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53)
- 2023(9707)
- 2022(8576)
- 2021(8042)
- 2020(6680)
- 2019(15527)
- 2018(15514)
- 2017(29875)
- 2016(16459)
- 2015(18388)
- 2014(18353)
- 2013(18278)
- 2012(16588)
- 2011(14830)
- 2010(14600)
- 2009(13155)
- 2008(12515)
- 2007(10632)
- 2006(9112)
- 2005(7675)
- 学科
- 济(61184)
- 经济(61119)
- 管理(46317)
- 业(42861)
- 企(36325)
- 企业(36325)
- 方法(30514)
- 数学(26430)
- 数学方法(26104)
- 学(16044)
- 农(15775)
- 中国(15047)
- 财(14314)
- 业经(13674)
- 地方(12765)
- 环境(12233)
- 和(10999)
- 理论(10831)
- 农业(10577)
- 技术(10481)
- 贸(10377)
- 贸易(10372)
- 易(10049)
- 划(9769)
- 务(9439)
- 财务(9380)
- 财务管理(9366)
- 制(9258)
- 教育(8877)
- 企业财务(8873)
- 机构
- 大学(230298)
- 学院(228144)
- 管理(92877)
- 济(82780)
- 理学(81598)
- 经济(80841)
- 理学院(80691)
- 管理学(79098)
- 管理学院(78720)
- 研究(75816)
- 中国(53011)
- 科学(52072)
- 京(49338)
- 农(41515)
- 业大(40380)
- 所(38827)
- 研究所(36098)
- 财(35845)
- 中心(33628)
- 农业(32835)
- 江(31663)
- 北京(30988)
- 范(29718)
- 财经(29665)
- 师范(29401)
- 院(28207)
- 经(27027)
- 州(26280)
- 技术(25683)
- 师范大学(23744)
- 基金
- 项目(167965)
- 科学(129711)
- 基金(120203)
- 研究(118244)
- 家(106671)
- 国家(105807)
- 科学基金(89757)
- 社会(71389)
- 社会科(67528)
- 社会科学(67505)
- 省(67265)
- 基金项目(65040)
- 自然(61439)
- 自然科(59942)
- 自然科学(59925)
- 自然科学基金(58806)
- 划(56457)
- 教育(53430)
- 资助(49557)
- 编号(47751)
- 成果(37970)
- 重点(37413)
- 部(35372)
- 发(35339)
- 创(34990)
- 课题(32875)
- 科研(32856)
- 创新(32608)
- 计划(32485)
- 大学(30526)
共检索到315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富知 黄建安 付冬和 贺端清 昌建林
为给茶树红紫色芽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对其部分生化特性 ,如茶多酚、氨基酸、黄酮类等的含量和儿茶素的组成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湖南农业大学种植的安化有性群体品种茶树中 ,有 76 .0 9%的植株上出现深浅不一的红紫色芽叶 ,82 .6 1%的植株嫩梢中不同程度地含有花青素 .安化群体品种茶树上的红紫色芽叶较纯绿色芽叶含有较多的茶多酚、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 ,保健性强的 L - EGCG含量亦偏高 .
关键词:
茶树 红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儿茶素组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刘仲华 张大明 罗海辉
研究了紫色深浅不一的5个特定紫芽品种茶树春梢芽叶中的花青素、茶多酚、黄酮类、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简单儿茶素总量等生化成分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紫色深浅与花青素含量关系密切,与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黄酮类、水浸出物、儿茶素等含量没有直接相关性.普通品种紫色芽的花青素、茶多酚、水浸出物、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黄绿色芽叶高,氨基酸、简单儿茶素总量等均较正常芽叶低.
关键词:
茶树品种 紫色芽叶 生化成分 花青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萧力争 苏晓倩 李勤 刘仲华 肖文军 罗海辉 陈金华
通过测定茶树特异性紫芽品种芽叶的茶多酚、儿茶素及其各组分、黄酮类、花青素的含量,探讨紫芽品种芽叶中多酚类物质组成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关系密切,芽叶紫色程度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深紫品种的花青素含量约为浅紫品种的5倍,常规品种紫色芽叶中的花青素含量为其正常黄绿色芽叶的2.46倍.紫芽品种茶树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黄酮类、儿茶素总量及儿茶素各组分的含量与芽叶紫色深浅均无直接关系.同一常规品种的紫色芽叶中的茶多酚总量、儿茶素总量、酯型儿茶素总量均比正常黄绿色的芽叶高,而黄酮类、简单儿茶素总量较低.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功敏 唐茜 张淑娟 廖娟 李翃舸 伏三洪 韩楠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浙江引进川西茶区的郁金香、金光、黄金芽、千年雪、四明雪芽五个特色茶树良种的茶树生长势、营养芽物候期、新梢生长势、春梢主要生化成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各品种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较高,其含量范围分别为(5.53±0.16)%~(9.55±0.32)%、(39.31±0.87)%~(44.99±0.62)%;茶多酚、咖啡碱、儿茶素含量较低,其含量范围分别为(13.82±0.91)%~(20.03±0.89)%、(2.90±0.10)%~(3.80±0.10)%、(8.21±0.23)%~(13.18±0.37)%;酚氨比为1.45~5.09,远小于8,因此,5个引进特色品种...
关键词:
四川 引进 特色品种 生化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勤飞 牛素贞 何嵩涛 尹杰 奉红琼
为了明确久安古茶树春梢特征及品质特性,为久安古茶树的适制性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24个久安古茶树单株春梢为研究对象,对其芽叶性状和1芽1叶中主要生化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久安古茶树春梢芽叶色泽以绿色或黄绿色为主,芽叶光泽性、持嫩性较好,茸毛含量较高;各材料间生化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茶多酚含量在22.08%~42.34%,均值为32.02%;游离氨基酸总量在2.26%~4.69%,均值为3.30%;咖啡碱含量在2.77%~5.20%;水浸出物含量在13.40%~56.01%,平均值为38.47%。24个材料中,19号和20号最宜制作绿茶,3号最宜制红茶。而3号、4号、5号、6号、...
关键词:
古茶树 春梢 芽叶性状 生化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季鹏章 梁名志 宋维希 蒋会兵 马琳 王丽 矣兵
对紫娟等茶树进行色素和花色素苷分析,结果表明:在紫娟叶片发育的3个时期,叶片叶绿素含量总体上呈上升的趋势,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叶绿素总量的变化趋势相似;紫娟叶片中类胡萝卜素随发育时期变化不明显,而花色素苷则急剧减少。生长到第三时期,花色素苷的颜色逐渐消失,叶绿素的颜色逐渐显示出来,在2种色素的共同作用下,紫娟叶片逐渐由紫色变成绿色。紫娟叶色的变化与花色素苷/叶绿素总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绝对含量变化的关系不大。
关键词:
紫娟 花色素苷 叶绿素 类胡萝卜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达极显著正相关,1对达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形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本英 孙雪梅 李友勇 宋维希 汪云刚 蒋会兵 马玲 段志芬
以紫娟等15个云南茶树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中的没食子酸(GA)、儿茶素(C)、表儿茶素(E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表没食子酸儿茶素(EGC)及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的含量,应用ISSR标记技术分析紫娟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GA、C、ECG、EGCG及儿茶素总量含量在紫娟中较低,而EGC含量在紫娟中含量较高,说明紫娟与其他品种间的儿茶素含量差异较大,在生化上有一定特点。同时,18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11个位点,其中89个位点呈现多态性,多态性为80.18%,紫娟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582~0.800,平均0.693。UPGMA...
关键词:
紫娟 生化特点 ISSR 遗传关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祥 梅菊芬 杨亦扬 王玉花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叶色茶树群体的叶色关系及分布规律,同时确定茶树叶色定量描述的最佳色差仪参数,从而为叶色描述、分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20个茶树品种(或株系)为研究对象,用色差仪测定叶片的明度(L~(*))、红度(a~(*))、黄度(b~(*))、彩度(C~(*))、总色值(E~(*))、色调角(h)和饱和度(S~(*)),开展包括正态性检验,主成分分析,非参数多重比较,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分析。[结果]由黄色、绿色到紫绿色,叶片的L~(*)、b~(*)、C~(*)、E~(*)和S~(*)值逐渐降低,a~(*)值先降后升。h值在绿色茶树中最大,紫色与黄色茶树没有显著差异。7个参数在绿色茶树中多为正态分布,而在黄色、紫绿色茶树中多为偏态,说明黄色、紫绿色茶树所受选择压力大于绿色茶树。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颜色茶树群体之间主要是明亮度和鲜艳度存在差异,群体内主要是红绿度存在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值对不同品种(株系)茶树叶色的区分度最佳,h最差。当欧式距离为8.78时,120个茶树品种(株系)被聚为3类,与目测法的分类一致。L~(*)、b~(*)、C~(*),E~(*)和S*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都在0.7以上;a~(*)值与花色苷含量的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6。[结论]S~(*)对不同品种茶树叶色区分度最佳,同时与叶绿素和花色苷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叶绿素与花色苷含量,可以选定饱和度S~(*)作为精准评价茶树叶片颜色的最佳色差仪参数。
关键词:
茶树 叶色 色差仪 色差仪参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建国 许琴瑟 王权 熊良伟 陆宏达 封琦 朱云干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酚氧化酶(PO)为材料,采用L-DOPA为反应底物,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PO活力,研究克氏原螯虾PO的特性,为其免疫学研究及优化PO准确测定方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PO活力最高时的温度为35℃,低于和高于35℃活力逐渐下降,45℃以上活力迅速下降;0℃仍具有最高活力的24%。在pH4.0~9.5内PO均具有活力,鳃组织最佳pH5.5,血清最佳pH6.5。因此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的最佳参数为温度35℃,pH5.5(鳃)或6.5(血清)。以上结果说明冰浴终止反应法测定克氏原螯虾PO活力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要慎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唐敏 侯渝嘉 黄尚俊 邬秀宏 胡翔
采用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不同茶树品种(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与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供试的12个品种(系)中,0311(6)、0305(10)两个品系的光化学淬灭系数qP、电子传递速率ETR、最大原初光化学量子效率、光响应曲线以及对光强度响应的初始斜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这2个品系光能利用效率较强,具有较高潜在生物产量的生理基础。
关键词:
茶树 叶绿素 荧光特性 相关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叶云 庞磊 陈启文 周月琴 江昌俊
【目的】研究低温胁迫对茶树叶片中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叶绿素含量(以叶绿素含量指数(CCI)表征)及其荧光参数Fv/Fm值的影响,探讨茶树对低温胁迫的响应特点,为茶树的引种及抗寒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舒茶早"和"乌牛早"的当年生枝条为材料,对其分别进行-6、-9、-12、-15和-18℃的低温处理,以未经低温处理的枝条为对照,研究逆境条件下,茶树叶片的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及Fv/Fm值的变化,并根据相对电导率计算半致死温度(LT50)。【结果】-6℃处理下,"舒茶早"和"乌牛早"的相对电导率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之后随着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显著增大。"舒茶早"...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前瑞 陈德富 陈友云 张宏志 周朴华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reasons of leafcolor transformation in 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three types of L. chinense var. rubrum, Zihei (black purple), Zihong(red purple)and Hongzhe(red_ochre), and L. chinense were taken as materials.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波 吕辉 韦玲冬 郭治友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运用XCMS软件、METLIN数据库和SIMCA–P软件,对贵定雪芽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较高的NW34品系和对照组品系NW48进行了代谢物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差异性筛选等代谢组学的比较研究,共鉴定出2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多肽类(8种)、黄酮类(4种)、有机酸类(4种)、核酸及其衍生物类(3种)、生物碱类(2种)、醛类(2种)、糖类(1种)、酚类(1种)和烯类(1种)。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于12个代谢途径中,其中类黄酮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包含的差异代谢物最多(5种),芳香类化合物降解途径次之(4种)。NW34品系含有的EGCG、表儿茶素(EC)、糖类和氨基酸含量高于NW48品系,而咖啡碱含量却低于NW48品系,表明贵定雪芽高EGCG茶树NW34更适合加工成绿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波 吕辉 韦玲冬 郭治友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运用XCMS软件、METLIN数据库和SIMCA–P软件,对贵定雪芽茶树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较高的NW34品系和对照组品系NW48进行了代谢物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和差异性筛选等代谢组学的比较研究,共鉴定出26种显著差异代谢物,包括氨基酸及多肽类(8种)、黄酮类(4种)、有机酸类(4种)、核酸及其衍生物类(3种)、生物碱类(2种)、醛类(2种)、糖类(1种)、酚类(1种)和烯类(1种)。通路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分布于12个代谢途径中,其中类黄酮类生物合成代谢途径包含的差异代谢物最多(5种),芳香类化合物降解途径次之(4种)。NW34品系含有的EGCG、表儿茶素(EC)、糖类和氨基酸含量高于NW48品系,而咖啡碱含量却低于NW48品系,表明贵定雪芽高EGCG茶树NW34更适合加工成绿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