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55)
2023(11780)
2022(10258)
2021(9377)
2020(7929)
2019(18343)
2018(18091)
2017(34441)
2016(19049)
2015(21784)
2014(22235)
2013(22161)
2012(21517)
2011(19719)
2010(20147)
2009(18934)
2008(19003)
2007(17599)
2006(15750)
2005(14503)
作者
(59797)
(50317)
(50178)
(47564)
(31881)
(24372)
(22857)
(19483)
(19026)
(18186)
(17032)
(16996)
(16255)
(16068)
(15627)
(15546)
(15501)
(14902)
(14650)
(14590)
(12723)
(12622)
(12277)
(11624)
(11432)
(11374)
(11367)
(11167)
(10400)
(10357)
学科
(86721)
经济(86619)
管理(50831)
(49050)
(36534)
企业(36534)
方法(34367)
数学(28877)
数学方法(28535)
(26713)
中国(25481)
地方(24442)
(19578)
(19177)
业经(18911)
农业(18105)
环境(16750)
(15732)
贸易(15719)
(15700)
(15116)
(14116)
银行(14084)
(13837)
金融(13834)
(13629)
(13278)
(13267)
理论(13021)
地方经济(13000)
机构
学院(286745)
大学(284916)
(113871)
经济(111141)
研究(104254)
管理(102539)
理学(86310)
理学院(85162)
管理学(83522)
管理学院(82973)
中国(79206)
科学(67153)
(63092)
(56202)
(55658)
(52459)
研究所(50294)
中心(48168)
(46866)
业大(44471)
农业(44120)
(42321)
师范(41855)
北京(40710)
财经(40647)
(37762)
(36702)
(36531)
(34673)
经济学(34420)
基金
项目(181190)
科学(139991)
研究(131448)
基金(127289)
(111668)
国家(110616)
科学基金(92479)
社会(81540)
社会科(76965)
社会科学(76939)
(73193)
基金项目(67566)
(61339)
教育(59864)
自然(58894)
自然科(57383)
自然科学(57361)
自然科学基金(56299)
编号(54225)
资助(53227)
成果(44959)
(44913)
重点(41346)
(39074)
课题(38780)
(36473)
发展(35730)
(35155)
科研(34864)
创新(34198)
期刊
(137939)
经济(137939)
研究(85063)
中国(63567)
(52246)
学报(48837)
科学(44499)
(40268)
管理(36159)
大学(35821)
农业(35316)
教育(34454)
学学(33612)
(28204)
金融(28204)
技术(24744)
业经(23976)
经济研究(21162)
财经(19874)
(19308)
问题(18487)
(17157)
图书(15401)
(15073)
技术经济(14333)
(14280)
资源(14223)
商业(13904)
统计(13820)
理论(12971)
共检索到4491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本文从旅游环境知识、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考察了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发现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是"环境知识制约+环境行为制约"模式,带有明显的经济利益驱动色彩。社区居民认识到发展草原旅游对环境存在威胁,具有保护环境的认知倾向和情感倾向,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低,对自己的要求低于对别人的要求,对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依赖性还比较强。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而且对各部分的每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予以赋分。基于权重和赋分,结合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知,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知识制约型"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行恰当的草原旅游,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我国大多数草原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条件约束明显,所以在发展中要进行准确的战略思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汉祥  赵海东  
草原旅游是由居民、企业、游客,以及草原生态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草原旅游系统的要素属性和内部关系决定了必须以保护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为核心,建立草原旅游地居民集草原所有者、旅游经营者和文化传承者于一体的制度模式,在草原生态系统和社会制度系统约束下实现各活动主体目标相容、彼此协调,才能实现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文芳  
[目的]鉴于草原资源存在一定脆弱性,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以及打造"大旅游"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通过专家两两打分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资源支持系统是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被考虑的因素。(2)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游客的草原资源保护意识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居民发展草原旅游意愿度是基于居民角度的影响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3)近几年过度开垦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土地有效利用程度也得到改善;牧民城市居住的需求已趋于饱和,有利于降低草原退化,提升草原质量。(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地居民发展草原旅游的驱动作用一直存在。[结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首要考虑资源支持系统,着重从防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限制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持适度城镇工程建设,以及控制高峰期草原旅游资源使用强度、增加旅游区草原环保标识提醒数量等方面入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利用生态学中的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以及采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diversity index)和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来分析植物样方的植物种类多样性,结合样方的种类组成和盖度等来探究旅游发展对草原植被的环境影响。通过旅游活动对植物种类的影响、对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影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对群落外貌的影响分析,得知旅游活动对植被生态安全干扰的破坏在Ⅲ级以上,群落由克氏针茅占优势转变为以冷蒿为主的草原变型,今后必须加强对草原旅游开发与规划理论以及开发模式的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陈田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对草原旅游发展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得知旅游活动的干扰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比土壤的机械组成要明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干扰又比对土壤的容重影响显著;在干扰范围上,旅游者游览活动波及的区域面积比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地段广。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土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据此诊断出如下结果:在道路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极重;在敖包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是重度干扰;在马场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属于中度干扰。从而文章确立了不同旅游活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提供了不同旅游活动范围对土壤理化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君  吴必虎  
草原旅游发展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文献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研究、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管理、旅游环境影响、旅游资源一般理论、旅游产品研究、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文化研究、目的地营销、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法规等领域。研究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作者所在地域与研究区域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要注意规范旅游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交叉相融,细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向。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俊清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选择,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和新趋势,其发展目标是实现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有序的发展。要保证这一目标的有效性并最终实现,就必须推行社区居民参与的生态旅游活动,这有利于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保护当地传统文化,增强居民环保意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文在阐述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内涵、类型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指出应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构建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决策机制、拓宽社区居民参与渠道、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有效的保护机制,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伴随着旅游业的急速增长,作为旅游业利益相关者中之弱势群体的社区,亟须予以不同层面的赋权以提高其参与能力。赋权是一个建立意识、增强能力和发展技能,通向更多参与、更加平等、更大影响的行动过程。本文通过对国内不同地域社区旅游目的地的追踪研究,在赋权理论的框架下,提出旅游发展中社区能力建设的基本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元秀  
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多种社区参与模式,但成效各异。比较典型且效果较好的主要有社区居民主导的"雨崩模式";政府主导、社区居民参与的"西江模式"以及政府引导、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商主导的"天龙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利弊,成长于不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广泛,因此选择一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区参与模式是不现实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时少华  李享  吴泰岳  
从社会交换视角探讨社区权力、社区信任对居民参与旅游程度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前门社区为例,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检验了社区中的权力、社区居民信任对旅游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社会交换过程中的社区权力和社区信任是影响旅游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社区权力对社区信任和社区参与旅游程度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社会交换中的旅游收益感知与旅游成本感知通过对居民参与旅游程度产生间接的影响效应。而社区信任与旅游收益感知之间存在双向影响效应,将直接与间接地影响居民参与旅游程度。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时少华  李享  吴泰岳  
从社会交换视角探讨社区权力、社区信任对居民参与旅游程度的影响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前门社区为例,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检验了社区中的权力、社区居民信任对旅游社区居民参与程度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社会交换过程中的社区权力和社区信任是影响旅游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社区权力对社区信任和社区参与旅游程度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社会交换中的旅游收益感知与旅游成本感知通过对居民参与旅游程度产生间接的影响效应。而社区信任与旅游收益感知之间存在双向影响效应,将直接与间接地影响居民参与旅游程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景明  马泽忠  李辉霞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一些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笔者在通过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 ,以西部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的典型——成都为例 ,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期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鑫  陈媛  王丽佳  黄文广  牟高峰  
本研究基于草原旅游地意象评价,以宁夏银川市、中卫市两地349位游客的实地调查数据为分析样本,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了景区内部服务、市场配套服务、景区旅游资源、交通便利程度4个公共因子,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了游客购买草原旅游产品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客社会经济特征中,游客年龄(P <0.1)与游客支付水平显著负相关。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不断更新旅游基础设施,建立系统的人员服务评价体系;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深度挖掘和演绎草原文化主题;促进市场服务多元化,打造特色化定制化服务;加快推进草原旅游景区外部专线建设,健全景区内部道路标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