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75)
- 2023(8679)
- 2022(7154)
- 2021(6387)
- 2020(5057)
- 2019(11295)
- 2018(11260)
- 2017(20072)
- 2016(11444)
- 2015(12742)
- 2014(13108)
- 2013(12760)
- 2012(12248)
- 2011(11426)
- 2010(11679)
- 2009(10667)
- 2008(10451)
- 2007(9644)
- 2006(8744)
- 2005(8188)
- 学科
- 济(48520)
- 经济(48461)
- 管理(27225)
- 业(25257)
- 地方(18689)
- 中国(18667)
- 企(17963)
- 企业(17963)
- 农(15790)
- 业经(12392)
- 学(12369)
- 方法(11216)
- 制(10666)
- 农业(10651)
- 地方经济(10409)
- 融(10398)
- 金融(10391)
- 银(10362)
- 银行(10328)
- 行(10160)
- 发(9933)
- 数学(9019)
- 财(8965)
- 数学方法(8837)
- 体(8285)
- 环境(8184)
- 理论(7957)
- 贸(7831)
- 贸易(7821)
- 技术(7618)
- 机构
- 学院(165436)
- 大学(160983)
- 研究(67130)
- 济(61109)
- 经济(59485)
- 管理(52706)
- 中国(50010)
- 科学(44734)
- 理学(43149)
- 理学院(42477)
- 管理学(41445)
- 管理学院(41162)
- 农(39288)
- 京(36916)
- 所(36799)
- 研究所(33309)
- 农业(30930)
- 中心(29596)
- 财(29282)
- 业大(28623)
- 江(28412)
- 省(24762)
- 院(24318)
- 范(24191)
- 师范(23787)
- 北京(23715)
- 技术(23279)
- 州(23154)
- 财经(21396)
- 科学院(20860)
- 基金
- 项目(105885)
- 科学(80145)
- 研究(75670)
- 基金(70962)
- 家(63993)
- 国家(63378)
- 科学基金(51541)
- 省(45733)
- 社会(44378)
- 社会科(41838)
- 社会科学(41828)
- 划(37695)
- 基金项目(36420)
- 教育(34581)
- 自然(33142)
- 自然科(32313)
- 自然科学(32294)
- 自然科学基金(31643)
- 编号(31575)
- 发(29824)
- 资助(29397)
- 成果(26859)
- 重点(24873)
- 课题(24827)
- 发展(23353)
- 展(22940)
- 创(21915)
- 计划(21312)
- 部(21002)
- 创新(20571)
共检索到2762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智杰 张巧毅 赵柔 王常贵 林元山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 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温立丽 鲁婷婷 徐琼 佟德利 魏雅冬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桑黄液体发酵菌丝体多糖提取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水提取法提取桑黄菌丝体多糖的最适料水比为1∶50,提取温度为70℃,浸提时间为2h,乙醇终浓度为80%,多糖得率为3.48%。
关键词:
桑黄 液体发酵 多糖提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亚倩 庄孟颖 刘兴健 吴小平 张君丽 郑明锋 傅俊生
[目的]优化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条件,并探究绣球菌菌丝体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为绣球菌菌丝体的高效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双向液体发酵法,即在绣球菌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马尾松松针粉末,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马尾松松针添加量(0.50,0.75,1.00,1.25,1.50 g/L)、发酵时间(12,16,20,24,28,32 d)、绣球菌接种量(25,50,75,100,125,150 mL/L)、pH(4,5,6,7,8)对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的影响,优化双向液体发酵条件。以未添加马尾松松针粉的处理为对照组,提取菌丝体多糖,采用红外光谱对菌丝体的多糖结构进行分析。测定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析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当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为1.25 g/L、发酵时间为24 d、接种量为100 mL/L、pH为5时,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均较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的最优条件为:马尾松松针粉末添加量1.25 g/L、发酵时间24 d、pH为4、接种量125 mL/L,在此条件下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可达到(11.16±0.22) g/L。与对照组相比,双向液体发酵绣球菌菌丝体生物量提高了约162.10%。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法发酵得到的菌丝体多糖与对照组的红外主要吸收峰一致。抗氧化试验结果显示,绣球菌菌丝体多糖对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结论]得到了马尾松松针-绣球菌双向液体发酵产绣球菌菌丝体的最佳条件,此条件下得到的菌丝体多糖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芸 肖瑜 黄浦 覃妍 易茗
【目的】优化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的条件,以提高油茶籽粕在饲料方面的应用性能,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法】以茶皂素降解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降解茶皂素,首先以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瓶口纱布层数、接种量为单一变量进行单因子试验,然后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试验、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试验对施氏假单胞菌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试验获得的最佳单因素分别为:培养时间6d,培养温度25℃,培养基初始pH为8,瓶口纱布层数为6层
关键词:
施氏假单胞菌 茶皂素 液态发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曦茁 马建伟 汪来发 李永 余明忠
厚垣普可尼亚菌是对植物线虫有防治潜力的生防菌。利用正交设计优化厚垣普可尼亚菌液体发酵条件,利用Grow/Sigmoidal模型中的非线性拟合方程Logistic函数和Boltzmann函数构建该菌液体发酵过程中的孢子增长、底物消耗和产物生成的液体发酵动力学模型,并运用Origin Pro V8.6软件拟合求解出各模型参数。结果表明:在28℃条件下和500 mL摇瓶中,厚垣普可尼亚菌优化培养基及培养条件是葡萄糖15.0 g·L-1,玉米粉15.0g·L-1,大豆粉20.0 g·L-1,KH2PO40.25 g·L-1,MgSO4·7 H2O 0.25 g·L-1,接种量5%,初始pH 5.0,装...
关键词:
厚垣普可尼亚菌 液体发酵 动力学模型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龙涛 王舒宁 龚晖 沈恒胜 林锋强 缪伏荣
采用MTT法依次用热水、冷碱、热碱浸提姬松茸菌丝体,研究得到的3种水溶性多糖及胞外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多糖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可单独或协同Con 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以0.5-0.25μg.mL-1冷碱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可促进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
关键词:
姬松茸 多糖 脾淋巴细胞 MTT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宏雨 谢宝贵 邓优锦 朱坚 赵晨 危国强 江玉姬
对45种食用菌发酵液、菌丝水提液和醇提液的还原力、清除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部分菌种的发酵产物均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及清除.OH和O2.-的能力;菌丝醇提液的抗氧化活性比菌丝水提液强.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比较45种食用菌发酵液、菌丝醇提液和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发酵液、赤芝菌丝醇提液、榆耳菌丝水提液的抗氧化活性最高,可以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或保健品开发利用.
关键词:
食用菌 液体发酵 抗氧化活性 模糊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明 胡景江 武杭菊 曹支敏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吴月 李海群 乔雪 姜治民
为提高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专化型001菌株发酵的生物量,本研究采用响应面法对该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证明可溶性淀粉(X1)、初始p H值(X4)以及温度(X5)3种因素对不吸水链霉菌生物量的积累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响应面分析(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中,X1、二次项X42和X52均能显著影响该菌株生物量的积累。优化的最佳发酵条件组成为:可溶性淀粉34.66g·L-1、p H值7.62、温度28.29℃,此时不吸水链霉菌菌体生物量达0.0137g·L-1。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
关键词:
不吸水链霉菌 生物量 优化 响应面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袁保京 张日俊
为寻找适合灵芝胞外糖肽(EPSP)液体深层发酵工艺商业化生产的经济高效的培养基原料,在摇瓶水平上比较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碳源和氮源(各6种)对灵芝胞外糖肽(EPSP)产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玉米粉是最适合灵芝EPSP生产((2.664±0.801)g/L)和菌丝生长((4.559±0.150)g/L)的碳源;尿素是最适合灵芝EPSP生产((0.636±0.040)g/L)的氮源,豆粕粉则是最适合灵芝菌丝生长的氮源((2.222±0.256)g/L);玉米粉与豆粕粉组合是最适合灵芝EPSP生产((4.366±0.434)g/L)的碳氮源组合。本研究结果可为灵芝EPSP液体深层发酵工艺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
关键词:
灵芝 胞外糖肽 碳源 氮源 液体深层发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元 梁宗锁
【目的】优化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提取工艺,以提高猪苓胞内多糖浸提的得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确定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方法、辅助浸提方法和除蛋白方法。【结果】与水浸提相比,弱碱性溶剂浸提猪苓菌丝胞内多糖的效果更好,具体工艺参数为:按料液比1∶40添加40倍体积pH=11的NaOH,90℃浸提4次,每次60 min;酶解辅助法和超声波辅助法可有效提高猪苓发酵菌丝胞内多糖的浸提得率,其中酶解辅助浸提的效果更好,其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配比为m(纤维素酶)∶m(果胶酶)=1∶1,复合酶用量为10 mg/g,酶解80 min;蛋白酶和Sevag配合的除蛋白方法,是去除猪苓胞...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彭化贤 席亚东 刘波微 朱建义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Xi-55的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在500 mL锥形瓶中发酵培养基的最佳培养基为:蛋白胨3%,甘油1.0%,K2HPO40.05%,MgSO4.7H2O 0.15%;最适发酵条件为:时间36~48 h,温度28~30℃,初始pH为7,接种量2%,装液量100 mL/500 mL锥形瓶。20 L发酵罐扩大培养的初始pH为7.2,发酵温度28℃±0.5℃,通气量10 L/min,搅拌转速180 r/min,罐压0.05~0.06 MPa,发酵终止在44 h前,最佳放罐时间为40~44 h,此时发酵液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达 刘伟成 裘季燕 刘霆 傅俊范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梅申 沈爱光 熊晓辉 沈昌
以植酸钙作为唯一的磷源,从无花果中分离到一株产植酸酶的菌株,利用液体发酵对该菌株的发酵工艺进行研究, 获得最适发酵培养基即淀粉8 % , 葡萄糖2 % , NaNO3 1 .0 % , KH2PO40 .01 % ,KCl0 .05 % ,MgSO4 0 .05 % ,FeSO4 0 .01 % ,pH 值为5-0 ,采用10 % 的接种量,10 % 的装液量,经30 ℃,150 r/min 摇瓶培养8 d,发酵液酶活达870-87 pu/mL;采用该酶处理豆粕粉30 ℃下反应90 min,植酸( 盐) 降解率达75 % ,处理液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由0-167 mg/mL增加到12-1 mg/...
关键词:
植酸酶 植酸钙培养基 液体深层发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