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0)
- 2023(10257)
- 2022(9132)
- 2021(8611)
- 2020(7170)
- 2019(16486)
- 2018(16386)
- 2017(31614)
- 2016(17388)
- 2015(19507)
- 2014(19497)
- 2013(19329)
- 2012(17504)
- 2011(15785)
- 2010(15482)
- 2009(13906)
- 2008(13320)
- 2007(11377)
- 2006(9707)
- 2005(8239)
- 学科
- 济(68666)
- 经济(68599)
- 管理(47129)
- 业(43292)
- 企(36174)
- 企业(36174)
- 方法(32069)
- 数学(27913)
- 数学方法(27591)
- 地方(17968)
- 农(16822)
- 中国(16494)
- 学(16390)
- 财(14589)
- 业经(14549)
- 贸(12219)
- 贸易(12215)
- 易(11782)
- 和(11500)
- 农业(11469)
- 环境(11430)
- 理论(11212)
- 技术(10492)
- 地方经济(10247)
- 制(9838)
- 务(9436)
- 划(9418)
- 财务(9379)
- 教育(9372)
- 财务管理(9364)
- 机构
- 大学(242782)
- 学院(241414)
- 管理(97442)
- 济(89047)
- 经济(86980)
- 理学(85471)
- 理学院(84478)
- 管理学(82917)
- 管理学院(82499)
- 研究(81899)
- 中国(57115)
- 科学(55557)
- 京(52087)
- 农(42456)
- 所(42186)
- 业大(40599)
- 研究所(39196)
- 财(38028)
- 中心(36131)
- 江(33807)
- 农业(33533)
- 北京(32583)
- 范(32485)
- 师范(32176)
- 财经(31515)
- 院(30405)
- 经(28698)
- 州(28235)
- 技术(26849)
- 师范大学(26170)
- 基金
- 项目(177390)
- 科学(137732)
- 基金(126995)
- 研究(126244)
- 家(112567)
- 国家(111663)
- 科学基金(94660)
- 社会(76934)
- 社会科(72774)
- 社会科学(72754)
- 省(70841)
- 基金项目(68806)
- 自然(63927)
- 自然科(62380)
- 自然科学(62364)
- 自然科学基金(61196)
- 划(59646)
- 教育(57037)
- 资助(51982)
- 编号(51523)
- 成果(40774)
- 重点(39843)
- 发(38203)
- 部(37723)
- 创(36873)
- 课题(35380)
- 科研(34426)
- 创新(34369)
- 计划(33637)
- 大学(32154)
共检索到335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包云秀 黄梅 杨兴荣 张俊 刘德和 唐一春 李友勇 张艳梅
于1988年至2001年对茶树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佛香2号和佛香3号在保山点、澜沧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以云抗10号和当地大叶种为对照,对参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在定植成活率、生长势、产量、品质、抗逆性方面都优于2个对照,可在云南大叶茶种适宜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茶树 区域试验 佛香2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达极显著正相关,1对达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形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亮 唐茜 李慧 王馨语
为研究茶树新品种川茶2号的主要生化成分及绿茶的适制性,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川茶2号茶树新品种进行了芽叶性状、营养芽物候期、主要生化成分以及绿茶品质等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萌芽较早、茶芽匀齐直立等优良性状,适宜采制名茶原料。分析主要生化品质成分含量,其内含物较丰富,水浸出物含量为(47.89±0.04)%(49.42±0.03)%,氨基酸总量范围为(3.68±0.11)%(6.67±0.12)%,其中,2015年春茶茶氨酸比照福鼎大白高46.58%。茶多酚含量范围为(15.65±0.21)%(18.
关键词:
川茶2号 高氨基酸 生化成分 绿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易代勇 周正邦 朱文华 李向勇 王代谷
对4个果蔗新品种(系)贵引07-15、贵引07-16、黔蔗00-126和贵引07-04在贞丰、兴义、望谟进行了区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个新品种(系)在海拔800 m以下不同类型土壤上种植均比较适宜,其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尤其是贵引07-15、贵引07-16和黔蔗00-126表现突出,蔗茎产量较黔糖3号增产28%~35%,较罗汉蔗增产140%~152%;蔗糖分含量较黔糖3号增加0.7~1.11百分点,较罗汉蔗增加0.9~1.31百分点,且增产增糖均达极显著水平,具有进一步研究和生产示范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志华 夏燕
试验为参试组合8个,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以贵州省主推品种油研7号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增产的组合有4个,产量最高的是黔杂98014,平均产量173.33kg/667m~2,比对照增产17.38%.
关键词:
油菜 杂交种 区域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正武 刘红梅 王家伦
利用无性系茶树品种黔湄419号种子,经Co60-γ射线处理并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法培育成高产、高效三倍体茶树新品种——黔辐4号。黔辐4号品种为大叶类,中偏晚生种,生长势极强,抗寒及抗病虫性强,主要生化成分与黔湄419相当,产量均超过对照黔湄419及福鼎大白茶,适制绿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钟渭基 彭萍 秦为杰 李廷元 魏芳华 胡启坤
南江1号以南江大叶茶群体品种为原始材料,采用系统选种法育成,历经10年的品比试验和6年的全国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南江1号为早生种,适制绿茶,品质、产量都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抗性强。2010年8月通过鉴定,成为新的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
关键词:
南江1号 品种 品比试验 全国区域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春华 王云 罗凡 王小萍 唐晓波 张厅 马伟伟 李刚 郑淑琴
茶树新品种—‘宜早一号’是从四川中小叶群体种中经变异单株系统选育而成,其品种性状突出,性状明显,与对照‘福鼎大白茶’相比,具有发芽特早,生长势强,叶色绿,叶片厚,持嫩性较强,芽肥大,年生长期长,其加工的的名优绿茶,具有条索紧细油润、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汤色黄绿明亮等特点。
关键词:
选育 ‘宜早一号’ 茶树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小梅 韦柳花 林国轩 陈佳 王小云
为利用与创新广西茶树种质资源,选用桂香22号、桂香18号等茶树良种开展人工杂交试验,对其结实率及杂交果实性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7个杂交组合均有结实,结实率在23.3%50.6%范围,平均结实率为33.8%;同母本异父本、同父本异母本的组合其结实率差异大,杂交亲和力也不相同;以桂香22号为母本的组合,福云7号与桂香22号的亲和力比云南大叶种、尧山秀绿强;以桂香18号为母本的组合,云南大叶种与桂香18号的亲和力比凤凰八仙单枞、福云7号、福云6号强;以云南大叶种为父本的组合,云南大叶种与桂香18号组合的
关键词:
茶树 杂交亲和力 果实性状 调查 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魏忠芬 王军 李德文 张太平
黔黄油21号是甘蓝型油菜黄籽不育系2225A与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ZW3115杂交、鉴选出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双低黄籽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在贵州省油菜区试中的平均产量为175.27kg/667m2,比对照(油研10号)增产7.00%,区试中最高产量达230.33kg/667m2。含油量为46.28%、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为22.27%、芥酸含量为0.20%、硫甙含量为22.48μmol/g·饼。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玫 王家金 包云秀 杨兴荣 李慧 谢瑾 孙雪梅 李友勇 刘本英
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1978年以国家级良种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为亲本,通过人工授粉,从杂交F1材料中单株选育。1997-2009年在保山和澜沧区试点完成区域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云茶春韵高香、优质、丰产、抗逆性强。栽培资料表明,该品种具有高氨基酸、低茶多酚,发芽早,优质等优良特性。云茶春韵是适制名优绿茶的新品种,可在云南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云茶春韵 茶树 品种 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志忠 王兆晓 崔瑞敏
采用棉属种间杂交和染色体加倍技术,进行了(石短 5号×瑟伯氏棉)及(邢台 6871×武安中棉)的杂交,获得了“石瑟”和“中陆”两种类型的新种质,对杂种及其后代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规律和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选用多个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及优异特性互补的栽培品种作母本与其回交,然后,将回交后代复交,经连续定向选择,育成高产稳产、优质抗病的种间杂交新品种冀棉25号。1994~1995年通过河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12增产23.3%和19.5%,均居第1位。1995~1997年通过全国黄河流域区试及生产试验,霜前皮棉分别比对照中12增产7.9%和8.5%,分别居第3位和第2位。枯萎病指1...
关键词:
棉花 种间杂交 冀棉25号 品种 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云 范妍芹
冀椒 3号是以经多代选择、创新的NL、 811分别为母、父本培育成的适宜露地栽培的河北省第一个中晚熟杂交种 ,原名 88- 3 ,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商品性好的优点
关键词:
甜椒 冀椒3号 一代杂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时成俏 覃永嫒 王兵伟 黄安霞 覃德斌 覃嘉明 郑加兴 秦洪波
对2005-2010年广西玉米区域试验对照种桂单22号(CK1)、正大619(CK2)及49个推荐审定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品质和抗性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推荐审定玉米新品种在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有较大的突破,多数品种表现中晚熟,高产高抗等性状选育仍有较大潜力,在大斑病、小斑病、锈病、茎腐病方面选育有所突破,而对早熟、耐密、耐旱、耐瘠、抗纹枯病及玉米螟的品种选育要引起足够地重视,也不应忽视对玉米容重性状的选择。提出广西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应把品种的丰产性和广适性放在首位,兼顾品种的生育期、容重、出籽率和脱水速率等性状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