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35)
2023(6134)
2022(4398)
2021(3770)
2020(3085)
2019(6431)
2018(6583)
2017(12310)
2016(6932)
2015(7841)
2014(7957)
2013(7672)
2012(6719)
2011(5903)
2010(5824)
2009(5307)
2008(5308)
2007(4830)
2006(4392)
2005(4130)
作者
(21782)
(18464)
(18352)
(17460)
(11757)
(8703)
(8234)
(7092)
(6998)
(6540)
(6343)
(6135)
(5959)
(5868)
(5857)
(5729)
(5637)
(5344)
(5309)
(5308)
(4688)
(4649)
(4581)
(4180)
(4155)
(4098)
(4093)
(4069)
(3804)
(3792)
学科
(31418)
经济(31384)
(25023)
管理(22049)
(19068)
企业(19068)
技术(12087)
方法(11891)
(10945)
数学(10277)
数学方法(10209)
中国(9896)
业经(8739)
农业(7778)
技术管理(6538)
(6046)
(5926)
(5810)
地方(5761)
产业(5352)
发展(5030)
(5025)
(4927)
(4774)
贸易(4772)
(4658)
信息(4617)
环境(4342)
理论(4304)
总论(4281)
机构
学院(103146)
大学(101969)
(43761)
经济(42924)
管理(37866)
研究(37771)
理学(32398)
理学院(32093)
管理学(31419)
管理学院(31252)
中国(27057)
科学(24229)
(23020)
(22233)
(20134)
业大(19222)
研究所(18447)
农业(18085)
(17199)
中心(16640)
(16561)
财经(13887)
北京(13748)
经济学(13723)
(13625)
技术(13512)
(12829)
(12790)
(12691)
(12685)
基金
项目(72138)
科学(56241)
基金(51677)
研究(50702)
(46979)
国家(46644)
科学基金(39051)
社会(32851)
社会科(31257)
社会科学(31248)
(29271)
基金项目(26815)
自然(24919)
自然科(24367)
自然科学(24361)
自然科学基金(23940)
(23821)
教育(22503)
资助(20242)
编号(19690)
重点(16788)
(16615)
(15698)
(15242)
成果(14952)
创新(14902)
国家社会(14563)
课题(14004)
(13953)
计划(13631)
期刊
(48516)
经济(48516)
研究(29185)
(22421)
中国(22370)
学报(20015)
科学(18321)
农业(15594)
大学(15087)
管理(14997)
学学(14442)
(13315)
技术(12893)
教育(10788)
(9059)
业经(8154)
经济研究(7827)
技术经济(7786)
(7674)
金融(7674)
科技(7273)
财经(7046)
问题(6755)
(6192)
业大(5974)
(5949)
林业(5335)
(5244)
论坛(5244)
现代(5072)
共检索到155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曹湘生  赵事宜  
通过3年茶园生产作业机械性能试验、生产考核和机械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平地或缓坡茶园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是可行的,经济效益是可观的。实行茶园生产机械化作业,能满足茶叶生产过程的农艺要求,提高工效、节省劳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作者提出了500亩平地或缓坡茶园机械化生产机具的配套方案,分析了其综合效益并总结了机械化生产茶园的栽培技术要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冷志杰  郭玉  丁希武  
本文对大豆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建立了优化产量及效益模型 ,分析了各试验因素的关系 ,筛选出优化产量及优化效益的大豆栽培方式 ,为总结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体系的规律性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兰兰  王家伦  胡华健  陈娟  骆耀平  
为进一步推广茶叶机械化采摘,提高茶叶采摘质量,对贵州湄潭永兴茶场和东南茶场进行机械采摘技术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大宗茶生产过程中,不同采摘方式以双人采茶机采摘效果最佳,手采质量最差;永兴茶区大宗茶采摘时期掌握偏迟,采下原料较大,难以生产出品质较高的产品;东南茶场夏秋茶生产的采摘间隔期为15~18 d,不同时间气候条件差异大,尤其是日照时数、湿度、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要素的变化使相同间隔期内采下的芽叶质量相差甚大,确定采摘适期应考虑这几个气象要素的变化;茶园营养水平对原料质量影响大,适当提高目前湄潭茶区施肥量,改进施肥方法,对获优质机采原料有好的保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立辉  杨印生  赵耀  
本文论述了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研制和推广玉米生产新体系的意义。建立了玉米生产新体系经济效益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并用此模型对玉米生产新体系在吉林省松树市大坡镇西山村的推广作了实证研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大敏  王秀  宁吉州  孙海国  
结果表明,在干旱、半干旱一年两熟地区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可行的。采取保护性耕作在经济上合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有序循环,对发展持续性农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配套机具进行了选型,并为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制定了作业流程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立辉  杨清  吴谷丰  赵耀  
本文建立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效果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及其评价模型 ,在此基础上 ,对吉林省榆树市大坡镇的九个村进行了实证研究 ,为决策者选取示范村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符策强  李科祥  黄宏明  
本文分析了杂交稻制种机械化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指出它较传统人工法具有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的优点。它的推广有利于种子产业化,加大良种覆盖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顾江  
茶叶生产经济效益分析南京大学经济系顾江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茶厂职工与茶农逐渐摆脱了过去长期高度集中的茶叶计划管理体制的束缚,商品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和科技兴茶意识逐步增强,从而步入市场经济的轨道。经济效益的好坏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厚俊  刘远坤  
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安顺地区百万亩粮油综合高产配套技术”经济效益的评价,从项目实施,配套技术服务及效果分析,说明项目实施是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保证,是加快喀斯特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耕  杨其长  沙德剑  马伟  
为理清水培叶菜工厂快速发展过程中,机械设备应用现状和相关研究进展,以水培叶菜播种、育苗、移栽、收获环节为突破口,重点分析水培叶菜生产全流程相关的播种机械、移栽机械和收获机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视觉识别、专家智能系统等高新技术正融入水培机械,播种、移栽和收获环节的机械正朝着智能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但受机械价格和适用性等因素的影响,水培叶菜生产各环节的机械化应用较低,除了在播种环节有一定的播种机械应用外,水培叶菜的移栽和收获仍然依赖人工,水培叶菜全流程的机械化应用尚属空白。当前政府应加大科研投入,研发人员应注重加强水培农艺与农机融合,着重开展水培移栽机和收获机的创新性研究,突破弱势环节,因时制宜的发展水培叶菜机械。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朱桂河  
试验地设在浙江省慈溪市范市镇。 4a的研究表明 :菜用香椿矮化栽植密度以 1 950 0~ 2 4 0 0 0株·hm-2 为宜 ,采用菱形双行种植有利于香椿生长和增产 ,整形修剪是香椿矮化的主要配套技术措施和提高产量的有效手段。香椿树体宜整修成灌木形、扫把形和分层形等 ,结合修剪、环割、采摘和更新枝留养等配套技术 ,控制树高在 2m左右。菜用香椿多年生长后 ,抽枝萌芽能力逐年减弱 ,可采用断根方法 ,利用根蘖进行更新。表 5参 3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聂东增  李国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少平  朱瑞祥  杨青  韩思明  韩文霆  
为了寻求黄土台原旱地冬小麦的适宜耕作栽培技术,以传统耕作方式为对照,比较了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与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的蓄水增产效果。结果表明,在参试的各技术模式中,其农田效应、增产效果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最好,其次是留茬深松秸秆全程覆盖技术和留茬免耕秸秆全程覆盖技术;留茬覆盖深松膜侧沟播技术能融“深松深层贮水效应”、“秸秆覆盖保水增肥效应”和“起垄覆膜沟播聚水、保水、增温、透光效应”于一身,可显著改善旱地麦田水、肥、气、热环境条件;与传统耕作比较,该模式在夏闲期可多贮水84.4 mm,蓄水率提高18.2%,小麦生育期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