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62)
- 2023(4602)
- 2022(3876)
- 2021(3515)
- 2020(3058)
- 2019(6695)
- 2018(6489)
- 2017(12227)
- 2016(6957)
- 2015(7374)
- 2014(7349)
- 2013(7293)
- 2012(6708)
- 2011(6059)
- 2010(5906)
- 2009(5179)
- 2008(5181)
- 2007(4503)
- 2006(3758)
- 2005(3311)
- 学科
- 济(24410)
- 经济(24387)
- 业(17226)
- 管理(15968)
- 方法(13341)
- 企(13113)
- 企业(13113)
- 数学(12077)
- 数学方法(11939)
- 学(8217)
- 农(7028)
- 财(6073)
- 中国(5483)
- 业经(4889)
- 农业(4792)
- 贸(4574)
- 贸易(4573)
- 易(4463)
- 技术(4442)
- 制(4391)
- 务(4189)
- 财务(4184)
- 财务管理(4175)
- 企业财务(4075)
- 地方(4010)
- 银(3959)
- 银行(3927)
- 理论(3825)
- 环境(3795)
- 融(3792)
- 机构
- 大学(99307)
- 学院(98647)
- 研究(37433)
- 济(36468)
- 经济(35711)
- 管理(33826)
- 理学(30090)
- 理学院(29650)
- 管理学(28914)
- 管理学院(28738)
- 农(27771)
- 科学(27396)
- 中国(25297)
- 农业(22532)
- 业大(21676)
- 所(20955)
- 京(20472)
- 研究所(19765)
- 中心(16432)
- 财(15855)
- 农业大学(14993)
- 江(14973)
- 省(13391)
- 财经(13290)
- 院(13241)
- 室(13019)
- 范(12376)
- 经(12246)
- 科学院(12115)
- 师范(12108)
- 基金
- 项目(74699)
- 科学(57617)
- 基金(54829)
- 家(51637)
- 国家(51265)
- 研究(46741)
- 科学基金(42088)
- 省(30017)
- 自然(29923)
- 社会(29435)
- 基金项目(29379)
- 自然科(29273)
- 自然科学(29260)
- 自然科学基金(28780)
- 社会科(28049)
- 社会科学(28038)
- 划(26010)
- 资助(22347)
- 教育(21745)
- 重点(17884)
- 计划(17081)
- 编号(16344)
- 部(16054)
- 发(15840)
- 创(15733)
- 科技(15509)
- 科研(15359)
- 创新(14799)
- 业(14089)
- 专项(13214)
共检索到135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罗毅志 叶雪平 施伟达
茶皂素对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常见的野杂鱼 ,如麦穗鱼、鱼白鱼、鲫鱼等具有较强的毒性 ,在浓度 2 5mg/L时即可将其杀死 ;而对甲壳类的淡水青虾、罗氏沼虾和河蟹却很安全 ,即使浓度达 18mg/L其也能正常存活 ,对青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以茶皂素为主要成分的清塘剂 ,完全可以替代五氯酚钠来清除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的野杂鱼
关键词:
茶皂素 野杂鱼 毒性试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剑锋 何晓玲 李国平 陈浩 吴锦忠 郭养浩
采用水箱养殖方式,研究油茶皂素鱼毒制剂对常见淡水鱼虾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油茶皂素鱼毒制剂对闽江流域常见淡水鱼类具有较强的毒性,并呈现出良好的剂量-药效和时间-药效关系。在投药浓度为2.5mg/L时,该制剂在24 h内即可将实验鱼全部杀死,LD50为1.60~1.75 mg/L,对泥鳅的LD50为3.0 mg/L。但是该制剂对南美白对虾和河蟹却很安全,在投药浓度达50 mg/L时,南美白对虾48 h存活率可达100%,河蟹48 h存活率可达9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皂素鱼毒制剂对闽江流域常见淡水鱼类具有显著的的毒杀能力。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倪朝辉 翟良安
石油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有较强的毒性,保护水产品食用质量的石油类渔业水质基准应定为:0.01mg/L;保护海水和淡水鱼类与其它水生生物的石油类渔业水质基准应定为;0.05mg/L。
关键词:
石油 基准 水生生物 鱼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林 许恒毅 杨孟 熊勇华 黄小林
近年来纳米技术发展迅速,人工纳米材料(MNMs)在生物医学、航空航天和建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然而,随着大量MNMs不断进入水环境,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通过调研人工纳米粒子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对人工纳米粒子在5个方面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进行综述:1)对水生生物个体生长的毒性效应;2)对肝组织、鳃组织和脑组织等在组织细胞水平的毒性效应;3)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对DNA结构、mRNA和相关蛋白质表达的影响;4)对水生生物的生殖毒性效应和机制;5)对其他生理作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毒性影响。同时还分析了MNMs对食物链的影响,进一步对MNMs在水体环境中的毒...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涛 曾兆华 朱珍珍 林莹 徐燕萍 夏金梅 魏辉 游泳
以大型溞、斜生栅藻、斑马鱼为供试生物,测定了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这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运用GENEEC模型预测噁唑酰草胺在稻田中的环境暴露值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大型溞的48 h半最大效应浓度(EC_(50))为0.112 mg·L~(-1),属高毒;对斜生栅藻的72 h EC_(50)为1.698 mg·L~(-1),属中毒;对斑马鱼的96 h致死中浓度(LC_(50))为0.432 mg·L~(-1),属高毒.10%噁唑酰草胺乳油对大型溞、斜生栅藻和斑马鱼的生态风险均为急性高风险,在稻田环境中应谨慎使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余培建
通过吡喹酮对鳗鲡及其它淡水鱼类的急性毒性试验 ,结果显示 :吡喹酮对欧洲鳗鲡 2 4hLC50 为5 3 7mg/L ,4 8hLC50 为 4 1 8mg/L ,72hLC50 为 4 0 8mg/L ,96hLC50 为 39 6mg/L ,SC为 7 6mg/L ;对日本鳗鲡 2 4hLC50 为 5 3 7mg/L ,4 8hLC50 为 4 1 8mg/L ,72hLC50 为 4 0 8mg/L ,96hLC50 为 39 6mg/L ,SC为 7 6mg/L ;对鲫鱼 2 4hLC50 为 5 9 2mg/L ,4 8hLC50 为 5 4 3mg/L ,72hLC50...
关键词:
吡喹酮 鳗鲡 淡水鱼 急性毒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焕 阎斌伦 蔡生力
性选择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动力,在物种形成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水生生物中性选择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水生生物复杂的性选择行为,不仅体现在交配前选择,还体现在配子水平上的选择,同时,鱼类还有性角色反转等现象。性选择依据一定的内在生理生化机制发生,相关研究显示,性选择行为与基因决定的遗传因素和环境等非遗传因素有关。这些非遗传因素包括了雌雄个体所处的时间和空间因素、人类活动和其它诸如捕食者和"偷情者"等生物因素等等。水生生物的性选择研究侧重点集中在鱼类上,还有待更多的研究发现来揭示水生生物复杂的性选择行为及其机制。
关键词:
水生生物 性选择 进化 性角色反转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聪 陈聚法 赵俊 马绍赛
以国际标准组织(ISO)规定的淡水污染指示生物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和乍得湖区优势种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实验对象,采用96h急性毒性试验,以96h半致死效应浓度(96hLC50)和毒性单位(TUa)为指标,对乍得油区石油勘探开发所用钻井液进行水生环境生态毒性评价及分级。实验结果表明,1号钻井液样品对斑马鱼和泥鳅基本无毒害作用,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均具有低水平毒性效应。2号钻井液对斑马鱼和泥鳅的96hLC50分别为42362mg/L、50861mg/L,TUa分别为2.36、1.97。对比发现,由于2号钻井液比1号钻井液多了一种添加剂—...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倪朝辉 翟良安 叶雄平 赵小春 李谷
浸螺杀对夏花鲤鱼苗、白鲢鱼苗、草鱼苗、大规格鲤鱼种、白鲢鱼种、鳝鱼、日本沼虾、大型潘、湖螺的96hLC_(50)分别为1.60、2.70、1.91、11.23、8.90、21.95、1.60、0.56、0.37ppm.对白鲢胚胎96hLC_(50)为8.06ppm。对胚胎发育有致畸性和滞育性。浓度高于1.22ppm时,对藻类光合作用有明显抑制效应。
关键词:
浸螺杀 急性毒性 水生态毒理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臧维玲 徐轩成 戴习林 朱正国
淡水石斑鱼和美国豹纹牛蛙蝌蚪对 Zn~(2+)的富集倍数随锌浓度增加而降低,各组织器官对锌富集能力的大小顺序为:内脏>鳃>去内脏体。Zn~(2+)对两者的半致死浓度(mg/l)分别为:24h:165.00与130.00,48h:150.00与110.00,96h:77.98与70.0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8与0.70mg/1.
关键词:
锌 淡水石斑鱼 美国豹纹牛蛙 毒性 积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国华 郑冰清 马学艳 金武 李红霞 宋长友 徐跑 顾若波 闻海波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0.1~1.5 mg·L~(-1) Cu~(2+)范围内选取5个梯度探究Cu~(2+)浓度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死亡率的影响;选取0.197 mg·L~(-1) Cu~(2+)进行96 h胁迫试验并取样,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谷胱甘肽(G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K~+-ATP酶(Na~+-K~+-ATPase)、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和胃蛋白酶(PP)活性和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Cu~(2+)胁迫淡水石首鱼幼鱼96 h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为Y=1.435 5X+0.038 2,(R~2=0.827 3),半致死浓度为0.291 mg·L~(-1),安全浓度为0.029 mg·L~(-1)。Cu~(2+)胁迫对CAT、SOD、GPx、GSH、ALT、AST、Na~+-K~+-ATPase、α-AMS、LP、PP等酶活性和COR、MDA含量及T-AOC影响显著。在受到Cu~(2+)胁迫后SOD、GPx、GSH、Na~+-K~+-ATPase、α-AMS、LP、PP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均显著上升,在4 h时达到最大,随后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AOC和Na~+-K~+-ATPase、α-AMS活性在96 h又恢复正常水平。CAT活性在48 h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又恢复正常。MDA含量及ALT和AST活性受Cu~(2+)胁迫后不断升高,MDA含量从4 h开始,ALT和AST活性从12 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96 h达到最大值。[结论]Cu~(2+)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危害等级为剧毒,0.197 mg·L~(-1)Cu~(2+)胁迫对肝脏抗氧化酶、鳃Na~+-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对SOD、GPx、GSH、Na~+-K~+-ATPase、α-AMS、PP等酶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起到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CAT、ALT、AST、LP酶活性和MDA含量起到促进作用。CAT应激响应速度较其他抗氧化酶滞后,SOD是受到Cu~(2+)胁迫最敏感的抗氧化酶,可作为鱼类早期Cu~(2+)污染的首选指示指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雪梅
将黄鳍鲷从盐度为 30‰的海水驯化到盐度为 0的淡水中 ,驯化时间为 1 6天。盐度为 30‰—1 0‰— 5‰— 2 5‰— 0。黄鳍鲷驯食后吃商品饲料
关键词:
黄鳍鲷 盐度下降梯度 驯食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道新 杨仁斌 樊德方 彭晓春 郭正元
为全面正确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和毒性,采用静态试验法,研究了咪鲜安及其制剂和咪鲜安的主要代谢物对泥鳅、湘云鲫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咪鲜安制剂的毒性作用稍大于咪鲜安的;咪鲜安及其制剂对湘云鲫、泥鳅和蝌蚪的急性毒性从大到小的顺序为:蝌蚪、泥鳅、湘云鲫;咪鲜安(BTS40542)及其主要代谢物(包括BTS44595,BTS44596和BTS45186)对蝌蚪的毒性作用大于泥鳅的,其毒性从大到小依次为:BTS45186,BTS40542,BTS44595,BTS44596;在评价咪鲜安的生态环境效应时,不仅要注意咪鲜安母体及其使用制剂的残留与毒性,还要特别重视咪鲜安主要代谢物的残留与毒性...
关键词:
咪鲜安 主要代谢物 水生动物 急性毒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