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21)
2023(15126)
2022(13025)
2021(12194)
2020(10018)
2019(23192)
2018(23166)
2017(44115)
2016(24223)
2015(27133)
2014(27185)
2013(26901)
2012(25132)
2011(22684)
2010(22903)
2009(20764)
2008(20243)
2007(17994)
2006(15756)
2005(14046)
作者
(72200)
(59680)
(59442)
(56371)
(38172)
(28891)
(27167)
(23504)
(22745)
(21601)
(20457)
(20327)
(19152)
(19007)
(18728)
(18448)
(17903)
(17625)
(17217)
(17095)
(15029)
(14952)
(14557)
(13668)
(13432)
(13423)
(13402)
(13203)
(12274)
(12003)
学科
(99568)
经济(99467)
管理(66258)
(64038)
(52066)
企业(52066)
方法(42654)
数学(36481)
数学方法(35961)
中国(28722)
(26465)
地方(25135)
(23262)
(22792)
业经(22532)
农业(18036)
(17414)
(16834)
贸易(16820)
理论(16637)
(16413)
银行(16360)
(16237)
技术(16135)
(16091)
(15883)
金融(15881)
环境(15781)
(15718)
(14368)
机构
大学(342165)
学院(342028)
管理(132038)
(131175)
经济(128125)
研究(119454)
理学(113675)
理学院(112309)
管理学(110036)
管理学院(109433)
中国(88121)
科学(77113)
(74557)
(61562)
(60469)
(60213)
研究所(56212)
中心(53919)
业大(53612)
(50932)
财经(48054)
北京(47419)
农业(47196)
(46877)
师范(46377)
(43708)
(43597)
(42158)
技术(38688)
经济学(38412)
基金
项目(234626)
科学(182811)
研究(169129)
基金(167362)
(147119)
国家(145838)
科学基金(124108)
社会(104099)
社会科(98607)
社会科学(98581)
(93528)
基金项目(88578)
自然(81835)
自然科(79946)
自然科学(79927)
(78619)
自然科学基金(78433)
教育(77794)
资助(69998)
编号(69145)
成果(56602)
(52823)
重点(52645)
(50492)
课题(48715)
(48414)
创新(45127)
科研(45028)
计划(43302)
大学(42737)
期刊
(146628)
经济(146628)
研究(100888)
中国(69368)
学报(58897)
(55301)
科学(52652)
管理(49092)
(44403)
大学(43702)
教育(42088)
学学(41025)
农业(38831)
(30452)
金融(30452)
技术(30341)
业经(25291)
经济研究(23381)
财经(22524)
图书(20151)
(20015)
(19162)
问题(18838)
科技(17450)
理论(16663)
技术经济(16350)
(16336)
统计(15795)
实践(15410)
(15410)
共检索到509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波  孙亚娟  王进英  金超  钟海雁  
为探析茶油的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以20种不同产地、制备方法的茶油为原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仪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1)茶油挥发性成分的指纹图谱由壬醛、2-反己烯醛等17个共有色谱峰构成,且经聚类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得出茶油的产地、储存时间,尤其是制备工艺对其影响较大;(2)选取一种茶油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菜籽油-茶油的掺伪模型:Y=-4 572.5X3+5 637.4X2-2 206.3X+364.05(Y为菜籽油掺假比例%,X为夹角余弦cosθ),适用于菜籽油掺伪量25%以上的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华堂  黄文忠  朱颖茵  张学锋  赵红霞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质谱联用法分别对中蜂龙眼蜜和意蜂龙眼蜜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分离检测,并结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评价系统建立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结果表明:供试中蜂龙眼蜜和意蜂龙眼蜜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相近,但各组分的相对百分比含量差异显著(P<0.05);共分离鉴定出38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建立了由16个共有峰组成的中蜂龙眼蜜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以及由15个共有峰组成的意蜂龙眼蜜挥发性成分指纹图谱.其中,乙酸苯乙酯仅在中蜂龙眼蜜样品中被检出,其相对百分比含量为2.22%±0.40%,而在意蜂龙眼蜜样品中无检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袁树昆  李若云  吴祖芳  白政泽  翁佩芳  
为探明一定盐度条件下传统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建立鱼露发酵前期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指纹图谱及明确主要风味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分析了180和230两种盐度条件下日本鰒鱼露发酵液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显示,有80%的鱼露样品相似度良好,与对照图谱相似度达到了90%;180盐度下发酵150 d的鱼露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较大。盐度180发酵的鱼露样品组有51个共有峰,盐度230有58个共有峰,并在对照图谱中加以标定。通过对指纹图谱共有峰化合物指认,确定了乙醇、丙酮、异戊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国玲  李松涛  李振茹  亓丽萍  李天忠  
研究京白梨的香味成分,为今后利用多种方法开启京白梨次生代谢产物途径,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以北京市房山、大兴和昌平3个区不同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京白梨后熟果实为材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果实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分别得到31、32和36种挥发性物质,3个地区总计得到挥发性物质54种,其中主要的香味物质有10种,分别为乙酸己酯、α-法尼烯、丁酸己酯、丁酸甲酯、乙酸丁酯、1-己醇、乙醇、丁酸乙酯、己酸乙酯和(E)-丁酸-2-己烯酯。京白梨果实香味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是由京白梨的遗传物质和外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会霞  姬慧娟  胡建军  卢孟柱  
【目的】对24份杨树种质进行指纹图谱构建、系谱关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进行倍性检测,为杨树新品种鉴定和知识产权保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同时为杨树的育种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方法】利用TP-M13-SSR技术对24份杨树种质进行指纹图谱构建和系谱关系鉴定。从杨树SSR数据库中选取200对SSR引物,利用遗传背景差异大的4份杨树种质进行引物筛选,选出19对扩增条带清晰、具有多态性且重复性好的引物对24份杨树种质进行扩增,利用Ge XP毛细管电泳对PCR荧光产物进行检测,采用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利用流式细胞术(FCM)进行倍性检测。【结果】19对SSR引物共扩增出102条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陆英  陈金华  钟晓红  乔小燕  林海燕  陈栋  
以9份茯砖茶(分别于1975、1985、1991、1994、1996、1999、2004、2009和2012年生产)为试材,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检测结果表明:9份茯砖茶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105种,其中共有成分62种,不同年份茶样中挥发性成分种类分别为93、91、88、78、77、72、88、87和83种,以1975年生产的茯砖茶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数量最多,总含量最高(62.202%);挥发性成分以酸、醛、酮类为主;棕榈酸、壬酸、植酮、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正己醛是多个样品的主要化合物。主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章超桦  平野敏行  铃木健  白井隆明  
新鲜鲫具有以草腥味、泥土味等混合的气味 ,其强度以内脏最强 ,皮次之 ,肌肉最弱。采用GC -嗅觉感官试验和GC -MS鉴定分析结果表明 :同鲫特征气味最为相关的成分为己醛 ;其他相关物质有 1-戊烯 - 3 -酮、2 ,3-戊二酮、1-戊烯 - 3-醇、反 - 2 ,顺 - 4-庚二烯醛、1-辛烯 - 3-醇、1,5 -辛二烯 - 3 -醇等C5~C8的羰基化合物和醇类。鲫的鱼皮和鳃的粗酶液中存在着类脂肪氧合酶活性 ,由底物花生四烯酸生成 3种C8挥发性成分。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旋  祁姝旖  斯琴格日乐  白冰  石月  
为研究萃取头及样品制备方式对碰碰香茎、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并运用自动质谱退卷积定性系统(automated mass spectral deconvolution and identification system,AMDIS)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5μm PDMS/DVB在萃取碰碰香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及种类上优于75μm CAR/PDMS和100μm PDMS;茎、茎浆、叶及叶浆中分别鉴定出40,43,41,44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单萜烯、倍半萜烯及单萜醇、酯等含氧衍生物,其中茎中含量较高的成分分别是α-古巴烯18.6%、柠檬烯13.2%、乙酸龙脑酯12.1%;茎浆中分别为芳樟醇22.4%、乙酸龙脑酯19.2%、α-古巴烯8.4%;叶中分别为芳樟醇13.4%、柠檬烯10.1%、α-古巴烯9.5%;叶浆中分别为芳樟醇15.9%、β-石竹烯10.5%、萜品油烯10.1%。经研磨,茎中挥发性成分单萜烯、倍半萜烯含量极显著减少(p<0.01),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5),单萜含氧衍生物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倍半萜烯含量显著减少(p<0.05)。可见,研磨处理增加了碰碰香挥发性成分中单萜含氧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欧昌荣  薛长湖  汤海青  徐大伦  林洪  
采用改进的动态顶空技术捕集、浓缩鱼油挥发性成分,并通过GCMS分析鉴定其中45个成分,结果表明,其中14个为饱和、不饱和醛类,8个为饱和、不饱和酮类。这些物质被认为是形成鱼油异味的主要成分。通过GC分析评价鱼油储藏过程中的感观变化和氧化,结果表明,GC分析的总峰面积能够指示鱼油的气味强度和氧化程度,并和感官检验结果一致。凹凸棒黏土处理鱼油取得较好脱色脱臭效果,其脱色脱臭效率分别为86.2%和84.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水平  杨宪  张雪  黄建国  王伯初  祝连彩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技术,建立HPLC指纹图谱的色谱条件,研究了重庆地区11批6年生栽培南方红豆杉枝叶色谱指纹图谱的共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SHIMADZU C18色谱柱(250mm×4.6μm,ID5μm),乙腈和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波长227nm,流速0.8mL/min为HPLC指纹图谱的最佳色谱条件;在此色谱条件下,栽培南方红豆杉色谱指纹图谱中共有17个共有色谱峰,其中峰9可作为参照峰;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平均RSD均小于2.0%;非共有峰面积在4.1%~8.3%之间,符合色谱指纹图谱研究规定小于10%的检测要求;全图谱共有峰的相似度均≥93%。表明所建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曦  刘玲  童华荣  
本文采用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质谱联用(SPME-GC/MS)对15个来自云南的普洱茶生茶样品进行挥发性化合物分析,应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比较了15个样品在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和类型上的差异。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芳樟醇及其氧化物,α-萜品醇,α-紫罗酮,β-紫罗酮,顺式茉莉酮,α-柏木烯等是普洱生茶挥发性化合物的主要构成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15个茶样被分成了5类,其中第2类和第3类之间的距离最远,而这两类在挥发性化合物含量和种类上区别也最大。结果表明,用类别间的距离差距可以清晰的表示每类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吕金顺  
The volatile and semi-volatile components in flower of Elaeagnus angustifolia were extracted by using simultaneous distillation-extraction and extraction respectively from steam and water residue,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were determined by GC-M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ponents from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辉秀  胡增辉  冷平生  王文和  徐芳  赵静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百合(Lilium spp.)花挥发物的组成成分与释放量,寻找百合关键致香成分。【方法】采用活体植株动态顶空套袋-吸附采集法与ATD-GC/MS(自动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对4个杂种系7个品种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试验共检测出64种化合物,属淡香型的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的3个品种含有39种,属浓香型的东方百合和麝香百合杂种系的4个品种含有54种。不同香型百合花的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亚洲百合和LA百合杂种系烷烃类化合物释放量较高,主要成分为2-乙基-1-己醇、乙苯、邻二甲苯、2,2,4,6,6-五甲基庚烷、5-乙基-2,2,3-三甲基庚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宁  宛晓春  周杰  张梁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以描述泾渭茯茶化学成分的整体特性。【方法】利用HPLC法分析26个泾渭茯茶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通过化学对照品,结合HPLC-MS多级质谱裂解规律,指认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的主要色谱峰。以乙腈-0.4%(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梯度洗脱系统,在检测波长320nm、柱温30℃、流速1mL/min条件下,建立泾渭茯茶主要化学成分的指纹图谱。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对泾渭茯茶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获取各样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结果】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26个不同类型和批次的泾渭茯茶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81~0.94,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欢  张新全  马啸  张瑞珍  何光武  潘玲  金梦雅  
【目的】构建基于EST-SSR荧光标记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am.)DNA指纹鉴定体系,为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提供高通量技术手段,为不同品种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和育种权益。【方法】利用表型性状差异大的3个品种(特高Tetragold、长江2号Changjiang No.2和阿伯德Aubade),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20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30对引物。在筛选出的每对引物5′端添加荧光标记FAM后,采用毛细管法通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