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83)
2023(14401)
2022(12553)
2021(11786)
2020(9830)
2019(22727)
2018(22765)
2017(42872)
2016(23610)
2015(26726)
2014(26807)
2013(26674)
2012(24724)
2011(22349)
2010(22525)
2009(20685)
2008(20292)
2007(18178)
2006(16429)
2005(14699)
作者
(70073)
(57973)
(57756)
(54543)
(37043)
(27761)
(26214)
(22779)
(22066)
(20916)
(19976)
(19565)
(18593)
(18581)
(17742)
(17705)
(17342)
(17225)
(16692)
(16579)
(14535)
(14483)
(13980)
(13239)
(13131)
(13000)
(12922)
(12828)
(11762)
(11580)
学科
(94882)
经济(94790)
管理(74331)
(67150)
(55869)
企业(55869)
方法(38776)
数学(31564)
数学方法(31225)
中国(27500)
(26692)
地方(25508)
(23953)
业经(22980)
(21797)
环境(18911)
农业(18232)
(17666)
理论(16858)
(16714)
(16138)
银行(16099)
(15894)
贸易(15880)
(15761)
(15680)
财务(15601)
财务管理(15564)
(15372)
(15297)
机构
学院(331935)
大学(331826)
管理(133212)
(126199)
经济(123048)
研究(114140)
理学(112410)
理学院(111057)
管理学(109306)
管理学院(108666)
中国(87858)
(73540)
科学(72973)
(59818)
(58308)
(56275)
研究所(52888)
中心(52692)
(51978)
业大(49819)
北京(47369)
(46895)
师范(46412)
财经(46113)
农业(43656)
(42853)
(41717)
(41466)
师范大学(37395)
(37287)
基金
项目(221461)
科学(172676)
研究(163234)
基金(157431)
(137164)
国家(135919)
科学基金(116082)
社会(100047)
社会科(94621)
社会科学(94595)
(88001)
基金项目(84466)
自然(75814)
教育(74261)
自然科(73907)
自然科学(73890)
(73745)
自然科学基金(72528)
编号(67784)
资助(64928)
成果(55310)
(50823)
重点(49391)
(47673)
课题(47099)
(45596)
创新(42442)
科研(42076)
项目编号(41299)
大学(40669)
期刊
(150329)
经济(150329)
研究(99250)
中国(71380)
学报(52378)
管理(51907)
(51008)
科学(49764)
(45871)
教育(41175)
大学(39185)
学学(36481)
农业(35230)
(31680)
金融(31680)
技术(29545)
业经(25822)
经济研究(21810)
财经(21703)
图书(21016)
(20297)
问题(18991)
(18456)
科技(16460)
资源(16431)
理论(16366)
技术经济(15977)
现代(15603)
(15330)
实践(15072)
共检索到512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根据环境意识结构,设计了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调查问卷,其主要的指标体系包括:旅游环境知识水平、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对指标体系各部分之间以及每一指标部分的每一题目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权重的确定,而且对各部分的每道题目的各个选项予以赋分。基于权重和赋分,结合调查问卷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指标体系各部分评价模型和环境意识总体评价模型,以此来计算草原旅游发展中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水平的综合得分。经过分析得知,旅游管理部门环境意识模式是"环境知识制约型"模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本文从旅游环境知识、旅游环境态度、旅游环境评价和旅游环境行为四个方面考察了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发现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居民的环境意识是"环境知识制约+环境行为制约"模式,带有明显的经济利益驱动色彩。社区居民认识到发展草原旅游对环境存在威胁,具有保护环境的认知倾向和情感倾向,但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对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低,对自己的要求低于对别人的要求,对科学技术解决环境问题的依赖性还比较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由此产生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突出,推行恰当的草原旅游,有利于把草原利用模式与生态保护结合起来。我国大多数草原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条件约束明显,所以在发展中要进行准确的战略思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君  吴必虎  
草原旅游发展在我国逐渐成为热点,研究文献不断出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发展战略、旅游经济研究、地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地管理、旅游环境影响、旅游资源一般理论、旅游产品研究、旅游美学研究、旅游文化研究、目的地营销、旅游纪念品和旅游法规等领域。研究具有明显的时段性,作者所在地域与研究区域具有高度一致性,研究内容过于集中,研究方法以定性描述为主。今后要注意规范旅游研究方法,注重多学科交叉相融,细化研究领域,拓展研究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汉祥  赵海东  
草原旅游是由居民、企业、游客,以及草原生态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草原旅游系统的要素属性和内部关系决定了必须以保护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为核心,建立草原旅游地居民集草原所有者、旅游经营者和文化传承者于一体的制度模式,在草原生态系统和社会制度系统约束下实现各活动主体目标相容、彼此协调,才能实现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蔡文芳  
[目的]鉴于草原资源存在一定脆弱性,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以期为当地发展草原旅游产业以及打造"大旅游"提供借鉴与指导。[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通过专家两两打分确定指标权重。[结果](1)资源支持系统是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首先应该被考虑的因素。(2)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率是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因素;游客的草原资源保护意识对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更重要;居民发展草原旅游意愿度是基于居民角度的影响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3)近几年过度开垦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土地有效利用程度也得到改善;牧民城市居住的需求已趋于饱和,有利于降低草原退化,提升草原质量。(4)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当地居民发展草原旅游的驱动作用一直存在。[结论]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可持续发展应首要考虑资源支持系统,着重从防治过度开垦、过度放牧,限制不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保持适度城镇工程建设,以及控制高峰期草原旅游资源使用强度、增加旅游区草原环保标识提醒数量等方面入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丽梅  吕君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利用生态学中的密度、盖度、频度、重要值以及采用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diversity index)和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来分析植物样方的植物种类多样性,结合样方的种类组成和盖度等来探究旅游发展对草原植被的环境影响。通过旅游活动对植物种类的影响、对植物种类多样性的影响、对群落结构的影响、对群落外貌的影响分析,得知旅游活动对植被生态安全干扰的破坏在Ⅲ级以上,群落由克氏针茅占优势转变为以冷蒿为主的草原变型,今后必须加强对草原旅游开发与规划理论以及开发模式的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君  刘丽梅  陈田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旅游中心为研究区,对草原旅游发展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分别加以分析,得知旅游活动的干扰对土壤容重和含水量的影响比土壤的机械组成要明显,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干扰又比对土壤的容重影响显著;在干扰范围上,旅游者游览活动波及的区域面积比旅游经营活动的核心地段广。研究进一步构建了土壤生态安全综合指数,据此诊断出如下结果:在道路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极重;在敖包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是重度干扰;在马场区,旅游发展对土壤的干扰属于中度干扰。从而文章确立了不同旅游活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干扰程度,提供了不同旅游活动范围对土壤理化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琨  钟林生  唐承财  
发展生态旅游是青藏草原区的一种保护性开发策略,减轻旅游环境影响是青藏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各主要旅游活动方式的环境影响程度,分析各种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文化参与的环境影响最小,其次是游览观光,再次是休闲度假;各种旅游活动中人均草地资源占用额度、及污染物排放量不同是导致其环境影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青藏地区草原旅游发展中,以减少旅游环境影响为目的,应发挥特色旅游资源对文化参与及游览观光旅游方式的诱导作用及对游客的聚集作用,利用市场需求推动环境影响小的旅游方式的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引领旅游业环境友好型发展方向,并强化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引导和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磊  唐德彪  
毕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怀化学院2009级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实习情况的调查表明:教师和学生普遍对毕业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习过程管理校企不对称,毕业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课堂教学与实习内容一定程度上脱节,需要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过程监控、完善质量评价等方面提高毕业实习质量。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金亚征  郑志新  常美花  贾巨才  王激清  任亮  
草原旅游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随着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总结和分析了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分析表明,旅游活动对草原植被、土壤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旅游干扰,植被物种数量、植被覆盖度、丰富指数、均匀度指数、枯落物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数量等降低,而土壤容重、pH值、紧实度等增加,且随着旅游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加,草原植被和土壤环境被影响的程度越大。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建立草原植被资源数据库、现代土壤环境监测系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梅生  
本文分析了四川川东北地区重要城市———达州市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业发展现状及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山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即必须依托区域优势和资源特色优势发展优势企业,科学合理地优化配置旅游资源,形成旅游支柱产业,实现山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徐英  谢彦君  卫银栋  
在旅游体验研究领域,有关旅游场的研究,已日益呈现出从早期的概念性思辨走向知识细化方向上的科学实证研究。本文也是对这一研究转向的一个回应。通过对依托于蒙古族文化的内蒙古大草原旅游情境的实证分析,本文努力拓展旅游场已有理论研究的范畴空间和理论命题,并尝试构造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体验模型。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在已有旅游场理论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两个表征草原旅游场内部结构的子范畴。本文认为,只有当草原氛围场和草原行为场之间相互作用的"体验力"达成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时,旅游者在草原旅游场中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高峰体验。其次,以内蒙古草原旅游场的特质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通过对草原旅游体验者的旅游博客及在场体验的访谈文本做扎根理论分析,归纳出草原旅游场下氛围场与行为场的构成特质。此外,本文还对旅游经营者的草原旅游场的心理预期展开调查,以内蒙古12家旅行社所推出的草原旅游产品作为分析单位,剔除雷同线路,最终甄选出18条内容丰富、介绍详尽的精品草原旅游产品线路。通过对其进行高频词统计和语义网络分析,最终归纳出作为旅游生产经营的供给者一方是如何通过媒介手段向旅游者宣传并建构其对草原旅游场的预期体验意象的。研究发现,草原旅游者的在场旅游体验与旅游供给方设计并建构出的预期体验意象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明显的匹配度。从而得出进一步的结论,即内蒙古草原旅游的高满意度取决于草原旅游者的在场体验与其预期体验意象的高吻合度。最后,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草原旅游场的概念模型。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郭建超  
实现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遵循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与模式是必要的。文章以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例,主要从甘南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具体实践及经验启示三个方面讨论了甘南草原生态产品价值的识别与实现过程。首先,甘南对过去已改变的生态环境条件和区域自然资源进行保护,走出了一条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草原旅游发展道路。其次,从政府、牧民、企业等不同要素的角度出发,具体分析了各要素在甘南草原生态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甘南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生态价值:一是草原生态旅游服务;二是草原生态畜牧业;三是草原生态产业链的延伸。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琨  钟林生  
基于对玛曲草原的实地调查,评价青藏地区草原旅游业的生态负效益,分析旅游收益对生态负效益的补偿能力以及旅游生态负效益的补偿现状。研究表明:文化参与旅游模式的生态负效益补偿能力最强,其次是游览观光模式,再次是休闲度假模式;在旅游业实际运营中,旅游生态负效益并未得到有效补偿。建议通过以下途径形成青藏地区草原旅游业生态负效益补偿的保障机制:选择生态负效益小的旅游运营模式以降低旅游生态负效益补偿难度;建立旅游生态负效益补偿督促制度;提高旅游经营者的生态补偿意愿;落实资源集体所有制并让集体成员参与资源股分红以扩大旅游收益对减畜还草的促进作用;政府加大二次分配力度以将部分旅游收益用于生态修复;为旅游业受益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