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4)
2023(5002)
2022(3985)
2021(3422)
2020(2684)
2019(6119)
2018(5772)
2017(10232)
2016(5717)
2015(6039)
2014(5855)
2013(5746)
2012(5032)
2011(4574)
2010(4504)
2009(3931)
2008(3922)
2007(3421)
2006(3068)
2005(2569)
作者
(19456)
(16268)
(16123)
(15048)
(9916)
(7822)
(7324)
(6237)
(6101)
(5707)
(5444)
(5388)
(5228)
(5218)
(5097)
(4995)
(4960)
(4938)
(4591)
(4465)
(4173)
(3950)
(3907)
(3660)
(3583)
(3532)
(3528)
(3521)
(3494)
(3365)
学科
(22159)
经济(22150)
管理(14561)
(13097)
方法(10433)
(10027)
企业(10027)
数学(9612)
数学方法(9378)
(6972)
环境(6621)
(5629)
业经(5546)
中国(5317)
地方(4854)
农业(4675)
(4246)
(3926)
(3622)
贸易(3621)
理论(3581)
技术(3576)
(3568)
(3503)
(3500)
资源(3363)
产业(3059)
规划(3029)
(3016)
(2937)
机构
学院(83277)
大学(81855)
(29523)
研究(29477)
管理(29384)
经济(28853)
理学(25982)
理学院(25659)
管理学(24811)
管理学院(24685)
(22532)
科学(22243)
中国(19789)
业大(19343)
农业(18129)
(17134)
(15849)
研究所(14931)
中心(13234)
农业大学(12625)
(12275)
(11635)
技术(11146)
(11069)
(10769)
(10420)
北京(10411)
(10253)
师范(10244)
(9764)
基金
项目(63731)
科学(48539)
基金(44959)
(42112)
国家(41779)
研究(40406)
科学基金(34773)
(27492)
社会(25029)
自然(24334)
基金项目(24016)
社会科(23908)
社会科学(23892)
自然科(23761)
自然科学(23753)
自然科学基金(23342)
(22500)
教育(18622)
资助(18202)
重点(14873)
编号(14700)
计划(14385)
(14238)
科技(13556)
(13417)
科研(12654)
创新(12587)
(12288)
(11401)
课题(11232)
期刊
(30026)
经济(30026)
学报(21614)
(20299)
研究(19162)
科学(16593)
大学(15807)
中国(15439)
学学(15384)
农业(14039)
管理(10302)
(8074)
技术(7836)
教育(7729)
(7500)
业大(7221)
林业(6141)
(5907)
农业大学(5830)
科技(5653)
业经(5390)
经济研究(4761)
统计(4707)
(4543)
金融(4543)
(4488)
自然(4319)
资源(4266)
财经(4154)
中国农业(4088)
共检索到113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先明  汪艳霞  杜晓  常菊  
本文采用混合液浸提法制得叶绿素提取液,分别从混合液配比、提取的温度、提取时间和浸提液用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试验,并从叶绿素的提取量和提取液的稳定性方面比较了混合液提取法与传统的丙酮研磨法。结果表明,混合液浸提法提取叶绿素,提取完全,提取量高于传统法;而且,混合液浸提法制得的叶绿素提取液稳定性更好。试验总结出,混合液浸提法的最佳条件是:室温下,以丙酮∶乙醇∶水=3∶6∶1的混合液30 mL,避光提取1 h。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亚琴  石华荣  王彬  李春玲  苗芳  刘党校  
【目的】研究遮荫条件下非顺序衰老小麦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规律,揭示遮荫条件对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的影响。【方法】以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兰考矮早8、豫麦19和顺序衰老小麦陕229为材料,分别采用CCM-200手持式叶绿素仪和FMS-2型脉冲调制式荧光仪测定了遮荫和自然天气条件下小麦花后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无论在遮荫还是自然天气条件下,扬花至成熟期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兰考矮早8、豫麦19及顺序衰老小麦陕229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潜在活性(Fv/F0)均呈下降趋势,而热耗散量子比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瑞  陈永忠  陈隆升  彭邵锋  王湘南  杨小胡  马力  
为了探究油茶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采用SPAD-502叶绿素仪与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了油茶叶片的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过线性回归得出了SPAD值与叶绿素a、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含量间的回归方程。通过15个不同品种叶片SPAD值与叶绿素含量实测值与预测值的统计检验,叶绿素a与总叶绿素含量的实测值与预测值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通过回归方程利用SPAD值来预测油茶叶片叶绿素的绝对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利  杨洪强  范伟国  张召  
【目的】研究氯化镉处理对平邑甜茶叶片光系统Ⅱ(PSⅡ)活性、光合速率影响及其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揭示镉伤害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平邑甜茶在含不同浓度氯化镉1/2 Hoagland营养液中培养30d后,测定其叶片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荧光参数等,分析氯化镉处理后这些参数间的关系。【结果】在氯化镉处理下,平邑甜茶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增加,300μs时的叶绿素荧光强度(Fk)提高,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φPo)、用于电子传递的量子产额(φEo)、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以及有活性的反应中心的密度(RC/CS)明显下降,并且这些参数的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曦  陈彬丽  周晨  郑彩霞  
针对华北地区常绿树种油松耐严寒酷暑的特性,测定生长季针叶叶绿素荧光随短时温度胁迫的变化规律,以探讨油松光合机构对异常温度波动的响应特性。结果显示:在30和35℃常见高温下,随温度升高,初始荧光(F0)、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逐渐上升,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最大量子产额(Yield)、电子传递速率(ETR)逐渐下降,变化的幅度较平稳,表明夏季常见高温可影响油松针叶PSⅡ的活性,但造成的损伤不大;而40℃以上的高温胁迫,F0、qN上升与Yield、ETR下降的幅度明显增大,Fv/Fm降低到0.8以下,表明针叶的光合机构受损严重。在零上低温(0~15℃范围)胁迫下,随温度降低各参数变化不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秋英  李发东  刘孟雨  王纲  
利用OS 30型叶绿素荧光分析仪研究水分胁迫对小麦旗叶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旗叶的T1/2值减少,旗叶光系统Ⅱ(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潜在活性(Fv/Fo)降低,光合作用的潜在活力降低,这些参数下降影响了光合电子的传递和CO2同化的正常进行,表现在可变荧光淬灭速率减慢,可变荧光下降比值减小。同时还讨论了水分胁迫对灌浆速率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爱国  保尔江  张建国  何彩云  赛力克  
该文探讨了华山松不同叶龄、不同部位的针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华山松针叶的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的日变化呈现明显的先减小后增大的动态规律,在12:00达到最低值;而向阳针叶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在12:00达到最大值,说明华山松具有在强光条件下通过热耗散作用降低光合机构受光抑制程度和免受光氧化破坏的机制。②华山松阴生叶的各项荧光参数日变化幅度均较小,阴生叶的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Fv/Fm、电子传递效率(Fm/F0)及PSⅡ潜在活性(Fv/F0)均明显高于阳生叶,但阴生叶的NPQ明显低于阳生叶,尤其是幼叶。③针叶叶龄越小,Fv/Fm越低,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艳荣  贾秀领  张丽华  张全国  马瑞昆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水分运筹对6个冬小麦品种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0~1 m土层较低的土壤水分(4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洪文  宋凤斌  朱先灿  童淑媛  
以郑单958和农大364两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玉米苞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玉米苞叶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最高值,且农大364苞叶的叶绿素降低速率要低于郑单958,这样有利于其保持更为持久的光合能力。不同生育时期玉米品种间苞叶叶绿素荧光参数(Fm、Fv、Fv/Fm、Fv/Fo等)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郑单958高于农大364,说明郑单958苞叶反应中心活性较高,具有较高的电子传递速率,并且苞叶叶片开放的PSⅡ反应中心捕获激发能的效率高于后者。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汪星星  陈钢  戴嘉豪  曹光球  曹世江  
选取光质和杉木生长周期2个影响因子,设置4个不同处理,研究不同光质处理下同一生长周期内叶绿素荧光含量变化及不同生长周期同一光质处理下的叶绿素荧光含量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暗下最大荧光产量而言,白光处理的荧光参数值高于其它3个处理,说明白光有利于PSⅡ电子传递,而红蓝光组合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偏低,对PSⅡ电子传递产生抑制作用;相较于初始荧光Fo而言,白光处理下的参数在整个杉木幼苗发育时期均低于红蓝光组合,证明在红蓝光(1∶1)处理下,其初始荧光值使PSⅡ反应中心受到破坏或者失活;白光处理下的最大可变荧光Fv参数值在整个杉木发育阶段均高于红光和红蓝光组合下的最大荧光值参数,说明白光处理下,PSⅡ最初的电子受体QA的氧化还原状况好于其它两种光质;在杉木整个发育阶段,基本上呈现出"白>红>蓝>红蓝光"(1∶1),即在白光处理下,植物未受到光抑制作用,与Fv/Fm的规律基本一样,表明杉木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对外界生境的抗逆性增强,从而幼苗能够健康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施玲  陈惠衡  李适  
通过对云南、广西、湖南等地的绿茶原料与其提取物进行感官评价和儿茶素组成、茶多酚、咖啡碱含量分析,研究了绿茶原料与茶叶提取物之间的关系.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绿茶速溶茶以中小叶种绿茶原料的适制性较好,但制率低于大叶种原料26.75%.大叶种原料的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分别高出小叶种的40.27%和39.71%,适合生产高含量儿茶素的速溶茶和儿茶素提取物.以云南和广西大叶种绿茶为原料,通过三个不同的拼配方案提制速溶绿茶,可利用茶叶原料的互补性,在保持较稳定和较好品质的前提下将制率提高10.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得孝  侯万伟  员海燕  
以玉米叶片为材料,研究了体积分数80%丙酮、体积分数95%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DMF)、乙醇-丙酮(体积比1∶1)混合液4种浸提液,不同光温条件和不同样品预处理方式对叶绿素浸提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提液以乙醇-丙酮混合液效果最好,避光和50℃的提取温度有利于叶绿素提取;样品冷冻处理不利于叶绿素a的提取,而有利于叶绿素b的提取,总叶绿素以鲜样提取为宜。在大样本试验中浸提叶片叶绿素较适宜的方法是:将新鲜(或冷冻)玉米叶片放入50℃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中避光提取1.5h。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晟   曹亚芃   刘梓伊   赵帅   张振宇   王卫星  
针对茶园复杂背景下茶叶叶部病害识别较为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茶叶叶部病害识别方法。通过对优化区域建议框的特征提取网络VGG-16、mobilenetv2和ResNet50进行比较,选择识别效果较好的ResNet50作为骨干网络,增加模型在茶园复杂背景下对茶叶叶部病害特征的提取能力;融入特征金字塔网络(feature pyramid network,FPN)改善小目标漏检问题和病斑的多尺度问题;采用Rank&Sort(RS) Loss函数代替原Faster RCNN中的损失函数,缓解样本分布不均给模型带来的性能影响,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结果显示:改进模型平均精度均值P_(mA)为88.06%,检测速度为19.1帧/s,对藻斑病、白星病、炭疽病、煤烟病识别平均精度分别为75.54%、86.84%、90.42%、99.45%,比Faster RCNN算法分别提高40.98、44.16、13.9和2.43百分点。以上结果表明,基于改进Faster RCNN算法的茶叶叶部病害识别方法能够弱化茶园复杂背景的干扰,准确识别茶园复杂背景下茶叶叶部病害目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秉芬  黄华梨  季元祖  赵晓芳  戚建莉  张露荷  张广忠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但是运用该方法所测得叶绿素含量往往随叶绿素提取液浓度的变化而波动,进而影响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因此,使用适宜浓度的叶绿素提取液浓度,对准确测定叶绿素含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为了探索问题,以枣树(Ziziphus jujuba)"金昌一号"叶片为材料,用乙醇和丙酮-乙醇混合液(1∶1)分别提取叶片叶绿素,将叶绿素提取液稀释成不同的浓度梯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研究发现在叶绿素提取液浓度低于0.80cm2·mL~(-1)(或14.67mg·mL~(-1))时,所测得叶绿素含量趋于平稳,与Excel二次曲线拟合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枣树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液适宜浓度应低于该浓度。而且还发现吸光度(A)比值的平稳性与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叶绿素提取液浓度越低,吸光度越稳定,当提取液浓度低于0.68cm~2·mL~(-1)时,吸光度不再变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婷婷  王立  张琳  王建军  侯喜林  李英  
对不结球白菜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模式分析,为品质改良奠定基础。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以‘乌塌菜’和‘二青’为亲本配制的6个世代(P1、P2、F1、B1、B2和F2)为材料,对不结球白菜中叶绿素含量进行遗传模式分析。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2011年,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9.59,显性效应为1.17,在B1、B2、F2世代中主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22.86%、41.65%、61.24%,多基因的遗传率分别为59.18%、36.08%、24.30%。2013年,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4.48,显性效应为2.09,在B1、B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