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87)
2023(9036)
2022(7775)
2021(7150)
2020(6071)
2019(13602)
2018(13592)
2017(25557)
2016(13688)
2015(15303)
2014(14999)
2013(14339)
2012(13423)
2011(11989)
2010(11966)
2009(11186)
2008(10963)
2007(9706)
2006(8600)
2005(7793)
作者
(38521)
(32564)
(32221)
(30729)
(20736)
(15773)
(14619)
(12366)
(12293)
(11589)
(10969)
(10920)
(10663)
(10189)
(9954)
(9845)
(9685)
(9500)
(9317)
(9254)
(7899)
(7879)
(7811)
(7487)
(7300)
(7191)
(7157)
(7154)
(6451)
(6365)
学科
(50215)
经济(50117)
管理(46906)
(38847)
(34146)
企业(34146)
方法(18027)
(16586)
(15380)
(14886)
业经(14326)
环境(13492)
数学(13469)
数学方法(13304)
地方(12887)
中国(12110)
(11820)
(10615)
(10408)
财务(10388)
财务管理(10361)
农业(10086)
(10008)
(9925)
理论(9805)
企业财务(9748)
(8969)
贸易(8960)
体制(8696)
(8683)
机构
学院(190407)
大学(189379)
(72797)
管理(71804)
经济(71072)
研究(63674)
理学(61885)
理学院(61106)
管理学(60059)
管理学院(59696)
中国(48793)
(40214)
科学(39756)
(37570)
(31624)
(31568)
(30052)
中心(29731)
财经(28861)
研究所(28345)
业大(28114)
(25881)
(25792)
师范(25496)
北京(24839)
农业(24548)
(23908)
(23723)
经济学(21278)
财经大学(21103)
基金
项目(129947)
科学(102671)
研究(95504)
基金(94421)
(82465)
国家(81766)
科学基金(70499)
社会(61128)
社会科(57491)
社会科学(57477)
基金项目(51164)
(51047)
自然(46271)
自然科(45049)
自然科学(45033)
自然科学基金(44210)
教育(43314)
(43124)
编号(38888)
资助(36570)
成果(31532)
重点(29292)
(29213)
(28395)
(27857)
(27296)
课题(26922)
创新(25568)
国家社会(24974)
科研(24694)
期刊
(86472)
经济(86472)
研究(55616)
中国(41085)
(31647)
学报(29626)
(28901)
科学(28483)
管理(26695)
大学(22803)
学学(21471)
教育(20040)
农业(19284)
(16761)
金融(16761)
业经(14838)
技术(14541)
财经(14278)
经济研究(12694)
(12210)
问题(11196)
(10611)
资源(10567)
(9885)
财会(9257)
科技(9032)
现代(8797)
图书(8605)
(8393)
(8301)
共检索到288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禹慷   冶建明  
厘清草原景观感知、游客满意度、游客涉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是推进草原旅游可持续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基于旷奥理论,构建景观感知、游客满意度、环境责任行为和游客涉入的中介调节模型。选取喀纳斯草原为案例地,利用375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旷性感知和奥性感知对游客满意度有正向显著作用;2)游客满意度在旷性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奥性感知与环境责任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游客涉入正向调节旷奥景观感知对游客满意度的影响。由此可知,营造良好景观感知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游客对草原的满意感受,进而激发游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景观感知体验是催动其环境责任行为的核心要点,这对推动绿色旅行、创建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草原景区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高溶  于辉  郑伟  王祥  朱亚琼  
[目的]自然景区的美学价值大小直接决定着其旅游开发的成败,为了解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学价值。[方法]该文选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体系,对景区内4个区域草地景观的美景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依据上述样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功能群结构的分析,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景度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学价值整体较高,α多样性指数居中的草地美景度得分较高,α多样性指数较高的草地美景度次之,α多样性指数较低的草地美景度最差;随着功能群中一、二年生植物重要值的上升,多年生杂类草的重要值下降,美景度呈降低的趋势;美景度与平均高度、平均盖度、生物量、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和多年生杂类草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一、二年生杂草重要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因此,草地植物多样性是草地景观美学价值的重要载体,旅游活动导致草地群落植物多样性发生改变,进而深刻影响了草地景观的美学价值。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唐高溶  于辉  郑伟  王祥  朱亚琼  
[目的]自然景区的美学价值大小直接决定着其旅游开发的成败,为了解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学价值。[方法]该文选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体系,对景区内4个区域草地景观的美景度进行了定量评价,并依据上述样地植物群落α多样性和功能群结构的分析,探讨了植物多样性对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景度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喀纳斯景区草地景观美学价值整体较高,α多样性指数居中的草地美景度得分较高,α多样性指数较高的草地美景度次之,α多样性指数较低的草地美景度最差;随着功能群中一、二年生植物重要值的上升,多年生杂类草的重要值下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旭玲  杨兆萍  陈学刚  
针对当前自然遗产地旅游开发中存在的景观视觉污染及景观破坏的问题,以新疆极具申报世界遗产潜力的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敏感度评价方法,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内主要旅游区段进行了景观敏感度的区域划分。在此基础上,基于实地调查,针对喀纳斯不同等级景观敏感度区旅游对景观视觉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估,旨在为喀纳斯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自然遗产地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姚娟  田世政  
自然保护区内少数民族原住民是旅游大社区中的一个群体,其旅游参与内容及深度对旅游发展有重要影响。国内一些生态旅游景区在开发中采取了原住民整体搬迁模式。以新疆喀纳斯生态旅游景区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种搬迁模式下的原住民旅游参与方式与内容,对景区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如游客管理疏导不力,游程不畅,削弱了景区市场营销的优势,抑制了景区环境管理的力量,降低了景区旅游供需调节能力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冯晓华  孟晓敏  
近年来随着旅游开发的不断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居民对于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旅游参与成为当地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新疆著名的喀纳斯湖景区为例,对湖边喀纳斯老村的部分少数民族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人口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影响感知、文化影响感知、环境影响感知及旅游业参与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为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军  魏伟  冯翠芹  
运用遥感、GIS技术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以天祝草原为研究对象,以Landsat/ETM+影像为基本信息源,通过计算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破碎度指数、分维数等指标,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草地是整个景观的基质;研究区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从山谷到山顶依次按照城乡居民及工矿地—耕地—草地—林地—未利用地的分布顺序。据此分析,以物种保护为目标种,利用最小阻力表面(MCR)和耗费表面模型,借助表面扩散技术,构建了生态上较为安全的格局优化途径。格局优化法在水平关联的方向上为景观...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凡  傅伟聪  洪邵平  董建文  王敏华  
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理论,创新性地从景观感知以及地方依恋的视角出发,构建游憩者景观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行为三者的影响关系模型,选取福州市四个城市山地公园(乌山公园、金鸡山公园、于山公园以及金牛山公园)为案例研究样地,收集有效问卷408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游憩者景观感知可划分为景观自然性感知、景观庇护性感知、景观空间性感知、景观文化性感知以及景观视野性感知五个维度;(2)景观感知能够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也可以通过地方依恋间接影响环境责任行为,而景观感知维度中对于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景观文化性感知(0.656)、景观庇护性感知(0.392)、景观空间性感知(0.377)、景观视野性感知(0.273)、景观自然性感知(0.224);(3)地方依恋的二维度均具有中介效应,其中地方依赖的效能大于地方认同。据此,通过解析游憩者的景观感知,营造良好景观感知体验的环境,能有效地激发游憩者对公园的地方依恋情感,进而激发游憩者的环境责任行为,为游憩者提供高品质的认知与情感体验是催动其环境责任行为的核心要点,这对推动绿色旅行、创建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公园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东  由亚男  
本报告以喀纳斯景区禾木村、哈纳斯村为调研地,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旅游景区开发过程中农牧民民生发展现状,阐述了景区农牧民收入、参与旅游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促进景区农牧民民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旭亮  张海霞  
本文详细列举了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进而分析了其特色优势资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喀纳斯湖景区生态旅游营销的客源市场分析,然后以客源市场为依据,开展了喀纳斯湖景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以期通过此研究,对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营销起到借鉴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翠玲  潘存德  寇福堂  吴晓勇  谭卫平  
在采用SBE法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的基础上,研究其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自然火干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喀纳斯旅游区的森林景观美学质量整体较高,阔叶针叶树种比值大、树种丰富、林相简单整齐的森林景观受人青睐;2)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森林发生自然火干扰时间的早晚有关,自然火干扰发生时间越早,森林景观目前表现的美学质量越低,反之亦然。自然火干扰通过对森林群落树种结构形成的作用,进而深刻影响森林景观美学质量的具体表现,是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森林景观美学质量形成的重要源动力之一。结论为喀纳斯以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为价值取向的森林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琛  葛全胜  成升魁  
本文根据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构建了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感知模型,并以御道口森林草原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致性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揭示了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正、负两方面的感知和态度。研究结论表明,国内旅游目的地居民对经济影响的感知态度更易倾向于正面感知,而对于社会文化和旅游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的感知则强于其正面环境影响感知,具体表现为:①发展旅游业能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个人收入,但也会加剧居民收入两极分化;②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当地知名度及弘扬传统文化,但大量游客的涌入干扰了本地人的正常生活,减少了本...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鑫  陈媛  王丽佳  黄文广  牟高峰  
本研究基于草原旅游地意象评价,以宁夏银川市、中卫市两地349位游客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景区内部服务、市场配套服务、景区旅游资源、交通便利程度4个公共因子,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购买草原旅游产品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客社会经济特征中,游客年龄(P <0.1)与游客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不断更新旅游基础设施,建立系统的人员服务评价体系;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挖掘和演绎草原文化主题;促进市场服务多元化,打造特色化定制化服务;加快推进草原旅游景区外部专线建设,健全景区内部道路标识。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芮涵   王立明   王昌燕  
在提倡“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背景下,研究新疆具有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类景区喀什古城的游客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实现特色民俗践行文旅融合,提升景区服务质量,提高游客满意度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同程网、携程网、蚂蜂窝等旅游网站的游客评论、游记及喀什市人民政府网中与喀什古城相关的内容为数据来源,运用软件Rost content mining6.0进行高频词、网络文本的语义分析。对比分析其投射形象和感知形象,得出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发展民俗旅游的意义及游客前来旅游的影响因素等结论,根据结论从营销方式、游客体验环境、景区定位三个方面提出管理启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龚鹏  张绿水  古新仁  
【目的】原风景是指人在幼年时期到青少年时期所处的生活环境在内心深处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景观的感知。以往在植物景观感知方面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原风景层面。本文旨在探讨原风景类型的不同对城市植物景观感知所产生的影响,为当下城镇化建设中植物景观营造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原风景类型人群分为城市类型、城乡结合部类型、乡村类型。调查在以北亚热带绿化区植物景观为代表的南昌城市里进行。采用标准化问卷形式,分别让来自南方地区的120名大学生在5处城市植物景观环境实地中对植物景观的6类感知类型中的22种感知因子进行分级评价,对不同原风景类型人群间的感知评价结果进行偏好均值比较、因子间方差分析和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