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9)
2023(10832)
2022(9088)
2021(8042)
2020(6783)
2019(15142)
2018(14671)
2017(28010)
2016(15623)
2015(16747)
2014(16675)
2013(16465)
2012(15177)
2011(13825)
2010(13690)
2009(11995)
2008(11603)
2007(10117)
2006(8512)
2005(7494)
作者
(49333)
(41223)
(41134)
(38926)
(26251)
(20145)
(18308)
(16109)
(15685)
(14594)
(14292)
(13733)
(13450)
(13175)
(13079)
(12634)
(12586)
(12209)
(11972)
(11851)
(10650)
(10295)
(10022)
(9502)
(9308)
(9305)
(9110)
(8737)
(8464)
(8328)
学科
(65596)
经济(65536)
管理(45283)
(42760)
(34709)
企业(34709)
方法(33908)
数学(30807)
数学方法(30358)
(16764)
(16375)
(15561)
中国(15331)
环境(13755)
(13152)
贸易(13148)
(12813)
业经(12748)
(11296)
地方(11112)
(10635)
财务(10611)
财务管理(10593)
农业(10577)
(10313)
企业财务(10228)
技术(9913)
(9895)
银行(9835)
(9826)
机构
大学(224389)
学院(223538)
(91640)
经济(90084)
管理(83958)
研究(81149)
理学(74583)
理学院(73641)
管理学(71861)
管理学院(71467)
中国(57567)
科学(54959)
(51886)
(46784)
(43513)
业大(43011)
农业(41751)
研究所(40533)
(38600)
中心(36093)
财经(32002)
(31842)
(29432)
(29108)
经济学(28568)
北京(28510)
农业大学(27570)
(26353)
经济学院(26002)
师范(25848)
基金
项目(164757)
科学(129304)
基金(122891)
(113045)
国家(112254)
研究(105770)
科学基金(94566)
社会(69134)
自然(66297)
社会科(65907)
社会科学(65889)
基金项目(64992)
自然科(64909)
自然科学(64887)
(64824)
自然科学基金(63784)
(55673)
资助(51129)
教育(48598)
重点(38380)
编号(37522)
(35852)
计划(35021)
(34754)
(34429)
科研(33143)
创新(32430)
科技(30958)
(29790)
国家社会(29747)
期刊
(87843)
经济(87843)
研究(56698)
学报(50039)
(45175)
科学(41556)
中国(38591)
大学(36088)
学学(35055)
农业(30950)
管理(30007)
(28420)
(17842)
金融(17842)
(17618)
技术(16820)
经济研究(16149)
教育(15747)
财经(15609)
业大(14857)
业经(13897)
(13431)
(13036)
统计(12751)
农业大学(12480)
科技(12143)
(12000)
问题(11969)
技术经济(11124)
决策(10485)
共检索到309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益平  李向峰  王辉  胡王琴  任楚婷  黄亚茹  徐鹏  尤翠翠  柯健  何海兵  武立权  
为了提高大穗型粳稻的籽粒产量,改善稻米品质,以2个大穗型粳稻W1844和CJ03为材料,花前设置遮荫和疏行疏蘖处理改变抽穗期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贮存量,即T0(对照)、S1(遮光50%)、S2(遮光75%)、D1(每隔一行疏去整行水稻植株)、D2(在D1的基础上,将剩余行中每穴的分蘖疏去,只留主茎),探明抽穗期茎鞘NSC对大穗型粳稻结实特性、灌浆特征和品质的影响以及糖花比(抽穗期茎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颖花数之比)与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关系。与T0相比,D1、D2处理显著提高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增加了47.84%~173.59%,弱势粒的结实率提高4.1~7.2百分点,千粒质量提高6.06%~14.29%。S1、S2处理显著降低抽穗期糖花比、弱势粒结实率和千粒质量,糖花比降低了33.28%~53.79%,弱势粒的结实率下降6.8~32.8百分点,千粒质量降低13.54%~45.02%。D2和S2处理对弱势粒灌浆前期的影响较大,D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缩短了6.80,7.10 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提高65.78%,61.15%;而S2处理弱势粒灌浆前期分别延长9.50,8.26 d,平均灌浆速率降低44.35%,43.28%。D2处理能够显著改善弱势粒稻米品质;而S2处理下弱势粒品质变劣。相关性分析表明,糖花比与弱势粒的结实率、千粒质量、加工品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弱势粒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抽穗期的糖花比可通过提高弱势粒灌浆前期的灌浆速率,从而提高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千粒质量,进而改善水稻的品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缪小建  王绍华  李刚华  丁艳锋  
以Ⅱ优107(大穗)和汕优63(中穗)为试验材料,研究了2个品种灌浆结实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运转特征。结果表明,灌浆前期Ⅱ优107比汕优63具有较强的光合物质生产能力,齐穗期汕优63叶鞘和茎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高于Ⅱ优107。在物质主要输出期(齐穗后10 d内)和齐穗至成熟期间,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输出量汕优63除倒1鞘略低于Ⅱ优107外,倒2、倒3鞘均高于Ⅱ优107,汕优63茎秆输出量要远高于Ⅱ优10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俊峰1  2   崔克辉2   向 镜2  3   魏 冬2   王 凯2   黄见良2   聂立孝2  
在大田条件下,以源于珍汕97×明恢63的重组自交系群体(127个家系)为材料,测定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NSC)含量和积累量(移栽后30 d、抽穗期和成熟期)、叶面积、穗颈节间直径和维管束数量、产量等,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家系按库容量大小聚类,研究不同库容量类型水稻茎鞘NSC积累与转运特征。结果显示:家系间库容量存在较大的变异,变幅为289.4~945.4 g/m2;按库容量从小到大依次可聚类为A、B、C、D、E和F共6种类型,平均库容量分别为388.0、575.3、667.3、728.4、793.4、887.2 g/m2;抽穗期NSC含...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金鹏  赵杰  李君风  董志浩  陈雷  白云峰  贾玉山  邵涛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甲酸、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对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降解的影响。[方法]试验设无添加对照组(CK)、甲酸添加(6 m L·kg~(-1))组(F)、纤维素酶添加(0.5 g·kg~(-1))组(C)、乳酸菌添加1×106CFU·g~(-1)组(L)和乳酸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组(CL),添加量以鲜质量计。水稻秸秆青贮6、15、30和60 d后采集样品,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甲酸(F组)显著提高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P<0.05),明显改善水稻秸秆青贮发酵品质;相对于L组,CL组并没有进一步改善青贮发酵品质。整个青贮过程中,F组始终显示最低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P<0.05),C组和CL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酸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降解作用最为明显,乳酸菌和纤维素酶组合添加不但提高了发酵品质,还对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具有较为明显的降解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圣刚  吴颖仪  肖瑶  陈燕红  田华  肖立中  唐湘如  
分别以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通过设计不同的栽插孔穴直径(栽插孔径分别为20、28、35 mm,依次记为D1、D2、D3)限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研究抑制无效分蘖对不同基因型水稻的产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1、D3相比,D2显著提高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的成穗率和每穗总粒数,最终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D2、D3处理水稻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D1处理,D3处理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抽穗后叶面积大,茎鞘非结构性碳含量高,但主要供给营养器官,对产量贡献少;水稻培杂泰丰和粤晶丝苗幼穗分化期的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杜秀芳  刘盟盟  贾丽  马元丹  张汝民  高岩  
为了探讨放牧过程牲畜采食和践踏损伤对冷蒿ArtemisiA frigidA体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对盆栽冷蒿枝叶采用不同程度(轻度、中度、重度)机械损伤的方式模拟放牧,测定了冷蒿叶片和根部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淀粉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损伤初期,轻度和中度处理后冷蒿叶片中蔗糖、葡萄糖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亦弛  郭素娟  孙传昊  
【目的】探究叶面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对6年生板栗树叶片解剖结构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与叶片解剖结构的变化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植物生长延缓剂在板栗生长调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板栗‘燕山早丰’为试验材料,研究分别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矮壮素、烯效唑对板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作用及对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1)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提高板栗叶片角质层厚度,上角质层最厚可达5.46μm,为90 mg/L烯效唑处理,下角质层最厚可达1.76μm,为60 mg/L烯效唑处理;(2)除60 mg/L烯效唑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增加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叶片、栅栏组织厚度增加效果最显著的为100 mg/L多效唑处理;(3)3种延缓剂均能增加叶片栅海比值,栅海比最高可达1.52,为90 mg/L烯效唑处理;(4)除60 mg/L烯效唑处理外,其余处理均能有效增加板栗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在处理后120 d增加的最为显著。【结论】在板栗花芽分化期对叶面分别喷施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影响板栗叶片解剖结构,从而提高板栗对光能的捕获,增强其光合作用,其中100 mg/L多效唑的效果最好。多效唑、矮壮素和烯效唑能有效促进板栗叶片内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生成,本研究中60~90 mg/L烯效唑的效果最佳,延缓剂使得叶片解剖结构改变,从而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同化物增多,进而提高叶片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瑞盼  辛泽毓  王志强  郭晓阳  张丽婷  王俊哲  林同保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下,小麦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改变率与干旱敏感系数的相关性。利用室内水培的方法,以6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5%PEG和20%PEG 2个胁迫水平,以不添加PEG的正常营养液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小麦叶片和根系中主要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明显降低了各小麦品种干物质量,6个小麦品种在不同干旱水平下的抗旱性均表现为晋麦47>矮抗58>周麦22>洛旱6号>郑麦9023>西农979;干旱胁迫下6个小麦品种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总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淀粉和果聚糖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复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青勤  王奕淞  蒋治岩  陈祥伟  王秀伟  
【目的】探究典型黑土区主要水土保持树种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在器官水平的分配规律及其种间差异,以期为水土保持植物的科学选择与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典型黑土区5种水土保持树种(小叶锦鸡儿、榆叶梅、白桦、糖槭和红皮云杉)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植物叶片、枝条、干材、树皮及树根,测定并比较各器官可溶性糖、淀粉及总NSC的含量。【结果】(1)NSC含量在树种和器官之间均差异显著(P <0.05)。5种树种中叶和根的NSC含量较高,树干中可溶性糖含量最低,根中淀粉含量最高,叶片中含量最低。红皮云杉叶和枝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树种,糖槭干和根淀粉含量和NSC显著高于其他树种。(2)不同生活型树种的NSC及其组分的含量和分配也有明显差异,乔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和NSC含量高于灌木,乔木淀粉含量均表现为落叶树种大于常绿树种。(3)红皮云杉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上部分,榆叶梅将更多的NSC分配到地下部分。(4)落叶灌木将大多数的NSC分配到细根和中根上,乔木(红皮云杉)选择将细根作为根系储存NSC的主要组织。【结论】可溶性糖和淀粉在各器官中分配不同,叶和根分别是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储存结构,乔木树的NSC分配利于叶片碳同化和光合作用。在5种树种中,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均具有抗旱性,此外,红皮云杉还具有良好的耐寒性,可以更好地适应低温干旱的生长环境,因此红皮云杉、榆叶梅和糖槭是研究区域适应能力相对较强的水土保持树种。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付小斌   陈琦   刘苑秋   段天择   王力行   潘颜乐   康王朝   邓文平  
【目的】全球气温上升和降水格局变化导致的频繁干旱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研究植物干旱前后水分利用和适应的机制至关重要。【方法】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降水量梯度和2个降水间隔的双因素控制试验,研究杉木幼苗不同器官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及其相关组分质量分数对降水量和降水间隔变化的响应。【结果】随着降水量减少,杉木幼苗的NSC质量分数在吸收根、运输根、枝条和叶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枝干中则持续下降,杉木幼苗通过增加运输根、吸收根、叶和枝条的NSC质量分数,同时将吸收根的淀粉水解转化成可溶性糖,来调节细胞内的水势;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在运输根和枝干中均呈持续减少的趋势,在吸收根、叶和枝条中先增加后减少;淀粉质量分数在所有器官中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降水量过少时,杉木幼苗会消耗体内的NSC,优先供给吸收根的生存需求,导致运输根、枝条和枝干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延长降水间隔,杉木幼苗叶和运输根的NSC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叶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下降(P<0.05),运输根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显著上升(P<0.05)。【结论】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当地多年旱季月平均降水量的50%以上,可提高杉木人工林在降水格局变化下的存活率,降水量较高的地区可以适当延长浇水间隔。图3表1参5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腾  袁昭瑞  姜子涵  陈国元  李青松  吴义诚  
[目的]研究低质量浓度微囊藻毒素-LR(MC-LR)慢性暴露对生菜(Lactuca sativa)叶片及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为富营养化水体在生菜灌溉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散叶生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土培试验方法,设置不同质量浓度(0(对照组),1,5,10,30μg/L)MC-LR的水溶液灌溉生菜30 d,通过分析生菜叶片及根系中可溶性糖(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及淀粉含量、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探讨生菜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代谢对MC-LR慢性暴露的响应。[结果]10和30μg/L MC-LR组生菜对MC-LR的富集系数较5μg/L MC-LR组分别显著上升10.85%和17.83%(P<0.05),而对MC-LR的转运系数分别显著下降14.86%和12.16%(P<0.05),叶片中果糖含量及根系中葡萄糖含量和淀粉酶(AMS)活性分别显著增加了52.71%,19.13%和37.01%(P0.05),叶片和根系中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叶片中性转化酶(NI)活性分别显著降低了27.10%,38.01%和37.29%(P<0.05),淀粉合成酶活性分别显著增加20.92%,24.57%和30.28%(P<0.05),根系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AMS活性均显著增加(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成方妍  王传宽  
【目的】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储量存在空间变异,但在树干NSC储量估算时却很少考虑这种变异性。本研究量化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树干NSC储量估算的影响,为构建温带森林碳循环模型提供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无孔材树种兴安落叶松、半环孔材树种胡桃楸和环孔材树种春榆为对象,每树种各选取优势木3株,在生长季后期伐倒后按1 m区分段截取圆盘(18~21个),采用国际通用方法测定生物量;同时按树皮、边材和心材分别取样,采用苯酚硫酸改进法测定样品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最后分析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NSC储量估算的影响。【结果】树种、组织和树干高度对可溶性糖、淀粉和NSC(即可溶...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曹鹏鹤  徐璇  孙杰杰  王玉超  韩梦华  郭佳欢  冯会丽  王维枫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方法】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结果】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不同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的杨树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受种植点配置影响极显著(P<0.01),总体上枝和树干受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影响差异不显著。尽管林分NSC总储量在2种密度间(278和4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林分NSC总储量在种植点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生长季,苏北地区杨树优先将碳资源供给地上部分,其中首要的储存器官是树干。一定密度范围内(278~400株·hm-2),杨树叶中可溶性糖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林分密度相同时,正方形的种植点配置方式更有助于杨树个体对NSC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林分的固碳潜力。图6表2参35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蔡宗明  邓智文  李东宝  李士坤  陈礼光  温伟庆  郑郁善  荣俊冬  
【目的】探究不同宽度带状采伐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根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研究毛竹地下部分在不同带宽采伐后的恢复潜力,为将来毛竹林带状采伐经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毛竹纯林进行带状采伐,设置横向6、8、10 m的3种带状采伐宽度标准地,垂直长度为30 m,相邻标准地之间设置同样标准的保留带,对不同宽度采伐带和保留带的毛竹各器官进行取样,测定毛竹各器官生物量和地下部分各构件NSC含量,分析不同采伐带宽下毛竹生物量和地下构件NSC的差异。【结果】与保留带相比,8和10 m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均增加,其中8 m采伐带增幅达11.38%,3种宽度采伐带竹秆生物量大小均为8 m> 10 m> 6 m。8 m采伐带竹枝生物量显著高于6和10 m采伐带(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高峰  周再知  黄桂华  赵威威  张青青  李明  
[目的]研究氮气对土沉香结香的诱导作用及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探讨土沉香结香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以11年生土沉香树为材料,采用树干打孔填充氮气和打孔处理,氮气每隔7d填充1次,连续填充3个月,以不打孔处理为对照,于处理结束后6个月和10个月,从木质部沉香区和过渡区取样测定醇溶性提取物和沉香区沉香四醇含量;于第1次充气后30,60,90,120和150 d钻取树干木芯,测定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等可溶性糖和总糖、淀粉)含量及淀粉相关酶活性,分析醇溶性提取物和沉香四醇含量与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相关性。[结果](1)氮气诱导处理下,土沉香木质部沉香区和过渡区醇溶性提取物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