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56)
2023(9877)
2022(8950)
2021(8380)
2020(7075)
2019(16407)
2018(16406)
2017(31542)
2016(17423)
2015(19613)
2014(19520)
2013(19430)
2012(17625)
2011(15847)
2010(15495)
2009(13890)
2008(13295)
2007(11315)
2006(9647)
2005(8139)
作者
(51893)
(42920)
(42746)
(40561)
(27268)
(20645)
(19400)
(17109)
(16386)
(15086)
(14909)
(14410)
(13556)
(13367)
(13335)
(13260)
(13060)
(12826)
(12182)
(12181)
(10852)
(10423)
(10286)
(9651)
(9624)
(9596)
(9446)
(9330)
(8706)
(8615)
学科
(65420)
经济(65352)
管理(47180)
(45109)
(37363)
企业(37363)
方法(33450)
数学(29159)
数学方法(28836)
(17677)
(17462)
中国(15535)
(14796)
业经(14621)
地方(13226)
农业(11974)
理论(11557)
(11510)
贸易(11506)
(11148)
(11136)
环境(11070)
技术(10760)
(9785)
(9760)
财务(9726)
财务管理(9711)
教育(9658)
(9360)
企业财务(9192)
机构
大学(245493)
学院(243422)
管理(98861)
(89416)
经济(87353)
理学(87035)
理学院(86047)
管理学(84429)
管理学院(84011)
研究(80340)
中国(56114)
科学(55045)
(52237)
(45275)
业大(42843)
(40990)
研究所(38179)
(37903)
中心(35846)
农业(35846)
(33837)
北京(32543)
(32257)
师范(31865)
财经(31636)
(29350)
(28866)
(27646)
技术(27349)
师范大学(25863)
基金
项目(178403)
科学(138679)
基金(128302)
研究(126089)
(113403)
国家(112475)
科学基金(95884)
社会(76476)
社会科(72400)
社会科学(72379)
(71010)
基金项目(69657)
自然(65426)
自然科(63844)
自然科学(63824)
自然科学基金(62670)
(59910)
教育(57741)
资助(52792)
编号(51238)
成果(40659)
重点(39968)
(38204)
(37558)
(37002)
课题(35063)
科研(34877)
创新(34454)
计划(34217)
大学(32805)
期刊
(91754)
经济(91754)
研究(65922)
学报(45690)
中国(41071)
科学(40072)
(40064)
管理(33818)
大学(33613)
学学(31810)
农业(28373)
教育(26774)
(26450)
技术(20540)
业经(15576)
(15045)
金融(15045)
(14300)
图书(14273)
财经(14202)
经济研究(14044)
科技(13687)
业大(12745)
理论(12336)
(12228)
问题(12055)
(11920)
林业(11897)
实践(11621)
(11621)
共检索到33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汉虹  张志祥  程东美  吴毓林  范俊发  
通过对 19种茼蒿素类似物进行拒食活性筛选 ,研究了茼蒿素类似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拒食活性、毒杀活性及对斜纹夜蛾幼虫体重的影响 ,结果表明 :2 0号和 12号化合物的拒食活性最高。 12号和 2 0号化合物对斜纹夜蛾 3龄幼虫的LC5 0 值分别为 945 .2 5 μg ml和 12 95 .76 μg ml;12号化合物对斜纹夜蛾 3龄幼虫非选择性AFC5 0 值为 40 3.83μg ml,对斜纹夜蛾 4龄幼虫选择性AFC5 0 值为 340 .39μg ml;以每头 10 μg 12号和 2 0号化合物注射处理斜纹夜蛾 4龄幼虫 ,2 4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 6 6 .6 7%和 8...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慧  尹士采  郭宗香  马好运  任梓齐  折冬梅  梅向东  宁君  
【背景】近年来,随着新引种作物藜麦种植面积的显著增长,取食藜属植物的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逐渐增多并成为危害藜麦的主要害虫,对我国农作物生产构成潜在威胁。【目的】通过对宽胫夜蛾性信息素组分母体结构顺-11-十六碳烯乙酸酯(Z11-16:Ac)极性基团修饰,设计合成两种不同类型的类似物,并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测定,为利用性信息素及类似物绿色防控宽胫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性信息素前体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为原料,三乙胺作缚酸剂(与酸酐反应时需加入催化剂 4-二甲氨基吡啶),分别与 2-溴丙酰氯、2-氯乙酰氯、二氟乙酸酐、三氟乙酸酐、甲基丙烯酰氯、2-丁烯酰氯发生酯化反应,经过柱层析分离纯化,合成卤素原子修饰的性信息素类似物 K1—K4 和碳链末端双键修饰的类似物 K5—K6。采用梯度稀释配制不同浓度(0.001、0.01、0.1、1、10、100 μg·μL~(-1))的类似物 K1—K6 溶液,利用不同浓度类似物直接刺激宽胫夜蛾雄蛾触角,测定类似物 K1—K6 的触角电生理(EAG)响应值;在性信息素诱芯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类似物配制性信息素类似物诱芯,于 2021 年夏季在北京延庆地区进行田间诱捕试验,根据统计诱芯的雄蛾诱捕量对类似物活性进行分析。【结果】类似物刺激浓度从 0.001 μg·μL~(-1)增至 100 μg·μL~(-1),雄蛾触角对类似物 K1—K5 的 EAG 响应值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其中宽胫夜蛾雄蛾触角对化合物顺-11-十六碳烯-2-溴丙酸酯(K1)的响应最强烈,在 100μg·μL~(-1)下 EAG 响应值为 1.34 mV。而类似物 K5、K6 的 EAG 活性相对较低,其 EAG 响应值在 100 μg·μL~(-1)下分别为 0.67、0.57mV。田间诱捕试验表明合成的 6 种类似物均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其中类似物 K5 添加剂量为 100 μg 时,15 d 平均诱捕量最高,为 35.00 头,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类似物 K1 添加剂量为 10 μg 时,15 d 平均诱捕量为 32.33 头,显著高于性信息素对照。【结论】经过 EAG 测定和田间试验验证,类似物 K1 和 K5 表现出显著的增效活性,可作为宽胫夜蛾性信息素的增效剂;添加不同剂量的类似物 K2、K3、K4、K6 表现出了与性信息素相当的活性。研究结果可为宽胫夜蛾的绿色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庆华  曾娟  杨玲  贾勇  李庆  封传红  陈晓娟  胡容平  
【目的】判断性信息素诱捕雄蛾发育状况对于客观评价群集诱杀技术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内生殖系统形态与发育日龄的研究,判断田间诱捕雄蛾的发育情况和虫源性质,为应用性信息素诱杀技术防控斜纹夜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5年,利用昆虫解剖镜对室内羽化1—10日龄斜纹夜蛾雄蛾进行解剖测量,形成依据精巢长半轴判断雄蛾日龄的发育标准;2015—2017年,对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田间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到的斜纹夜蛾进行逐日收集并解剖测定,进而依据该标准划分田间逐日性诱的雄蛾日龄结构,分析诱捕雄蛾对自然交配的影响。【结果】斜纹夜蛾雄蛾内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贮精囊、射精管、附腺组成,精巢结构稳定,具有一定弹性,易测量。随着日龄增长,精巢长半轴数值呈减小趋势,1日龄精巢长半轴均值为1 103.54μm,10日龄雄蛾精巢长半轴比1日龄长半轴减少44.71%,精巢长半轴(y)与日龄(x)关系式为:y=-48.52x+1084(R~2=0.9472,RMSE=36.8)。1—5日龄组、6—8日龄组、9—10日龄组之间精巢长半轴长度差异显著。根据实验室饲养羽化斜纹夜蛾1—10日龄的精巢长半轴长度与羽化日龄间的数据关系,制定出精巢长半轴判别雄蛾日龄标准表,用于检测田间信息素诱捕雄蛾日龄组成。2015—2017年金堂县和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的雄蛾日龄结构趋势一致,日龄越大,该日龄雄蛾占总诱捕数的百分数越低。金堂县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1日龄平均百分比为39.89%,2日龄为21.42%,3日龄为15.75%,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数72.22%—79.02%,5—10日龄占比均在10%以下;2017年东坡区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中1日龄百分比为39.93%,2日龄为20.79%,3日龄为19.54%,1—3日龄雄蛾共计占总诱捕雄蛾数的80.26%,5日龄以后占比较小。各日龄雄蛾平均百分数与日龄数呈指数函数关系下降。根据逐日诱捕雄蛾数量动态,4月末至8月末,金堂县和东坡区斜纹夜蛾均发生3代,第1代、第2代诱捕的雄蛾数以1—3日龄青年蛾为主,金堂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2、1.54,东坡区青年蛾与老年蛾比为3.34、1.58;随着虫量增加,第3代东坡区以老龄蛾数量占优势,两者比为0.76,低于金堂的2.34。【结论】斜纹夜蛾雄蛾精巢大小能够反映雄蛾日龄,通过检测田间性诱雄蛾日龄的结果表明,利用性信息素捕获的雄蛾以1—3日龄青年雄蛾为主,有利于降低田间成虫交配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劲飞  贾建文  罗建军  翁群芳  钟国华  
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斜纹夜蛾细胞凋亡小体,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时相,研究了骆驼蓬碱、喜树碱、蓖麻碱、苦参碱、博落回碱和烟碱对斜纹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L-1的作用方式和细胞毒理。结果表明:骆驼蓬碱5.0μg/mL、20.0μg/mL和喜树碱0.5μmol/L、1.0μmol/L处理后48~60 h,斜纹夜蛾离体培养细胞系SL-1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处理后12~48 h,明显抑制SL-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细胞阻滞于G2/M期;博落回碱和蓖麻碱5.0μg/mL、20.0μg/mL对SL-1具有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20.0μg/mL处理具有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卢毅  李保平  孟玲  
为揭示大豆施氮对斜纹夜蛾幼虫的营养生态学和适合度相关发育参数的影响,用全营养液盆栽大豆,设置5个氮肥处理水平,以适宜浓度水平氮含量(100 mg·L-1)为基准各减少(20和50 mg·L-1)和增加(200和300 mg·L-1)2个水平,用斜纹夜蛾4龄幼虫测定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观察比较不同氮肥水平处理间斜纹夜蛾幼虫食物利用指标的差异;从初孵幼虫开始饲喂不同处理大豆叶片,观察生活史特征随施氮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对取食和食物利用指数的方差分析表明,不同氮肥处理间相对取食率、近似消化率和食物转化率均差异显著,但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没有显著差异。相对取食率和近似消化率在适宜氮浓度水平下最高,但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芳  贺鹏  董双林  
信息素结合蛋白(PBP)是大量存在于昆虫触角感器中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它特异性结合并运输性信息素组分到神经树突膜上的气味受体。通过设计简并引物并利用RT-PCR技术,从斜纹夜蛾雄虫触角扩增到1个长171bp的预期cDNA片段,测序后经比对表明是PBP3基因片段,将该基因命名为SlitPBP3。利用RACE技术进一步得到SlitPBP3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GU082321),长568bp,编码164个氨基酸,具有PBP的典型序列特征。对基因组DNA的研究显示,该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构成。2个内含子的位置和斜纹夜蛾的另2个PBP基因相同,具有保守性;其长度分别为124b...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东美  张志祥  徐汉虹  吴毓林  范俊发  
通过测定茼蒿素类似物对小菜蛾 2龄幼虫的拒食活性 ,筛选出 12号和 2 0号 2种化合物的活性最强 ;2种化合物对小菜蛾 4龄幼虫的处理后 2 4h的AFC50 分别为 2 0 5 .0 6 μg/ml和 4 0 5 .97μg/ml;处理后 4 8h分别为2 35 .0 8μg/ml和 2 6 1.97μg/ml。 12号与 2 0号化合物对菜粉蝶幼虫处理后 2 4h的AFC50 分别为 370 .0 0 μg/ml和2 2 6 .93μg/ml。在 10 0 0 μg/ml浓度下 ,二者对斜纹夜蛾 4龄幼虫处理后 36h的拒食率分别为 6 0 .6 9%和 39.4 1%。关键词 茼蒿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健  胡林  张志祥  徐汉虹  廖美德  廖绍裕  
【目的】研究光敏剂α-三联噻吩(α-terthienyl,α-T)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SL)细胞的毒杀活性及其机理。【方法】MTT法测定α-T对离体培养的SL细胞的细胞毒力,并与鱼藤酮进行比较。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的生成量,5,5′-二硫代双-(2-硝基)苯甲酸(DTNB)法测定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相对含量,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α-T对SL生物膜及细胞器的影响。【结果】光活化后的α-T对SL细胞48h的IC50值为0.21μg·ml-1,而鱼藤酮为12.25μg·ml-1。同时发现α-T光照处理后细胞内MDA生成量与药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翼  于飞  曾鑫年  
通过控制取食量的方法模拟拒食作用,研究了不同取食量和印楝素拒食处理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量的减少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斜纹夜蛾 3 龄幼虫进行控制取食量处理,发现随取食量的降低,生长抑制作用增大,试虫的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增高,但化蛹率和羽化率所受影响不大.用不同浓度的印楝素处理斜纹夜蛾 3 龄幼虫,发现随印楝素浓度的增高,对斜纹夜蛾幼虫的生长抑制作用越明显.印楝素拒食处理使试虫的发育历期延长,死亡率升高,这与控制取食量的结果相似,但印楝素使试虫的化蛹率和羽化率明显降低,这与控制取食量的结果有差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南  陈巨龙  仵均祥  
【目的】改进斜纹夜蛾半人工饲料配方,为斜纹夜蛾室内批量饲养奠定基础。【方法】设计4种半人工饲料配方,于温度(27±0.5)℃、相对湿度(70±5)%、光周期L∶D=16h∶8h、光照强度8 250Lx的人工气候箱中进行群体饲养,观察不同饲料配方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供试4种饲料配方中,配方4(玉米粉200g,大豆粉100g,酵母粉12g,琼脂15g,抗坏血酸6g,山梨酸2g,对羟基苯甲酸甲酯2g,复配维生素液15mL,蔗糖50g,蒸馏水1 000mL)的饲养效果最好。用配方4饲养斜纹夜蛾幼虫,其幼虫到成虫发育历期最短,仅26.77D,幼虫存活率高达97%,蛹质量0.3g,雌雄性比达...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奎武  蒋杰贤  游兰韶  陈永年  蒋祝瑞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共存系统中 ,寄生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寄生作用 ,建立了 3个龄期的幼虫被寄生量模型 .根据模型 ,计算了寄生蜂对 3个龄期幼虫寄生的选择系数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能寄生斜纹夜蛾 1~ 4龄幼虫 ,但当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 ,该蜂偏爱寄生 1龄末~ 2龄初幼虫 ,其次为 3龄幼虫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琪  胡波  李升云  董双林  
[目的]本文旨在鉴定重要农业害虫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气味结合蛋白基因GOBP2的顺式作用元件,为揭示GOBP2的转录调控机制和开发基于嗅觉干扰的害虫防治技术奠定基础。[方法]利用5′RACE技术克隆GOBP2的5′UTR,确定转录起始位点;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chromosome walking)克隆GOBP2的5′侧翼区,并利用在线网站预测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利用PCR克隆GOBP2的5′侧翼区逐步缺失片段,并构建到pGL3-Basic载体上;将各重组载体分别转染Sf9细胞,48 h后收获细胞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转录活性。[结果]获得斜纹夜蛾GOBP2长23 bp的5′UTR,由此确定GOBP2的转录起始位点。通过染色体步移获得斜纹夜蛾GOBP2的5′端调控区2 025 bp的序列,发现启动子的典型TATA框;针对-1 000 bp序列的转录活性分析表明,最强转录活性区域位于-243~-207 bp,具有1个增强子;此外,在-971~-891 bp及-890~-811 bp各有1个增强子,在-244~-315 bp存在1个沉默子。[结论]获得斜纹夜蛾GOBP2的转录起始位点及顺式作用元件,为进一步研究GOBP2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香云  包杨滨  万年峰  蒋杰贤  谭继才  
以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为免疫刺激因子,观察SlNPV对斜纹夜蛾幼虫酚氧化酶活性及其血淋巴黑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感毒后,其血淋巴黑化率在感毒1d后开始逐渐下降,随着感毒时间推移和幼虫日龄增大,病毒抑制其黑化作用增强;在感毒后连续5d观察时间内,感毒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始终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4~5d后达到显著水平;感毒幼虫体内及其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都是逐渐上升而后逐渐下降;感毒幼虫体内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后前3d高于健康幼虫,在感毒4d后开始低于健康幼虫,且在感毒2、3、5d后均达到显著水平;与健康幼虫相比,感毒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在感毒2d后开始明显增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自杰  张婉婷  廖美德  
【目的】本文明确了添食枯草芽孢杆菌对斜纹夜蛾生长发育及中肠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枯草芽孢杆菌菌悬液分别配制成单位饲料含菌量分别为6×10~8,6×10~6和6×10~(4 )cfu/g的含菌饲料,以不含菌的人工饲料作为对照(CK)。然后,将待测幼虫在初生阶段从正常饮食中转移到不同含菌量饮食中,连续喂食直至化蛹,并对斜纹夜蛾幼虫消化酶活力等指标进行测定统计。【结果】斜纹夜蛾幼虫在取食不同含菌量人工饲料下均能正常完成世代发育,但对其世代总历期有一定延滞效应;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6cfu/g人工饲料幼虫相对取食率虽显著低于其余各组,但其食物转化率和食物利用率却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8cfu/g人工饲料幼虫相对生长率和近似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CK)组,但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此外,四龄幼虫蔗糖酶活力与其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成正比;取食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6cfu/g人工饲料幼虫化蛹率以及蛹羽化率最高,虫/蛹重最重,单雌产卵量也最大。【结论】单位饲料含菌量为6×10~6cfu/g人工饲料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较好的取食适合度。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匡石滋  赵鹏  张慧  吴洁芳  王晓容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为靶标昆虫,分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毒死蜱、溴虫腈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nucleopolyhedrovirus,SlNPV)单独及混用后对幼虫多酚氧化酶(PO)、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毒死蜱、溴虫腈、病毒、毒死蜱和病毒的混合悬液、溴虫腈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PO活性变化幅度较小;毒死蜱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rE活性远低于清水和病毒处理组;溴虫腈和病毒两者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AchE活性在12 h、2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