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
- 2023(1186)
- 2022(1141)
- 2021(1045)
- 2020(964)
- 2019(2233)
- 2018(2060)
- 2017(3532)
- 2016(2543)
- 2015(2649)
- 2014(2755)
- 2013(2710)
- 2012(2730)
- 2011(2632)
- 2010(2606)
- 2009(2433)
- 2008(2435)
- 2007(2321)
- 2006(2022)
- 2005(1875)
- 学科
- 学(5990)
- 管理(4816)
- 济(4781)
- 经济(4773)
- 业(4169)
- 企(3673)
- 企业(3673)
- 水产(2599)
- 方法(2420)
- 动物(2342)
- 人事(2053)
- 人事管理(2052)
- 数学(2016)
- 数学方法(1931)
- 动物学(1909)
- 财(1806)
- 制(1564)
- 物(1559)
- 及其(1495)
- 壤(1466)
- 土壤(1459)
- 农(1455)
- 虫(1382)
- 生物(1343)
- 植(1315)
- 植物(1282)
- 森(1254)
- 森林(1254)
- 林(1230)
- 务(1225)
- 机构
- 大学(39317)
- 学院(38362)
- 农(21644)
- 研究(20567)
- 科学(19345)
- 农业(17648)
- 业大(14574)
- 所(14354)
- 研究所(13637)
- 中国(13005)
- 农业大学(11426)
- 室(11257)
- 省(11014)
- 实验(10941)
- 实验室(10489)
- 重点(9943)
- 业(9755)
- 京(9591)
- 中心(7885)
- 院(7786)
- 技术(7676)
- 科学院(7510)
- 济(7496)
- 江(7491)
- 经济(7210)
- 管理(7188)
- 部(6972)
- 研究院(6733)
- 林业(6408)
- 科学研究(6228)
共检索到58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路等学 王龙 高静梅 王秉峰 张铎 赵玉卉
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对茶薪菇8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6种与培养料主要组分分解相关的胞外酶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培养料中,来源不同的茶薪菇菌株6种胞外酶只是酶活性的大小相对不同,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酶活变化规律基本趋于一致,酶活性均随第一潮子实体的成熟出现一个活性峰值,在营养生长期,酶活性处于整体上升趋势,生殖生长阶段则呈下降趋势,部分酶活性后期基本丧失。
关键词:
茶薪菇 生长期 胞外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晓昱
利用光谱法检测29株香菇Lentinusedodes(Berk)Singer菌株在菌丝生长、子实体发育时期的胞外酶系的活性,同时观测菌丝生长与底物改变情况。结果表明,所有被检菌株胞外酶系均有不同程度的活性。其中有l菌株木质素氧化酶系在菌丝旺盛生长时期活性达最高峰,但在子实体分化时期很快下降。与此同时,纤维素酶系活性远远高于酸性蛋白酶活性,底物出现黄褐色水珠早,颜色迅速改变。还有3株菌株也有类似情况。显然,香菇胞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其生长发育周期有着紧密联系。
关键词:
香菇 生长发育 胞外酶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爱玲 曹支敏
将总状炭角菌分别与鸡腿菇、平菇、香菇、黄伞进行平板对峙培养和出菇试验,并测定不同浓度鸡腿菇培养滤液对总状炭角菌胞外酶活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状炭角菌仅与鸡腿菇有很强的伴生关系,有鸡腿菇生长的地方才能生长总状炭角菌;在供试体积分数(10%-40%)范围内,随着鸡腿菇培养滤液体积分数的增加,总状炭角菌的生物量增大,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se)和邻苯二酚氧化酶(Pyrocatechase)的活性增高,对照及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和未高温处理的总状炭角菌生物量分别是3.22,5.00和6.57 mg/mL;对照与体积分数40%鸡腿菇培养滤液高温处理的总状...
关键词:
总状炭角菌 鸡腿菇 胞外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媛媛 靳嘉雯 陈硕 张帅 金予溦 江佳艺 郝祥蕊 张德龙 陈清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磷素循环特征存在差异性,土壤有机磷在酶解作用下的生物转化是磷素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外源碳氮的投入可能改变土壤磷素的生物转化,对于提高土壤磷素生物活性具有关键作用。为研究外源C、N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磷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设施菜田、粮田、草地、森林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分别设置对照(CK)、葡萄糖(G,500 mg/kg土壤)、硝酸钾(N,300 mg/kg土壤)、葡萄糖和硝酸钾(GN,500 mg/kg葡萄糖土壤和300 mg/kg硝酸钾土壤)4个处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外源碳氮添加对土壤有机磷和速效磷含量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碳源显著提高了菜田和森林土壤有机磷含量,分别提高了89.7%,40.6%;添加氮源,菜田土壤速效磷增加了14.2%,森林土壤速效磷降低了14.0%;与对照CK相比,添加碳源草地和森林土壤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35.9%,25.5%,但其对菜田和粮田土壤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同时添加外源碳氮相较于CK处理增加了4种土壤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且在菜田和草地土壤中差异显著;在添加碳源的基础上,氮源添加降低草地和森林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分别达19.7%,16.5%,但对菜田和粮田土壤的CO_2累积排放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在菜田、粮田土壤中,外源碳氮投入后土壤胞外酶活性提升,将有机磷更多地矿化为无机磷,土壤有机碳的含量为影响有机磷在土壤中矿化的主要因素;在草地、森林土壤中,外源碳氮的投入降低了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减缓了有机磷的矿化过程,因此,磷酸酶的活性为影响该土壤有机磷矿化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会明 赵永昌 柴红梅 张焱珍
【目的】探究杨柳田头菇YAAS711菌株的单孢菌株及其自交个体的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为其遗传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杨柳田头菇YAAS711的18个单核体与22个自交双核体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3, 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福林法、愈创木酚法等测定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漆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9种胞外酶活性,并对这9种胞外酶与子代生长速度、极性和交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核体和双核体绝大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淀粉酶、滤纸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及蛋白酶活性,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及漆酶活性却较低。9种胞外酶平均活力与单核体和双核体的菌丝生长速度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外,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的单核体具有较高的胞外酶活性;反之,胞外酶活性较低。相比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快"的组合,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快-慢"的组合除半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外,其他胞外酶活性都较高。具有类型Ⅱ单核体参与形成的双合体胞外酶活性却各不相同且无规律。多酚氧化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间接影响大于漆酶,但漆酶对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的综合作用最大;胞外酶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双核体菌丝生长速度影响较小,其中漆酶对其菌丝生长速度直接作用最大。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在显著水平为0.05上,极性对胞外酶平均活力的影响大于交配因子。【结论】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与本极性异常和杨柳田头菇YAAS711子代个体胞外酶活性差异存在显著相关性,除部分类型Ⅱ单核体和双核体外,类型Ⅰ菌株胞外酶活性具有相同的规律。单核体菌丝生长速度、极性、胞外酶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交配因子与胞外酶没有直接相关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协锋 朱海滨 靳冬梅 刘国顺 王英元 崔树毅 喻奇伟 张胜
研究了不同种类钾肥和组合对烤烟生长过程中硝酸还原酶(N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蔗糖酶(INV)、根系ATP酶活性和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钾肥和生物钾肥都能够提高烟株的NR活性,促进烟株早期对氮素的吸收,提高SOD活性,增强根系活力,促进INV和ATP酶活性的提高。其中生物钾肥有利于促进烤烟生长前期根系活力的提高,有机钾肥能促进生长后期的根系活力的提高。以KNO3为基础的钾肥处理比以K2SO4为基础的钾肥处理更能促进烟株的生长发育。
关键词:
钾肥 烤烟 生物钾 有机钾 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峰鸽 李保印 杨立峰 周秀梅
用分光光度法对紫叶矮樱、美人梅、红栌、红宝石海棠等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紫叶矮樱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大;紫叶矮樱、美人梅、红栌和红宝石海棠的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均小于3∶1;花青素含量从高到低依次是:紫叶矮樱、美人梅、红栌、红宝石海棠、黄栌、贴梗海棠,且花青素在紫(红)色系彩叶植物叶片的呈色中起主导作用。
关键词:
彩叶植物 叶绿素 花青素 叶色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孝良 车荣晓 段兴武 刘开放 宋清海 张一平 沙丽清 周文君
土壤胞外酶在驱动生态系统碳、氮、磷等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揭示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促进有关碳、氮、磷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但目前不同生态系统碳、氮、磷相关的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认识程度仍需加强。本研究综述了参与碳、氮、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土壤胞外酶的来源、分类及调控因子,并且对土壤胞外酶参与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土壤胞外酶活性对氮沉降、增温、降水及二氧化碳(CO_2)变化的响应规律及机制。总结了生态酶化学计量对常见全球变化因子的响应机制,基于近年来对完善生态酶化学计量理论的探讨,提出了此理论发展的新角度。为此,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需结合代谢组与分子生物学加强土壤胞外酶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的研究。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理解气候变化情景下,土壤胞外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供了新视角。参112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进根 陈利红 赵东亚 曹福亮
测定银杏品种"马铃"的3个品系(编号27、33和36)银杏果鲜重及外种皮的干重,绘出银杏种子的生长曲线;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个品系外种皮在不同生长期的银杏酸含量.结果表明:银杏果生长曲线为典型的单"S"型,总银杏酸及其单品白果新酸(C13:0)、白果酸(C15:1)、十七烷-烯银杏酸(C17:1)含量在不同生长期不同品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且在不同生长期内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不同生长期银杏外种皮中总银杏酸含量与银杏外种皮的干重变化存在负的弱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17.
关键词:
银杏 外种皮 高效液相色谱法 银杏酸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灿 姚淼 司海倩 周明 王学奎
为探索十堰地区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nb.)中活性成分随生长年限的动态变化过程,以确定何首乌人工栽培的适宜采收时期,采用HPLC法连续测定何首乌移栽后不同生长时期、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THSG)和不同形态蒽醌类物质的含量。何首乌地下部干物质含量在移栽后3年内持续增加,移栽后的2年内增加最快,第3年增长速度明显减慢。何首乌不同器官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物质含量高低顺序均为:未膨大根>块根>茎,叶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微少、难以检出;根中二苯乙烯苷和蒽醌类成分含量均在移栽后2年内呈"直线式"增加趋势,并于第2年12月份达到最大值,第3年与第2年同时期相比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茎中上述2类物质的含量在3年间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在不同季节存在明显波动,均以每年12月份含量最高。十堰地区何首乌在移栽后第2年12月份的质量、产量相对较好,可作为人工种植何首乌适宜采收期的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苍伟 苏明垒 王思群 王新洲 赵荣军 任海青 王玉荣
【目的】以不同生长期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为研究重点,在纳米尺度下分别表征不同竹龄毛竹材纤维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阐明成熟毛竹材纤维细胞壁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与幼龄竹和过熟竹的差异,为竹材的科学采伐和竹材分级、改性及重组研究与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滑走显微制片法观察毛竹材横切面显微结构并精准确定其纳米压痕测试部位,应用纳米压痕技术结合非包埋制样法对0.5年幼龄毛竹、4.5年成熟毛竹和10.5年过熟毛竹材纤维细胞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利用广角X-射线散射法结合高斯拟合算法对不同竹龄毛竹材纤维细胞
关键词:
毛竹 生长期 细胞壁力学性能 微纤丝角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马爱军 王新安
采用条件数量性状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重性状不同生长期进行遗传分析;基于von Bertalanffy模型,对大菱鲆6种交配组合的生长曲线划分为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快速生长后期和渐进期,并与各生长期所对应的遗传分析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6种交配组合的缓慢生长期、快速生长前期和快速生长后期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缓慢生长期,检测到新的条件加性方差和条件显性方差,其相应的条件加性方差分量比率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相应的条件显性方差分量比率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在快速生长前期,交互检测到达到极其显著水平...
关键词:
大菱鲆 体重性状 快速生长期 遗传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明 王志松 高绪生
将皱纹盘鲍依壳长分为4个组群,分别为4月龄组、1龄组、2龄组和3龄以上组。比较研究环境水温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Ino)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发育阶段个体间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对皱纹盘鲍的生长影响显著,不同发育期的皱纹盘鲍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同。成鲍期生长适宜水温为10~22℃,水温高于26℃或者低于0℃出现死亡;壳长10~25 mm的1龄鲍生长适宜水温为15~22℃,当水温升至26℃或者降至4℃时摄食量剧减,生长停滞;低于4℃则出现死亡;壳长3~6 mm的4月龄鲍15℃以上开始生长,22℃生长最快。幼鲍阶段对水温变化的适应能力比成鲍弱,个体越小适应能力越...
关键词:
皱纹盘鲍 生长率 成活率 温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协锋 刘国顺 郭战伟 李雪利 司 辉 王红锋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褐土区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烤烟生长过程中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提高了烟株的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根系活力。增强了烟株生长前期叶片合成叶绿素的能力;钾素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具有调节作用,在烟株生长的前期和中期有提高SOD活性的能力;栽后75 d,烟株的蔗糖酶活性小于栽后60 d的,施用钾肥对蔗糖酶活性有一定的提高,但是钾肥的不同用量处理间差别不大;在烤烟生长中后期,随着烟株的生长发育,根系ATP酶活性是降低的,施用钾肥提高了根系ATP酶活性。
关键词:
褐土 钾 烤烟 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永春 涂晨凌 翁虹雨 林祥日
为研究生长缓慢海马出现时间和生理特性,选取饲养110d正常生长海马[(8.57±0.61)cm,(1.51±0.38)g,]与生长缓慢海马[(6.68±0.35)cm,(0.81±0.14)g]进行生长、消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RNA/DNA研究。结果显示,当体长大于5.026cm时,正常生长海马的生长速度明显大于生长缓慢的海马,正常生长海马的日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肥满度和脏体指数均优于生长缓慢海马。两种生长状态海马的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在不同反应温度(5℃、15℃、25℃、30℃、35℃、45℃和55℃)和pH(2.0、3.0、4.0、5.0、6.0、7.0、8.0和9.0)条件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正常海马消化酶均显著高于生长缓慢海马(除淀粉酶活性在35~55℃和蛋白酶在5~25℃外)。正常生长海马ACP、AKP、T-AOC和SOD活性分别比生长缓慢海马高12.83%、48.21%、44.71%和65.75%,且差异显著。正常生长海马MDA仅为生长缓慢海马的61.09%,且差异显著。另外,正常生长RNA/DNA的比值比生长缓慢海马高23.75%。海马在体长超过5.026 cm时,正常生长海马的生长、消化和免疫性能明显优于生长缓慢的海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