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43)
2023(11343)
2022(9854)
2021(9529)
2020(7963)
2019(18823)
2018(18918)
2017(36478)
2016(20310)
2015(23159)
2014(23261)
2013(22679)
2012(20424)
2011(18345)
2010(18424)
2009(16408)
2008(15827)
2007(13599)
2006(11685)
2005(9995)
作者
(59234)
(48796)
(48790)
(46357)
(31405)
(23572)
(22191)
(19363)
(18694)
(17591)
(16900)
(16307)
(15550)
(15433)
(15062)
(15046)
(14997)
(14653)
(14064)
(13910)
(12477)
(12158)
(12034)
(11169)
(10948)
(10894)
(10842)
(10839)
(9942)
(9771)
学科
(75551)
经济(75474)
管理(54921)
(51661)
(43472)
企业(43472)
方法(39885)
数学(35157)
数学方法(34462)
(20335)
中国(18498)
(18257)
(16628)
业经(16423)
理论(15722)
地方(14352)
农业(13262)
(12726)
贸易(12719)
(12578)
技术(12365)
(12347)
教育(11822)
(11489)
环境(11426)
(10860)
财务(10786)
财务管理(10766)
(10655)
教学(10170)
机构
学院(280984)
大学(280818)
管理(112285)
(101774)
经济(99366)
理学(98634)
理学院(97511)
管理学(95302)
管理学院(94840)
研究(90913)
中国(64719)
科学(61828)
(60172)
(50949)
业大(47792)
(46575)
(43874)
研究所(43124)
中心(40774)
农业(40205)
(39940)
北京(37708)
(37219)
师范(36814)
财经(36171)
技术(33529)
(33376)
(32938)
(32790)
师范大学(29411)
基金
项目(201083)
科学(155828)
研究(143190)
基金(143064)
(126120)
国家(125103)
科学基金(106652)
社会(85530)
(81069)
社会科(80910)
社会科学(80885)
基金项目(76339)
自然(72927)
自然科(71222)
自然科学(71199)
自然科学基金(69864)
(68042)
教育(67782)
资助(60680)
编号(59565)
成果(47371)
重点(45227)
(43034)
(41942)
(41781)
课题(41512)
创新(39028)
科研(38934)
计划(38027)
大学(37207)
期刊
(105578)
经济(105578)
研究(76063)
中国(51968)
学报(50594)
(46256)
科学(44581)
管理(40420)
大学(37802)
教育(37396)
学学(35681)
农业(33116)
(31450)
技术(26969)
业经(18526)
(17884)
金融(17884)
(17170)
经济研究(16450)
财经(16294)
图书(15574)
科技(15110)
业大(14420)
(14181)
(13717)
理论(13599)
技术经济(13594)
问题(13555)
林业(13159)
实践(12747)
共检索到391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国育  高峻  武卫  段学良  黄伟  邵宛芳  李荣春  李丹桐  彭子芸  陈蕊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何剑为  娄虹  回晶  郑方亮  刘剑利  
近年来食用菌生产企业对栽培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我们通过教学实践,在分析传统食用菌栽培学教学模式弊端的同时,对其进行改革创新,引入新的授课方式,加强实践基地的建设与优化,针对当下大学生普遍缺乏劳动锻炼,动手能力较差,被动接受知识的特点,指导学生自己设计、完成食用菌栽培学实验,使学生能够改变被动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顺利完成科学研究任务的效率和能力。同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使科研工作更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出既能迎合市场以及企业需求,也可投入科研创新的优秀人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志兰  江巨鳌  何长征  
为探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了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对香菇发菌、出菇以及后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栽培料中添加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健壮 ,减少病菌感染 ,提早出菇和增加产量 ,降低病 (畸 )菇率 ,提高品质 ,添加量以 0 .2 %最好 .在香菇出菇后期通过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中浸泡菌筒也可增加出菇数量 ,极显著提高产量 ,并缩短采菇期 ,浸泡时食用菌增产剂Ⅰ号的添加量以 1∶80 0 (质量比 )为宜 .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敏  李玉  
通过对比中国和日本食用菌产业发展模式的特点的研究,指出日本的食用菌"培养中心"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对产业发展的作用,并对日本食用菌"培养中心"模式的运行过程及其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推行食用菌"培养中心"模式的途径及建议,以期能够为中国食用菌产业从做大走向做强提供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子豪   罗国安   王增   姚任图   陆尤尤   吴家森   许在恩  
【目的】探究食用菌栽培后毛竹林地土壤养分和细菌群落特征的变化,为毛竹林下栽培食用菌的应用与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0年10月在余姚市林场毛竹林下进行食用菌仿野生栽培,设计4个处理:分别栽培竹荪、大球盖菇和羊肚菌及对照(传统经营毛竹林,林下未栽培食用菌)。于2021年7月采集出菇结束后的土壤,利用PCR扩增技术研究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土壤养分状况与细菌群落α多样性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规律。【结果】1)与对照相比,毛竹林下栽培大球盖菇能够显著增加土壤养分(P<0.05),土壤有机碳、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分别增加13.70%、 6.48%、 380.00%、 100.68%、 33.75%和20.75%。2)与对照相比,在毛竹林下栽培羊肚菌能够显著缓解土壤酸化,并显著增加土壤有效磷、硝态氮含量(P<0.05),分别增加665.60%和250.31%。土壤细菌α多样性显著提高(P<0.05),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发生改变,土壤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降低,而拟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提高(P<0.05)。3)竹荪处理对毛竹林土壤养分影响较小,属分类水平上细菌优势群落组成与对照相似,但细菌扩增特征序列来源最复杂。4)各处理土壤酸杆菌门和变形菌门为细菌优势门(P<0.05)。5)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土壤细菌群落相对丰度显著相关(P<0.05),酸杆菌门与土壤水解性氮、铵态氮和有机碳含量正相关,与土壤pH值负相关,土壤pH值、有效磷含量、硝态氮含量与Chao1、Shannon-Wiener和Simpson指数显著相关(P<0.01)。【结论】毛竹林下短期栽培大球盖菇使土壤养分提升的效果显著,栽培羊肚菌能够有效缓解土壤酸化,不同食用菌对土壤细菌群落影响差异大,在生产中可根据实地情况选择栽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小平  吴晓金  胡方平  詹友学  
对不同地理来源的49株木霉菌株用5个RAPD引物扩增.结果表明,木霉种间和种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寄主有一定相关.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种间关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地理来源的相同种可以通过RAPD分析区分开来.木霉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木霉生长的最适温度、最适含水量和最适pH分别为28℃、70%和5.7;木霉对35℃以上的高温适应性差异较大,在高温干燥环境下易产孢子,在潮湿环境下孢子最易萌发,菌丝生长旺盛,在pH为11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超  杨镇  张敏  刘国宇  马世宇  
食用菌工业化生产是现代农业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国内外食用菌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对其本身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而且对我国现代化农业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在食用菌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也要清楚的看到,盲目投资必然会带来惨痛的失败。理智的分析、专业的人才、完善的硬件条件、现代化的管理缺一不可。我们在期盼食用菌工业化美好明天的喜悦中,要时时刻刻保持谦虚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才能利于不败之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林辰壹  帕提曼·阿布都热合曼  赵琴  陈高安  
以新疆农业大学"民语言"学生食用菌栽培课程为例,基于当前"民语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民语言"学生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学习特点,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实现"民语言"学生平等享有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达到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抓住市场环节、提高食用菌认知度、培养学习兴趣;增设实验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巩固教学效果;成立学习小组、开展兴趣活动、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系统掌握知识提高科学研究素养;展开讨论会、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改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建民  周志春  
香菇等食用菌在我国具有近千年的栽培历史 ,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食用菌原料林的培育对于以阔叶树为原料的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重点对食用菌原料林树种的优选、人促更新定向培育、主要原料林树种的丰产栽培以及其采种基地建设等进行述评。根据食用菌原料林培育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技术对策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包括主要原料林树种的良种选育和扩繁技术、育苗技术、松杉林冠下造林技术和多种食用菌原料林树种混植技术、二代食用菌原料林的萌芽更新技术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三梅  王永飞  亦如瀚  
 对食用菌育种目标及单孢分离、组织分离、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理化诱变、空间诱变、分子生物学等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随着生物学的发展,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仍然是食用菌育种的发展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韦佳培  张俊飚  吴洋滨  
利用对中国东部和中部6个省份207户食用菌种植户的调查数据,以食用菌栽培废料为例,本文分析了农民对农业生产废弃物的价值感知状况,并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民对食用菌栽培废料的价值感知有助于改善其对食用菌栽培废料的处理行为;农民个人特征因素中,是否参加农业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显著影响农民对食用菌栽培废料的价值感知,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是干部、是否具有专业技能则影响不显著;在外部环境因素中,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到最近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距离、居住地附近道路等级显著影响农民对食用菌栽培废料的价值感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丽琼  刘德和  王平盛  蒋会兵  矣兵  玉香甩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栾斌  李润  杨蕊  
食用菌作为云南省出口创汇额排名第二位的农产品带动了地区的经济增长。文章基于SWOT模式,分析云南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战略,寻求解决云南食用菌产品的出口瓶颈的途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寿波  范兴海  傅懋毅  傅金和  
在安徽省黄山市,于夏季对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同步进行小气候测定,结果表明:相对光强、气温和土温、温度日较差、风速均随茶园内的植被覆盖度增大而减少,空气湿度则随植被覆盖度增加而增大。杉木一茶、板栗一茶间作园和纯茶园的相对光强分别是41%,63%和100%,日平均气温分别是25.0、26.4和27.2℃,0cm地温日较差分别是6.4、10.5和19.7℃,200cm高处平均风速分别是0.3、0.4和0.6m·s-1。空气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杉大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6%和4hpa,板栗一茶间作园比纯茶园分别增加4%和2hpa。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协光  李嘉翔  黄学  
采用深层培养方法培养猴头菇、金针菇和灵芝菌菌丝体,并以此为主料,辅以食药兼用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精制而成“猴头玉灵晶”、“金菇豆妈”、“速溶录芝茶”等保健疗效食品,为食用菌深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