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9)
2023(7082)
2022(5246)
2021(4659)
2020(3783)
2019(8391)
2018(8427)
2017(15499)
2016(8558)
2015(9620)
2014(9578)
2013(9194)
2012(8362)
2011(7512)
2010(7594)
2009(6987)
2008(7117)
2007(6599)
2006(6045)
2005(5661)
作者
(27808)
(23177)
(22912)
(22060)
(14747)
(11207)
(10297)
(9034)
(8951)
(8203)
(8112)
(7801)
(7767)
(7495)
(7438)
(7274)
(7005)
(6778)
(6756)
(6686)
(6046)
(5879)
(5732)
(5402)
(5361)
(5335)
(5237)
(5089)
(4895)
(4740)
学科
(33616)
经济(33573)
管理(25571)
(22325)
(16988)
企业(16988)
(12341)
中国(11699)
方法(11057)
(10715)
环境(9513)
业经(9313)
数学(9117)
数学方法(8981)
农业(8537)
(8139)
地方(7708)
(7205)
(6759)
(6549)
生态(6017)
发展(5761)
(5747)
(5680)
理论(5352)
(5336)
金融(5336)
(5328)
银行(5297)
(5279)
机构
大学(124884)
学院(124651)
研究(49608)
(47711)
经济(46644)
管理(42176)
中国(36562)
理学(35771)
理学院(35319)
管理学(34450)
管理学院(34280)
科学(33750)
(29746)
(28017)
(26939)
研究所(24696)
农业(23648)
业大(22795)
(22264)
中心(21644)
(20367)
(18258)
北京(17887)
财经(17219)
(16993)
师范(16693)
(16682)
(15941)
科学院(15717)
(15699)
基金
项目(86042)
科学(66544)
基金(61773)
研究(58510)
(57209)
国家(56764)
科学基金(46607)
社会(36715)
社会科(34646)
社会科学(34635)
(33811)
基金项目(32035)
自然(31355)
自然科(30460)
自然科学(30446)
自然科学基金(29914)
(29485)
教育(25870)
资助(24827)
编号(22193)
重点(20714)
(19674)
成果(18111)
(18056)
计划(17575)
(17347)
课题(16798)
科研(16595)
创新(16393)
科技(16023)
期刊
(56580)
经济(56580)
研究(36023)
中国(28718)
(27680)
学报(27289)
科学(23708)
大学(19694)
农业(18984)
学学(18746)
(17379)
管理(16344)
教育(13483)
(11269)
(11178)
金融(11178)
业经(9353)
技术(9351)
经济研究(8813)
财经(8565)
(7853)
业大(7800)
问题(7498)
(7433)
资源(7210)
科技(6466)
农业大学(6435)
林业(6002)
世界(5696)
现代(5662)
共检索到192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靳乐山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第一轮周期(2011 - 2015)即将结束.系统地评述“草畜平衡奖励”对于后续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内蒙甘肃两省(区)的实地调研.对草畜平衡奖励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研究结果显示: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所存在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标准偏低的问题.也有标准差别化的问题。草畜平衡的实现包含了两种活动类型一种是原本超载的地区和牧户通过减畜来实现草畜平衡;另一种是原本不超载的地区和牧户继续维持草畜平衡.避免出现超载的情形.两种活动类型需要区别对待.前者的补偿是必须的.在一定的政策设计下.后者的补偿不一定是必须的。无差别化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产生了错误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振通  孔德帅  魏同洋  靳乐山  
中国草原生态补偿是通过补助和奖励的政策手段达到减畜和草畜平衡的政策目标,最终使牧民收入不减少的条件下草原退化得到减缓。论文首先从理论上提出一个分析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对等关系的框架,然后以内蒙古四子王旗查干补力格苏木为例,对草原生态补偿减畜和补偿的对等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为超载情况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牧户差异性,实际的超载率较统计的超载率被低估了。补偿在区域总量上是不足够的,维持区域总量补偿足够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应为28.5元/hm2。减畜和补偿存在严重的不对等关系,47.9%的资金给了那些不需要减畜的牧户,减畜比例0%;5.5%的资金给了那些需要减畜也愿意减畜的牧户,减畜比...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率先建立。2012年,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等5个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年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胡海川  张心灵  冯丽丽  
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对于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推行至关重要。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态资产和生态服务的合理定价,草原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是定价环节最大的阻碍,生态系统会计能够为生态系统定价提供有力支撑。文章以生态系统会计理论为基础,从生态服务和生产能力两个层面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价值构成,进而结合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已经出台的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分析了机会成本法、生态服务功能法以及意愿调查法在草原生态补偿标准确定过程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生态补偿标准动态调整的实施方法。价值在于推进草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丹  黄季焜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中国保障生态安全和牧民生计的重大举措,但现有研究主要关注其对恢复草地生态的影响,对牧户的适应策略和生计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以内蒙古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和包头市为例,探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的牧户调研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①虽然补奖政策对多数牧户的非农就业和收入起促进的作用,但没有显著改变牧户以畜牧生产为主的生计方式;②补奖政策与牧户非农就业和收入呈现倒U型的关系,补贴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收入增长而导致休闲需求增长的效应。这些发现不但揭示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对牧民生计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瑞  
2010年10月起,国务院决定在全国8个主要草原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全面启动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的各项政策措施。乌兰察布市草原总面积为5521.58万亩,其中有四子王旗、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察右前旗、兴和县、商都县等6个旗县涉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面积为3584.16万亩,每年涉及资金14023.7万元。一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为了保证草原生态补奖机制按时顺利开展,乌兰察布市按照自治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春  朱增勇  孙小舒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草原生态保护、牧业生产、牧民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制定政策关注的热点。本文从补奖对象与标准、落实情况及问题、实施成效等方面对政策研究进展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显示,各地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补奖标准的测算方法在地区间差异明显,牧民对政策的满意度相对较好,牧民参与政策意愿主要受政策实施对生活水平影响、对草原保护的认知、牧业收入占比等因素影响。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天然草原生态恢复,促进了牧业生产转型;多数研究认为,牧民政策转移性收入和占比均增加,也有研究认为,禁牧区牧户收入下降。最后,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建议分区研究禁牧区、草畜平衡区的实施情况;剥离其他因素的纯政策效应研究有待完善;牧业生产方式转型、牧业总体生产效率等牧业生产效应及牧民就业、消费行为变化等研究有待深入;补奖标准测算、草原监管机制、政策绩效考核评价等需要加强;需要开展融合乡村振兴、牧区扶贫的政策合力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胡勇  
一、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一)草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我国拥有天然草原近4亿公顷,居世界第二位,占国土面积的41.7%,面积大约是耕地的3.2倍、林地的2.5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韦惠兰  祁应军  
为了解草原生态保护与牧户生计的不相容问题,依据牧户减畜损失来制定具有差别化的草原生态补奖标准,是实现牧户减畜与补偿对等关系的一种设计理念。以甘肃省玛曲县的草畜平衡为例的实证结果表明:当考虑牧户减畜损失后,测算得到的理论平均补奖标准为330元/hm2,而实际的补奖标准为32.7元/hm2,现行的补奖标准明显偏低;无差别的草原生态补奖标准由于未考虑不同牧户的减畜损失,导致占23.36%的未超载牧户,无需减畜便可获得37.88%的补偿金,占46.73%的超载较严重的牧户却只得到29.50%的补偿金,减畜与补偿出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尹燕亭  王婷婷  侯向阳  李西良  郭丰辉  
降水是影响内蒙古草原牧区草原生产力和草地载畜率的关键自然因子,牧户作为畜牧业生产的直接决策主体,对降水年型的判断是其草畜平衡决策的重要前提。本研究以内蒙古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典型县(旗)为研究区域,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象数据、统计资料等为基础资料,分析了1980-2015年牧户自我降水年型判断行为及特征,及牧户依据该自我判断年型进行的草畜平衡决策。结果表明,草甸草原与荒漠草原中下年型出现次数最多,典型草原则以平年出现次数最多,但从整体上看,3个类型区丰水年型均比欠水年型出现频率略高;牧户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海春  高博  祁晓慧  乔光华  
本文利用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实施前后内蒙古自治区5个盟市260个牧户的调查数据,使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对牧户的减畜行为总体上产生了显著正效应,但对不同牧户减畜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牧户家庭人均收入、非畜牧业收入占比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正相关,牧户人均草场面积、距旗(县)政府所在地距离、草原年均降雨量与牧户的减畜行为显著负相关。建设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应根据牧户的家庭特征推行差异化补奖机制并实施严格监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丽华  冯利盈  罗秀婷  杨发林  杨国涛  马红彬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以宁夏7个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主要县区为调查对象,对首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补奖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补奖标准不能满足牧民需求、禁牧政策缺乏灵活性、草原监管执法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建立补奖标准增长机制,实施差别化补奖标准,探索草原禁、休、轮制度,促进草原可持续发展机制等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靳乐山  胡振通  
在禁牧地区,禁牧补助只能补偿草场的要素价值,通过配套政策措施帮助牧民转产再就业是禁牧政策得以实施的关键。现有的草畜平衡奖励标准未将超载程度纳入考虑因素,这会造成减畜和补偿的不对等关系,进而降低草原生态补偿的生态效果。现有的草原生态补偿监管体系是草畜平衡框架下的数量监管体系,呈现出弱监管的特性,会影响草原生态补偿的政策目标的实现。草场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与草原生态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包晓斌  
文章针对内蒙古草原生态建设状况,明晰构建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现实需求。在总结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分析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从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视角,辨识当前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草原生态补偿责权认定、范围界定、标准确定、方式选择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进行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设计,并提出新时期完善内蒙古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宇晨  张心灵  
结合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的实地调研情况,首先定量分析三地区牧民的差异性,对比分析出各差异对不同地区的牧民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满意度的影响;其次建立计量模型,定性分析出各影响因素对不同地区牧民满意度的具体影响程度;最后,根据不同地区影响因素的差异性提出各地区相对应的草原生态补偿方式。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应动态确定合理载畜量以及实施贷款优惠政策对牧民进行补偿;中部地区应给予牧民相应的舍饲技术培训,转变养殖模式,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政策宣传,提高牧民保护草原思想意识;西部地区应给予牧民饲草料价格补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