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3)
2023(1139)
2022(932)
2021(832)
2020(748)
2019(1553)
2018(1529)
2017(2237)
2016(1747)
2015(2076)
2014(1993)
2013(1995)
2012(2015)
2011(1777)
2010(1799)
2009(1480)
2008(1551)
2007(1466)
2006(1225)
2005(960)
作者
(8664)
(7477)
(7349)
(6983)
(4735)
(3632)
(3448)
(2868)
(2737)
(2655)
(2629)
(2612)
(2585)
(2457)
(2319)
(2305)
(2290)
(2262)
(2239)
(2180)
(2134)
(1935)
(1809)
(1806)
(1790)
(1705)
(1694)
(1685)
(1664)
(1637)
学科
(4133)
(2133)
经济(2126)
(2108)
管理(2043)
水产(1934)
动物(1837)
动物学(1647)
(1418)
企业(1418)
(1194)
(1120)
(1118)
(1093)
(1078)
生物(1076)
工程(1065)
(1018)
植物(996)
及其(990)
基因(939)
虫害(925)
环境(883)
基因工程(861)
方法(848)
农业(839)
(828)
(806)
森林(806)
(784)
机构
大学(25459)
学院(25370)
(15607)
科学(14007)
研究(13714)
农业(12769)
业大(10557)
(9511)
研究所(9137)
(8943)
实验(8761)
中国(8604)
实验室(8530)
农业大学(8327)
重点(8025)
(7077)
(7040)
(6216)
技术(6086)
中心(5753)
科学院(5483)
生物(5154)
(5053)
(4822)
(4741)
林业(4682)
(4530)
研究院(4482)
(4268)
科学研究(4261)
基金
项目(21242)
(16049)
国家(15943)
科学(14662)
基金(14610)
科学基金(11527)
自然(10709)
自然科(10426)
自然科学(10419)
自然科学基金(10209)
(10074)
(8754)
研究(8554)
科技(8119)
基金项目(7764)
计划(7753)
专项(6345)
(6010)
资助(5849)
重点(5579)
(5106)
科研(4937)
技术(4925)
农业(4830)
(4658)
(4398)
创新(4247)
教育(3738)
(3287)
(3246)
期刊
学报(15760)
(15188)
科学(10831)
大学(10121)
学学(10027)
农业(9917)
中国(6857)
业大(5549)
(5386)
林业(4699)
农业大学(4493)
(4006)
经济(4006)
研究(3948)
(3695)
中国农业(3609)
自然(3270)
自然科(3142)
自然科学(3142)
科技(2790)
农业科学(2653)
农林(2636)
(2636)
科技大(2547)
科技大学(2547)
农学(2297)
华北(2297)
(2286)
(2103)
水产(1923)
共检索到37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远华  江昌俊  余有本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茶树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基因mRNA主要在茶树叶片栅栏组织、叶主脉的薄壁组织表达;不同品种之间的表达位置基本相似,但表达信号却有差异,以龙井43号最强,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次之,而大叶乌龙、迎霜最弱。结果还显示,不同季节的表达信号以春梢最强,秋梢次之,夏梢最弱。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寿松  邓慧莉  何水平  周子维  邓婷婷  孙云  赖钟雄  
研究水仙和肉桂2种武夷岩茶加工过程中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的变化以及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肉桂香气前体物质总量是水仙的0.801.93倍,香气前体物质总量变化具有差异性;水仙β-樱草糖苷酶基因平均相对表达量(1.10)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1.90),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鲜叶,做青过程中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肉桂β-樱草糖苷酶基因的平均相对表达量(0.54)低于β-葡萄糖苷酶基因(0.76),晒青过程中β-樱草糖苷酶和β-葡萄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昌俊  李叶云  王朝霞  
研究了从茶树鲜叶中提取 β 葡萄糖苷酶时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ypolypyrrolidone ,PVPP)的加入量、缓冲液的选择、多酚类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 :加入与鲜叶重量相等的PVPP可获得较高的酶活性 ;选用 0 1mol/L (离子强度为 0 7)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 (pH 6 0 )作为提取缓冲液可得到活性较高的酶液 ;浓度仅为 4mg/L的茶叶多酚类物质能使酶完全失活 ;β 巯基乙醇和EDT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而甘油能提高酶活性 ,2~2 5mol/L的甘油效果较明显 ;NaCl对酶活性几乎没有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婷  练森  李保华  梁文星  王彩霞  
为探究苹果树腐烂病菌β-葡萄糖苷酶基因VmGluI的序列特征及其在病菌侵染致病过程中的表达,以强致病力菌株LXS080601为材料,利用RT-PCR技术克隆基因c DNA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对VmGluI编码蛋白的系统进化关系、理化性质和二级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VmGluI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苹果树腐烂病菌VmGluI的开放阅读框为1 689 bp(GenBank登录号KY646110),编码56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62.7 k Da。VmGluI编码的蛋白具有糖基水解酶1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朝瑞  陈佩  张国军  丁颖  汪文乐  高媛圆  王乐怡  赵飞  冷平  
为了解β-葡萄糖苷酶基因是否与葡萄果实成熟有关,从基因库中分离出了3个β-葡萄糖苷酶基因,分别命名为VvBG1,VvBG2和VvBG3,并对其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所获得的3个基因在葡萄浆果成熟过程中均有表达。果皮中,随着果实的成熟,VvBG1变化较平稳;VvBG2在转色期时略有降低,之后不断升高,在完熟期时达到最大值;VvBG3在成熟过程中先升高后降低,在转色期时达到高峰。果肉中,VvBG1和VvBG2分别与果皮VvBG2和VvBG3变化趋势相似;VvBG3在转色前期和成熟期时表达较低,在完熟期达到最大值。种子中,VvBG1在转色前期出现最大值,之后迅速降低;随着果实的成熟,VvBG2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慧芳  李应龙  马恩波  张建珍  
【目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cetylglucosamiNidase,Nag)是昆虫几丁质降解过程中的重要酶类。研究旨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获得高纯度lmNag1蛋白并对其酶学特性进行分析,探究该酶在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飞蝗绿色防控分子靶标研发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方法】根据lm Nag1的cdNa全长序列(geN BaNk:JX888720.1)设计包含酶切位点Bam H Ⅰ、HiNd Ⅲ和6×His标签的引物。采用Pcr技术扩增包含开放阅读框的目标片段,双酶切后连接至PFast Bac~(tm)-d...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付永平  李博  王丕武  高玮  夏海丰  张卓  
【目的】克隆绿色木霉β-葡萄糖苷酶bglⅠ基因,并在粟酒裂殖酵母细胞中进行表达分析。【方法】利用PCR技术,从绿色木霉中克隆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bglⅠ基因的DNA序列,再通过XhoⅠ和NotⅠ2个酶切位点与粟酒裂殖酵母表达载体pREP5N连接,构建酵母真核表达载体,利用电转化方法转化粟酒裂殖酵母SP-Q01细胞,并在SP-Q01中进行表达分析,最后采用DNS法测定表达产物的酶学活性。【结果】PCR扩增得到2 380bp的bglⅠ基因序列,包括完整的CDS序列和信号肽序列,编码序列与已报道的里氏木霉纤维素酶基因序列相似性为100%;对酵母转化子进行诱导培养后,SDS-PAGE电泳检测得到大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坚  路卫卫  李伟亮  郭晓敏  杜丽琴  韦宇拓  黄日波  
【目的】通过宏基因组技术获取土壤微生物总DNA,运用基因克隆、功能筛选、基因表达等手段挖掘新型β-葡萄糖苷酶,为新型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高糖土壤宏基因组DNA,构建宏基因组文库;筛选文库并对阳性克隆子亚克隆,获得β-葡萄糖苷酶基因;PCR扩增目的基因,以pSE380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进行表达;采用镍亲和层析对重组酶纯化,研究其酶学性质。【结果】成功构建约含9.2万个克隆的高糖土壤宏基因组文库,获得一个新型β-葡萄糖苷酶基因unbgl3A。该基因大小为2241 bp,在氨基酸水平上,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知β-葡萄糖苷酶的一致性为73%;该酶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50℃,对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的K_m值为6.45 m M,V_(max)为50μmol/(mg·min)。在15~50℃热处理1 h后仍保留90%以上的酶活力,热稳定性较好,且被多种糖激活。【结论】宏基因组技术是获取新酶有效手段,获得的Unbgl3A具有良好酶学性质,可为进一步挖掘其应用潜力及研究耐热机理奠定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艳杰  关建义  杜娟  宁黔冀  
为进一步探究KK-42缩短蜕皮周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日本沼虾幼虾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几丁质降解途径中的限速酶NAGase基因全长cDNA序列,定量测定了KK-42处理不同时间对表皮组织中NAGase mRNA相对表达量和酶活力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nNAGase cDNA全长2536 bp,编码61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MnNAGase基因保守性较低,与凡纳滨对虾的相似度最高,仅为68%。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日本沼虾、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聚为一个大类,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赵芹  童启庆  屠幼英  骆耀平  
以温、肥为生态因子设置了塑料大棚覆盖施有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 ,裸地施有机肥区和施无机肥区 4个处理 ,研究了对茶鲜叶β 葡萄糖苷酶活性及醇系香气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有机肥和大棚覆盖均利于增强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 ;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与醇系香气总量对生态因子的反应具协同性。结合态香气是醇系香气的主要来源。覆盖施有机肥与其他 3个处理比较 ,可明显提高茶鲜叶中游离态醇系香气含量、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及醇系香气总量 ,并均随采摘时间进程呈单峰曲线变化。可见温、肥对茶鲜叶 β 葡萄糖苷酶活性、游离态醇系香气含量、结合态醇系香气含量及醇系香气总量均有一定影响 ,其中 ,覆盖施有机肥区能明显增强释放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萍  丁月  鲁群  谭军  张久亮  刘睿  
通过乙醇提取、液液萃取结合柱层析分离得到河南蜂胶和杨树胶中不同极性组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判定分离效果、确定分离成分;采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筛选模型评价各分离组分的体外降血糖活性;通过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小鼠高血糖模型进行口服糖耐量实验,评价该分离组分体内抑制肠道内α-葡萄糖苷酶的功效。结果显示,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效果最优,IC50值分别为39.03±2.76和28.28±3.79μg/mL,并能有效抑制糖尿病小鼠肠内α-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有利于血糖水平恢复和保持血糖稳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发现,蜂胶及其同源杨树胶的50%乙醇洗脱组分中皆含有槲皮素、山奈酚、异鼠李素、芹菜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等黄酮类化合物。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玉锋  韩雪梅  路福平  
[目的]从传统发酵食品中筛选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方法]采用α-PNPG平板法筛选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通过16S rDNA测序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结果]确定其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对该菌发酵豆浆前后糖尿病重要指标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进行了检测,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IC_(50)为1.88mg/mL,比空白对照降低了26.06%。[结论]得到了一株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特性的乳酸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可成友  吴晓芳  刘世强  
寻找并鉴定玉米葡萄糖苷酶2(Glu2)新的突变类型。以单粒玉米自交系种子发芽5 ̄15d的幼苗为试材,提取葡萄糖苷酶进行电泳检测,对所发现的新的异型材料,提取正在表达高峰时期的RNA,并对其进行逆转录、克隆和测序。测序结果与发表过的Glu2的DNA序列相比较,发现有99.58%是相同的。将其翻译成氨基酸序列相比较,有99.64%是相同的。只不过是在第58个氨基酸由谷氨酰胺突变成谷氨酸;第212个氨基酸由谷氨酰胺突变成组氨酸。DNA序列分析是区别不同遗传性状以及新突变类型的根本方法,再加上氨基酸序列分析就能更进一步解释了造成遗传性状差异的根本原因。为深入研究性状变异和有目的的改良性状,起到积极的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琪  邓媛元  张名位  张瑞芬  张雁  唐小俊  魏振承  池建伟  
【目的】建立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皂苷和多糖的优化工艺,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超声-微波法连续提取苦瓜中皂苷和多糖的工艺条件,采用4-硝基酚-2-D吡喃葡萄糖苷(PNPG)法测定皂苷和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结果】以含水质量分数13%的苦瓜干为原料,先提取皂苷后提取多糖的条件为,将其粉碎至200目后,以体积分数75%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18,超声-微波协同萃取(50 W,20 kHz)16 min,在该条件下,皂苷提取率达2.51%。提取皂苷后的残渣,继续以水为溶剂,料液比1﹕14,pH 8.0,时间23 min,温度8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睿杰  侯丽霞  郭扬  马倩  刘新  
为了研究葡萄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基因家族的特性,以抗低温品种左优红组培苗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技术,获得VvGolS2、VvGolS3和VvGolS4全长CDS,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探究了3个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和响应逆境因子及相关信号分子的特性。结果显示:3个基因c DNA大小分别为954,978,1 011 bp,分别编码317,325,336个氨基酸序列;3个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6.65,36.97,38.12 k Da;等电点分别为5.12,5.33和5.16,且均在C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