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8)
2023(9249)
2022(7720)
2021(6897)
2020(5545)
2019(12608)
2018(12260)
2017(24218)
2016(13026)
2015(14359)
2014(14366)
2013(14448)
2012(14078)
2011(13018)
2010(13136)
2009(11924)
2008(11839)
2007(10568)
2006(9296)
2005(8629)
作者
(39026)
(32685)
(32629)
(30743)
(21123)
(15877)
(14745)
(12605)
(12412)
(11783)
(11375)
(11015)
(10584)
(10526)
(10491)
(10036)
(9551)
(9548)
(9467)
(9340)
(8324)
(8227)
(8041)
(7464)
(7406)
(7379)
(7253)
(7228)
(6741)
(6547)
学科
(68054)
经济(67993)
(37159)
管理(35141)
方法(28488)
(27921)
企业(27921)
数学(25816)
数学方法(25679)
中国(20085)
地方(19703)
(17347)
(14528)
业经(14076)
农业(12297)
(12193)
金融(12193)
(11709)
银行(11692)
(11519)
贸易(11509)
(11337)
地方经济(11323)
(11296)
(11219)
(11048)
(10351)
技术(9995)
环境(9399)
(8866)
机构
学院(192102)
大学(190823)
(84255)
经济(82679)
管理(70889)
研究(69624)
理学(60738)
理学院(60015)
管理学(59137)
管理学院(58766)
中国(52698)
科学(41272)
(40459)
(39588)
(35601)
(34777)
研究所(32070)
中心(31379)
财经(31350)
(29331)
(28608)
业大(27800)
经济学(27118)
农业(27077)
北京(25779)
(25613)
师范(25315)
(25009)
经济学院(24567)
(23991)
基金
项目(126184)
科学(100270)
基金(92307)
研究(91343)
(80604)
国家(79890)
科学基金(68498)
社会(60096)
社会科(57243)
社会科学(57232)
(49740)
基金项目(48188)
自然(43242)
自然科(42288)
自然科学(42279)
教育(41983)
(41759)
自然科学基金(41564)
资助(38556)
编号(35042)
(32623)
重点(28786)
成果(28697)
(28512)
发展(26424)
(26374)
(25981)
课题(25670)
国家社会(25406)
创新(24726)
期刊
(95445)
经济(95445)
研究(60017)
中国(40612)
(32697)
学报(31089)
(29104)
科学(28255)
管理(27013)
大学(23605)
(23372)
金融(23372)
学学(22433)
农业(22253)
教育(20610)
业经(16479)
财经(16396)
经济研究(16298)
技术(15828)
(14054)
问题(12830)
(11651)
(10320)
商业(9863)
技术经济(9691)
世界(9128)
统计(8965)
国际(8664)
科技(8545)
(8522)
共检索到2958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信童  何永军  刘杨  陈火英  
[目的]本文基于茄亲本及F_2材料高通量测序数据,开发茄果皮着色光敏性相关dCAPS标记,为标记辅助选择及果皮着色光敏性基因定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果皮着色光敏感茄品种‘蓝山禾线’和光不敏感茄品种‘145’及其60个F_2单株为材料,通过高通量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和群体分离分析法(BSA)相结合,在候选区间内设计dCAPS引物,开发多态性共显性标记,并使用192个F_2单株和123个茄品种对标记进行验证。[结果]茄果皮着色光敏性为单基因控制的显性遗传。根据BSA-seq和关联分析,当置信度为0.99时,在第10号染色体上鉴定出3个候选区段87.080~88.090 Mb、91.475~92.475 Mb、92.785~93.785 Mb,总长度为3.01 Mb。在候选区段开发了1个可用于区分果皮着色光敏感和光不敏感茄的dCAPS-9标记,该标记在192个F_2单株和123个茄品种中的表型对应度分别达到98.4%和91.9%。[结论]dCAPS-9在分离群体及品种鉴定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茄果皮着色光敏性标记辅助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龙岗  王美兴  
【目的】降低果皮纤维素是甜玉米品质改良的重要目标,然而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调控的研究甚少,相关调控基因尚未定位。利用纤维素含量差异的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通过特异位点扩增片段(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sequencing,SLAF)测序和分离混池分析(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定位控制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染色体区段,鉴定调控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候选基因。【方法】以果皮纤维素含量显著差异的E327和G5-1为亲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对RILs群体进行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测定,并根据纤维素含量的结果选择纤维素含量高、低的样本进行混池,用于SLAF标签的鉴定和BSA分析。在BSA分析中,首先对两混池和2个亲本DNA用HaeⅢ和Hpy166Ⅱ进行酶切,回收414—464 bp的酶切片段进行Illumina建库,并进行SLAF测序,然后根据多态性SLAF标签开发SNP标记,利用SNP标记对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进行关联分析,鉴定调控甜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染色体区段。分析这些区段所包含的玉米基因,并找到它们对应的拟南芥同源基因,通过查阅拟南芥相关基因功能研究的文献,进一步鉴定控制玉米果皮纤维素含量的候选基因。【结果】两亲本和2个混池SLAF建库测序得到的SLAF符合预期,基于SLAF测序数据,鉴定了73 786个多态性SLAF标签,这些SLAF标签均匀分布在玉米的10条染色体上。在这些多态性标签中得到了523 395 SNP位点信息。通过关联分析,调控果皮纤维素变异的基因被定位到玉米基因组的6个染色区段,都位于玉米的第5染色体上。在这些区段上,一共有47个玉米基因。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在这些关联的染色体区段最终确定了9个候选基因。【结论】定位到调控玉米果皮纤维素的含量的基因,表明此方法可以用于基因定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利芬  夏仁学  周开兵  
以不同地点的纽荷尔脐橙为材料,测定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以及成熟果实的外观色泽。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对果皮单一色素含量动态变化趋势和各时期单一色素含量的高低都有明显的影响,在果实膨大期,在各时期果皮间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值的变化趋势相同,并且分别无显著的差异。果皮着色主要决定于“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总量”比值高低,而与单一色素含量无直接关系。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  张鹏  王铁杆  张敏  任鹏  钟晨辉  胡程睿  
根据铜藻转录组测序数据来进行微卫星标记的发掘,共获得2 800个微卫星位点。二碱基重复出现的次数最多,占32.82%,其次是三碱基重复,占25.21%;在所有重复单元类型中,AC/GT出现频率最高,占9.18%;重复序列的长度则主要集中在12~20 bp,占72.79%;重复次数主要集中在5~10次,占74.14%。随机选取74对引物进行验证,最终获得18个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标记。对31株铜藻个体进行检测和评价,共扩增得到4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3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1,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18,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65,在18个位点中有11个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开发的微卫星标记为后续铜藻多样性、起源和迁移等遗传学问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红  徐莹莉  王超楠  黄志银  范伟强  李梅  张斌  
为开发青麻叶大白菜中抗干烧心病连锁紧密的分子标记,加速优质抗干烧心病品种的培育。以优良的青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H227和白麻叶高代自交系材料G83同步构建了200份F_2及100份BC_1F_1群体作为试验材料,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扦插法对群体的抗感表型进行多次鉴定并统计分析了青麻叶大白菜中干烧心病的遗传规律,同时结合BSA法利用软件JoinMap 4.0和Mapchart对干烧心抗病基因进行初步定位及标记开发。结果发现,由干烧心病抗感差异显著的亲本所构建的F_2群体和BC_1F_1群体病情分级均呈现明显的单峰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抗性遗传规律具有数量性状遗传特征。基于大白菜基因组数据库的序列信息和所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试验材料中的抗病基因被定位于A07染色体上,并设计得到1个与抗干烧心病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BrIDCRT07。该分子标记介于BrID10343和BrID10349之间,与BrID10343的遗传距离为0.13 cM,与BrID10349的遗传距离为0.78 cM。经验证该标记在F_2群体的吻合率达86.8%,BC_1F_1群体吻合率达94.9%,可作为今后大白菜抗干烧心资源的辅助筛选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爱芬  陈婉婷  祁建民  徐建堂  林荔辉  林培清  张立武  方平平  
为开发黄麻SSR引物,为黄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研究提供有利工具,在黄麻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采用MicroSAtellite(MISA)软件进行SSRs搜索,并对部分SSR引物的多态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在1kb以上的13 718条unigene中,共检测到8 571个SSR位点,占评估序列数目的62.47%,平均每3.47kb有1个SSR;2)所开发的SSR标记中,单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占42.15%,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序列也较丰富,分别占14.80%和16.74%;3)利用Primer3.0软件设计了与木质素合成酶基因及MYB转录因子相关的880对引物,随机选取29对引物,以8份不同类型黄麻种质进行多态性验证,获得8对具有稳定多态性的引物,多态性引物比率为27.58%。结果表明,基于黄麻转录组序列的SSR标记开发是可行的,开发的SSR标记可为黄麻属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及功能基因的挖掘等研究提供有利工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荣瑞芬  冯双庆  赵玉梅  
为揭示UV-C诱导采后果蔬抗病性机制的细胞结构基础,对比观察经2.4 kJ/m2UV-C照射后存于24℃下第4天和第8天的绿熟番茄佳粉15果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及人工接种链格孢菌的抗病性。结果表明,UV-C处理可使果皮细胞中叶绿体等细胞器衰老延缓,细胞壁和细胞质变得致密和粘稠,电子透明度减小,中胶层分解推迟;人工接种后第3天,处理果发病率较对照降低31.67百分点,第10天降低15.27百分点,病情指数降低16.90。2.4 kJ/m2UV-C照射可提高番茄果实抗病性,增强果皮细胞壁防御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郝晓芬  王志民  王根全  王贵荣  王晓宇  王潞英  王节之  
为加快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寻找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利用SSR方法对谷子光敏雄性不育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首先用166对引物在谷子光敏不育系GM与恢复系恢东1号两亲本间进行了筛选,其中有61对引物在亲本间存在差异;经F2群体153株单株验证后,仅有一对引物b159和目标基因连锁;通过Kosambi函数计算,其连锁距离为13.5 cM,位于第6条染色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广华  原换换  樊晓聪  顾海科  宋梅芳  肖阳  孟凡华  郭林  杨青华  詹克慧  杨建平  
【目的】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世界上最广泛种植的蔬菜作物之一,其种植已由春、秋两季种植转变为四季栽培,因此,研究甘蓝对光温的反应能力是品种改良的重要基础。光敏色素是植物最重要的一类光受体,主要响应远红光和红光的变化,其中,光敏色素B是红光的最主要受体,与光形态建成、避荫性以及生物产量等性状密切相关。克隆甘蓝的光敏色素B基因(Bo PHYB),在拟南芥中验证异源基因Bo PHYB在光形态建成和避荫性反应中的作用,丰富植物光敏色素基因功能研究,评价光敏色素在甘蓝品种改良中应用的潜在价值。【方法】利用RT-PCR的方法克隆、测序验证得到甘蓝自交不亲和系12C的Bo PHY...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廖毅  孙保娟  孙光闻  刘厚诚  李植良  黎振兴  汪国平  陈日远  
【目的】寻找与茄子皮色或果皮花青素合成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检验混合品系法(bulked lines analysis)在筛选分子标记中的应用。【方法】采用AFLP技术,以具有不同果皮颜色的茄子及近缘种为材料,采用单株检测和混合品系法分别筛选与茄子果皮颜色相关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对58份高代自交系材料进行单株检测(亲缘关系分析),筛选到了1个与茄子紫红、紫黑果色相关的共显性标记。测序结果表明,片段长度分别为107和108bp,为发生插入/缺失突变的同源序列;将其转化为SCAR标记,对136份茄子材料进行验证,在其中111份紫红、紫黑皮色材料中,相关符合率为90%,在白色及绿色材料中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长城  张绍铃  胡红菊  田瑞  吴俊  杨志军  马翠云  
以‘云红梨2号’为试材,研究套袋、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处理对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花色苷合成关键酶活性、可溶性总糖含量以及内源AL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探讨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酶活性及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果实着色初期,套袋和外源ALA处理均有明显的促进果皮着色的效果,且两者共同处理促进作用更为显著;随着果实接近成熟,花色素苷含量有所下降。在正常光照情况下,果实摘袋后5 d左右对促进着色效果较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套袋处理的果皮花色素苷含量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显著相关;不同处理及对照果皮花色素苷含量均与类黄酮3-O-葡萄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显著相关,但与果实可溶性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晓超  苏阳  张锐  周开兵  
关键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锐  韩丽婷  王娟  周开兵  
对妃子笑和紫娘喜两个荔枝品种果皮着色和果肉糖酸积累的特点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果皮颜色指标a值的变化表明妃子笑和紫娘喜荔枝果皮分别在全红前2周以前和全红前4 d以前迅速转红;果皮颜色指标h值的变化表明两个荔枝品种果皮不断转红.妃子笑和紫娘喜荔枝果肉糖酸比分别在果皮全红前6 d和在果皮全红时最高.紫娘喜荔枝果皮的a值和两个荔枝品种的h值与其花色素苷含量分别呈线性正和负相关,妃子笑荔枝果皮a值与其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妃子笑荔枝果肉糖酸比最高时因果皮花色素苷含量较低和叶绿素含量较高而导致果皮未全红,其果皮全红时因果肉酸含量上升而导致果肉糖酸比下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朱春华  李进学  高俊燕  周东果  龚琪  岳建强  
利用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云南德宏栽培的小莱檬、塔西提2个莱檬品种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莱檬、塔西提莱檬果皮精油中分别检测到17种和24种挥发性成分,烯烃类物质是莱檬果皮精油挥发性的主要组分,其中特征香气成分D-柠檬烯含量最高,β-蒎烯、γ-萜品烯次之。塔西提莱檬特征香气成分物质种类和含量高于小莱檬。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向思敏  刘园  王江波  邵建柱  张红艳  吴翠云  唐章虎  徐娟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采自新疆阿拉尔和河北保定商业成熟期的新梨7号(Pyrus sinkiangensis‘Xinli No. 7’)果皮挥发性物质进行测定,并将其与来自新疆阿拉尔的早酥(P.bretschneideri Rehd ‘Zaosu’,父本)和库尔勒香梨(P.sinkiangensis‘Korla’,母本)进行挥发性物质谱差异分析,探索梨果实杂交后代挥发性物质谱的变化。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共检测出119种挥发性成分;分别在新疆和河北的新梨7号及其父母本中检测到55、53、56和100种挥发性物质。两地新梨7号果皮样本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分别是其父本的4.52和2.48倍,母本的0.47和0.26倍。同时,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分别较父母本减少了8和42种物质,但增加了(E)-2-辛烯醛、1-十二烯、柏木脑、2-庚酮、2-癸酮和1,2,4,5-四甲基-苯等6种物质。己醛、(E)-2-己烯醛是四者共有的含量最高成分,新梨7号果皮中(E)-2-己烯醛及己醛等7种物质含量偏向于高值亲本,30种物质含量接近低值亲本。总体来看,杂交后代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种类较父母本有所减少,但新增了6种;在总含量上高于父本、低于母本;不同产地对新梨7号的挥发性物质谱有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