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13)
- 2023(3944)
- 2022(3354)
- 2021(3176)
- 2020(2747)
- 2019(5900)
- 2018(5696)
- 2017(10764)
- 2016(6254)
- 2015(6555)
- 2014(6575)
- 2013(6488)
- 2012(6171)
- 2011(5634)
- 2010(5557)
- 2009(4937)
- 2008(4977)
- 2007(4336)
- 2006(3527)
- 2005(3161)
- 学科
- 济(20065)
- 经济(20038)
- 管理(15437)
- 业(15151)
- 企(12104)
- 企业(12104)
- 方法(10674)
- 数学(9483)
- 数学方法(9375)
- 学(8074)
- 财(6343)
- 农(5028)
- 中国(4918)
- 制(4243)
- 技术(4157)
- 务(4129)
- 财务(4125)
- 财务管理(4115)
- 企业财务(4031)
- 融(3748)
- 金融(3745)
- 业经(3742)
- 银(3727)
- 银行(3684)
- 行(3528)
- 农业(3477)
- 贸(3459)
- 贸易(3459)
- 地方(3425)
- 易(3390)
- 机构
- 大学(89332)
- 学院(88681)
- 研究(35816)
- 济(30573)
- 经济(29878)
- 管理(28056)
- 科学(27371)
- 农(27168)
- 理学(24745)
- 理学院(24348)
- 中国(23814)
- 管理学(23687)
- 管理学院(23533)
- 农业(21898)
- 所(20919)
- 业大(20716)
- 研究所(19686)
- 京(19029)
- 中心(15340)
- 财(14649)
- 农业大学(14280)
- 省(13818)
- 江(13345)
- 院(13135)
- 室(13116)
- 实验(12404)
- 财经(12120)
- 科学院(12079)
- 业(12031)
- 实验室(11909)
- 基金
- 项目(67888)
- 科学(50955)
- 基金(49364)
- 家(48051)
- 国家(47738)
- 研究(39557)
- 科学基金(37973)
- 自然(28132)
- 自然科(27466)
- 自然科学(27450)
- 省(27326)
- 自然科学基金(26957)
- 基金项目(26236)
- 社会(24480)
- 划(23616)
- 社会科(23232)
- 社会科学(23223)
- 资助(20719)
- 教育(17981)
- 计划(16474)
- 重点(16286)
- 科技(15821)
- 部(14310)
- 科研(14195)
- 发(14030)
- 创(13827)
- 创新(13138)
- 编号(13059)
- 专项(12973)
- 业(12973)
共检索到122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军武 唐和平 黄意欢 龚志华 肖文军
为探讨正常栽培条件下茶树抗寒性与保护酶类活性的关系 ,以抗寒性不同的茶树品种槠叶齐、高桥早、凤凰水仙、乐昌白毛茶、云南大叶种、海南大叶种为材料 ,对其成熟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 (POD)等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抗寒性强的品种其 SOD,CAT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高 ,抗寒性弱的品种其 SOD,CAT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低 ,P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与茶树抗寒性强弱之间无明显规律可循 .SOD,CAT活性、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可用作鉴定茶树抗寒性强弱的生理生化指标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抗寒性 保护酶活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渝嘉 唐敏 胡翔
采用电导法配合Logistic曲线方程推导LT50(半致死温度),再结合茶苗低温处理试验,对川渝两地的19份茶树资源的抗寒性进行了鉴定,筛选出北川中叶种、万源种、龙溪种、鸡鸣卵叶茶4个高抗寒种质资源,为茶树抗寒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
关键词:
茶树种质资源 抗寒性 电导率 半致死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虹丽 汪婷 曾艳 郭雅丹 娄娜 唐茜
以国家级绿茶良种福鼎大白茶为对照,测定了名山白毫、名山特早芽213、福选9号3个川西茶区主栽品种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含量和电导率(CMP),以间接鉴定3个主栽品种抗逆能力的强弱。结果表明:福选9号的SOD、CAT、POD活性及Pro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品种,且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最高,其抗逆能力最弱;名山白毫的SOD、CAT、POD活性及Pro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品种,分别比对照高:19.96%、41.87%、39.7%、13.34%,且丙二醛含量和电导率最低,分别比对照低39.55%和20.83%,其抗逆能力最强...
关键词:
川西茶区 茶树品种 抗逆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欣 庞磊 李叶云 魏艳丽 江昌俊
【目的】通过转基因烟草验证茶树CsCBF1基因抗寒性功能,为发掘、筛选茶树重要功能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构建的表达载体pBI121-CsCBF1导入烟草,通过PCR、RT-PCR和GUS活性染色鉴定外源CsCBF1基因是否导入并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上转录表达。然后将转pBI121-CsCBF1型、转pBI121型和野生型烟草分别置于25,4和0℃下处理48h后,检测其膜质通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并将0℃处理3d的转pBI121-CsCBF1型和野生型烟草置于25℃下培养1周后观测恢复表型和统计死亡率。【结果】成功构建表达载体pBI121-C...
关键词:
茶树 烟草 CsCBF1基因 抗寒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思思 李素丽 李琼 李志刚 梁和
选用耐冷型品种桂糖28号(GT28)和冷敏感型品种新台糖22号(ROC22)为材料,利用人工气候模拟低温逆境,研究了低温胁迫对甘蔗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Mg2+-ATP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低温胁迫条件下,两个甘蔗品种的节间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先升高后下降;低温与正常条件下相比,SOD和POD活性均上升,且GT28活性要显著高于ROC22,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酶活性持续下降;而Mg2+-ATP酶活性逐渐下降,GT28能保持比ROC22更高水平的ATP酶活性。低温逆境下GT28保持较高酶活性,可能是其抗寒力强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
甘蔗 节间 低温胁迫 酶活性 抗寒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凯音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杨刚 马骊 郭仁迪 方圆 侯献飞 刘林波 钱武 刘海卿 袁金海 王治江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学民 刘建珍 翟江涛 肖啸 吕亚媚 李丹丹 裴士美 张立彬
【目的】探讨桃叶片解剖结构与树干抗寒性的关系,为桃抗寒品种选育、引种栽培及栽培区划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个品种桃为试材,结合树干抗寒性的野外实地调查,采用印迹法和石蜡切片技术,测定13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应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进行筛选,采用隶属函数对各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桃叶片为典型的异面叶,表皮毛无,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浪状,气孔为无规则形,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细胞2~3层,在品种之间13项解剖结构指标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
关键词:
桃 叶片解剖结构 抗寒性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清亚 路斌 赵佳伟 栗浩 李艳 苗胜越 路丙社
【目的】对8个豆梨品种的抗寒性进行综合性评价,为我国北方地区北美豆梨引种时的品种选择提供借鉴。【方法】以3年生8个品种豆梨及杜梨苗木的当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研究低温胁迫(-10,-15,-20,-25和-30℃)对其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不同品种豆梨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豆梨相对电导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各豆梨品种的低温伤害起始温度为-12.57~-20.36℃,可忍耐的最低温度为-33.95~-40.27℃,低温半致死温度(LT_(50))为-25.61~-29.38℃。低温胁迫过程中,各品种豆梨SOD和POD活性整体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25℃时达到峰值;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处理温度的降低逐渐升高。采用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的抗寒性强弱顺序为:克利夫兰>新布拉德福德>殿级堂>贵族>资本>三体>杜梨>秋火焰>红塔。【结论】在我国杜梨天然分布区引种北美豆梨克利夫兰、新布拉德福德、殿级堂、贵族、资本和三体可安全越冬,而引种秋火焰和红塔则应注意在越冬期间采取一定的防寒保护措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桂荣 连艳会 程珊珊 辛董董 牛生洋 扈惠灵
【目的】分析低温胁迫后不同无核葡萄品种的抗寒性,为北方地区抗寒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以山葡萄,贝达和北醇为对照,3个无核葡萄品种(粉红无核、优无核、京早晶)为试材,通过对一年生枝条进行低温胁迫,测定相对电导率,应用Logistic方程拟合半致死温度(LT50),并测定低温胁迫下枝条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和抗寒性关联最大的抗寒指标。【结果】相对电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SOD酶活性、POD酶活性和CAT酶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和所研究葡萄品种关联度最高的抗寒指标是CAT,其次是POD和MDA。【结论】本试验研究得出供试材料抗寒性强弱为:山葡萄>贝达>北醇>粉红无核>优无核>京早晶,SOD酶活、POD酶活、CAT酶活、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MDA和游离脯氨酸可作为鉴定葡萄抗寒性强弱的综合指标。本试验为北方寒冷地区葡萄生产、杂交育种、种质筛选以及抗寒新品种栽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低温胁迫 无核葡萄 抗寒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珊 孙晓玲 陈宗懋 肖斌
【目的】比较竹山一号、恩标、龙井43等9个茶树品种对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 the)的抗性水平,为茶树品种抗虫性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调查叶蝉在不同品种上的田间数量动态、生命周期、每雌产若量和若虫成活率,并用刺探电位图谱(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记录叶蝉的取食行为。【结果】①叶蝉在恩标、竹山一号、斑竹园和蓝天上的田间虫口密度普遍大于德清、建德、长兴紫笋和举岩;②德清、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上叶蝉的生命周期显著长于恩标、斑竹园和竹山一号;③恩标和斑竹园上小绿叶蝉每雌产若量明显多于举岩、长兴紫笋、建德和龙井43;④恩...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颖 陆国权 王晨静 赵习武
以彩叶芋Caladium bicolor 2个品种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低温处理(0~20℃),研究彩叶芋叶片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量分数、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计算其半致死温度。2种彩叶芋品种叶片的半致死温度均较高。相对电导率与抗寒性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SOD活性与抗寒性呈正相关。研究分析表明:各个指标在不同温度和不同品种间的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量、SOD活性可以更好地反应彩叶芋在低温下的生理变化及不同品种之间的抗寒性差异...
关键词:
植物学 彩叶芋 抗寒性 生理指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万仓 武军艳 曾军 朱慧霞 刘雅丽 张亚宏
以8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冬油菜品种的抗寒性与越冬率、植物学特征、生长发育特性、干物质积累特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可划分为4种类型,即超强抗寒性品种、强抗寒品种、抗寒性品种和一般抗寒品种.抗寒性强的品种MXW-1,DQW-1冬前生长发育较缓慢,匍匐生长,叶色浓绿,叶脉微紫,越冬期叶片数偏少,平均为8~9片,较早进入枯叶期.根系发达,根冠比大.返青晚,成熟期晚,生育期较长.
关键词:
冬油菜 抗寒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惠 翟梅枝 李丽 肖志娟
为选育抗寒能力较强的栽培品种,以香玲、西林3号、鲁W06-1、晋龙、清香、西洛3号、青7-2#、青-16#及青林等9个核桃栽培品种优系一年生休眠枝条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材料中组织含水量,以及经-10℃、-15℃、-20℃、-25℃、-30℃处理后材料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含量(MDA)、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降低,枝条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9个品种优系的自由水与束缚水比值范围为0.83~1.61,半致死温度(LT50)为-17.196℃~-24.484℃,品种优系间差异...
关键词:
核桃 抗寒性 生理特性 隶属函数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擢溪 李振问 张沈龙 李春林 苏梦云
黑剂树是重要的栲胶原料树种,原产澳大利亚,我国早有引种栽培。福建省尤溪县于1976年开始引种,长势良好。为了建立适度规模的黑剂树栲胶基地,引进了多个种源,1985年在全县进行推广种植。但是该地区有时遇到冷冻天气,极端最低温度为-5.8℃,冷冻天气对黑剂树生长构成了明显的威胁,因此对黑荆树种源进行抗冻性测定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黑荆树 种源选择 抗寒生理指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琪 于晓南
以金叶女贞、紫叶桃和紫叶小檗的1年生休眠枝条为试材,通过人工模拟降温处理,测定其萌芽率、相对电导率等8个指标在0至-36℃低温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并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3个生理生化指标可作为3种彩叶树抗寒性的评价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3种彩叶树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金叶女贞、紫叶桃、紫叶小檗的综合评价值分别为0.086、0.106和0.979,即紫叶小檗的抗寒能力最强。
关键词:
彩叶树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