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
- 2023(932)
- 2022(868)
- 2021(843)
- 2020(827)
- 2019(1814)
- 2018(1821)
- 2017(3091)
- 2016(2181)
- 2015(2516)
- 2014(2440)
- 2013(2492)
- 2012(2462)
- 2011(2322)
- 2010(2205)
- 2009(2074)
- 2008(2197)
- 2007(2035)
- 2006(1717)
- 2005(1674)
- 学科
- 济(4858)
- 经济(4852)
- 业(4105)
- 管理(3747)
- 企(2990)
- 企业(2990)
- 学(2736)
- 农(2290)
- 方法(2287)
- 数学(1739)
- 财(1706)
- 数学方法(1702)
- 中国(1681)
- 菜(1381)
- 贸(1355)
- 贸易(1355)
- 制(1348)
- 农业(1318)
- 易(1308)
- 务(1250)
- 财务(1249)
- 财务管理(1248)
- 业经(1230)
- 企业财务(1198)
- 理论(1176)
- 地方(1161)
- 和(1145)
- 水产(1116)
- 教育(1059)
- 银(1035)
- 机构
- 学院(30656)
- 大学(30168)
- 研究(14146)
- 农(13468)
- 科学(11538)
- 农业(11173)
- 所(9364)
- 中国(9295)
- 研究所(8750)
- 业大(8744)
- 济(8127)
- 管理(8061)
- 经济(7794)
- 京(7419)
- 农业大学(6926)
- 理学(6663)
- 业(6585)
- 理学院(6518)
- 省(6513)
- 中心(6321)
- 管理学(6253)
- 管理学院(6211)
- 室(6106)
- 技术(5683)
- 实验(5619)
- 科学院(5502)
- 实验室(5443)
- 江(5412)
- 重点(5152)
- 北京(4669)
共检索到47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沈进娟 杨仕伟 刘雪姣 冉广葵 于晓虎 曾胜 张召荣 朱学栋
茎瘤芥先期抽薹给榨菜产量带来极大损失,是当前影响榨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茎瘤芥极早抽薹材料‘92’和极晚抽薹材料‘203’配制杂交组合,自交获得F2代群体,根据集团分离分析法,运用600对芸薹属SSR共有引物,进行茎瘤芥抽薹性状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筛选。最终得到1个SSR标记Ol12-D09在早抽薹基因池中扩增出特征条带,而晚抽薹基因池中无特征条带,经F2代单株验证发现与茎瘤芥早抽薹基因紧密连锁,根据Kosambi函数估算其连锁距离为10.9 c M。本研究结果筛选的SSR标记可用于茎
关键词:
茎瘤芥 抽薹 集团分离分析法 SSR标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冷蓉 张召荣 高明泉 肖丽 张建红
本文将所研究的23个茎瘤芥品种13个农艺性状归成产量、产量因素、形态数量以及生育期等四组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产量因素的典型相关高于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与形态数量性状的相关。产量因素与形态数量间的相关高于与生育期性状的相关,又高于形态数量与生育期性状间的相关。典型变量分析结果指出无论是哪两个性状组间,在关联上起作用的主要有株鲜重、瘤茎横径和瘤茎膨大期。
关键词:
茎瘤芥 农艺性状 典型相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冷蓉 张召荣 李娟 肖丽
以3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叶性状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叶长以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主;叶宽的加性效应占优势,但有时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不可忽视;叶重的上位性效应与加性效应并重,显性效应在某些组合也显著存在;上位性效应主要是加性与加性互作;叶性状的遗传基本上是以可固定遗传的加性类效应占主导地位,其F1代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向优势。
关键词:
茎瘤芥 叶性状 基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张召荣 冷蓉 李娟
以12个不同类型的茎瘤芥品种为试材进行了7个播期的分期播种试验,采用多元分析法研讨了茎瘤芥对播种期的响应与适应性。结果表明,①不同性状对播种期的响应程度不同,可分为敏感型、迟钝型和中间型等3种类型;②品种对播期的响应存在广泛的遗传变异,可将其分为4个不同的响应等级,其中三转子77和半碎叶两品种为稳定型,各性状受播期的影响均较小;③以营养生长期长短为熟性划分标准,不同熟性品种,对播种期的要求不同即熟性愈早,可适播种范围愈窄,对播期要求愈严格;并进一步分析提出在四川盆地茎瘤芥产区早熟品种宜9月中旬播种,中熟品种宜9月上中旬播种,而晚熟品种可依不同栽培目的在8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均可播种。
关键词:
茎瘤芥 播种期 响应 多元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冷容 刘义华 张召荣 李娟 冉广葵
以23份茎瘤芥品种资源为试材,在晚播条件下对茎瘤芥15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力等遗传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的大小次序为营养生长期、瘤茎膨大期、茎/叶、菜形指数、瘤茎横径、瘤茎纵径、菜皮百分率、叶宽、瘤茎产量、瘤茎空心率、开展度、株鲜重、出苗至瘤茎膨大始期、叶长、株高;瘤茎空心率、茎/叶、菜皮百分率、瘤茎产量等性状遗传变异系数较大、遗传力和遗传进度均较高,在选育群体中进行选择和利用,其选择潜力大,选择有效,可望获得较大的遗传进展。
关键词:
茎瘤芥 晚播 数量性状 遗传参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张召荣 赵守忠 肖丽 冉光葵
以5个茎瘤芥自交系为亲本试材,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B1、B27个世代材料,对茎瘤芥营养生长期瘤茎蜡粉的遗传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瘤茎有蜡粉对无蜡粉为显性,由一对核基因控制。
关键词:
茎瘤芥 瘤茎 蜡粉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李娟 张召荣 赵守忠
利用现蕾期有较大差异的2个茎瘤芥自交系作为亲本配制了1个杂交组合,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对其衍生后代家系群体P1、P2、F1、B1、B2、F2现蕾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y154×b145的现蕾期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F2分别为47.22%、37.95%和46.45%;现蕾期改良时要有效地利用主基因,宜在中高世代选择。
关键词:
茎瘤芥 现蕾期 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义华 冷蓉 张召荣 周光凡 范永红 肖丽 李娟
以6个茎瘤芥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B2世代为试材,采用世代平均数分析的多元回归法,对茎瘤芥生育期的基因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种F1代生育期基本没有超亲现象,双亲生育期的表现制约着F1代的表现;遗传以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显性效应在某些组合显著存在,并显得重要;上位性效应较为普遍,其主要是加性与加性的互作;加性类效应明显大于非加性类效应;生育期的遗传改良宜累加选择。
关键词:
茎瘤芥 生育期 基因效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燕 李瑶
【目的】异硫代氰酸盐(Isothiocyanates,ITCs)具有抗癌和植物杀虫剂的作用,为解决天然硫苷酶提取复杂、费用昂贵等问题,【方法】本研究采用RT-PCR法扩增硫苷酶的关键基因MYR1,通过构建硫苷酶表达载体,并在毕赤酵母中进行体外诱导表达,以获得外源硫苷酶。将从榨菜叶中提取的总RNA,通过Sal I酶切,插入p PIC9K-S表达载体构建重组子。在YPD培养基中菌体悬浮培养至OD600为1左右,更换BMMY培养基进行诱导表达72 h。【结果】提取菌液进行SDS-PAGE电泳检测分析,发现表达蛋
关键词:
MYR1 硫苷酶 质粒构建 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先淑 谢朝怀 胡相云 余学川 朱嗣华 李进 文颖
以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为试材,分析了不同栽培条件下茎瘤芥瘤茎产量和空心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播期、采收期对瘤茎产量和空心有极显著影响;播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明显下降;采收期推迟,瘤茎产量、空心率和空心指数则明显增加。分析提出在重庆海拔500 m以下地区9月中旬播种,翌年2月中旬采收能较好地实现瘤茎低空心与丰产的协调统一。
关键词:
茎瘤芥 产量 空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籍贵苏 张立英
利用63对SSR引物对19个甜高粱及11个其他类型的高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SSR引物有较高的多态性,90.5%的引物具有2~6条的扩增带,有6对SSR引物的扩增带与甜高粱有关。
关键词:
甜高粱 SSR 分子标记 相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姚韩韩 林志华 肖国强 柴雪良
以浙江乐清泥蚶养殖群体为育种基础群,经过2代连续选育获得了泥蚶快速生长品系,生长对比试验发现其在壳长、壳高、壳宽、总体质量等性状上都表现出了显著的生长优势。为了研究快速生长品系的遗传结构并筛查生长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利用AFLP标记技术对泥蚶快速生长品系和对照组群体的基因组DNA进行了PCR扩增和电泳检测。采用40对多态性丰富的引物组合在64个个体中共扩增出2180条带谱,扩增位点总多态性比例达85.6%。从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s信息指数反映的遗传多样性来看,选育品系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对照组群体。群体遗传分化系数GST(0.0224)和基因流Nm(22.2811)数据显示,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楠 常玉梅 唐然 何强 张利民 梁利群
本研究以来自达里湖(碱水)和松花江(淡水)的瓦氏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杂交F2为实验材料,通过碱度耐受实验进行性状测定,以39对多态的EST-SSR和SSR为标记,对77个F2个体进行基因分型,根据Fisher确切概率法对F2基因型和耐碱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有2个标记与耐碱性状显著相关(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利群 高俊生 李绍戊 孙效文 雷清泉
以黑龙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Temminck et Schlegel)、荷包红鲤抗寒品系(Cyprinus carpiovar.wana-nensis)、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var.wananensis)、柏氏鲤(Cyprinus pellegniniTchang)以及荷包红鲤抗寒品系和柏氏鲤的杂交F2的DNA样品为材料,用20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PCR扩增,获得了1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RAG20,并在F2代分离个体中得到验证。至此,本实验室共获得10个与鲤鱼抗寒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更加证明抗寒性状是数量性状(QTL)受微...
关键词:
鲤鱼 抗寒 SCAR RAPD 分子标记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斐 李式军 奥岩松 陈广福
对大白菜(Brasicacampestrisesubsp.pekinesis)抽薹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大白菜抽薹期是受核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与细胞质遗传无关;该性状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其中加性基因效应比显性基因效应更为重要,显性效应表现为部分显性;控制该性状的隐性基因比显性基因要多,早抽薹对晚抽薹为显性。
关键词:
大白菜 抽薹期 遗传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