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44)
- 2023(10389)
- 2022(8647)
- 2021(7642)
- 2020(6048)
- 2019(13537)
- 2018(12910)
- 2017(23943)
- 2016(13185)
- 2015(14231)
- 2014(13916)
- 2013(13723)
- 2012(12971)
- 2011(11978)
- 2010(12043)
- 2009(10785)
- 2008(10508)
- 2007(9306)
- 2006(8453)
- 2005(7628)
- 学科
- 济(59357)
- 经济(59300)
- 业(34660)
- 管理(33630)
- 企(24726)
- 企业(24726)
- 中国(19492)
- 方法(19475)
- 地方(19025)
- 农(18526)
- 数学(17062)
- 数学方法(16932)
- 业经(14676)
- 农业(13200)
- 贸(12147)
- 贸易(12137)
- 学(12090)
- 易(11718)
- 财(11362)
- 发(10811)
- 地方经济(10782)
- 环境(10701)
- 银(10237)
- 融(10212)
- 金融(10212)
- 银行(10184)
- 技术(9984)
- 行(9897)
- 制(9531)
- 产业(8463)
- 机构
- 学院(189920)
- 大学(187227)
- 济(78802)
- 经济(77337)
- 研究(73116)
- 管理(68167)
- 理学(58616)
- 理学院(57853)
- 管理学(56803)
- 管理学院(56468)
- 中国(53634)
- 科学(47839)
- 农(43857)
- 京(40850)
- 所(39001)
- 研究所(35826)
- 农业(34592)
- 业大(34580)
- 财(33124)
- 中心(32168)
- 江(29459)
- 院(26618)
- 财经(26135)
- 北京(25864)
- 范(25737)
- 师范(25325)
- 省(24883)
- 经(23787)
- 经济学(23749)
- 州(23533)
- 基金
- 项目(131086)
- 科学(101959)
- 基金(93445)
- 研究(90022)
- 家(85127)
- 国家(84369)
- 科学基金(70287)
- 社会(58102)
- 社会科(55170)
- 社会科学(55157)
- 省(53500)
- 基金项目(49929)
- 自然(46161)
- 自然科(45096)
- 自然科学(45080)
- 划(44956)
- 自然科学基金(44284)
- 教育(40090)
- 资助(36777)
- 发(34644)
- 编号(34471)
- 重点(30325)
- 创(27918)
- 部(27268)
- 发展(26760)
- 成果(26557)
- 展(26329)
- 计划(26189)
- 创新(26156)
- 科研(25415)
共检索到2903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月荣 陆建良 张友炯 朱永兴
利用茶树催发素在浙江杭州、余杭、建德、安吉,湖南祁阳,湖北宜昌等地对46个茶树品种进行叶面喷施,证明茶树催发素对提早春茶开采作用显著。一般能提早春茶开采5~7d,发芽密度提高27.5%~52.4%,新梢生长速度快19.4%~39.4%,1芽1叶梢长增加11.9%~47.1%,明前茶鲜叶增产114.6%,春茶鲜叶增产12%~15%。
关键词:
茶树催发素,春茶,萌发,生长速率,产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梁月荣 陆建良 尚淑玲
于春茶萌发前用茶树催发素喷施茶树树冠,分析喷施后茶树新梢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的3个茶树品种喷施茶树催发素后,鲜叶化学成分向有利于绿茶品质的方向变化。氨基酸提高16.8%,维生素C提高20.4%,咖啡碱降低17.4%,茶多酚降低9.46%,酚氨比下降19.6%,儿茶素品质指数提高14.5%。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鲜叶的内质评分提高5.8%
关键词:
茶树催发素 春茶 化学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健 成浩 王丽鸳
从激素浓度与组合、基本培养基和蔗糖浓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茶树幼胚培养中萌发率和再生途径的影响因素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茶树幼胚的萌发需要有一定量的生长素的剌激作用,但较强烈的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对茶树幼胚的萌发有抑制作用;所使用的激素种类对于胚的再生途径有较大的影响,在MS+KT2.0+IBA0.1+GA31.0mg/L培养基上,80%以上的幼胚可以继续发育成熟并萌发成苗;而高糖浓度则会诱导产生较多的胚性愈伤组织并从而导致不定胚的形成。
关键词:
茶树 幼胚 组织培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德义 王瑞 袁军 廖婷 崔欣 蔡磊
以普通油茶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N[CO(NH2)2]、P(KH2PO4)、K(KCl)、B(H3BO3)、Ca(CaCl2)、Mo(Na2Mo4)、Zn(ZnSO4)、Mg(MgCl2)等8种不同元素及其组合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条件下,CaCl2、Na2Mo4、ZnSO4、KCl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ZnSO4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CO(NH2)2、KH2PO4、H3BO3、MgCl2对油茶花粉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种元素最适宜浓度:CO(NH2)2为0.10-0.15 g.L-1;KH2PO4为0.05-0.10 g.L-1;H3BO3...
关键词:
油茶 营养元素 花粉 萌发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益红 季小明 房婉萍 肖润林 陈易飞 马运涛 黎星辉
为了提高碧螺春茶叶品质和控制太湖水体的富营养化,提高太湖周边地区的肥料利用效率,在苏州碧螺春原产地进行了脲醛控释复合肥肥料试验,结果表明:脲醛控释复合肥能有效地增加茶树冠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绿素a、b含量比值。施用氮磷钾脲醛控释复合肥和传统的高浓度的复合肥,都能有效地增加茶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各处理小区叶绿素a、b含量比值间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脲醛控释复合肥 碧螺春茶 叶绿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谭晓风 袁德义 袁军 廖婷
以油茶‘华硕’Camellia oleifera‘Huashuo’花粉为试材,运用琼脂培养基萌发法研究维生素C(AsA)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油茶花粉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质量浓度的维生素(CAsA),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赤霉素(GA3)对油茶花粉萌发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单因素处理AsA质量浓度为20mg·L-1时,花粉萌发率达到最高(65.86%),比对照提高了23.80%;GA3质量浓度为10mg·L-1时花粉萌发率最高,达74.22%;NAA和2,4-D处理花粉萌发率在质量浓度为1.0mg·L-1时最高,分别达到61.33%和...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 张月华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茶树具有聚氟特性,是植物界氟含量最高的几种植物之一。本文主要从茶树富氟特点和分布规律、茶树氟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树耐氟的5种可能机制,即茶树对氟的吸收模式与有效转移、茶树次生代谢对降低氟毒害的作用、茶树保护性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对氟毒害的防御、茶树体内氟化物的存在形式对氟毒害的缓解、茶树细胞壁对氟的固定与解毒作用。
关键词:
茶树 氟 生理 耐氟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 晓1 2 张月华1 余 志1 陈玉琼1 倪德江1
茶树具有聚氟特性,是植物界氟含量最高的几种植物之一。本文主要从茶树富氟特点和分布规律、茶树氟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树耐氟的5种可能机制,即茶树对氟的吸收模式与有效转移、茶树次生代谢对降低氟毒害的作用、茶树保护性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对氟毒害的防御、茶树体内氟化物的存在形式对氟毒害的缓解、茶树细胞壁对氟的固定与解毒作用。
关键词:
茶树 氟 生理 耐氟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 晓1 2 张月华1 余 志1 陈玉琼1 倪德江1
茶树具有聚氟特性,是植物界氟含量最高的几种植物之一。本文主要从茶树富氟特点和分布规律、茶树氟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茶树耐氟的5种可能机制,即茶树对氟的吸收模式与有效转移、茶树次生代谢对降低氟毒害的作用、茶树保护性酶和非酶抗氧化剂对氟毒害的防御、茶树体内氟化物的存在形式对氟毒害的缓解、茶树细胞壁对氟的固定与解毒作用。
关键词:
茶树 氟 生理 耐氟机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卢梦琪 周俊琴 刘懿瑶 杨进 谭晓风
【目的】探讨NaCl对油茶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及Ca~(2+)是否有缓解作用,旨在探索在盐渍化地区引种油茶的可能性,为油茶的引种和栽培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油茶‘华硕’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MTT染色法和花粉液体培养法,研究NaCl胁迫以及在NaCl胁迫环境中添加Ca~(2+)后对油茶花粉生活力、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1)NaCl对油茶花粉生活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NaCl浓度的提高而增强,而高浓度NaCl可完全抑制花粉萌发。20 mM NaCl的抑制效果显著(P
关键词:
油茶 NaCl胁迫 花粉萌发 钙离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覃潇敏 黄少欣 韦锦坚 李金婷 陈杏 骆妍妃 韦持章
为茶园间作种植模式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盆栽试验探讨茶树/大豆间作种植下茶树土壤营养成分、微生物种群组成以及茶叶品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茶树相比,茶树/大豆间作可以提高茶叶氨基酸、可溶性糖及咖啡碱含量,降低了茶多酚含量及酚氨比,有效改善了茶叶品质。间作茶树土壤的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均高于单作茶树,改善了土壤生态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茶叶的营养品质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放线菌的变化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说明茶园间作豆科植物对于茶园土壤环境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有效改善茶叶品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林 杨水平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最优;蔗糖浓度也能显著影响多数无性系,以10%最优;硼元素用量和琼脂用量仅对个别无性系有显著影响,分别以100 mg·kg-1和0.5%最优。结合多重比较,处理T9为试验优选组合;花粉管的生长从开始到停止略呈"慢—快—慢"的抛物线趋势;稍高的钙离子浓度显著抑制花粉萌发,低浓度锌、钼离子对花粉萌发略有促进,高浓度则效应为负。
关键词:
普通油茶 花粉离体 萌发特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柳 林立彬 李志辉
【目的】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受多重因素影响。为了完善樟树体细胞胚胎发生培养技术,提高其遗传转化效率,满足樟树用材的需要。【方法】本研究以樟树未成熟种子为试材,探讨了预处理、不同采种时间、活性炭、肌醇及激素浓度对樟树胚萌发早期的影响,并对不同种源樟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分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预处理对樟树幼胚萌发无显著性影响;不同的采种时间对胚萌发率和平均出芽数影响很大;随着活性炭浓度的升高,胚萌发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肌醇浓度对樟树幼胚萌发率和平均出芽数均无显著性影响;对6-BA、NAA、IBA和链霉素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其影响的主次顺序为:6-BA> NAA>链霉素> IBA;长沙和郴州种源樟树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66.67%,但生长情况最好的是长沙和岳阳种源胚性愈伤组织;岳阳、郴州、醴陵、长沙、怀化、娄底愈伤组织诱导体胚发生最大诱导率分别为56.41%、42.31%、48.96%、64.71%、63.25%、56.31%;各种源樟树生根率良好,长沙种源有最高生根率89.25%,郴州和醴陵种源樟树最佳生根激素配比为1 mg/L IBA+0.1 mg/L IAA,其余种源生根最适激素均为1 mg/L IBA+0.1 mg/LNAA。【结论】浸泡处理不利于幼胚后期生长发育;附加150 mg/L的活性炭,培养基褐化率较低;6-BA对幼胚早期萌发占主导作用;实验时选择7月未成熟合子胚的长沙种源樟树最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娟 李中林 邬秀宏 朱学栋 袁林颖 唐敏 胡留杰 张莹
本试验筛选了茶树诱导培养基及继代培养激素条件,并研究了不同氮素浓度总量及不同氮源比例对茶树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初代诱导培养基中诱导出芽快慢依次是B5>WPM>MS。培养基MS+2.0 mg/L 6-BA+0.1 mg/L IBA+0.2 mg/LGA3较适宜茶树继代苗的增殖及生长。茶树组培苗继代培养时,培养基中NH4NO3含量在1.24 g/L时茶树组培苗生长最好;而以MS为基本培养基,在n(NH+4-N)∶n(NO-3-N)=30∶30较适于茶树组培苗继代生长。
关键词:
茶树 氮素营养 组培苗 生长 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玉春 郝心愿 黄玉婷 岳川 王博 曹红利 王璐 王新超 杨亚军 肖斌
【目的】炭疽菌能够侵染茶树叶片并造成病叶干枯、脱落,论文旨在分离、鉴定中国主要茶区茶树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茶树病害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单孢分离法对采自中国15省(市、自治区)茶区的茶树炭疽病病叶进行炭疽菌分离,并对其ITS、TUB2两个位点进行PCR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采用MEGA 6.0软件以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多基因位点系统发育树。对分离的菌株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PdA)上的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对龙井43和中茶108茶树品种叶片进行有伤和无伤处理后接种代表性菌株,测试其致病性。【结果】以茶树上分离的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