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5)
2023(15999)
2022(13388)
2021(12469)
2020(10419)
2019(23903)
2018(23834)
2017(44910)
2016(25406)
2015(28667)
2014(29003)
2013(27975)
2012(25546)
2011(22936)
2010(23041)
2009(21031)
2008(20663)
2007(18383)
2006(16238)
2005(14629)
作者
(74065)
(61363)
(61107)
(58399)
(39062)
(29443)
(27725)
(24066)
(23448)
(22093)
(20965)
(20857)
(19836)
(19538)
(19311)
(18808)
(18594)
(18321)
(17675)
(17518)
(15460)
(15428)
(15001)
(13980)
(13883)
(13834)
(13711)
(13612)
(12540)
(12276)
学科
(91738)
经济(91597)
管理(75124)
(68417)
(57964)
企业(57964)
方法(38522)
数学(32149)
数学方法(31736)
(27074)
中国(27049)
(25896)
(23605)
业经(23326)
(22786)
理论(19083)
地方(18007)
农业(17516)
(17124)
(16268)
财务(16187)
财务管理(16153)
(16090)
银行(16022)
(15922)
技术(15363)
企业财务(15338)
(15241)
教育(15012)
(14960)
机构
大学(354856)
学院(353113)
管理(134630)
(131389)
经济(128216)
研究(120609)
理学(115582)
理学院(114249)
管理学(112134)
管理学院(111512)
中国(88778)
(77178)
科学(77074)
(64144)
(62330)
(61709)
研究所(56208)
业大(55876)
(53996)
中心(53910)
财经(50316)
农业(48792)
北京(48766)
(48069)
师范(47502)
(45579)
(44306)
(43321)
技术(40746)
经济学(38819)
基金
项目(241811)
科学(187988)
研究(176984)
基金(171891)
(151196)
国家(149915)
科学基金(127169)
社会(108058)
社会科(102018)
社会科学(101994)
(96251)
基金项目(91266)
自然(83334)
教育(82685)
自然科(81301)
自然科学(81275)
(81030)
自然科学基金(79779)
编号(73328)
资助(70166)
成果(61228)
重点(54795)
(52437)
课题(51973)
(50895)
(50221)
创新(46833)
科研(45928)
(45483)
项目编号(44995)
期刊
(148596)
经济(148596)
研究(104681)
中国(75406)
学报(62378)
(57948)
科学(54782)
管理(51176)
(50120)
教育(49208)
大学(47027)
学学(44060)
农业(39577)
技术(31359)
(30172)
金融(30172)
业经(24753)
财经(24740)
经济研究(22440)
(21058)
(20664)
问题(19544)
图书(19170)
(18055)
科技(17913)
理论(16898)
业大(16502)
现代(15830)
实践(15466)
(15466)
共检索到526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邬秀宏  李中林  陈正明  朱学栋  邓敏  张莹  王廷华  唐敏  
为了控制茶树外植体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褐化现象,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抗氧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琼脂浓度和pH值的高低进行了综合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以6 min为宜;外植体接种在MS+6-BA 2.0 mg/L+NAA 0.2mg/L+GA31 mg/L+核黄素0.02 g/L的培养基上,琼脂浓度为5.0 g/L,pH值为5.6,外植体生长状况良好,褐化率由57%下降为13.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燕芬  周国兰  赵华富  
为降低茶树组培过程中外植体褐化程度,从外植体表面消毒时间、切割方式、转瓶间隔时间、培养基类型、激素配比、抗褐化剂和吸附剂的使用方面进行了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表面消毒最适时间为7~8 m in;接种外植体带腋芽叶片保留2/5,3 d转瓶1次降低褐化的效果较好;经此处理的外植体培养在1/2MS+BA 2 mg/L+NAA 0.1 mg/L+Vc 1.0 g/L+AC 1.0 g/L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褐化率由86%下降为41%。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洪军  罗晓芳  田砚亭  
该文结合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从酶促褐变的底物和多酚氧化酶出发,论述了组织培养外植体的影响因子,生产过程中克服褐变的方法,目前在组织培养外植体褐变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褐变机理的假说.结果表明,酚类物质的含量、多酚氧化酶的类型和活性、生物膜的透性以及外植体的种类、基因型都是决定材料是否发生褐变的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桂芳  孙玲  马继琼  孙道旺  杨奕  王玲  罗红梅  蒋晓云  陈燕萍  
以5、7、9、11月取材的地涌金莲幼嫩花蕾为外植体,对不同取材时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褐化率及分化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低,为67.79%,显著低于其余取材时期,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83.96%,7月与9月取材的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取材的而显著低于11月取材的;从5月至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褐化率有逐渐降低趋势,5月的最高,达78%,与7月取材的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9月、11月的63.5%和60%;9月、11月取材的外植体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达到17.47%和20.12%,相互间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5月和7月的10.67%...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汪腾越  周再知  裘珍飞  梁坤南  曾炳山  马华明  黄桂华  
针对在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Lour.)Gilg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的有效消毒方式问题,以1年生土沉香实生苗为材料,开展了茎段外植体次氯酸钠(5%、10%、20%)和升汞(0.05%、0.1%、0.2%)3个浓度水平的消毒试验;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外植体(叶片、顶芽和茎段),次氯酸钠消毒时间(0,3,5 min)和升汞消毒时间(0,3,5 min)的3因素3水平正交L9(34)组合排列试验。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采用10%浓度的次氯酸钠、0.1%浓度的升汞消毒,效果较好;茎段较叶片、顶芽的污染率和死亡率低,存活率高,为适宜的外植体。最佳消毒方式为75%的酒精浸泡30 s,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海学  王罡  季静  宋英今  
【目的】建立向日葵不同外植体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向日葵遗传转化、突变体筛选奠定基础。【方法】以不同基因型向日葵为材料,研究了向日葵不同外植体在不同的培养基中诱导不定芽再生的频率。【结果】向日葵不同基因型外植体在含适宜吲哚-3-乙酸(IAA)、6-苄氨基嘌呤(6-BA)等激素的培养基中均较易形成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的能力则较弱;不同基因型向日葵外植体的不定芽诱导率依次为子叶节>下胚轴>子叶>真叶;诱导子叶节不定芽再生的适宜6-BA浓度为1.2~1.8 mg.L-1,下胚轴为1.8 mg.L-1,子叶为0.6 mg.L-1,真叶却未见到诱导出不定芽;MS+0.03 mg.L-1 IAA+...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侯健华  李正红  马宏  刘秀贤  万友名  
地涌金莲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一直是其优良品种选育及规模化生产的技术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地涌金莲未成熟雄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植体消毒方式、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配比和不同抗褐化剂对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消毒的外植体其污染率为0%,且褐化率和褐化指数均显著低于消毒后的外植体;6-BA在地涌金莲愈伤组织诱导中起主要作用,浓度为2 mg·L-1、3 mg·L-1时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能显著降低褐化指数;添加柠檬酸+抗坏血酸(VC)混合液、表面添加VC均对地涌金莲褐化未起到明显抑制作用,姜汁和阿魏酸对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有较好的效果,48.5 mg·L-1的阿魏酸能显著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使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发棣  蒋甲福  郭维明  
以小菊七月红、金莲、七月蜂黄、矮红、盏黄 5个品种的叶片为外植体 ,用MS +2 0mg·L-12 ,4 D +0 2mg·L-16 BA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和MS +2 0mg·L-16 BA +0 1mg·L-1NAA分化培养基 ,选出分化能力较强的品种七月红。再以七月红的叶片上部、叶片下部、叶柄、茎段为外植体 ,在不同培养基 (B5、MS)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发现茎段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 ,培养基以B5添加 0 5mg·L-12 ,4 D +0 2mg·L-16 BA ,MS添加 1 0mg·L-12 ,4 D +0 2mg·L-16 BA效果较好 ;在添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东  邓建军  张悦  刘昌勇  
为了探索白花泡桐的幼化技术,以13个白花泡桐优树为试验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法对白花泡桐优树材料的幼化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嫁接嫩芽为最适合的外植体;MS+BA 4.0 mg.L-1+NAA 0.3mg.L-1为初代芽诱导最佳培养基;1/2 MS+BA4.0 mg.L-1+NAA0.3 mg.L-1为继代培养幼化的最合适的培养基;12个白花泡桐优树材料成功得到幼化。1/2 MS+NAA0.1 mg.L-1或1/2 MS+IBA0.1 mg.L-1+NAA0.1 mg.L-1为最理想的生根培养基。炼苗在室内进行,炼苗一个月后大棚壮苗,成活率可达95%以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俊琦  罗晓芳  
在牡丹组织培养过程中,褐化现象普遍发生,并影响着牡丹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与增殖。因此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培养方式以及在培养基中添加抑褐剂的方法,对品种为青龙卧墨池的牡丹组培物褐化的防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长素会加剧启动培养中外植体的褐化程度,暗培养对愈伤组织抑制褐化很有效,悬浮培养未能减缓褐化却能使愈伤快速增殖。吸附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结冷胶(Phytagel)能够有效地缓解褐化。抑褐剂硫代硫酸钠(Na2S2O3)、抗坏血酸(VC)和铜试剂(DDTC)在牡丹的组培中加剧了组织培养物的褐化程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杜玲  吕平会  彭少兵  杨艳  何佳林  
以‘泰山1号’板栗新梢茎段为试材,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不同培养基、消毒时间、外植体、激素、蔗糖含量、抗氧化剂及光照条件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外植体褐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泰山1号’板栗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WPM培养基;用0.1%Hg Cl2消毒13~15 Min,外植体褐化率明显降低;以茎段(带顶芽)为外植体,蔗糖浓度为30 g·~(-1),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激素组合为:6-BA1.0Mg·l~(-1)+nAA0.2 Mg·l~(-1);100 Mg·l~(-1)VC和6 g·l~(-1) PVP能有效抑制外植体褐化;先暗培养两周再进行光培养,可显著降低外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陈梦倩  范李节  王小德  
以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嫩叶、茎段和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外植体类型、消毒时间、基本培养基、预处理方法、抗褐化剂种类及质量浓度对香港四照花褐化的影响以及6-苄基腺膘呤(6-BA)、萘乙酸(NAA)和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3种外植体诱导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香港四照花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为1.0 g·L~(-1)氯化汞消毒5 min;最适基本培养基为木本植物用培养基(woody plant medium,WPM);用1.0 g·L~(-1)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浸泡3.0 h,3种外植体褐化率明显下降;1.0 g·L~(-1)柠檬酸(CA)是嫩叶的最佳抗褐化剂,褐化率为27.4%;2.0 g·L~(-1)PVP为茎段和带芽茎段的最佳抗褐化剂,其褐化率分别为13.3%和16.7%;嫩芽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WPM+1.0 mg·L~(-1)6-BA+0.2 mg·L~(-1)NAA+0.1 mg·L~(-1)2,4-D;茎段和带芽茎段最佳诱导培养基均为WPM+2.0mg·L~(-1)6-BA+0.5 mg·L~(-1)2,4-D。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茜龄  周金星  余茂德  徐立  李镇刚  
Under aseptic conditions, hypocotyls of mulberry were averagely cut into 3 segments which were then cultured on MS solid medium supplemented with 3.0 mg5L~ -1 6-BA, 0.3 mg5L~ -1 IAA, 1.0 mg5L~ -1 AgNO_3 to select the best region of hypocotyls for getting the more caesptose shoots. In this study, the...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饶红欣  蒋利媛  彭信海  夏晓敏  刘先芳  
对史密斯桉(Eucalyptus smithii)的组织培养和褐变控制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初接种采用MS+BA 0.2 mg/L+IBA 1 mg/L培养基,芽诱导率为40%;继代采用MS+BA 0.2 mg/L+IBA 0.8 mg/L培养基,增殖系数可达4,芽抽茎成苗率30.1%;生根采用MS+IBA 2 mg/L培养基,根诱导率36.7%,平均生根2.4条.培养基中BA质量浓度为0.2~1.0 mg/L,有利于芽的生长,但超过1.0 mg/L时反而抑制芽的生长.不同培养基添加物减轻褐变的效果不同,而同种添加物不同浓度的效果也不一样,加入50 mg/L PVP或100 mg/L V-C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卢龙斗  丁笑生  孙富丛  段红英  贾美丽  
为了探索油菜外植体分化再生的机理,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芥菜型油菜DB3的下胚轴、子叶在不同的离体培养时期的细胞分化和形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下胚轴外植体是切面上的维管束薄壁细胞和距离切面400~600μm的薄壁细胞脱分化,然后再分化形成芽。而子叶仅仅是距离切面400~600μm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后再分化成芽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