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8)
2023(1809)
2022(1561)
2021(1469)
2020(1353)
2019(3103)
2018(3099)
2017(6068)
2016(3415)
2015(3507)
2014(3373)
2013(3270)
2012(3135)
2011(2589)
2010(2588)
2009(2381)
2008(2283)
2007(2038)
2006(1813)
2005(1700)
作者
(9875)
(8248)
(8186)
(7984)
(5360)
(4051)
(3761)
(3184)
(3162)
(2961)
(2938)
(2851)
(2843)
(2736)
(2676)
(2646)
(2546)
(2519)
(2422)
(2415)
(2252)
(2078)
(2072)
(1888)
(1811)
(1791)
(1788)
(1747)
(1697)
(1662)
学科
(12466)
经济(12463)
(8542)
(7536)
企业(7536)
管理(7243)
方法(5515)
(5176)
数学(4964)
数学方法(4916)
结构(4864)
(3963)
产业(3808)
中国(3388)
(3331)
产业结构(2904)
(2804)
(2712)
(2702)
财务(2702)
财务管理(2699)
企业财务(2639)
地方(2595)
体制(2548)
业经(2434)
(2360)
贸易(2358)
(2309)
水产(2156)
(2096)
机构
大学(45376)
学院(44260)
(18144)
经济(17824)
研究(17518)
管理(14776)
理学(12985)
理学院(12809)
中国(12716)
管理学(12492)
管理学院(12407)
科学(12128)
(9636)
(9514)
(9247)
研究所(8907)
(8020)
农业(7792)
业大(7425)
中心(7411)
(7097)
(6782)
财经(6546)
经济学(6285)
(6029)
(5945)
师范(5755)
研究院(5729)
经济学院(5716)
北京(5600)
基金
项目(31691)
科学(24493)
基金(23376)
(21611)
国家(21456)
研究(20683)
科学基金(17625)
社会(13177)
社会科(12556)
社会科学(12553)
(12229)
基金项目(12053)
自然(11985)
自然科(11702)
自然科学(11695)
自然科学基金(11518)
(10829)
资助(10071)
教育(9245)
重点(7848)
编号(7704)
(7141)
(6986)
计划(6837)
科研(6509)
成果(6435)
(6385)
科技(6208)
创新(6098)
(5782)
期刊
(18324)
经济(18324)
研究(12296)
学报(10577)
科学(8423)
中国(7517)
大学(7511)
(7446)
学学(7189)
(6334)
管理(5505)
农业(4932)
(3850)
金融(3850)
经济研究(3650)
财经(3574)
教育(3227)
图书(3212)
(3156)
技术(2987)
业经(2679)
问题(2619)
(2594)
业大(2561)
书馆(2463)
图书馆(2463)
(2458)
水产(2122)
(2097)
农业大学(2091)
共检索到64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贯宇  陈新军  刘必林  方舟  
为了研究耳石和角质颚微结构在茎柔鱼年龄鉴定中的应用,实验根据2013年7—10月中国鱿钓船在秘鲁外海(79°57'~83°24'W、10°54'~15°09'S)采集的茎柔鱼样本,提取出39尾茎柔鱼的耳石、上角质颚和下角质颚,对其微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微结构的生长纹进行计数及其差异性比较。结果显示,角质颚微结构头盖背侧区域的生长纹较为完整,通过观察头盖背侧边缘的生长纹可以消除喙部被腐蚀所产生的影响;下角质颚与上角质颚的微结构十分相似,均具有喙部纵向生长纹和喙部截面纵轴,然而,在形态和色素沉着等方面又有所不同。分析认为,耳石轮纹数与上颚轮纹数、耳石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以及上颚轮纹数与下颚轮纹数均呈线...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建华  张鑫浩  金岳  林方龙  陈新军  
中国枪乌贼(Uroteuthis chinensis)是我国近海头足类渔业的重要物种,为研究中国枪乌贼的耳石和角质颚在其年龄鉴定中的应用,根据2016年4月南海北部陆架区采集的中国枪乌贼样本,对其耳石和上角质颚的微结构进行观察,并建立基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与胴长的关系。结果显示,胴长与角质颚和耳石的日龄呈线性关系;耳石和角质颚生长纹相似,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但耳石的生长纹较上角质颚生长纹清晰,在耳石和角质颚上均发现有日轮和亚日轮,且都有标记轮,但耳石标记轮比角质颚标记轮多样。耳石轮纹和角质颚轮纹与胴长都呈线性相关关系。研究对比两者表明,角质颚微结构上生长纹会出现叠加沉积导致其轮纹数不完整,而且中国枪乌贼个体小,生长纹叠加多,更加难以观察,因此,耳石更适合作为中国枪乌贼的年龄鉴定的材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必林  陈新军  李建华  
根据采集于东太平洋哥斯达黎加、秘鲁和智利外海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了其生长纹、标记轮和其他异常结构。结果显示,耳石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按照生长纹宽度的不同可分为后核心区、暗区和外围区3个明显的生长区。通过对后核心区和暗区生长纹的计数显示,哥斯达黎加、秘鲁和智利外海3个海区的茎柔鱼仔鱼的年龄分别约为26、32和33日龄,稚鱼的年龄分别约为86、84和88日龄。茎柔鱼的耳石微结构中存在7类标记轮,它们的形成与茎柔鱼自身的内源节律(孵化、交配、产卵等)和外部环境压力(温度骤变、捕食者攻击等)等因素有关。研究还在个别茎柔鱼的耳石中发现一些不规则的异常结构(副核心、附生长纹、附中心)和生长纹方向...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方舟  刘必林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测量了491枚耳石外部形态参数和耳石重量(雌性274枚、雄性217枚),结合耳石的日轮,对耳石微结构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耳石的生长纹由明暗相间的环纹组成,耳石中心为黑色,呈水滴形;从核心到侧区边缘,轮纹宽度由窄至宽,亮度由明至暗;侧区到北区边缘,轮纹则由宽至窄,亮度由暗至明。根据生长纹的宽度和颜色的明暗,可将整个耳石分为3个区域,即后核心区、暗区、外围区。不同群体间耳石总长(TSL)和最大宽度(MW)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建华  陈新军  刘必林  方舟  
实验通过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分析哥斯达黎加外海茎柔鱼耳石的微量元素,了解其微量元素组成及其与表温关系,推测其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栖息环境。结果表明,茎柔鱼耳石含有54种元素,其中Ca、Na和Sr为主要元素。总体耳石Sr/Ca大于太平洋褶柔鱼、巴塔哥尼亚枪乌贼和黵乌贼。胚胎期耳石Sr/Ca最高,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Sr/Ca与表温呈反比例关系。不同孵化月份的茎柔鱼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耳石Sr/Ca差异不明显。Ba/Ca可看做茎柔鱼垂直移动的指标元素,茎柔鱼仔鱼至成鱼期耳石Ba/Ca呈"U"型变化,与其幼体生活在海水表层,成体生活在较深层海水相对应。茎柔鱼耳石Mg/Ca核心高外围低,可能与耳石生长率逐...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陆化杰  刘必林  陈新军  方舟  
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东太平洋海域重要的经济头足类,分布很广,群体结构和生活史过程复杂。头足类耳石生态信息丰富,多被用于生活史重建、群体划分等领域的研究。本研究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和2008年在智利外海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利用激光剥蚀电感等离子质谱法(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LA-ICP-MS)分析了18枚茎柔鱼耳石的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分布特性。分析表明,茎柔鱼耳石主要由48种元素组成,含量最多的前10位元素分别为钙(Ca)、锶(Sr)、钠(Na)、硅(Si)、钾(K)、镁(M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化杰  陈新军  
根据我国鱿钓船2007、2008和2010年在西南大西洋作业期间采集的3 462尾阿根廷滑柔鱼样本(其中2007年308尾、2008年262尾、2010年2 892尾),利用耳石微结构研究了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的日龄、生长和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阿根廷滑柔鱼生命周期大约为1年,渔获物主要由冬生群(6—7月)和秋生群(3—5月)组成,不同年份捕捞群体有差异。不同产卵群体、不同性别的阿根廷滑柔鱼胴长和体质量生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冬生群,雌、雄个体胴长的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线性函数来拟合为最适,体质量生长方程则分别用幂函数和指数函数来拟合最适;秋生群,雌、雄个体的胴长生长方程分别用指数和对数函数拟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文平  黎雨轩  李钟杰  谢松光  
2007年7月、8月和9月在长江口区域从小型拖网和张网渔获物中获取凤鲚幼鱼,摘取矢耳石进行耳石微结构分析,确定凤鲚幼鱼的日龄和孵化日期,分析个体早期生长过程。凤鲚幼鱼的体长范围为25.6~63.2 mm,矢耳石形状与成鱼耳石相似,为不规则扁椭球形,只有一个翼状突起。耳石横截面磨片上具有一个核和一个原基。耳石原基的直径为12.5~22.8μm,平均为(14.3±4.8)μm(n=111)。耳石核中心到第一个生长轮的距离为(24.9±6.4)μm(n=44)。生长轮在耳石长轴上排列较疏且不清晰,短轴上较密但清晰。凤鲚幼鱼的日龄为54~128 d,对应的孵化日期为2007年4月10日至7月23日,高...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静远  刘必林  金宵  
茎柔鱼角质颚不仅表面存在色素沉积的梯度变化,从喙部到翼部黑色素逐渐变浅,其机械性能也存在显著的梯度变化,喙部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从喙部到翼部机械强度逐渐变小,韧性逐渐增大。测定无水以及水合状态下茎柔鱼角质颚不同部位(喙部、侧壁、翼部)的机械强度(杨氏模量),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内部分子交联结构,并利用电子扫锚显微镜观察了其不同部位表面和断面上的物理结构,探究茎柔鱼角质颚机械强度梯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无水茎柔鱼角质颚具有很高的杨氏模量,模量从喙部到翼部差异不显著(P>0.01);而水合的角质颚杨氏模量明显减小,模量从喙部到翼部呈现显著梯度变化(P<0.01)。茎柔鱼角质颚主要含有蛋白质、儿茶酚、壳聚糖和水,其机械强度随蛋白质、儿茶酚含量增加而增大,机械强度同时与内部分子交联反应形成的多巴-多交联多聚体以及与其表面和断面上物理结构有关,茎柔鱼喙部断面层状结构十分显著,生物体中分层越明显,其机械强度越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易倩  陈新军  贾涛  刘必林  李刚  
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其耳石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8年5月—2009年10月智利、哥斯达黎加、秘鲁外海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三海区间耳石外部形态特征及生长模式差异。研究认为,不同海区间耳石形态特征差异显著(P<0.05),耳石长度指标均出现显著性差异,角度指标中仅背侧区夹角出现显著性差异。主成份分析认为,耳石总长(TSL)是表征耳石形态特征的最显著指标,吻区夹角是表征智利、秘鲁外海耳石的显著性角度指标,吻侧区夹角是表征哥斯达黎加外海耳石的显著性角度指标。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三海区耳石各部分均异速生长,其形态变化趋势为整体变得狭长、背区逐渐宽大,耳石重心不断向背区转移,符合中上...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贾涛  陈新军  李纲  陆化杰  刘必林  马金  
茎柔鱼是大洋性重要经济头足类,其耳石包含着重要的生态信息。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耳石样本,分析其耳石外部形态,探讨耳石形态差异及生长模式。研究认为,茎柔鱼左右耳石及其分区间的形态差异均不显著(P>0.05)。主成分分析认为,耳石总长(TSL)、吻侧区间长(RDL)、吻侧区夹角(RDA)可表征左耳石形态特征,TSL、吻区基线长(RBL)、RDA可表征右耳石形态特征。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耳石各部分均异速生长,其形态变化趋势为整体狭长、吻区长窄、背区宽大,符合中上层头足类耳石特征。耳石生长表现为两个阶段,TSL为1600μm前后其耳石形态出现显著差异。RDL/TSL由上升变为下...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贾涛  陈新军  李纲  陆化杰  刘必林  马金  
根据2009年7-8月哥斯达黎加外海采集的茎柔鱼样本,利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了茎柔鱼耳石与个体生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耳石各形态参数与胴长(ML)关系显著(P<0.05)。耳石形态先于生长速度发生显著性变化,同时各形态参量发生显著性变化时间不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新军  马金  刘必林  陆化杰  曹杰  
根据2007年7—10月在西北太平洋柔鱼传统作业渔场采集的样本,利用耳石微结构对其渔获群体结构、年龄与生长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雌性个体胴长为200~395 mm,日龄为123~258 d;雄性个体胴长为200~353 mm,日龄为127~274 d。7、8月渔获样本的优势日龄为151~180 d,9月为181~210 d,10月为211~240 d。孵化日期为2006年12月下旬至2007年6月上旬,其中1—4月为高峰期。雌性个体的胴长绝对生长率平均为(1.175±0.127)mm/d,雄性为(0.952±0.213)mm/d。其胴长、体质量与日龄的关系可分别用线性和指数方程来拟合,雌、雄个...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月娟  高雷  段辛斌  姜伟  黄安阳  王珂  陈大庆  汪登强  
利用耳石微结构对2018~2020年在监利断面采集草鱼和鲢仔鱼群体进行日龄鉴定,推测其孵化时间和繁殖时间,结合长江水文特征,分析监利断面四大家鱼仔鱼来源,以及三峡水库生态调度等对四大家鱼仔鱼资源的影响。结果显示,草鱼和鲢仔鱼耳石轮纹特征相似,日龄结构也相似。监利断面2018和2019年苗汛期草鱼和鲢仔鱼苗汛期日龄分布范围为8~15日,其中主要分布在9~12日。2020年草鱼和鲢仔鱼日龄分布范围为10~22日,主要分布在12~15日。这表明,监利断面草鱼和鲢仔鱼群体日龄范围较窄,规格整齐,可能产自相同或相近的产卵场。基于日龄推测长江监利断面草鱼和鲢苗汛期仔鱼的繁殖时间与宜昌江段涨水日期基本一致,推测该江段四大家鱼鱼苗主要来自于宜昌江段。2018~2020年三峡水库开展4次生态调度,仅2018年6月中旬的生态调度在监利断面出现相应的家鱼苗汛,其它5月底开展的3次生态调度在监利江段未监测到相应的苗汛,可能是因为5月下旬长江中游温度较低、饵料生物较少,影响了鱼苗的早期生长和死亡率。基于研究结果,建议加强在6月下旬开展生态调度,对下游仔鱼资源的补充有较好的效果。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廷廷  王玉堃  袁威  金显仕  陈超  孙耀  
以渤海海域采集的小黄鱼(Larimichthy polyactis)幼鱼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矢耳石的微结构特征。结果显示,小黄鱼矢耳石中心核呈圆形,平均直径为(24.35±0.72)μm,核内耳石原基为深黑色的圆形结构,平均直径为(12.07±0.58)μm,第1日轮距中心核的距离为(14.11±1.08)μm。初次摄食标记轮出现在第4条日轮处,标记轮暗带颜色加深、清晰可辨,该标记轮距中心核的距离为(20.67±2.28)μm。小黄鱼矢耳石前20条日轮,轮纹由圆环状逐渐变为椭圆,沿最长轴方向的轮纹宽度变化范围为6.51~14.37μm,且随着日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宽;20~40条日轮间轮纹宽度呈显著升高,40~85日龄轮纹宽度变化相对平稳,第56~60条轮纹处出现轮纹,平均宽度最大值为41.59μm。在小黄鱼矢耳石日轮沉积过程中,伴随着亚日轮结构的形成,亚日轮清晰度差,轮纹宽度较窄且波动较大,在显微镜下对视野轻微调焦时会暂时性"消失"。本研究对小黄鱼的矢耳石特征结构进行了分析,以期为野生小黄鱼及其他鱼种的日轮判断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