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56)
2023(16909)
2022(14529)
2021(13437)
2020(11320)
2019(25687)
2018(25477)
2017(49412)
2016(26898)
2015(29927)
2014(29739)
2013(29785)
2012(27385)
2011(24501)
2010(24380)
2009(22691)
2008(22445)
2007(20025)
2006(17740)
2005(15645)
作者
(78462)
(65786)
(65191)
(61988)
(41768)
(31583)
(29570)
(25621)
(24878)
(23495)
(22208)
(22174)
(20897)
(20867)
(20270)
(19899)
(19617)
(19334)
(18758)
(18731)
(16390)
(16142)
(15976)
(15084)
(14688)
(14684)
(14640)
(14540)
(13238)
(13160)
学科
(111400)
经济(111271)
(103338)
管理(85233)
(84665)
企业(84665)
(49480)
方法(49206)
数学(39666)
数学方法(39246)
业经(34137)
农业(33078)
(32180)
中国(26951)
地方(23069)
(23031)
财务(22968)
财务管理(22943)
(22031)
企业财务(21725)
(21494)
技术(21051)
理论(19441)
(19026)
(18942)
贸易(18933)
(18372)
(17995)
(17439)
(16583)
机构
学院(386107)
大学(380834)
管理(155844)
(154628)
经济(151394)
理学(134972)
理学院(133525)
管理学(131346)
管理学院(130657)
研究(126388)
中国(96798)
(80795)
科学(79903)
(79442)
(69475)
业大(64336)
(63990)
农业(61381)
中心(58574)
研究所(58287)
(58011)
财经(55823)
(50809)
北京(50000)
(48572)
师范(48149)
(46789)
(45312)
经济学(44888)
经济管理(42330)
基金
项目(264311)
科学(208014)
研究(192236)
基金(192133)
(167961)
国家(166446)
科学基金(143492)
社会(121589)
社会科(114877)
社会科学(114844)
(104847)
基金项目(102861)
自然(94180)
自然科(92011)
自然科学(91986)
自然科学基金(90370)
(86410)
教育(86078)
编号(78921)
资助(77897)
成果(62304)
重点(58353)
(57668)
(56872)
(56450)
课题(52833)
创新(52147)
(50491)
科研(50348)
国家社会(49796)
期刊
(176017)
经济(176017)
研究(109431)
(78560)
中国(71618)
学报(63316)
科学(59035)
管理(57563)
(54599)
农业(53396)
大学(48277)
学学(46013)
教育(36587)
(34673)
金融(34673)
业经(34454)
技术(33365)
(28013)
财经(26940)
经济研究(25510)
问题(23876)
(23057)
技术经济(20331)
(20302)
科技(19215)
现代(18598)
理论(17660)
图书(17530)
资源(17425)
业大(17291)
共检索到5647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文  祁春节  
订单农业是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方式,但订单农业的效果却参差不齐。同时,违约率高、稳定性差是中国订单农业实践中的客观现实。利用西南地区茶叶主产县茶叶种植户调查数据,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析订单农业模式的有效性、稳定性,探讨订单农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订单农业参与率低,只有33.79%茶农参加了订单农业,但无论是农民增收还是技术及服务普及方面,订单农业模式都有效,不过就其效果而言,生产合同模式效果优于销售合同模式。农户对高的相对收益、技术及服务可得性、交易公平合理性、满意度、风险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文  祁春节  
订单农业是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重要方式,但订单农业的效果却参差不齐。同时,违约率高、稳定性差是中国订单农业实践中的客观现实。利用西南地区茶叶主产县茶叶种植户调查数据,基于心理契约理论,分析订单农业模式的有效性、稳定性,探讨订单农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尽管订单农业参与率低,只有33.79%茶农参加了订单农业,但无论是农民增收还是技术及服务普及方面,订单农业模式都有效,不过就其效果而言,生产合同模式效果优于销售合同模式。农户对高的相对收益、技术及服务可得性、交易公平合理性、满意度、风险共担关系的感知越强烈,越把交易伙伴视为朋友,农户履行协议可能性越高。在是否履约方面,农户是理性的。只有在不损害自己经济利益时,交易伙伴对农户的人情投资才对农户履行协议起促进作用。因此,应鼓励茶叶加工企业通过生产合同模式与农户展开互利合作;茶叶加工企业应通过推广普及现代茶叶生产技术及服务来提高茶业整体经济效益,并与农户分享,还应加强与农户的沟通、交流,争取得到农户的理解,让农户感受到交易的公平性,提高对交易的满意度,把茶叶加工企业当作帮助自己发家致富的朋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斯  陈玉萍  
为了解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民增收。基于武陵山茶叶主产区634个农户调研数据,通过构建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分析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不同茶叶收入水平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1)农户对品种改良、土壤改良与生物农药单项技术的采用率较高,但对所考察的3项技术的整体采用率还有待提高;2)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行为的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家庭规模、务农人数比重、茶叶收入占比、技术便利性认知、亲戚朋友数量、信息获取途径均对农户是否采用技术有正向影响,年龄则产生负向影响;文化程度、技术效率认知、技术或资金支持对农户技术采用程度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子女抚养比则相反。3)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茶叶收入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影响效应因农户茶叶收入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技术采用行为对较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显著大于中高收入农户,这有利于缩小农户间的收入差距。依据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实际状况及其对收入的差异化影响,应从提高农户绿色生产技术认知水平,推动茶叶生产集约化与规模化经营,加大技术培训与资金补贴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强化技术的增产增收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舒维霖  
我国茶园面积2015年共计4316万亩,同时我国的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并正在转型升级。茶叶主产区因其生态环境好、吸引茶叶消费者、茶文化旅游的价值等原因,具有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茶叶主产区乡村旅游开发要注意规划先行、旅游"六要素"、综合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实施全域旅游、加强营销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刘靖  毛学峰  辛贤  
本文选取时间序列1985~2002年,以粮谷、茶叶和棉花为例,通过计量分析,从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两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稳定性的成因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不同农产品的不稳定性不同,受到的影响因素亦各不相同,通过影响国内需求波动和稳定国内供给可以显著降低不同商品的出口不稳定性程度,国外因素对于单个农产品的影响则没有国内因素显著;而考察其整体影响因素可知,国内的需求波动对于出口的价格和数量的不稳定性影响显著,国内的供给波动仅对出口额有影响,而国外需求波动则对出口量和出口额均有显著影响,对出口价格则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蒲应秋  
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是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商品化的两个重要表现。就流通贩运言,既有区内流通贩运,又有区间流通贩运。如唐时彭州导江县西北的蚕崖关设有“茶市”(茶关),便是民族间贸易的集中地;宋代永康军等地的茶叶市场成为蜀地重要的茶叶集散中心。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主要是将川茶销往北方及吐蕃等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官府榷茶的影响,宋代西南地区茶叶的区间流通贩运经历了由商人贩运到官府押运的变化过程。而唐宋时期西南地区茶叶的市场销售又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茶叶市场网络的形成,二是市场交易量大。茶叶的流通贩运和市场销售,进一步促进了当时本区茶叶的商品化,不仅有利于当时本区茶叶市场的培育和茶叶的规模化生产,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斯  陈玉萍  
[目的]探讨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用及其效应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户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武陵山区657户农户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内生转换回归模型进一步探讨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收入效应。[结果](1)山区农户关于绿色防控技术的采用水平还有待提高,11.58%的农户未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同时采用科学用药技术与理化诱控技术的农户占样本农户的一半不到。(2)农户关于科学用药技术与理化诱控技术的采用行为存在互补关系,影响农户采用两种不同技术的因素存在差异性。(3)基于反事实分析框架,绿色防控技术可使未采用技术的农户农业收入提高6.04%;技术采用农户若未采用技术,农业收入水平将下降8.08%,且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与不同种植规模农户的技术采用收入效应存在显著异质性。[结论]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可显著提升山区农户农业收入水平。建议从鼓励农户多技术采用,拓宽农户信息获取途径,引导农户实现规模经营,以及强化技术培训与资金支持力度方面促进农户技术采用,实现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增收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鼎炜  
本文分析了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并运用福建省茶产区农户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引起了茶叶收入和其他农业收入向技术采用户集中,而非农业收入则向技术非采用户集中;在家庭总收入方面,技术采用户的收入显著高于非采用户,茶叶新品种技术扩散引起了收入在两类农户间的不均等分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志华  肖文军  蔡利娅  萧力争  钟林夏  
为茶树种质资源筛选寻找准确的鲜叶固样方法,以湖南农业大学茶树资源圃中槠叶齐品种的春茶1芽1叶至1芽2叶为材料,在筛选出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较优技术参数的基础上,比较了蒸青固样、热空气固样、微波固样、冷冻固样、低温固样和锅炒杀青固样等固样方法对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茶鲜叶固样量为50g时,蒸青固样时间以75s最佳,微波固样时间以70s最佳,热空气固样温度以165℃最佳;蒸青固样在总体上保留各内含成分较多,微波固样能促进儿茶素的转化,热空气165℃固样所保留的茶多酚和氨基酸较多,低温固样与冷冻固样所保留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较多,锅炒杀青固样使一部分内含成分发生了氧化,分解或转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西亮  吴栋  左臣明  
通过对农产品市场波动性、农户特征和农产品商品契约履约率的决定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有关增加专用性投资、提高农户信誉、加强法律约束的建议都不能增加农业契约的履约率。在农业契约稳定中,关键是风险分担机制的设计。农户的联合和企业的保险作用应该是解决农业契约履约率过低的基本方向。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海红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区域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战略。文章以区域品牌形象构成为切入点,着重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构成影响因子及其权重,并以杭州西湖龙井茶叶为例,提出提升农产品区域品牌形象的具体对策。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梁劲锋  梁正  
运用2008年福建省188家茶叶企业的调查资料,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显著影响茶叶企业融资需求的因素。结果表明:在置信度为99%的水平上,茶叶企业类型、企业信用等级、生产的茶叶种类、茶叶品牌,企业贷款用途中的固定资产投资、企业贷款方式中的抵押贷款、企业的风险中的自然风险等因素对茶叶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是显著的;在置信度为95%的水平上,茶叶企业的员工人数、茶叶企业主年龄、企业的风险中的市场风险等影响显著;在置信度为90%的水平上,企业主受教育年限对茶叶企业融资能力的影响也是显著的。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逸芳  苏时鹏  王姿燕  黄森慰  
基于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生产的调研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算安溪茶叶生产效率,得出安溪茶叶生产总体效率不高,技术有效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经营规模偏小、资源浪费严重等结论,提出科技兴茶、建立生产效率信息平台、加快茶园流转体制改革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国政  徐增  唐文源  
本文以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地理标志溢价支付意愿研究框架,大致涵盖六个方面:消费者个人特征、购买习惯、消费者认知、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文化历史体验及支付意愿。以585份分布于7省份的消费者对安化黑茶溢价支付意愿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茶叶地理标志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原因。研究示:消费者个人特征、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者认知、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文化历史体验对于消费者溢价购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国政  徐增  唐文源  
本文以安化黑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地理标志溢价支付意愿研究框架,大致涵盖六个方面:消费者个人特征、购买习惯、消费者认知、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文化历史体验及支付意愿。以585份分布于7省份的消费者对安化黑茶溢价支付意愿的调查问卷为数据来源,实证分析了消费者对茶叶地理标志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原因。研究示:消费者个人特征、消费者消费习惯、消费者认知、消费者信任、消费者文化历史体验对于消费者溢价购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