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1)
2023(1573)
2022(1255)
2021(1386)
2020(1104)
2019(2480)
2018(2360)
2017(4096)
2016(2480)
2015(2966)
2014(2990)
2013(2943)
2012(2662)
2011(2032)
2010(2181)
2009(2030)
2008(2320)
2007(1934)
2006(1546)
2005(1327)
作者
(5682)
(4714)
(4668)
(4650)
(2824)
(2171)
(2095)
(1841)
(1815)
(1725)
(1669)
(1521)
(1499)
(1485)
(1418)
(1380)
(1361)
(1248)
(1244)
(1172)
(1163)
(1141)
(1111)
(1091)
(1048)
(1048)
(1033)
(1028)
(984)
(946)
学科
(18762)
管理(12057)
财政(11342)
(9065)
(8939)
(8626)
企业(8626)
(7204)
财务(7204)
财务管理(7167)
企业财务(6868)
(5867)
经济(5856)
(4080)
中国(3554)
(3454)
制度(3453)
(3083)
体制(2925)
(2917)
教育(2799)
方法(2745)
及其(2673)
政策(2643)
(2624)
方针(2554)
(2541)
(2541)
阐述(2541)
支出(2531)
机构
大学(28795)
学院(28772)
(15983)
(10573)
经济(10338)
管理(9168)
研究(8768)
财经(8188)
理学(7724)
理学院(7655)
管理学(7565)
中国(7524)
管理学院(7517)
(7314)
财政(7291)
(6355)
财经大学(5708)
(5591)
科学(5286)
(5058)
(4790)
(4304)
会计(3997)
研究所(3785)
(3681)
中心(3676)
北京(3661)
经济学(3626)
(3448)
师范(3432)
基金
项目(15496)
研究(12361)
科学(11506)
基金(10752)
(8639)
国家(8537)
社会(7842)
社会科(7390)
社会科学(7387)
科学基金(7336)
(6173)
教育(5933)
基金项目(5543)
成果(5304)
编号(5086)
(4730)
资助(4515)
(4401)
(4057)
自然(3999)
自然科(3895)
自然科学(3894)
自然科学基金(3814)
(3738)
(3736)
阶段(3731)
课题(3710)
项目编号(3640)
阶段性(3550)
(3523)
期刊
(18641)
(13568)
经济(13568)
研究(12879)
中国(8109)
(6210)
财政(6210)
会计(5195)
财经(4979)
学报(4931)
财会(4657)
(4188)
大学(4083)
教育(3887)
学学(3847)
管理(3356)
通讯(3258)
会通(3246)
科学(3038)
经济研究(2847)
(2843)
(2405)
金融(2405)
(2376)
(2245)
之友(1956)
(1879)
与会(1875)
财务(1875)
财经大学(1874)
共检索到527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娟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学思想家,但并非纯粹的儒家。他对孔子的伦理思想是"损益"式的继承,并融入了许多法家的观点,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符合战国后期建立统一中央集权这一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要求,对后世影响较大。荀子的理财伦理思想主要集中反映在谁来理财和如何理财两个问题上。研究荀子的理财伦理思想对当下研究中国古代会计伦理思想演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一、荀子"任人唯贤"的选才伦理原则在谁来理财问题上,思想家们有着共同的观点,即任人唯贤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兵  
儒家政治思想中具有丰富的政治伦理观念,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以民生民意为中心的民本观念;二、以强烈的君德意识与君权至上观念为主体的人治精神;三、朴素的制度正义思想。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对于整个封建时代的宗法政治都有着较为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尤以其制度正义思想最为重要;去除其中的君主专制等封建政治的糟粕,它对于当前的执政制度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强华  
制度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伴随制度的产生就有了制度伦理的存在。中国传统的制度伦理在先秦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思想脉络与特质。荀子由性恶论出发最终落脚于社会的政治控制及制度安排上,荀子性恶论是其制度运行机制设计的理论基石。"义"作为荀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价值观念是其礼、法制度设计与运行的伦理价值导向。荀子隆礼重法的制度运行机制化约为礼的社会组织功能、法的人群整治效用、礼法的双重控制目标等三个问题。荀子设计了以性恶论为理论基石、以贵义为价值诉求、以隆礼重法为最高准则的制度运行机制,彰显了对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双重价值诉求。作为儒家的荀子对德性伦理的过分强调使得荀子最终以义统礼法,表征了德性伦理相对于制度伦理...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俊  张奇伟  
《荀子》的孝道思想整体上体现了以国制家,政治优于伦理的儒学立场,但其中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在《荀子》不同篇章中存在细微差别:《宥坐篇》之前,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被赋予宏观的政治架构意义,作为伦理的孝道是庶民的生活主题,而政治是士君子乃至圣王的生活主题;《宥坐篇》之后,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转而被内化为理想人格的两全,"孝道"不仅属于圣王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更表现为圣王事功的"尽伦尽制"。这种差别可以归诸荀子后学对荀子思想的进一步发扬,并鲜明地表现为《荀子》诸篇论孝的不同侧重,以及与孔、孟截然不同的政治诉求。但以"圣王"为理想人格来统合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冲突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解决,当这种张力在实践中转化为不可调和的矛盾时,《荀子》的解答无益于指导具体境遇下普通人的社会实践。因此,《韩诗外传》中会存在以毁灭个体生命为代价的两全,而《孝经》则以孝道这种人类普遍的伦理情感为出发点构建政治的合法性,以此弥合《荀子》"大一统"思想造成的二者分裂,并重新回到孔、孟的儒学立场上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徐新  唐健雄  
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墨子有其独特而深刻的消费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节用"的消费行为规范方面。墨子兼顾功利主义与节俭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对构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消费伦理,培养节俭之美德,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智勇  
商业关系的伦理调节源于交换的客观存在,在墨子看来商品交换既是生活需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关乎人与人的"生"之大计。基于交换基础上的商业关系当以"交相利"加以规约,惟其这样才能体现"兼相爱"之义,以致义利天下。"交相利"既是商业实践的价值所在,也是人类得以"生生"的善之体现。因此,探讨和汲取墨子"交相利"的商业伦理精神,在一定意义上对当今社会商业行为的道德建设具有借鉴与补正之功。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全忠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以富而好礼为价值取向,以义来调整利益关系,注重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与节用。其思想的现代价值体现在建设生态文明、构建节约型社会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董玲  
孔子消费伦理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和礼相结合的价值观为基础,提出了节俭、自律、爱人的道德观。梳理孔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批判地继承其合理的内核,对于回应西方消费主义,构建我国消费伦理理论体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笔者尝试从孔子消费伦理产生的必然性、历史价值和现代命运三个方面论证其当代意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琳丽  
当人类步入21世纪,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及现代性的道德危机面前,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孔子伦理普世价值,挖掘其合理的思想资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寻求伦理文化的支持与动力。文章把孔子伦理思想置于全球化的氛围中,从超越的、心性的、和社会的三个理论层面对天命、仁、礼进行梳理,认为“天命观”中宗教性与世俗性的统一,“仁爱”中的泛爱思想和民本理念,“礼”规范中和谐思想以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都将是人类文明共同的财富,对全人类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涂象钧  
教育伦理思想是伴随着教师职业活动的产生而逐形渐成与发展起来的。我国商周以后,教育渐成社会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春秋末期,孔子首创私学,教授弟子,并明确提出了教师道德要求,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教育伦理思想体系,给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以深刻的影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乔洪武  
重商主义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乔洪武经济伦理是指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生活中产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以及对社会经济行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评价系统。在欧洲市场经济的初始阶段,占社会主流地位的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是被亚当·斯密称之为“重商主义”的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赵海琦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页)是明确提出“美德即知识”的第一人,是他确立了古代西方科技伦理思想最基本的原则。他在知识论基础上建构起他的道德论,提出善的本质即是智慧,奉智慧为道德祟尚之圭臬,这对西方科技伦理文化的发展,生发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成为西方古代文明中最灿烂的思想和社会时尚;同时,它又成为古代西方科技发展的巨大精神推动力。 一、“美德即知识”的证明 首先,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善的品德,它具有普遍永恒的特征,各种具体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闫建华  
孔子天命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主要内容包括:原始性的主宰之天、客观性的自然之天和人格性的道德之天。分析和探讨了孔子天命观的基本内容,深入挖掘和梳理了孔子天命观中所蕴涵的生态伦理思想——"敬畏天命"、尊重自然规律和"仁爱万物"。这些思想为我们今天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有益的精神资源。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祥俊  
共同性是关于事物关系、属性、状态的概念。荀子从人群共同生活与人性共同欲望的冲突入手探讨共同性问题,建构“维齐非齐”的共同性秩序,以共同性秩序转化现实人性,而最终落实到人的心智对宇宙万物共同性存在谱系的认识,实现“知通统类”,显现出重功利、重理智、重统一性的思想特色。荀子的共同性思想立足于建构和谐的人群共同体,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性与人心,把共同性与儒家人伦秩序、礼法规范紧密结合,开启了秦汉以降政治统治、学术思想大一统的先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