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53)
- 2023(10817)
- 2022(9048)
- 2021(8011)
- 2020(6455)
- 2019(14397)
- 2018(14089)
- 2017(26649)
- 2016(14196)
- 2015(15837)
- 2014(16128)
- 2013(16311)
- 2012(15706)
- 2011(14578)
- 2010(14905)
- 2009(13842)
- 2008(13464)
- 2007(12158)
- 2006(11207)
- 2005(10554)
- 学科
- 济(90751)
- 经济(90615)
- 管理(36494)
- 业(33602)
- 地方(28574)
- 方法(25474)
- 企(25037)
- 企业(25037)
- 中国(24122)
- 数学(22090)
- 数学方法(21894)
- 农(20285)
- 业经(19337)
- 地方经济(17860)
- 学(15558)
- 农业(13904)
- 产业(13360)
- 环境(13181)
- 发(13160)
- 融(12556)
- 金融(12555)
- 制(12395)
- 银(11625)
- 银行(11614)
- 行(11403)
- 贸(11280)
- 贸易(11270)
- 财(11093)
- 和(11000)
- 技术(10968)
- 机构
- 学院(216427)
- 大学(213346)
- 济(101758)
- 经济(99738)
- 研究(84919)
- 管理(78248)
- 理学(65537)
- 理学院(64655)
- 管理学(63697)
- 管理学院(63276)
- 中国(63166)
- 科学(50126)
- 京(46573)
- 所(43856)
- 财(42306)
- 研究所(39446)
- 中心(36952)
- 江(34619)
- 农(34430)
- 财经(32678)
- 经济学(31970)
- 范(30798)
- 院(30657)
- 师范(30543)
- 北京(30231)
- 经(29303)
- 业大(28774)
- 经济学院(28334)
- 州(27628)
- 农业(26404)
- 基金
- 项目(137897)
- 科学(108751)
- 研究(103658)
- 基金(96874)
- 家(83763)
- 国家(83083)
- 科学基金(70365)
- 社会(67819)
- 社会科(64373)
- 社会科学(64356)
- 省(56697)
- 基金项目(50539)
- 划(46316)
- 教育(45238)
- 自然(41462)
- 编号(41118)
- 自然科(40381)
- 自然科学(40369)
- 自然科学基金(39588)
- 资助(39115)
- 发(38033)
- 成果(33449)
- 重点(32156)
- 发展(31262)
- 展(30733)
- 课题(30716)
- 部(29378)
- 创(28689)
- 国家社会(28142)
- 创新(27056)
- 期刊
- 济(128762)
- 经济(128762)
- 研究(71429)
- 中国(50999)
- 农(33033)
- 管理(31373)
- 财(30091)
- 科学(29883)
- 学报(29584)
- 教育(23518)
- 农业(22964)
- 大学(22461)
- 融(21952)
- 金融(21952)
- 技术(21256)
- 学学(21183)
- 经济研究(21121)
- 业经(20539)
- 财经(16803)
- 问题(16550)
- 经(14880)
- 技术经济(13378)
- 业(12108)
- 贸(12089)
- 统计(11931)
- 世界(11673)
- 资源(11385)
- 商业(11305)
- 策(11091)
- 国际(11017)
共检索到352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秀莉 陈梅英 谢耀如 段盼云 郑菲菲 雷国铨
运用耦合协调度与障碍度模型,根据2011—2020年福建省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数据,对茶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分析和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⑴茶产业与区域经济间相互作用较强,且由低水平的相互制约向高水平的相互促进转变,耦合协调度由轻度失调向优质协调转变;⑵影响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是茶叶出口额、第一产业贡献率、茶园面积和茶叶产量、茶叶产值及其占GDP比例,子系统中茶产业的障碍度较大。因此,为了促进茶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茶叶品质,促进茶叶出口;深化加工水平,提升茶叶产值;丰富产业融合形式,提升产业综合效益。
关键词:
茶产业 区域经济 耦合协调 障碍因子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龚月琴 雷勋平
探讨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是促进两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实证分析我国2005-2018年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演变过程,诊断影响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表明:物流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基本呈稳步上升态势,前者经历了从中级到良好水平的发展过程,后者经历了较差、中级、良好到优质水平的发展过程;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勉强协调到中等协调的演变过程;物流产业经济效益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大,信息产业知识支撑子系统对两业协调发展的影响最小;信息产业的支撑作用和物流产业的综合水平是影响两业协调发展的关键。基于研究结论,设计了促进我国物流产业与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瑾 赵辰 韩苗
[目的]开展土地利用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研究有利于促进两者协调发展,并为制定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太谷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关系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剖析了影响其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结果](1)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指数在时间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呈西高东低分布;平川区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和乡村转型发展水平整体优于山地区。(2)不同耦合作用系数的取值,对城乡建设用地转与乡村转型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2010年以来,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的协调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逐渐由明星镇向周边乡镇圈层蔓延式提高。平川区的耦合协调水平优于山地区。(3)2010—2018年,影响太谷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经历了2个阶段:第1阶段(2010—2016年)以乡村转型发展的影响为主,第 2 阶段(2017—2018 年)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影响为主。影响平川区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主要以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系统为主,山地区则以乡村转型系统为主。[结论]太谷区可通过推进城乡建设用地转型与乡村转型发展的双轮驱动,达到两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祖佳嬉 叶长盛 雷慧敏
以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从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3个方面构建"三化"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利用ESDA和GIS技术,揭示2000—2012年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并采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找出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较低,提升潜力大;在总体空间格局上,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相似地区集聚分布,热点区沿浙赣线和京九线(江西段)北段成带状集聚,冷点区主要向赣东南地区集聚,鄱阳湖周边地区的冷点区逐渐消失;阻碍江西省县域"三化"协调发展度提升的障碍因子主要表现为地均工业增加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相辉 牛胜强
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PSIR框架选取21个指标,运用F-AHP方法和障碍度诊断对2005—2013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障碍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段相辉 牛胜强
文章以甘肃省为研究对象,采用DPSIR框架选取21个指标,运用F-AHP方法和障碍度诊断对2005—2013年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和障碍度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牛建广 辛伯雄 王明琪
文章以“2+26”城市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Windows-EBM-DEA模型和加权求和法对2010—2020年“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进行测度,然后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最后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阻碍二者协调发展的障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20年“2+26”城市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M”型的发展趋势,且城市间呈现“北部高、中部次之、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2)“2+26”城市生态韧性在研究期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威胁和环保压力有所减轻,但城市间的差异较大。(3)“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协调发展水平正处于从低等向中等过渡的阶段,城市间呈现“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仍以勉强协调型城市为主体,生态环境治理压力仍较大。(4)“2+26”城市生态效率与生态韧性协调发展主要受到城市绿化建设、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治理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城市主要受到污染治理、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
生态效率 生态韧性 协调发展 障碍因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邹秀清 谢美辉 肖泽干 武婷燕 尹玉林
[目的]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主要考核指标,系统剖析31个省(市、自治区)乡村振兴水平空间差异及其障碍因子,对掌握乡村发展实绩、发现乡村发展短板,纠正乡村发展偏差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熵权TOPSIS评估当前背景下乡村发展现状;运用“障碍度”模型,探讨影响乡村发展水平提升的障碍因素。[结果]①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州等地区的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与城市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高的农业省,产业兴旺水平较高,经济发达地区、生态农业省生态宜居。尽管全国乡风文明水平并不高,仅上海、北京为理想状态,但全国乡村治理水平较好,生活富裕水平与城市经济和乡村农业发展水平关联紧密。②主要障碍因子分为4类。产业类:农业技术贡献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农药化肥施用强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生活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农村信息化程度、农村恩格尔系数;生态类:农村公共厕所卫生情况、村生活污水处理程度;治理类:农村家庭美德覆盖率、乡村治理参与程度。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经济发达的地区障碍因子主要为产业类与生活类。[结论]基于上述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在乡村振兴实施过程中应定期监测、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绩效,及时发现乡村振兴的短板,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每一步高质有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忠 张效莉
为准确刻画中国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现状,文章从新发展理念视角出发,综合考虑沿海省份的陆海优势,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各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变异系数-改进的TOPSIS法、障碍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沿海省份2011—2018年整体经济发展质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各省份间存在一定差距,但这一差距正逐渐收敛;空间上,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大致呈现南北低、中间高的“橄榄型”分布格局;时间上,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涨幅不一,增长稳定性各异;从障碍因子诊断结果看,沿海11省份经济发展质量主要障碍因素差别较大,产生的约束作用也强弱不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文成 郑伟民
本文基于SAP(集对理论),分析了PRED系统指标的反馈响应与对立变换,定义了PRED系统指标的动态集、标准动态集、协调发展集对及其基集、联系数测量方法。提出基于信息熵的指标赋权方法与联系数法PRED系统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模型。以泉州市PRED系统协调发展的诊断性评价为实例,说明方法的应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其芳 黄贤金 张丽君 陈逸
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2003年江苏省13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首先,从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减量投入、资源循环利用、资源环境安全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计算出反映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并将13个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类为宿迁、徐州、镇江、淮安、常州、无锡、扬州,平均值为1.349;第Ⅱ类为南通、苏州、泰州、南京,平均值为1.547;第Ⅲ类为盐城、连云港,平均值为1.837。其次,通过障碍度计算,对2003年限制研究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诊断。发现有7个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是资源环境安全,4个城市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
关键词:
农业循环经济 综合评价 障碍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彦杰 高启杰 杨瑞
基于我国2015—201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数字产品制造、数字产品服务、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基础保障和数字化效率提升5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赋权、泰尔指数分解差距因素、障碍度模型找出障碍因子。研究发现:全国和三大区域2015—2019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自东向西依次降低,但增长率自西向东依次升高;东部沿海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邻近省份联系较多,中部和西部较少;三大区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不明显,数字技术应用、数字产品服务和数字基础保障是现阶段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基于结论,提出强化数字基础保障、提升数字产业化发展水平、强化产业数字化服务能力和促进数字经济协调发展等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邵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一项重要的长期性战略。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原因是:产权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行政区与经济区的矛盾;区域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考核指标失衡与政府职能错位;文化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改革干部政绩考核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的政绩考核机制,正确处理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建立适合不同经济区特征的区域协调机制是制度改革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 产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郑海燕 崔春山
当前,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逐步回升,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在发展中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本文在研究中针对我国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采用了综合分析、归纳演绎以及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为例,分析了我国区域协调的宏稳发展,对进一步分析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发展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舒 张华
文章基于2010—2020年我国东三省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的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运用极值法、熵值法、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东三省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均处于上升阶段,其发展较为同步;研究期内,区域经济绩效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耦合协调度上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协调度增长乏力的困境;东三省可以通过构建区域经济共同体促进协同发展,寻找突破区域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度瓶颈的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