持续从事牧业生产的281份农牧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以及非农牧就业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户减畜行为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自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样本农牧户户均养羊数量不降反升,减畜发生率与减畜率均较低,减畜形势依然严峻;(2)补奖金额与农牧户是否减畜以及减畜率之间均存在稳健的"U型"关系,且正处在"U型"关系的左侧,即当前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户减畜具有不利影响,且由于补奖收入过低,不利影响仍将继续加深;(3)非农牧就业对农牧户是否减畜以及减畜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在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影响农牧户是否减畜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但在政策影响农牧户减畜率中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表明通过提高农牧户的非农牧就业收入占比能够缓解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牧户是否减畜的不利影响,但对缓解政策对减畜率的不利影响作用不明显。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会萍 肖人瑞 罗媛月
本文基于农牧交错带农户调查的微观数据,研究了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同时应用激励相容理论,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与农户增收之间的激励相容。研究发现:草原生态补奖机制与农户增收之间并未实现激励相容,其中人工饲草项目的实施使得农户由种粮改为种草,导致农户的种植业收入和总收入有所降低。舍饲棚圈项目的实施对农户的养殖规模并无显著的激励效应,对农户收入并未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外出务工方面,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并未导致农户外出务工人数的减少,对农户外出务工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相比于单一政策,人工饲草和舍饲棚圈对农户总收入和种植业收入的联合作用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今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应当分类制定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提高财政补贴的精准度,发挥草原生态补奖的政策效果,实现与农户收入间的激励相容。
关键词:
草原生态补奖 农户收入 激励相容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丽华 冯利盈 罗秀婷 杨发林 杨国涛 马红彬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以宁夏7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主要县区为调查对象,对首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补奖标准不能满足牧民需求、禁牧政策缺乏灵活性、草原监管执法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立补奖标准增长机制,实施差别化补奖标准,探索草原禁、休、轮制度,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
草原 生态补奖 效果 宁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谢先雄 赵敏娟 康健 蔡瑜
首次利用中国西北生态退化休耕试点政策这样一个准实验,运用得分倾向匹配方法评估了休耕的“双赢”效应及其政策异质性,并进一步检验了其促进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总体看,休耕政策能实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与促进农户增收的双赢目标,休耕使当地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水平提升了4.40%,使农户总收入提高了18.10%。(2)休耕改善了当地耕地板结盐渍化、土壤沙化、生物多样性、耕地污染和耕地肥力,但对改善耕地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耕作条件并无效果。(3)休耕主要通过经济补偿的直接机制和挤出农户非农就业时间来增加非农收入的间接机制来促进农户增收。(4)休耕的“双赢”效应在参与程度和管护模式上均存在异质性,随着参与程度提高,“双赢”效应呈现递增趋势,但仅中、高参与程度组效应显著;两种管护模式均能够实现“双赢”效应,但能参与管护组则效应更高。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鲍向东 陈玲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位于自治区中部,广袤富饶的苏尼特草原是闻名遐迩的纯天然牧场,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全旗草原覆盖总面积的96.8%,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9246.3平方公里,达到89%;已发现石油、天然碱、煤、萤石、石灰岩、金、铁等34种矿产资源,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丹 黄季焜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中国保障生态安全和牧民生计的重大举措,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对恢复草地生态的影响,对牧户的适应策略和生计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为例,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的牧户调研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虽然补奖政策对多数牧户的非农就业和收入起促进的作用,但没有显著改变牧户以畜牧生产为主的生计方式;②补奖政策与牧户非农就业和收入呈现倒U型的关系,补贴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收入增长而导致休闲需求增长的效应。这些发现不但揭示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生态补偿 非农就业 牧民生计 内蒙古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丹 王征兵 娄季春 吴璟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青海省牧区455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牧户的草原生态补奖政策认知对政策评价影响。研究表明:(1)政策内容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内容认知提高1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高0.21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高0.175个单位。(2)政策执行认知显著正向影响政策评价。当政策执行认知提升1个单位,政策生态效果评价提升0.283个单位,政策生计效果评价提升0.18个单位。因此,应加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宣传,规范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执行程序,提升政策执行中的公平性与透明性,以此调动牧户参与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积极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乔颖丽 孙芳
高寒半干旱区农牧交错带生态逆境 ,荒漠化趋势严峻。做为区域重要生产部门之一的草原畜牧业赖以存在的草原已成为一种濒危资源 ,比耕地资源更为稀缺 ,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耗竭利用方式已刻不容缓。本文论证了区域草原畜牧业饲料供给中农副产品的重要地位 ;提出通过预期收入增加、构建投资激励机制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旭东 杨春 孟志兴
本研究基于宏观右玉县牧业生产数据、微观农牧户调研数据,运用统计分析、对比分析、Logit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研究方法,从生产方式、生产技术、牧业产出、生产成本、生产经营方式、牧户牧业生产决策行为影响等方面,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山西省右玉县牧业生产的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右玉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和促进政策实施区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芳 陈建新
本文基于农牧交错带耕地—草地交错分布的资源特点、农牧业并存的产业特色、地理位置特殊与生态脆弱的区域特征,分析了各种农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对农户增收的影响。结论显示:种植业与养殖业结合经营的综合效益较单独经营种植业或单独经营养殖业高,所以,农牧业横向一体化是增加农户收入较优的经营形式;农牧业纵横一体化的综合效益较简单的农业纵向一体化高,且计量回归结果也显示农牧业纵横一体化对农户增收影响较大,所以,农牧业纵横一体化是增收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的最佳现代农牧业经营模式。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户 收入 纵横一体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春 王明利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将逐步转变牧区牧业生产发展方式,由此将对牧区牧业生产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区专业育肥和专业繁育肉牛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性。结果显示,2009—2017年,专业育肥场户TFP增长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1. 8%,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4%,技术进步增长率为2. 2%,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育肥场户TFP平均为0. 991。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专业繁育场户TFP增长率总体呈波动态势,多数年份为负,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5. 0%,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1%,技术进步增长率为-4. 9%,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是延缓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繁育场户TFP平均为0. 900。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短期还会存在生产率地区差异,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存在σ收敛,生产率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均呈条件β收敛,各区域均在自身的稳态水平收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娥 罗宇 高军军 彭凌志 赵敏娟
在互联网强国战略背景下,基于农牧交错带陕西和甘肃两省1 479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方法(CMP),探究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并关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影响的异质性。结果表明:1)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可能性,即在给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有互联网使用行为的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几率比是没有互联网使用行为农户的38.82%,该结果在经过子样本检验和更换核心解释变量检验后依然稳健。2)异质性估计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参与“粮改饲”的影响在不同养殖规模和不同人力资本禀赋条件下存在差异,即非规模养殖户和低人力资本禀赋的农户家庭更容易通过使用互联网参与“粮改饲”。由此提出,完善农牧交错地区互联网利用配套设施,提高农户农业经营的网络化水平,实施差别化的互联网扶持措施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颜昭
2010年起,我国提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促进牧民增收,安排资金134亿元用于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及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等。截至目前,内蒙古、新疆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笔者在调研中看到,在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的鼓励下,内蒙古许多牧民借助牧业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