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97)
2023(9250)
2022(7616)
2021(7000)
2020(5877)
2019(12778)
2018(12553)
2017(22634)
2016(12811)
2015(14085)
2014(13913)
2013(13183)
2012(12213)
2011(10833)
2010(10820)
2009(9794)
2008(9715)
2007(8656)
2006(7554)
2005(6498)
作者
(41516)
(34769)
(34583)
(32595)
(22135)
(16761)
(15623)
(13776)
(13507)
(12186)
(12107)
(11708)
(11507)
(11055)
(10799)
(10768)
(10557)
(10336)
(10087)
(9993)
(9078)
(8584)
(8387)
(8062)
(7827)
(7725)
(7680)
(7607)
(7206)
(7134)
学科
(43224)
经济(43154)
管理(35261)
(33031)
(26163)
企业(26163)
方法(18367)
数学(15804)
数学方法(15593)
(14693)
(13835)
(12679)
中国(12606)
(10673)
业经(10282)
(9371)
贸易(9368)
农业(9259)
(9105)
(8488)
(8145)
银行(8085)
理论(8042)
(7934)
金融(7925)
地方(7902)
技术(7902)
(7723)
(7465)
环境(7443)
机构
大学(183715)
学院(182563)
研究(67626)
(66869)
经济(65376)
管理(64759)
理学(56760)
理学院(55964)
管理学(54619)
管理学院(54328)
中国(48689)
科学(47946)
(46187)
(39405)
农业(37102)
(36883)
业大(36442)
研究所(34450)
(30436)
中心(29910)
(27771)
(24670)
农业大学(24529)
财经(24389)
北京(24002)
(23904)
师范(23407)
(23009)
(22326)
技术(21996)
基金
项目(132708)
科学(102492)
基金(96345)
(89490)
国家(88772)
研究(86899)
科学基金(73355)
社会(54541)
(52965)
基金项目(51529)
社会科(51509)
社会科学(51494)
自然(51090)
自然科(49961)
自然科学(49936)
自然科学基金(49077)
(45688)
教育(39971)
资助(38232)
编号(32844)
重点(31027)
计划(28576)
(28014)
(27995)
(27985)
科研(26433)
创新(26267)
成果(25972)
科技(25949)
(24482)
期刊
(70514)
经济(70514)
研究(47432)
学报(44494)
(41213)
中国(37550)
科学(36205)
大学(31659)
学学(30523)
农业(27689)
(22905)
管理(22451)
教育(18894)
(14618)
(14392)
金融(14392)
业大(13480)
技术(13151)
业经(12505)
(12451)
经济研究(12089)
财经(11762)
农业大学(11482)
科技(10580)
(10064)
问题(9353)
林业(8843)
商业(8209)
资源(7990)
自然(7637)
共检索到262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神群  李玉壬  陈春凤  杨慧  杨晓萍  
近年来茶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逐渐成为食品科学、营养学和生物学的研究热点。茶多酚通过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降脂、消炎等作用,而茶多酚又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而影响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茶多酚在体内的吸收、肠道微生物对茶多酚的代谢去向、茶多酚对肠道微生物组成的调节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在降血脂、减少脂肪堆积、维持肠道屏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茶多酚与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诗瑶   吴越   陈志刚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末水条斑紫菜对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对小鼠分别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1.15 g·kg~(-1)(低剂量组)和2.30 g·kg~(-1)(高剂量组)剂量的末水条斑紫菜,28 d后取小鼠标本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短链脂肪酸含量测定以及肠道菌群16S rDNA高通量测序。[结果]灌胃末水条斑紫菜组小鼠生长性能没有显著性变化,与对照组结肠长度53.50 mm相比,低剂量组小鼠结肠显著增长至65.60 mm,结肠组织病理切片显示,末水条斑紫菜可以增加杯状细胞的数量。通过对结肠内容物中短链脂肪酸含量的测定发现,乙酸、丙酸、正戊酸与异戊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变化,低剂量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正丁酸含量显著增加,高剂量组小鼠结肠内容物中正丁酸与异丁酸含量均显著增加。经16S rDNA高通量测序小鼠结肠内容物发现,灌胃低剂量与高剂量末水条斑紫菜均降低了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增加了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但是肠道中杜氏杆菌属(Dobusiella)相对占比显著增加,Norank_f_norank_o_Clostridia_UCG-014、螺杆菌(Helicobacter)等致病菌相对占比减少。[结论]末水条斑紫菜能够促进结肠组织长度变化,调节健康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促进有益菌生长以及丁酸的产生,最佳摄入量为1.15 g·kg~(-1)。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婷玉  李恒彪  曾斌  何郁菲  傅冬和  
用致泻剂番泻叶建立小鼠腹泻模型,研究茯砖茶水提物高、中、低剂量(分别为210、105、52.5 mg/mL对肠道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肠道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高、中剂量茯砖茶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对抗番泻叶所致的肠道微生物紊乱,其中对乳杆菌增殖的影响最为显著,预防组高、中、低剂量可促进乳杆菌繁殖,试验第7天比试验开始前的数量对数值分别增加3.309 0、3.237 3、2.690 5,且呈剂量依懒关系;治疗组高剂量可促进乳杆菌的增殖,试验第11天的数量对数值比试验第7天的增加3.541 9,比阳性药小檗碱促进乳杆菌增殖的效果(对数值增加1.466 ...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耘  王一飞  郁二蒙  谢骏  王广军  余德光  吉红  
将无纺布生态基应用于草鱼养殖生产中,研究生态基对草鱼生长、免疫和养殖水质的影响,并利用PCR-DGGE技术分析了草鱼肠道和养殖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草鱼的末重、增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草鱼血清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性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了在第30天时实验组TS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整个过程挂设无纺布生态基对养殖水质参数影响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鹏  仝月月  刘会超  尹鑫  刘将军  贺喜  宋泽和  张海涵  
【目的】研究黄羽肉鸡种蛋孵化过程中卵黄微生物区系的动态变化和功能,及卵黄微生物对肉鸡胚胎肠道早期微生物定殖的影响。【方法】选取35周龄黄羽肉鸡种蛋100枚,放置在全自动孵化箱中孵化。种蛋入孵前对孵化箱进行清洁消毒,检查内部通风系统和湿度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孵化温度控制在(37.5±1)℃,湿度控制在(60±10)%。在种蛋孵化的第7、11、15和19天随机选取6枚种蛋在无菌操作台中剥去蛋壳及尿囊膜,使胚胎露出卵黄囊后通过无菌注射器刺入,收集卵黄样品。在孵化的第19和21天在超净工作台中使用经灭菌的手术刀和镊子解剖鸡胚,切开鸡胚腹部后收集胚胎中全肠道样品。样品采集后迅速放入液氮中速冻,随后转入-80℃冰箱中保存待测。对卵黄微生物进行DNA提取,并进行16s rDNA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1)黄羽肉鸡种蛋卵黄中存在丰富的微生物区系,共注释到4 305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al unit),在不同孵化时间点卵黄和胚胎肠道中微生物共具有18个门(Phylum),34个纲(Class),53个目(Order),89个科(Family),126个属(Genus)。门水平上主要包括变形菌门(Proteobactre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等,属水平上以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等为主;2)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区系在不同孵化阶段的Alpha多样性中Chao1指数(P=0.027)和Shannan指数(P=0.043)出现显著差异。随着孵化时间的推移,卵黄微生物区系趋于稳定,同时卵黄中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相对丰度不断提高,在E07、E11、E15和E19分别为0.53%、0.84%、1.43%和3.10%。卵黄微生物区系在属水平上主要包括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等;3)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功能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类代谢、辅助因子和维生素代谢等;4)黄羽肉鸡种蛋卵黄微生物区系和胚胎肠道微生物区系在门水平上均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为主,在属水平上均以嗜糖假单胞菌属(Pelomonas)、罗尔斯通菌属(Ralstonia)、水杆菌属(Aquabacterium)、阿克曼氏菌属(Akkermansia)为主。【结论】黄羽肉鸡种蛋卵黄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种群,其对卵黄营养物质吸收代谢及胚胎肠道早期微生物区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黄广华   胡重华   周秋白   张锦华   陈希环   周磊涛   张文平   陈恺文  
为研究饲料维生素A(VA)水平对黄鳝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组成和肠道结构发育的影响,实验以VA醋酸酯(50万IU/kg)作为添加源,制作添加水平分别为0(3 201)、500(3 620)、1 000(4 010)、2 000(4 730)、4 000(6510)、8 000(9720)、16 000(16 890)IU/kg(括号内为VA在饲料中的实测值)7种不同水平饲料,编号为A~G组,用7种不同水平饲料分别投喂(7.32±0.02)g的黄鳝,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45尾,养殖70 d。实验结束后比较七组黄鳝生长性能、肠道组织结构,并基于生长性能比较A组、D组、G组肠道微生物变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B~D组黄鳝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提高;B~G组绒毛高度和C组微绒毛高度显著升高,C~D组肌层厚度和C~E组粘液细胞数量显著升高。以黄鳝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得出黄鳝VA适宜需求量为3 849.96 IU/kg。A、D、G三组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其中D组黄鳝肠道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最高,提高了黄鳝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等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邻单胞菌属等有害菌的丰度。菌群功能预测发现D组显著提高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内分泌系统和其他氨基酸的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以及糖酵解/糖异生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G组显著降低与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相关功能基因表达量。综上,饲料中添加适宜VA水平可改善黄鳝肠道结构和肠道微生物环境,提高黄鳝生长性能。综合考虑黄鳝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本实验饲料中适宜VA水平为3 620~4 730 IU/kg。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尹君  刘文斌  
用平板法从健康鱼类肠道中分离得到三种不同的微生物: 大肠杆菌、芽孢杆菌、乳酸杆菌, 再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植物蛋白及其酶解物在体外对这三种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除菜籽粕原料外,棉籽粕、豆粕、花生粕原料及棉籽粕、豆粕、菜籽粕、花生粕的酶解物对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促生长作用明显, 差异均显著 (P0. 05)。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慧  朱旭枫  陈锦霖  李广丽  朱春华  
为分析水解单宁对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其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空白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0.2%和0.3%的水解单宁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60 d的养殖实验后,统计生长性能,并取其肠道内容物提取DNA,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DNA基因V3~V4区高通量测序,检测对虾肠道内菌群结构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 3个水解单宁添加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肝体比均显著降低(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雅静  董立学  田娟  陆星  郭忠宝  罗永巨  文华  蒋明  
为研究饲料不同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营养代谢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实验以磷酸二氢钙作为磷源,配制成总磷含量为0.26%(低磷组)、0.81%(适磷组)和1.51%(高磷组)的3组等氮等能饲料,每种饲料为一处理,每处理设置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用3种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8.42±0.09) g的吉富罗非鱼8周。结果显示,适磷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低磷组和高磷组,饲料系数在适磷组最低。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随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增加,吉富罗非鱼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磷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对筛选到的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注释和富集分析发现,饲料磷缺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氰胺酸代谢、葡萄糖酸酯的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的代谢通路为脂肪酸合成;当饲料磷过量时下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苯丙酸的生物合成,上调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代谢通路为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Ace、Chao1和Shannon指数表明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随着饲料磷水平的升高呈现升高趋势。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吉富罗非鱼肠道菌群中的优势菌门。罗姆布茨菌属、鲸杆菌属等有益菌属的丰度在适磷组最高,分枝杆菌属和拟杆菌属的丰度随饲料磷含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本研究表明,饲料中适量的磷能提高吉富罗非鱼对饲料的表观消化率,磷缺乏和过量会抑制罗非鱼的氨基酸代谢,磷缺乏会加快脂肪酸合成进程;饲料中适量磷可以提高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有利于肠道健康。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金平  杨代勤  杜浩  罗江  熊伟  刘源  朱建强  危起伟  
为了解锌对长江鲟(Acipenser dabryanus)类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本研究配制了14.77,57.71和364.5 mg/kg的3种不同锌水平的饲料,养殖长江鲟幼鱼8周,采集了后肠粪便,测定了后肠粪便的肠道α-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与OTU数量。结果显示: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基于丰度的覆盖估计值(ACE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Chao1丰富度估计指数(Chao1指数)出现了下降的趋势,364.5 mg/kg组最低,364.5 mg/kg组与14.77 mg/kg组之间差异显著,与57.71mg/kg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香浓多样性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与普系α-多样性(Phylogenetic diversity, PD-whole tree)值也表现出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的趋势,且三种指数均在364.5 mg/kg时最低,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科水平上,梭杆菌科、肠杆菌科与梭菌科类的总和分别占前10种科的80.82%、92.89%、93.37%,表明在不同锌饲料处理水平下,上述3个菌科在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中占据优势。在属水平上,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梭菌属类(unidentified_Clostridiales)、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与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总和分别占前10种属的总和百分比分别达78.32%、81.56%、89.28%,表明这4种细菌属是优势属。三个处理组的总OTU数随饲料锌水平的升高而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三个处理组的OTU数分别为1 160、790、654。上述结果表明,饲料锌含量对长江鲟幼鱼肠道的α-多样性、群落结构组成及OTU数量产生了影响,且饲料锌含量过高时会影响长江鲟幼鱼肠道的α-多样性、群落结构丰度及OTU数。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凯军  姜鹏飞  王军  陈晓雯  王成辉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肠道微生物与生长间的关系,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研究四个温度下(26 ℃、29 ℃、32 ℃、35 ℃)中华绒螯蟹的生长及肠道菌群的组成差异。结果表明:四个水温组的中华绒螯蟹蜕壳次数分别为2、2、2、1;成活率分别为82.81%、84.38%、87.50%、25.00%;平均蜕壳间隔随水温升高而逐渐缩短;蜕壳增重率随水温升高先升后降;四个水温组的肥满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肠道菌群的测序结果表明:四个水温组分别获得了929、744、680、518个代表性的菌群运算分类单元(OTU);α多样性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丰度及多样性随水温升高而降低;β多样性结果显示四个水温组的肠道微生物菌群组成差异显著(P< 0.05)。在门水平,四个水温组的肠道优势菌群均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三者占整个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96.26%;26 ℃水温组的髌骨菌门(Patescibacteria)(0.92%)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0.35%)、29 ℃水温组的厚壁菌门(58.04%)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3.44%)、32 ℃水温组的拟杆菌门(41.84%)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 0.05);在属水平,26℃水温组的芽孢杆菌属(Gemmobacter)(3.55%)、29 ℃水温组的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3.56%)、32 ℃水温组的布拉格菌属(Pragia)(8.47%)、35 ℃水温组的假单胞菌属(Psuedomonas)(8.77%)在各自肠道微生物中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 0.05)。本研究结果综合表明:中华绒螯蟹在30 ℃左右时生长最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下降,高温会导致弯曲杆菌(Campilobacterota)和疟疾杆菌属(Malaciobacter)等有害菌群增加,影响中华绒螯蟹的蜕壳和生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会玲  高玉鹏  周利勇  许尧兴  李艳丽  许少春  
【目的】研究合生素对肉仔鸡盲肠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方法】选择1日龄肉仔鸡450只,随机分成5个日粮处理,分别为基础日粮、基础日粮+抗生素、基础日粮+益生素、基础日粮+益生元、基础日粮+合生素。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在21和42日龄,每个重复选择4只屠宰,无菌采集盲肠内容物,提取细菌基因组总DNA,PCR扩增16s rDNA,用DGGE方法分析盲肠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中总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结果】在21和42日龄,日粮添加合生素比单独应用益生素、益生元或抗生素提高了肉仔鸡的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肉仔鸡盲肠DGGE条带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夏耘  余德光  谢骏  王广军  郁二蒙  
从鳜(Siniperca chuatSi)出膜仔鱼阶段开始向养殖水体添加5×10~7cFu/L的嗜酸小球菌(pediococcuS acidiLactici),利用pcr-dGGe技术对鳜受精卵、出膜仔鱼、仔稚鱼和其开口饵料白鲢仔稚鱼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dGGe图谱的条带克隆测序结果显示,组成鳜鱼苗各阶段的细菌主要隶属于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异常球菌纲(deinococci)、黄杆菌纲(FLavobacteria)。其中黄杆菌属...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杭苏琴  毛胜勇  于卓腾  朱伟云  
以厌氧收集的仔猪25日龄断奶当天回肠、结肠食糜作为接种物,甘露寡糖(MOS)和甜菜汁(SBP)为底物,体外发酵48 h,测定产气量及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以研究MOS和SBP对仔猪肠道微生物影响。结果表明,MOS组和SBP组产气量、产酸量都高于对照组,且呈剂量效应。在回肠,MOS各组乙酸比例显著低于对照,丙酸和丁酸比例显著高于对照;SBP组以乙酸发酵为主,但其比例随剂量增加而下降,而丁酸比例则随之显著上升。在结肠,MOS和SBP各组的丁酸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MOS组乙酸比例随剂量增加而下降,SBP组仍以乙酸为主,但剂量效应不明显。以上结果提示,MOS和SBP具有促进肠道微生物发酵,提高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耿道强  产久林  潘彬彬  许强华  刘志国  
针对马里亚纳海沟、玛索海沟、新不列颠海沟东部、新不列颠海沟中部等4个采样点的3种钩虾共120个样品,利用16S rRNA-RFLP分析方法对不同样品间的微生物组成进行研究,并比较了4个采样点的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钩虾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有着显著差别。马里亚纳海沟Hirondellea gigas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嗜冷单胞菌属(Psychromonas sp.)和Uncultured bacterium,分别占37.05%和18.52%。玛索海沟Bathycallisoma(syn.Scopelocheirus)schellenbergi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和Uncultured deep-sea bacterium,分别占62.5%和25%。新不列颠海沟东部Alicella gigantean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和Uncultured Mycoplasmataceae bacterium,含量分别占到50%和44.44%。新不列颠中部的A.gigantean钩虾肠道细菌的优势菌群为Psychromonas sp.、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Uncultured Mycoplasmataceae bacterium和Uncultured bacterium,含量分别为39.29%、32.14%、14.29%和10.71%。Uncultured Mollicutes bacterium在玛索海沟S.schellenbergi肠道内占了62.5%,在新不列颠海沟东部A.gigantean肠道内的含量为50%,在新不列颠海沟中部A.gigantean肠道内含量为32.14%,而在马里亚纳海沟H.gigas肠道中仅占3.7%。由此可见,4个采样点3种钩虾肠道内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且存在较大的差异,马里亚纳海沟H.gigas肠道内微生物物种最丰富、且种群结构最复杂,玛索海沟S.schellenbergi钩虾和新不列颠海沟A.gigantean钩虾次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