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2)
- 2023(8625)
- 2022(7306)
- 2021(6458)
- 2020(5167)
- 2019(11763)
- 2018(11441)
- 2017(20972)
- 2016(11468)
- 2015(12635)
- 2014(12573)
- 2013(12435)
- 2012(11807)
- 2011(11000)
- 2010(11087)
- 2009(9913)
- 2008(9769)
- 2007(8771)
- 2006(8107)
- 2005(7562)
- 学科
- 济(53403)
- 经济(53365)
- 业(27399)
- 管理(26273)
- 企(19545)
- 企业(19545)
- 地方(18801)
- 中国(17656)
- 农(16212)
- 方法(16137)
- 业经(14143)
- 数学(13712)
- 数学方法(13534)
- 学(12410)
- 农业(11475)
- 发(10591)
- 地方经济(10544)
- 贸(9751)
- 贸易(9740)
- 易(9346)
- 环境(9094)
- 融(8928)
- 金融(8927)
- 银(8883)
- 银行(8836)
- 行(8703)
- 技术(8548)
- 制(8469)
- 和(7819)
- 发展(7747)
- 机构
- 学院(167431)
- 大学(164527)
- 研究(65182)
- 济(65111)
- 经济(63621)
- 管理(58870)
- 理学(49641)
- 理学院(48952)
- 管理学(47925)
- 中国(47782)
- 管理学院(47606)
- 科学(43509)
- 京(36585)
- 农(36423)
- 所(34864)
- 研究所(31932)
- 中心(29053)
- 农业(28554)
- 业大(28488)
- 江(27591)
- 财(27535)
- 范(24804)
- 师范(24421)
- 院(23688)
- 北京(23527)
- 省(22415)
- 州(22136)
- 技术(21405)
- 财经(21196)
- 科学院(19994)
- 基金
- 项目(112313)
- 科学(87371)
- 研究(79669)
- 基金(78301)
- 家(70549)
- 国家(69920)
- 科学基金(58438)
- 社会(49211)
- 省(47070)
- 社会科(46658)
- 社会科学(46646)
- 基金项目(41328)
- 划(39433)
- 自然(37963)
- 自然科(37061)
- 自然科学(37049)
- 自然科学基金(36386)
- 教育(36046)
- 编号(31778)
- 资助(31521)
- 发(31192)
- 重点(26424)
- 成果(25648)
- 发展(24270)
- 展(23854)
- 课题(23776)
- 创(23638)
- 部(23099)
- 计划(22354)
- 创新(22072)
共检索到265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靳建波 危起伟 孙庆亮 李罗新 甘芳
采用茜素络合物(ALC)在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发眼卵和仔鱼阶段进行浸泡标记试验,为确定合适浸泡浓度和持续浸泡时间,试验设置了6个的浓度组和4个时间梯度组。结果显示: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浸泡的仔鱼和经浸泡处理的发眼卵而出膜后的仔鱼,其耳石都出现橘红色荧光标记。浸泡发眼卵组最适处理条件是茜素络合物溶液浓度30 mg/L持续浸泡18 h,标记率100%,孵化率91%,出膜后15 d仔鱼存活率91%,标记环"非常明显";仔鱼浸泡组最适处理条件是茜素络合物溶液浓度120 mg/L持续浸泡12 h,标记率83.3%,处理15 d后仔鱼存活率92.3...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朱亚华 姜涛 陈修报 刘洪波 杨健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是我国主要增殖放流经济鱼种之一,探索有效的标志方法对其增殖放流的技术保障和效果评价无疑至关重要。本研究对草鱼仔鱼耳石进行了1 d茜素络合物(ALC)荧光标记,以确认该方法的可行性及适宜条件。结果显示,微耳石、矢耳石和星耳石均能被标记上。标记环在可见光及荧光下均能被观察到,其中,后者使用蓝色激发光(WBS)观察效果最佳。总体上,微耳石的标记效果最好,矢耳石次之。ALC浸泡对鱼体的生存及生长无显著影响,耳石上荧光信号出现和消失与鱼体开始浸泡和结束均存在约12 h的时滞。浸泡标记过的实验鱼在经过长达60 d的恢复续养后,标记环仍清晰可见,表明ALC标记效果明显且可长期存在。该方法对草鱼仔鱼的增殖放流标记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关键词:
草鱼 仔鱼 耳石 茜素络合物 荧光标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永江 柳学周 史宝 翟介明
采用茜素络合物(AlizArin Complexone,AlC)分别浸泡标记70 d和170 d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苗种耳石,设置了5个浓度组和3个时间梯度组。结果显示,AlC对半滑舌鳎70–170 d苗种的耳石染色效果明显。综合考虑存活率和标记效果,AlC浸泡标记半滑舌鳎苗种耳石的适宜浓度为100 mg/l(36 h浸泡处理)和150 mg/l(24 h浸泡处理)。相同浸泡时间下,随着AlC浓度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但实验鱼死亡率升高;相同浸泡浓度下,随着时间的增加,耳石上标记信号强度增加,实验鱼死亡率也会升高。对标记的170 d苗种进行养殖实验...
关键词:
茜素络合指示剂 半滑舌鳎 耳石 标记效果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臣 刘伟 王继隆 战培荣
以人工繁育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keta)发眼后胚胎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茜素红染料质量浓度梯度(10 mg/L,20mg/L,40 mg/L,80 mg/L)和4个浸染时间梯度(8 h,16 h,24 h,32 h),分析茜素红染料在耳石上的沉积情况,以及不同暂养天数的动态变化,以期为大麻哈鱼标志放流技术及效果评估提供基础参考。结果表明,茜素红在矢耳石和微耳石上都能形成良好标记,在可见光和黄绿激光下均检测到标记带。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可见光下标记逐渐减弱,至80 d基本消失,而在黄绿激光下标记区能长久保持,荧光强度无减弱迹象。对不同时间点的标记级数随浓度变化关系进行曲线拟合,结合...
关键词:
大麻哈鱼 胚胎期 耳石 茜素红标记 日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薛超 危起伟 孙庆亮 吴金明 李罗新
2009—2012年于陕西省陇县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采集秦岭细鳞鲑样本397尾。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秦岭细鳞鲑鳞片上的年轮特征主要表现为普通切割形;研究样本的年龄共分为5个年龄组,其中以1~3龄为主,约占85.64%;体长(L,mm)和鳞径(R,mm)具有显著的相关性(L=5.83R2+208.06R+34.99,r2=0.88);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为:Lt=729.38[1 e 0.08(t+0.5)],Wt=6 288.74[1 e 0.08(t+0.5)]2.968 1...
关键词:
秦岭细鳞鲑 年龄 生长 陕西 陇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施德亮 危起伟 孙庆亮 李罗新 杜浩
研究所用性成熟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 tsinlingensis)亲鱼为野生捕获。对其进行人工繁殖,并观察其胚胎和仔鱼发育。结果表明:在水温9.31~12.80℃,受精卵历经408 h出膜,所需积温为193.35℃.d,初孵仔鱼体长为(9.64±1.03)mm。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受精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形成阶段)、26个时期。刚出膜的仔鱼体色透明,肌节明显,无游泳能力,出膜第5天体表出现大量黑色素,12 d后卵黄囊开始消失,46 d的仔鱼各鳍条与幼鱼相似,出现幼鲑斑。通过探讨水温、溶氧和水质等对秦岭细鳞鲑早期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
秦岭细鳞鲑 胚胎发育 积温 仔稚鱼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王丰 问思恩
研究了秦岭细鳞鲑亲本人工驯化、催产、孵化和育苗的关键技术以及促熟催产中的外源性激素选择及用量。实验用野外捕捞秦岭细鳞鲑,从2011年3月开始逐年筛选,到2014年3月共培育5~9龄亲鱼580尾。实验显示,通过30 d有计划地添加黄粉虫投喂,可使野生亲鱼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注射马来酸地欧酮DOM(2.5 mg/kg)和鲑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S-GnRHa(3μg/kg),促熟催产3 d后效果明显。2013年采卵约4.56×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2.5%,平均孵化率为63.0%;2014年获得受精卵约8×104粒,平均受精率为85.5%,平均孵化率为62.5%。鱼苗上浮后的开口期和转口期...
关键词:
秦岭细鳞鲑 人工育苗 催产 驯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林 兰开勇 宋荣群 熊冬梅 李瑞娇 李军文 姜海波 邵俭
光照、底质颜色是影响鱼类行为、生存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探究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稚鱼对光照及底质颜色环境偏好,本研究以秦岭细鳞鲑子代为实验鱼[平均全长为 (3.31±0.67) cm; 平均体重为(0.42±0.18) g],开展了秦岭细鳞鲑稚鱼对底质颜色、光照强度及光照颜色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秦岭细鳞鲑稚鱼个体与群体均对黑色底质偏好明显;个体对3种光照强度(弱光区为1~5 lx, 过渡区为5~10 lx, 强光区为10~25 lx)均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强光(10~25 lx)有明显趋避性;在相同光照强度(1~3 lx)下,个体对4种光照颜色(黄、红、绿、蓝)无明显趋向性(P>0.05),而群体对绿光有明显趋避性(P
关键词:
底质 光照 选择行为 秦岭细鳞鲑 稚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司飞 任建功 王青林 孙朝徽 刘洪波 姜涛 杨健 王俊
为了探究耳石微化学标记技术在牙鲆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以全长(1.56±0.16)cm的牙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在其养殖水中分别添加0.5 mg/L、2 mg/L、8 mg/L、32 mg/L SrCl_2·6H_2O,以无添加SrCl_2·6H_2O组为对照组,人为改变牙鲆幼鱼生存环境中Sr~(2+)浓度72 h,研究不同浓度SrCl_2·6H_2O对牙鲆耳石锶标记效果。标记期间每24 h换水1次,换水量为50%,换水后补加SrCl_2·6H_2O至原始浓度,记录各浓度组标记期间及标记后的鱼苗死亡数量。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耳石样本进行分析,定量线分析结果表明, 0.5 mg/L、2 mg/L SrCl_2·6H_2O浸染不能形成牙鲆耳石锶标记。8 mg/L浓度组出现Sr峰区, Sr/Ca (Sr:Ca×1000)均值为4.50~6.60, Sr峰值为5.49~8.49。32 mg/L浓度组Sr峰区均值为4.83~7.55, Sr峰值为5.62~11.04。这说明8 mg/L、32 mg/L SrCl_2·6H_2O可对牙鲆耳石进行锶标记。但8 mg/L浓度组出现未标记样本,且Sr峰区均值较32 mg/L浓度组低。32 mg/L浓度组Sr/Ca比值显著增高,即锶标记的Sr/Ca比值为6.61±0.86,与标记前和对照组Sr/Ca比值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SrCl_2·6H_2O对牙鲆幼鱼生长无影响。经χ2检验,各浓度组在浸泡标记期间死亡率及标记后养殖90 d的累积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SrCl_2·6H_2O对牙鲆幼鱼死亡率无显著影响。因此, 32 mg/L SrCl_2·6H_2O为最佳标记浓度。
关键词:
锶标记 耳石 牙鲆 SrCl2·6H2O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彪 王硕 张博伦 刘克奉 陈卫 杨健 姜涛 曾祥茜 于莹
为了探究耳石锶标记技术在鮻(Liza haematocheila)增殖放流中的应用,以体长1 cm左右的鮻幼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养殖海水中Sr~(2+)质量浓度分别调至50、100、200、400 mg·L~(-1),以自然海水(Sr~(2+)质量浓度为7.9 mg·L~(-1))为对照组,人为改变鮻幼鱼生存环境中Sr~(2+)质量浓度48 h。待标记鮻幼鱼长至10 cm左右,采集鮻耳石样品,并利用X射线电子探针微区分析仪(EPMA)对耳石样本进行分析。耳石EPMA面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标记组鮻耳石均出现明显的"高锶标记环",并且整个实验期间标记组与对照组鮻的存活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耳石锶标记技术作为鮻小规格苗种大规模标记的方法是可行的、安全的。耳石EPMA线性分析结果显示,鮻耳石中的Sr/Ca峰值和Sr/Ca显著变化阶段均值与水体中Sr/Ca是呈线性变化的,而鮻耳石高锶标记环的宽度与水体中Sr/Ca是呈对数关系变化的。综合实验结果,50 mg·L~(-1) Sr~(2+)的标记浓度完全可以实现小规格鮻苗种大规模标记的需求。
关键词:
鮻 耳石 锶标记 Sr~(2+)质量浓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礼强 吴青 郑曙明 刘法江
对人工繁殖的细鳞裂腹鱼(Schizothorax chongi)胚胎和卵黄囊仔鱼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在水温(17±1)℃下,胚胎发育历时124h后孵出仔鱼,孵出9d后仔鱼鳔充气并开始平游;从受精卵到孵化出膜所需要的平均积温为2108.00h℃。根据对细鳞裂腹鱼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6个阶段,共25个发育时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特征。分析发现,在裂腹鱼亚科中,细鳞裂腹胚胎和仔鱼发育速度较快,特别是在肌肉效应期以后更加明显;心跳频率并不是简单的由慢到快的线性增长,而是一个快慢相间的曲线变化的过程;胚胎发...
关键词:
细鳞裂腹鱼 胚胎发育 卵黄囊仔鱼发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菲 程家骅 罗海忠
2009年4月15日-5月5日在浙江省舟山水产研究所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人工繁殖期间,逐日选择胚胎和仔鱼样本,连续解剖观察发育后期胚胎和前期仔鱼,光镜观察仔鱼矢耳石和微耳石的形态、日轮数,测定其直径,研究条石鲷的耳石日轮和生长。结果表明,受精后约26h,条石鲷胚胎听囊内出现1对矢耳石和1对微耳石;仔鱼孵出第2天形成第1个轮纹,之后每天形成1轮,孵化后天数(N)和矢耳石日轮数(D)的关系为N=D+1;在第8天左右,矢耳石上出现第2条明显的标记轮,为初次摄食轮。仔鱼耳石长径(rs,μm)与鱼体体长(L,mm)呈线性相关,其关系式为rs=18.146L-44.436;...
关键词:
条石鲷 耳石 日轮 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原居林 解林红 朱俊杰 徐钰 王高学
采用RAPD技术,对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黑河群体和湑水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黑河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5.8%,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782,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6520;湑水河的多态位点比例为23.4%,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1526,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05214。黑河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495,遗传距离为0.0664;湑水河群体内各个体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度为0.9549,遗传距离为0.0556;两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015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赵天 陈国柱 林小涛
对实验室人工繁殖的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仔鱼耳石形态发育与日轮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叉尾斗鱼微耳石和矢耳石在胚胎时已出现。微耳石在仔鱼刚孵化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近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中部圆凸两端较尖的菱形;矢耳石在仔鱼刚孵出时为圆盘状,随仔鱼发育转变为椭圆形,孵出后19d转变为一端略尖的桃形;星耳石在仔鱼孵出后第19天才出现,呈中部略凹的椭圆形。叉尾斗鱼仔鱼耳石长径(包括微耳石和矢耳石)与鱼体全长(TL,mm)呈线性相关。仔鱼耳石上第一个轮纹在孵出后第2天形成,其后每日形成1个新轮纹,生长轮数目与仔鱼日龄(D)呈线性相关,且线性方程斜率接近于...
关键词:
叉尾斗鱼 仔鱼 耳石 形态发育 日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月娟 高雷 段辛斌 姜伟 黄安阳 王珂 陈大庆 汪登强
利用耳石微结构对2018~2020年在监利断面采集草鱼和鲢仔鱼群体进行日龄鉴定,推测其孵化时间和繁殖时间,结合长江水文特征,分析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仔鱼来源,以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等对四大家鱼仔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和鲢仔鱼耳石轮纹特征相似,日龄结构也相似。监利断面2018和2019年苗汛期草鱼和鲢仔鱼苗汛期日龄分布范围为8~15日,其中主要分布在9~12日。2020年草鱼和鲢仔鱼日龄分布范围为10~22日,主要分布在12~15日。这表明,监利断面草鱼和鲢仔鱼群体日龄范围较窄,规格整齐,可能产自相同或相近的产卵场。基于日龄推测长江监利断面草鱼和鲢苗汛期仔鱼的繁殖时间与宜昌江段涨水日期基本一致,推测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主要来自于宜昌江段。2018~2020年三峡水库开展4次生态调度,仅2018年6月中旬的生态调度在监利断面出现相应的家鱼苗汛,其它5月底开展的3次生态调度在监利江段未监测到相应的苗汛,可能是因为5月下旬长江中游温度较低、饵料生物较少,影响了鱼苗的早期生长和死亡率。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在6月下旬开展生态调度,对下游仔鱼资源的补充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耳石微结构 日龄 四大家鱼 生态调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