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0)
2023(8327)
2022(7304)
2021(6747)
2020(6042)
2019(13945)
2018(13587)
2017(26278)
2016(14948)
2015(16891)
2014(17081)
2013(17276)
2012(16586)
2011(15104)
2010(15327)
2009(14202)
2008(14411)
2007(13340)
2006(11340)
2005(10257)
作者
(49930)
(41760)
(41738)
(39803)
(26688)
(20528)
(19104)
(16431)
(15882)
(15135)
(14454)
(14062)
(13663)
(13520)
(13517)
(13438)
(13114)
(12496)
(12209)
(12123)
(11030)
(10607)
(10395)
(9538)
(9483)
(9442)
(9431)
(9295)
(8759)
(8615)
学科
(59050)
经济(58981)
(37890)
管理(37580)
方法(30662)
(30030)
企业(30030)
数学(27289)
数学方法(26996)
(17317)
(16089)
(16082)
中国(14696)
(12725)
(11285)
贸易(11284)
(10971)
业经(10943)
地方(10646)
农业(10544)
(10043)
财务(10025)
财务管理(9994)
(9557)
企业财务(9520)
银行(9484)
(9285)
金融(9281)
理论(9195)
教育(9099)
机构
大学(227806)
学院(222295)
(85861)
研究(85013)
经济(83776)
管理(77271)
理学(66575)
理学院(65670)
管理学(64103)
管理学院(63721)
中国(60103)
科学(57860)
(54132)
(49909)
(46961)
农业(43423)
研究所(43206)
业大(43174)
(39235)
中心(37388)
(35143)
北京(31392)
财经(31299)
(30703)
(28795)
(28781)
(28445)
农业大学(28390)
师范(28306)
(27428)
基金
项目(151681)
科学(115107)
基金(108277)
研究(100089)
(99624)
国家(98856)
科学基金(80388)
(60252)
社会(59992)
基金项目(57029)
社会科(56669)
社会科学(56648)
自然(56304)
自然科(54967)
自然科学(54932)
自然科学基金(53985)
(51976)
教育(47398)
资助(46376)
编号(38750)
重点(35725)
(33207)
计划(32442)
(32292)
成果(32237)
(30798)
科研(30644)
科技(29664)
创新(28964)
课题(28678)
期刊
(91902)
经济(91902)
研究(63651)
学报(51495)
(48059)
中国(45664)
科学(41777)
大学(36965)
学学(35251)
农业(32131)
(31311)
管理(26249)
教育(24761)
(18635)
金融(18635)
(17509)
技术(17142)
财经(15897)
经济研究(14972)
业大(14722)
(14078)
业经(13867)
(13630)
问题(12401)
林业(12210)
农业大学(12098)
科技(11425)
技术经济(10623)
统计(10490)
(10134)
共检索到328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海燕   刘昌伟   杨勇   张志旭   曾超珍   伍岗   刘仲华  
以碧香早和茗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和根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碧香早和茗丰茶鲜叶的优势细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等,优势细菌属为Chryseobacterium、Sphingomonas、Rhizobium、Methylobacterium和Aureimonas等;茶树根系中的优势细菌门主要是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等,优势细菌属为Planococcaceae、Rhizobium和Sphingomona;碧香早叶片中内生菌群的丰富度高于茗丰的,茗丰根系中的内生菌丰富度高于碧香早的;茶树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高于茶鲜叶的;茶树根和叶的内生菌OTU数少于土壤微生物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叶片内生菌主要来源于叶表,而根部内生细菌主要来自土壤;茗丰鲜叶中的茶氨酸、氨基酸、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麦芽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碧香早的,碧香早鲜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蔗糖含量和酚氨比显著高于茗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关键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茶叶中的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推测不同的内生菌群可能参与了茶树品质成分的合成,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海燕   刘昌伟   杨勇   张志旭   曾超珍   伍岗   刘仲华  
以碧香早和茗丰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测定茶叶中的化学成分,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和根部的微生物群落。结果显示:碧香早和茗丰茶鲜叶的优势细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等,优势细菌属为Chryseobacterium、Sphingomonas、Rhizobium、Methylobacterium和Aureimonas等;茶树根系中的优势细菌门主要是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Firmicutes等,优势细菌属为Planococcaceae、Rhizobium和Sphingomona;碧香早叶片中内生菌群的丰富度高于茗丰的,茗丰根系中的内生菌丰富度高于碧香早的;茶树根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高于茶鲜叶的;茶树根和叶的内生菌OTU数少于土壤微生物的;同源性分析表明,茶树叶片内生菌主要来源于叶表,而根部内生细菌主要来自土壤;茗丰鲜叶中的茶氨酸、氨基酸、可可碱、咖啡碱、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麦芽糖含量均显著高于碧香早的,碧香早鲜叶中的表没食子儿茶素、蔗糖含量和酚氨比显著高于茗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部分关键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茶叶中的部分化学成分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推测不同的内生菌群可能参与了茶树品质成分的合成,从而影响茶叶的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雲飞  张玥  张彩丽  杨路成  陈暄  庄静  黎星辉  
从不同季节的茶树根系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真菌2 019株,包括茶树根系内生真菌826株、根际土壤真菌1 193株。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rDNA-ITS区段进行扩增及分析,共鉴定出13个属28种真菌,其中茶树根系内生真菌12种,根际土壤真菌20种。对不同季节分离得到的真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夏、秋季分离出茶树根系内生真菌种类分别为12、11、12;3个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明显;而均匀度指数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春、夏、秋季分离出根际土壤真菌种类分别为18、17、20;3个季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差异均不明显。根际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孔垂思   李友勇   孙云南   尚卫琼   刘本英   杨涛  
【目的】云南是中国茶树资源最大的遗传多样性中心,研究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形成的机制,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揭示不同茶树品种新梢高氮磷钾含量与其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之间的关系,为优化商品茶叶种植生产提供理论支撑。【方法】本研究选择不同茶树品种,利用土壤农业化学结合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品种氮磷钾含量茶树的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差异,并对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茶树品种新梢氮磷钾含量差异较大,不同茶树品种中,氮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pH值、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含量均较高,磷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均较高,钾含量高的茶树品种根际土壤的全钾、速效钾含量较高。群落结构分析表明,不同茶树品种根际土壤优势菌群在门水平为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蓝藻门(Cyan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根际土壤pH、有机质含量、水解性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钾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蓝藻门影响较大。【结论】不同茶树品种中,新梢氮含量高、磷含量高、钾含量高的茶树土壤pH、有机质、全钾、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较高,进而引起细菌群落丰富度、细菌群落多样性较大,是茶树养分差异形成的重要环境因子。不同茶树品种中,高养分含量茶树根际土壤中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浮霉菌门、厚壁菌门、蓝藻门的细菌群落相对丰度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付静  刘堰凤  梅眉  黄永红  
在前期研究发现,韭菜处理可以减轻香蕉枯萎病和根结线虫病害的发生,推测韭菜中含有能抑制病原菌及致死根结线虫的生防菌。对韭菜根际真菌和内生(叶片和根系)真菌的种群结构及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分离鉴定韭菜中抑菌和杀根结线虫的生防真菌提供理论依据。通过Illumina平台对韭菜根际真菌和内生(叶片和根系)真菌样品中的18S rRNA序列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从韭菜根际土壤、根系、叶片中获得348 484高质量序列和123个操作分类单元(OTU)。根际真菌的Chao、ACE、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内生真菌(叶片和根系),而Simpson指数则显著小于内生真菌。根际真菌群落主要由子囊菌门(Ascomycota)(67. 20%)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24.44%) 2个菌门组成;而内生真菌主要由子囊菌门组成,在叶片和根系中含量分别为91. 39%和96. 60%。在检测到的5个菌门中,内生真菌中子囊菌门显著高于根际土壤,其他菌门则显著低于根际土壤。叶片和根系中内生真菌稍有不同,但是差异并不显著。该研究表明,韭菜根际真菌和内生真菌的种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根际真菌的多样性及丰富性显著高于内生真菌。该研究为分离鉴定韭菜中抑制植物病原菌及致死根结线虫的生防真菌提供参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琴  邹凯  陈爱佳  郭雪  刘学端  梁伊丽  
以湖南省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的9株(3组)不同树龄银杏为研究对象,应用Illumina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银杏叶片组织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群落结构与组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叶片内生真菌群落结构差异增大;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绝对优势菌门;曲霉属(Asperg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等真菌为银杏叶内生真菌群落优势菌属;通过对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检测,发现不同树龄银杏叶的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且随着树龄的增加,3种黄酮醇苷(槲皮素、山奈酚和异鼠李素)含量均呈递减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黄酮类化合物作为重要环境因子,可能通过影响优势菌门子囊菌中优势菌属的定殖与生长对内生真菌群落的形成与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百文  刘伟  赵恬欢  叶乃兴  杨江帆  魏日凤  
从黄观音、茗科1号、福鼎大毫茶、福鼎大白茶、福安大白茶5个供试品种中分离到茶树内生细菌共79株,并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茶炭疽病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茶树内生细菌5株,测定结果表明其对茶炭疽病平均抑制率达到60.09%.利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目标菌株均可有效抑制茶炭疽病菌菌丝的生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少春  蓝增全  
【目的】深入研究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分析其生化成分的多样性,初步筛选出生化成分特异的品种资源,为特异品种的发掘利用和繁殖育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对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进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及儿茶素组分等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变异系数为25.53%,在4项常规生化成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氨基酸,为14.13%。在儿茶素组分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儿茶素,为63.51%。多变量主成分分析表明,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26份品种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7.179%的信息,第1主成分贡献率达50.165%,贡献最大的是酚氨比;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6.894%,贡献最大的是表儿茶素(EC);第3主成分贡献率为10.120%,贡献最大的是表没食子基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26份大叶茶树品种资源11个生化成分进行聚类,可分为3大类群,第1类群主要聚集了云抗系列品种资源,主要特点为水浸出物、茶多酚、酚氨比、儿茶素总量、儿茶素DL-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含量较高,氨基酸与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含量较低;第2类群聚类了云南大叶茶群体种资源,特点是氨基酸、咖啡碱、EC含量较高,儿茶素总量、EGCG及ECG含量较低;第3类群主要是人工杂交茶树品种资源,特点是EGC和EGCG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酚氨比、儿茶素DL-C、EC含量较低。3个类群的4项常规成分的含有率均相对一致,酚氨比和儿茶素组分含有率存在差异。【结论】26份云南大叶茶树品种资源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丰富,变异系数大,初步筛选出高茶多酚茶树资源26份,高咖啡碱茶树资源1份,高儿茶素总量茶树资源15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瑞先  陈立军  张荣  孙广宇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标声  宋昭昭  张丽丽  范锦琳  林占熺  
以巨菌草不同生长时期的根、茎、叶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其内生细菌的组成.结果表明:巨菌草不同生长时期根、茎、叶内生细菌组成的多样性及丰度均有较大的差异.从门到属的水平看,巨菌草内生菌群组成均为拔节期较高,在同一生长时期为根>茎>叶;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要菌群门类,罗尔斯顿菌属(Ralstonia)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核心属.Heatmap聚类和主成分分析表明,根部、叶部来源的细菌菌群组成较为接近,茎部来源的菌群与根部、叶部有交叉.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各来源样本菌群的组成主要受温度的影响,其次为湿度和p H.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庞通   李玉武   兰国玉   魏亚情   许心诺  
【目的】分析橡胶树根际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差异及环境驱动因素,为优化橡胶林种植管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从不同生态位视角分析橡胶树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及环境因素。【结果】在物种组成方面,共检测到细菌150个门,240个纲,414个目,809个科,3284个属和26 710个种,橡胶树根际细菌主要富集的优势菌门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39.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 29.91%)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 16.18%),用主坐标分析法可视化呈现群落分布情况,发现根际与土壤样本聚集,根表细菌与土壤和根际细菌的分布具有显著差异,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ANOVA)也验证了该点;在多样性方面,橡胶树根际不同部位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土壤>根际>根表,α多样性Shannon指数在土壤和根表中差异较显著(P<0.01),其中根际和根表差异极显著(P<0.001),但土壤与根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根表细菌α多样性与另外两个生态位隔室具有显著差异;在驱动因素方面,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可知,细菌α多样性与pH、速效钾(AK)呈显著负相关(pH:R~(2)=0.53,P<0.001;AK:R=0.20,P=0.005),与温度(Temperature)、降水(Precipitation)、硝态氮(NN)呈正相关,所有环境因子中pH是影响细菌α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RDA分析发现,pH和季节对细菌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最大,是影响细菌β多样性的最主要环境因子,季节、pH、全钾、全磷、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有效钾与橡胶林土壤细菌群落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橡胶树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差异,pH和季节是影响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最重要的环境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王家金  刘大会  宋维希  詹春红  李慧  朱兴正  金航  梁名志  
对茶Camellia sinensis 104份(含其变种阿萨姆茶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87份,大理茶Camellia taliensis 15份)分别进行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茶种、阿萨姆茶种质资源生化性状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生化多样性,多样性水平较高,而大理茶生化性状多样性则相对较低。水浸出物等4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阿萨姆茶(15.42%)>茶(15.22%)>大理茶(12.68%)。对云南主要茶区阿萨姆茶种质进行茶叶水浸出物、咖啡碱、茶多酚和氨基酸总量等分析揭示,不同茶区茶树种质资源间存在一定差异。水浸出物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浦滇  石明  周雪孟  张仲富  蓝增全  
【目的】为研究不同树龄的茶树土壤细菌群落变化规律。【方法】采用16S rRNA高通量绝对定量测序的方法,选取树龄10年(10yrs)、40年(40yrs)、80年(80yrs)和100年以上(100yrs)的茶树土壤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相邻没有茶树种植历史的林地(0yrs)土壤作为对照。【结果】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表现为10yrs>0yrs>40yrs>80yrs>100yrs; Acidobacteria(酸杆菌门)、Proteobacteria(变形菌门)、Chloroflexi(绿弯菌门)、Planctomycetes(浮霉菌门)、Actinobacteria(放线菌门)、Myxococcous(粘球菌门)、Gemmatimonadetes(芽单胞菌门)是林地和茶树土壤细菌主要的优势门,占了整个细菌群落的76.30%~88.90%;植茶后土壤细菌总绝对丰度表现为40yrs>80yrs>10yrs>100yrs, 0yrs和80yrs的总绝对丰度差异较小;基于各样本的ASV绘制的韦恩图分析,植茶后特有的ASV个数随树龄的增加而减小;Heatmap(热图)和PCoA(主坐标)分析共同表明,40yrs和80yrs的土壤细菌群落结构较相似,其他树龄茶树土壤和林地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结论】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降低;土壤细菌绝对丰度随树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沈程文  罗军武  施兆鹏  龚志华  唐和平  刘富知  黄意欢  
利用 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安化云台山种茶树原产地的 2 7个有性单株以及槠叶齐、湘波绿、湘安 2 8等 3个无性系品种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性 DNA(RAPD)分析 .采用 12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 ,共筛选出能产生多态性标记的 RAPD引物 2 1个 ,扩增出 15 0个位点 ,其中多态性位点 119个 ,占 79.33% .单个引物获得的 RAPD片段数在3~ 10个之间 ,平均为 7.14个 .基于遗传距离分析 ,30个样本的遗传距离从 0 .12 5 2 (YTS9和 YTS12 )到 0 .4 6 16(湘波绿与 YTS14 ) .根据 U PGMA聚类分析 ,安化云台山种 2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雪梅  赵才美  李友勇  程在全  尚卫琼  杨盛美  杨兴荣  矣兵  刘本英  
【目的】探讨云南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遗传多样性。【方法】应用ISSR标记对云南51份地方品种与16份野生茶树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利用2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22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8条,多态位点百分比为97.76%。应用Nei-Li相似系数估算67份茶树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在0.659~0.736,平均为0.693,说明茶树资源间的遗传基础较窄。UPGMA法将67份茶树资源分成2个类群,主成分与聚类的分析结果一致,但主成分分析更直观地揭示资源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与亲缘关系。【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地方品种与野生茶树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分布没有明显的关系,可能与品种类型有关,有助于今后拓宽地方品种的遗传基础,为开发野生茶树的遗传潜力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