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49)
- 2023(8373)
- 2022(7055)
- 2021(6515)
- 2020(5508)
- 2019(12310)
- 2018(11920)
- 2017(21819)
- 2016(12251)
- 2015(13618)
- 2014(13425)
- 2013(13250)
- 2012(12270)
- 2011(11216)
- 2010(11346)
- 2009(10888)
- 2008(10729)
- 2007(9819)
- 2006(8954)
- 2005(8303)
- 学科
- 济(43673)
- 经济(43593)
- 管理(37314)
- 业(32042)
- 企(27447)
- 企业(27447)
- 方法(17298)
- 财(13996)
- 制(13955)
- 数学(13481)
- 数学方法(13245)
- 学(12360)
- 农(12154)
- 业经(11623)
- 中国(11568)
- 体(9700)
- 地方(8630)
- 理论(8383)
- 农业(8219)
- 务(8208)
- 财务(8180)
- 财务管理(8155)
- 体制(8127)
- 环境(7963)
- 银(7798)
- 企业财务(7762)
- 银行(7744)
- 融(7581)
- 金融(7578)
- 行(7418)
- 机构
- 大学(181545)
- 学院(181132)
- 研究(69008)
- 济(65328)
- 经济(63675)
- 管理(61768)
- 理学(52481)
- 理学院(51689)
- 管理学(50377)
- 管理学院(50050)
- 中国(49726)
- 科学(47393)
- 农(41383)
- 京(39738)
- 所(37817)
- 研究所(34521)
- 财(34374)
- 农业(33003)
- 业大(32750)
- 中心(29940)
- 江(29472)
- 省(26129)
- 财经(25936)
- 院(25147)
- 北京(24971)
- 范(23986)
- 师范(23557)
- 经(23402)
- 州(23150)
- 技术(21498)
- 基金
- 项目(124062)
- 科学(95383)
- 基金(89376)
- 家(82111)
- 研究(81602)
- 国家(81472)
- 科学基金(67580)
- 省(50919)
- 社会(50893)
- 社会科(48092)
- 社会科学(48078)
- 基金项目(47232)
- 自然(47005)
- 自然科(45836)
- 自然科学(45810)
- 自然科学基金(45035)
- 划(42571)
- 教育(37618)
- 资助(37555)
- 编号(29922)
- 重点(29228)
- 发(27030)
- 计划(26078)
- 部(26040)
- 创(25615)
- 制(25213)
- 成果(24901)
- 科研(24450)
- 创新(24181)
- 科技(23550)
共检索到2790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戚丽 吴慧平 宛晓春 张正竹
从茶鲜叶中提取糖苷类物质,用茶叶粗酶水解后气相色谱分析挥发性酶解产物。结果表明:顺-3-己烯醇、芳樟醇氧化物、芳樟醇、水杨酸甲酯、香叶醇、苯甲醇和苯乙醇是水解后挥发性苷元的主要成分,且挥发性苷元含量远高于相应的游离态香气;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和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抗菌试验结果表明,当茶叶游离态香气组分为0.5~2.5μL.mL-1时,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香叶醇抑制作用最强,最小抑制浓度(MIC)为0.5μL.mL-1;当茶叶键合态糖苷类香气前体质量浓度为5~25 mg.mL-1时,其对茶云纹叶枯病致病菌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宛晓春 汤坚 汤逢 丁霄霖
应用AmberliteXAD-2吸附法和溶剂洗脱法研究了哈密瓜中游离态和糖苷键合态的风味化合物,其中有7种瓜类风味化合物为首次发现。认为3,6-壬二烯醇、6-壬烯醇、苯甲醇、2-戊基呋喃等呋喃类物质是哈密瓜风味的主体成分。在键合态组分中检出九碳化合物(醛、醇)、苯甲醇、苯乙醇、苯甲醛以及3种C13降异戊二烯类化合物,说明哈密瓜中存在着丰富的键合态风味物质,并可通过酶解释放出来,对哈密瓜的风味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哈密瓜 β-葡萄糖苷酶 风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肖秋菊 唐雪 谭晓 肖星月 童丽颖 邵欢欢 陶向 雍彬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光能变价离子钛(Titanium ion of variable valence with light energy,TIVL)对马铃薯的病原菌[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含有不同浓度TIVL的培养基培养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疮痂病链霉菌(Streptomyces scabiei)3种马铃薯致病菌,观察TIVL对病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马铃薯致病菌的显微结构。【结果】TIVL对3种致病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致病疫霉菌圈直径随着固体培养基中TIVL浓度的增加呈明显缩小趋势,当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到16 mg/L时,培养5~7 d仍无菌圈产生,抑菌效果与马铃薯田间生产中常用的晚疫病防控农药福帅得的抑菌效果相当。随着培养基中TIVL浓度提高,固体平板上长出的疮痂链霉菌和茄科雷尔氏菌菌落数显著减少,TIVL浓度达到16 mg/L时,疮痂链霉菌培养60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茄科雷尔氏菌培养108 h仍未见单菌落长出。以透射电镜观察含8 mg/L TIVL培养基培养的致病疫霉,发现TIVL处理后菌体显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结论】16 mg/L的TIVL对3种供试菌株均有较好抑菌效果。本研究可为TIVL抑菌机理的解析及马铃薯病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国家“双减”目标提供产品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马铃薯 致病菌 光能变价离子钛 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关瑞章 李忠琴 郭松林 刘宏伟 汪黎虹
应用超微粉碎法将虎杖、石榴皮、大黄以及五倍子4种中药进行加工处理至粒径为5~10μm后,组成4个三联用的中药复方,针对近年来从福建各地养殖场病鳗中常检测到的9株致病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抑菌最低浓度。试验结果表明:虎杖、石榴皮、大黄和五倍子组合的4个中药复方对9株养殖鳗鲡主要致病菌均有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其协同效应因子FIC范围在0.38~0.76。其中,联用效果最好的是复方1,所联用的3种中药对9株致病菌均具有显著协同抗菌效应,FIC≤0.5。每个复方的联用3种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均比单用浓度降低了79%以上,不但可大大降低用药量,而且用药成本比单用节省47%以上。
关键词:
鳗鲡 致病菌 中药 抑菌协同效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向娜 林勇 黄建安 刘仲华 梁丹丹
为研究茶叶提取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allocatechingallate,GCG)和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对体外培养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黑色素生成及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EGCG、GCG、ECG和熊果苷(Arbutin,AR)处理细胞,观察效应物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用溴化二苯四偶氮法(MTT法)测定茶叶提取物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以左旋多巴(L–DOPA)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华艳 戚丽 张正竹
研究了咖啡碱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茶树主要叶部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咖啡碱对茶树4种主要叶部病原真菌(茶炭疽病原菌、茶云纹叶枯病原菌、茶轮斑病原菌、茶赤叶斑病原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培养基中咖啡碱质量浓度为1~10mg.mL-1时,抑制率为33.0%~100.0%,对4种病原真菌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917、1.860、0.937、1.889mg.mL-1;而EGCG在试验设计浓度下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了筛选茶叶中的主要抑菌物质,将咖啡碱、茶粉、茶叶水提物、脱咖啡碱茶叶水提物和茶渣分别添加到PDA培养基中,在培养基上分别接种3种茶树叶部病原真菌(茶轮...
关键词:
茶 咖啡碱 病原真菌 抑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潇涵 常瑞雪 慕康国 陈清
为探明生防菌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VT9-3r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VT4-1x对马铃薯致病菌Rhizoctonia solani、Fusarium oxysporum、Alternaria solani的抑制作用,采用对峙培养确定生防菌株抑菌作用,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生防菌株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其对由R.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结果表明:T.harzianum VT9-3r和B.subtilis VT4-1x能有效抑制3株病原菌的生长;B.subtilis的菌体和代谢物质都具有抑制作用,拮抗抑菌率由大到小依次为A.solani(55.4%)>R.solani(51.3%)>F.oxysporum(48.1%),无菌代谢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增强;扫描电镜观察发现T.harzianum通过竞争和重寄生作用抑制病原菌,拮抗抑菌率F.oxysporum(64.0%)>R.solani(63.6%)>A.solani(60.2%),其无菌代谢液抑菌效果则较差;盆栽试验表明2种生防菌剂处理后,均能显著防治R.solani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且使用两菌剂以1∶1体积比复合处理后,防效高达81.5%。综上,哈茨木霉主要通过重寄生、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拮抗机制抑制马铃薯致病菌,2种不同抑菌机制的菌剂复配施用能更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明振 廖学文 屈汶辉 黄克和 缪德年 张克春
[目的]本文旨在分离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作为抗生素替代品材料。[方法]通过热处理和抑菌板双重筛选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并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离菌株。体外测定分离菌株发酵上清液对4株耐药致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分离到6株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具有抗菌活性的芽孢杆菌,其中分离菌株BB11的抑菌活性最强,对沙门氏菌C782和大肠杆菌K_(12)D_(31)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15.34和6.26 mm。染色镜检BB11菌为带芽孢的革兰氏阳性菌,理化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余志 彼得R.埃利斯 克里斯托弗P.科尔佩
利用水提法制备绿茶、乌龙茶、红茶、青砖茶和普洱茶提取物,研究5种提取物对体外小肠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质量浓度(0.5mg/mL)条件下,5种茶叶提取物均能抑制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活性,抑制能力大小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青砖茶!普洱茶;与对照相比,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青砖茶提取物极显著抑制葡萄糖的吸收,但普洱茶提取物的抑制效果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茶叶提取物抑制小肠Caco-2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能力可能与加工过程中儿茶素的转化有关。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袁金梅 罗靖 朱琳琳 席婉 曾旭梅 熊康舜 王彩云 郑日如
【目的】明确不同桂花品种的主要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为桂花的产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个栽培广泛且香味典型的桂花品种‘晚银桂’、‘潢川金桂’和‘橙红丹桂’的未展期、半展开期、完全展开期和枯萎期花瓣为材料,采用有机溶剂萃取、Amberlite XAD-2树脂吸附洗脱分离结合糖苷酶水解法分别提取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对香气物质进行成分鉴定和定量分析。【结果】1) 3个品种共检测出25种游离态香气物质、28种糖苷态香气物质,包括单萜、单萜醇、单萜酮、单萜氧化物、芳香族类化合物、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物质。糖苷态香气物质的含量显著高于游离态香气物质。大量单萜类香气物质经过氧化、羟化后易连接糖基,形成无色无香的糖苷态香气物质。2)桂花的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会随着花期变化不断积累,游离态物质在花瓣完全展开期含量达到最大值,而糖苷态香气物质在开花末期含量达到最大值。3) 3个品种的香气物质成分相似但是含量差异显著。‘晚银桂’和‘潢川金桂’的游离态香气物质主要为反式-β-紫罗酮、γ-癸内酯、8-羟基芳樟醇,糖苷态香气物质主要是4-羟基-苯乙醇、4-羟基-β-紫罗酮和3-氧代-α-紫罗醇。‘橙红丹桂’的游离态香气物质主要为γ-癸内酯、芳樟醇氧化物和4-羟基苯乙醇,糖苷态香气物质主要为4-羟基苯乙醇、3-氧代-α-紫罗醇和8-羟基芳樟醇。综合分析,‘晚银桂’和‘潢川金桂’中富含类胡萝卜素裂解产物紫罗酮及其衍生物,而‘橙红丹桂’则富含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类胡萝卜素是否裂解是造成品种间香气差异的重要因素。4) 3个品种的游离态和糖苷态香气物质中的芳樟醇及其衍生物、紫罗酮及其衍生物和γ-癸内酯和香叶基丙酮均为重要的香气活性物质,具有花香、果香等香味特质,对花卉产品的香味浓郁度和香型起到重要作用。【结论】桂花的非挥发态香气物质即游离态和糖苷态种类和含量丰富,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富含的单萜及其衍生物、酯类物质和芳香族化合物可以通过添加水解酶和溶剂萃取的方法加以提取和释放,从而提升花卉产品的香味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岩 杨静美 王晓容 林嘉旋 夏恭澍 刘开启
采用平板对峙和加入法,观察了新鲜韭菜和葱的根、茎、叶等部位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用平板对峙法接种处理72 h后,韭菜和葱不同部位、不同浓度的汁液对香蕉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韭菜茎基部的汁液抑制作用最好,抑制率达63.18%;加入法接种处理72 h后,韭菜汁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效果显著,抑制率均达94%以上,并以茎基汁液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到100%;葱叶汁原液的抑制率也可达到100%;韭菜和葱各部位汁液质量分数超过55%时,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孢子萌发影响显著,病菌孢子萌发率均为0。
关键词:
韭菜 葱 香蕉枯萎病菌 抑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拥军 施兆鹏
为探求茶叶香气提取的最佳方法及条件 ,对 4种树脂进行了对比试验 ,筛选出 XAD- 2树脂作为柱吸附法的吸附剂 .采用 GC和 GC- MS对柱吸附法和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 (SDE法 )制备的香精油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SDE法与柱吸附法得到的香精油总量分别为 87.93,2 6 .6 2 ,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含氮化合物等的含量 ,SDE法是柱吸附法的 3.7,4.0 ,3.0 ,4.5和 5 .2倍 .SDE法可得到大量的吡咯、吡嗪类化合物 .SDE法在香气提取过程中产生一些化合物的合成与降解反应 ,而柱吸附法的次生反应较少 .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董秀娟 李筠 张晓华 刘佳琳 胡宗云 陈吉祥
从海水养殖水体中防腐钢片的微生物黏膜上分离筛选到一株细菌,命名为DL2。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体外抑菌实验,测定其抑菌谱,发现菌株DL2具有较广泛的抑菌谱,并且对致病性弧菌表现出较强的抑菌作用。通过常规生理生化研究和细菌鉴定系统测试,发现菌株DL2属于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具极生单鞭毛,菌落呈褐色,能产生浅褐色扩散性色素,测试结果表明,菌株DL2与Phaeobacter属细菌的特征非常相似。为了进一步确定菌株DL2的分类学地位,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与相关细菌种属相应序列的同源性进行比较并构建了系统关系树,结果显示,菌株DL2与Phaeobacter inhibens的亲缘关系最近,相...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凌空 王涵 丁诗华 吴兴镇
应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诃子、五倍子、石榴皮等16种中草药及其复方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 caviae)的最小抑菌浓度和最小杀菌浓度,应用棋盘法设计16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双联复方和10种中草药组合的120种三联复方,评估了复方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表明:16种中草药对大鲵致病性豚鼠气单胞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强弱依次为诃子、五倍子、石榴皮、大黄、槐角、覆盆子、黄芩、金樱子、肉苁蓉、丁香、川牛膝、赤芍、知母、防风、天葵子及罗汉果;在120个中草药双联复方中,5.8%为显著协同作用,82.6%为协同作用,11.6%为相加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振宇 师光禄 艾启俊 王燕 张伟
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是黄河故道地区苹果(Malus sp.)树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给苹果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苹果的质量和产量。苹果轮纹菌不仅侵染田间生长的苹果,由于其潜伏侵染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