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87)
- 2023(8719)
- 2022(7929)
- 2021(7648)
- 2020(6386)
- 2019(14958)
- 2018(14962)
- 2017(29214)
- 2016(15904)
- 2015(17902)
- 2014(17830)
- 2013(17692)
- 2012(16035)
- 2011(14342)
- 2010(14032)
- 2009(12594)
- 2008(12040)
- 2007(10219)
- 2006(8717)
- 2005(7347)
- 学科
- 济(60362)
- 经济(60291)
- 管理(46542)
- 业(43554)
- 企(37032)
- 企业(37032)
- 方法(30749)
- 数学(26508)
- 数学方法(26223)
- 农(15773)
- 财(14710)
- 中国(14225)
- 学(14106)
- 业经(13557)
- 地方(12226)
- 理论(10892)
- 农业(10617)
- 和(10542)
- 贸(10447)
- 贸易(10442)
- 易(10125)
- 技术(10057)
- 务(9926)
- 财务(9869)
- 财务管理(9853)
- 环境(9804)
- 制(9532)
- 企业财务(9358)
- 划(8850)
- 教育(8706)
- 机构
- 大学(222617)
- 学院(220239)
- 管理(93906)
- 济(82893)
- 理学(82791)
- 理学院(81922)
- 经济(81002)
- 管理学(80554)
- 管理学院(80176)
- 研究(69721)
- 中国(49623)
- 京(47036)
- 科学(45439)
- 财(36030)
- 业大(34940)
- 农(34806)
- 所(34368)
- 研究所(31798)
- 中心(31425)
- 财经(30015)
- 江(29875)
- 北京(29463)
- 范(29028)
- 师范(28738)
- 经(27363)
- 农业(27298)
- 院(25540)
- 州(24942)
- 商学(23866)
- 商学院(23600)
- 基金
- 项目(159896)
- 科学(125539)
- 研究(116350)
- 基金(116214)
- 家(100927)
- 国家(100085)
- 科学基金(86641)
- 社会(71507)
- 社会科(67640)
- 社会科学(67622)
- 基金项目(63209)
- 省(62405)
- 自然(58228)
- 自然科(56874)
- 自然科学(56860)
- 自然科学基金(55831)
- 教育(53048)
- 划(52480)
- 编号(48212)
- 资助(47682)
- 成果(38164)
- 重点(34984)
- 部(34963)
- 创(33334)
- 发(32989)
- 课题(32049)
- 创新(30927)
- 科研(30802)
- 项目编号(30069)
- 教育部(29918)
共检索到300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 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 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 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侯茜 李鑫 于建光 王冠华 辛文
【目的】探讨茶细蛾雕绒茧蜂的交配行为,为其饲养、田间应用及对金纹细蛾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后,通过24h连续观察,记录雌雄蜂混合配对的日交配行为;通过雌雄蜂逐一配对试验,观察记录日交配行为及交配日龄、持续时间和次数。【结果】茶细蛾雕绒茧蜂羽化当天即可交配,在观察的24h内,每个时间段都有交配行为和雄蜂兴奋行为,且交配行为主要发生在白天。交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交配高峰出现在上午09:00-11:00。雌雄交配时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单头雌蜂最高交配次数为4次,雄蜂为6次;平均交配次数分别为0.83和1.77次,平均寿命分别为2.30和3.23d。交配过程分为3个阶段,分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金钰 李鑫 姜超 孟芳 马丽 吴素蓉
【目的】探讨温度、营养对寄生金纹细蛾的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和寿命的影响。【方法】于相对湿度(70±5)%、光照14/10(L/D)条件的人工气候箱中,在10,15,20,25℃的温度条件和混合糖液(V(300 g/L葡萄糖)∶V(300 g/L果糖)∶V(300 g/L蔗糖)=1∶1∶1)、10%蜂蜜水、5%蜂蜜水、清水的营养条件下,研究温度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发育、羽化以及温度、营养对丝角姬小蜂、茶细蛾绒茧蜂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丝角姬小蜂蛹期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温度在15℃以上时,茶细蛾绒茧蜂蛹历期在30 d以下;温度低于15℃时,其对茶细蛾绒茧蜂蛹的发育有抑制作用。不同温...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衍章 代安琪 刘玉莹 蒋兴川 唐庆峰
为提高麦蛾茧蜂种群的室内扩繁效率,采用人为控制种蜂婚配条件,研究麦蛾茧蜂交配经历和种蜂性比对交配行为及子代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麦蛾茧蜂种蜂交配经历对雌雄交配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交配经历较少的雄蜂再行配对时,求偶次数和交配次数较多、求偶强度较强且单次交配时间较长。没有交配经历的雄蜂比有56次交配经历的雄蜂交配时间显著要长。麦蛾茧蜂雄蜂交配经历对子代雌雄性比具有一定影响,但对子代总蜂数量的影响不明显。较少交配经历的雄蜂与处女雌蜂交配繁育所获子代雌蜂数量较多,雌雄性比较高。室内人工繁殖时,适当提高麦蛾茧蜂种
关键词:
麦蛾茧蜂 印度谷螟 交配经历 性别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后平 严静君
毒蛾绒茧蜂为聚寄生,自然寄生率高,在我国北方每年发生四代,前二代寄生舞毒蛾,后二代寄生松毛虫,以幼虫在松毛虫越冬幼虫中越冬。各虫态历期分别为:卵和幼虫期25~35d,茧蛹期6~8d,成虫寿命8~14d,5~10d。成虫羽化率高,最喜欢产卵寄生2龄舞毒蛾幼虫。每头雌蜂繁殖后代数量平均为636±176头,最多953头。温度影响各虫态发育历期,对成虫羽化亦有明显影响。在4~5℃下对茧进行冷藏,40d内对茧内蛹无不良影响,但冷藏预蛹期的茧则会影响成虫羽化。经冷藏后,成虫寿命有缩短趋势。饲养密度及饲料是影响成虫寿命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毒蛾绒茧蜂 生物学 温度 冷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红霞 林勇文 黄美玲 吴刚
分别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早期幼虫和中期幼虫时,饲喂小菜蛾2龄幼虫亚致死剂量甲胺磷,研究甲胺磷处理对寄主体内菜蛾绒茧蜂结茧率和羽化率的影响.试验表明,经亚致死剂量甲胺磷处理后,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在菜蛾绒茧蜂处于卵期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59.1%和32.5%;在菜蛾绒茧蜂处于早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40.5%和32.8%;而在菜蛾绒茧蜂处于中期幼虫时饲喂寄主幼虫,菜蛾绒茧蜂的结茧率和羽化率分别下降18.2%和37.2%.结果表明,在绒茧蜂处于不同发育阶段时,饲喂小菜蛾幼虫甲胺磷对菜蛾绒茧蜂结茧率的影响较...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芳 李鑫 张金钰 刘玉玉 梁耀龙 许玲 林晓丽 柳颖 张京理 姜超
【目的】探讨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主要行为。【方法】通过饲养、解剖及持续摄像记录等方法,研究了金纹细蛾及其优势种寄生蜂的取食、化蛹、羽化和交配等行为。【结果】金纹细蛾初孵幼虫入叶后先钻长(从起点至末点)>0.5 cm的"S"型蛀道再扩展潜食;老熟幼虫化蛹初期虫体僵直,间或侧翻、尾部上下摆动,随之以"3圈/s旋转1 min,间歇20 s"的周期性运动约5 h成蛹;羽化高峰在09:00左右,羽化初期,以"破壳器"破虫疤下皮,摇摆渐出至腰腹处稍停,蛹裂,成虫出,历时1~3 min,初羽化成虫静伏叶背,翅呈蓬松状,18~60 s后双翅紧贴竖起,渐长,6~20 min后复位;成虫交配高峰在08:30...
关键词:
金纹细蛾 寄生蜂 初寄生 重寄生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林芳 孟玲 李保平
采用"固定时间间隔扫描抽样"观察法,在大透明罩内观察了被斑痣悬茧蜂寄生和未寄生甜菜夜蛾幼虫的活动、取食和栖境选择行为。结果表明:到寄主幼虫生长后期,被寄生幼虫的取食行为比例(3.74%)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15.71%),空间位移比例(8.19%)极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32.04%),在植物叶正面的比例(47.00%)极显著高于未被寄生幼虫(24.27%),但在叶背面与未被寄生的寄主幼虫无显著差异。在植株的上部、中部和外部,两类寄主幼虫出现的比例直到幼虫生长后期才表现出显著差异。在植株上部和外部,被寄生的寄主幼虫出现的比例(分别为26.09%、5.89%)显著低于未被寄生幼虫(38.88...
关键词:
寄生 适应性 行为 寄生性昆虫 寄主操纵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东宝 陈家骅 杨建全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e绒茧蜂属ApantelesFoerster 1新种 ,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bannaensissp .nov .。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建云 肖铁光 王文艺 肖芬
以大蜡螟低龄幼虫为繁殖寄主,对蜡螟绒茧蜂的有关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1.79℃和338.5日度.22,25,30和32.5℃恒温下的平均世代历期分别为29.36,21.41,16.88和19.94 d.蜡螟绒茧蜂在35℃条件下不能完成发育,全世代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
关键词:
蜡螟绒茧蜂 大蜡螟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庆 郭萧 盛忠雷 彭萍 林强 胡翔 黄尚俊
本文就茶细蛾成虫生物学特性及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茶细蛾成虫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异,只是雌成虫尾部具有暗褐色长毛,区别于雄虫;成虫主要在黄昏后至清晨前羽化,并多数在夜晚进行交配。通过2011年在重庆地区利用性信息素监测其种群动态显示,茶细蛾在重庆地区年发生7代,成虫始见于4月中旬,终见于12月上旬。
关键词:
茶细蛾 成虫 生物学特性 种群动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盛忠雷 王晓庆 彭萍 赵丰华 姚学坤 毛迎新 胡翔 林强
应用茶毛虫、茶细蛾性引诱剂在重庆、云南、河南、湖北等省茶区进行田间诱蛾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分别对茶毛虫(♂)、茶细蛾(♂)具有较强的引诱活性。通过在重庆和河南的茶园调查显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成虫后,茶毛虫幼虫数量平均下降79.81%、76.83%;在重庆地区,第2、3代茶细蛾每平方米幼虫比空白对照区平均下降了98.67%。性引诱剂的应用,减少了靶标害虫的田间落卵量以及后代幼虫的数量,防治效果明显。
关键词:
茶毛虫 茶细蛾 性诱剂 防治效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金耀 屈振刚
对管侧沟茧蜂的寄生行为、寄主范围、寄主大小的选择及生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侧沟茧蜂主要寄生夜蛾科的甜菜夜蛾、粘虫和斜纹夜蛾等害虫的1~2龄幼虫,对粘虫1~3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42,0.54,0.05,3龄以上幼虫很少寄生。管侧沟茧蜂羽化后当天就能交配寄生,雌成蜂6日龄前的寄生数量占90%,在19~25℃单雌平均产茧30个,单雌最多产茧89个,雌蜂平均寿命,最长13 d,该蜂具有很强的生殖能力和控制目标害虫的能力。
关键词:
管侧沟茧蜂 寄生行为 生殖能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亚慧 李保平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 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奎武 蒋杰贤 游兰韶 陈永年 蒋祝瑞
应用均匀设计研究了斜纹夜蛾侧沟茧蜂与斜纹夜蛾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共存系统中 ,寄生蜂对不同龄期幼虫的选择寄生作用 ,建立了 3个龄期的幼虫被寄生量模型 .根据模型 ,计算了寄生蜂对 3个龄期幼虫寄生的选择系数 .结果表明 ,斜纹夜蛾侧沟茧蜂能寄生斜纹夜蛾 1~ 4龄幼虫 ,但当 1龄末~ 2龄初幼虫、3龄幼虫和 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 ,该蜂偏爱寄生 1龄末~ 2龄初幼虫 ,其次为 3龄幼虫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