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11)
2023(6512)
2022(4752)
2021(4301)
2020(3500)
2019(7643)
2018(7822)
2017(14416)
2016(7956)
2015(9054)
2014(9289)
2013(8684)
2012(7989)
2011(7231)
2010(7458)
2009(7198)
2008(7237)
2007(6822)
2006(6395)
2005(5904)
作者
(23708)
(19680)
(19547)
(18671)
(12552)
(9356)
(8918)
(7642)
(7512)
(7015)
(6724)
(6679)
(6324)
(6308)
(6126)
(6068)
(5873)
(5781)
(5674)
(5582)
(5145)
(4799)
(4764)
(4551)
(4536)
(4480)
(4376)
(4342)
(4064)
(3926)
学科
(33589)
经济(33544)
管理(23280)
(21465)
(17950)
企业(17950)
中国(11814)
方法(10182)
(9870)
业经(9346)
(8932)
数学(7458)
(7435)
数学方法(7277)
(7173)
理论(7004)
农业(6583)
地方(6275)
(6181)
技术(6122)
(6056)
贸易(6050)
(6010)
银行(6000)
(5957)
金融(5957)
(5900)
(5802)
(5718)
(5611)
机构
大学(118312)
学院(115859)
(44953)
经济(43827)
研究(42168)
管理(40777)
理学(33917)
理学院(33500)
管理学(32694)
中国(32606)
管理学院(32488)
(26191)
科学(25802)
(21706)
(21110)
研究所(19462)
中心(19339)
(19259)
(19182)
(18499)
师范(18307)
北京(16580)
财经(16270)
业大(15921)
(15108)
农业(15016)
(14979)
(14724)
师范大学(14705)
经济学(14027)
基金
项目(72115)
科学(56642)
研究(54107)
基金(51607)
(45257)
国家(44873)
科学基金(37907)
社会(34721)
社会科(32686)
社会科学(32675)
(27202)
基金项目(26320)
教育(24921)
(23051)
自然(22917)
编号(22791)
自然科(22441)
自然科学(22436)
自然科学基金(22032)
成果(20672)
资助(20250)
重点(16279)
(15554)
课题(15500)
(15464)
国家社会(14780)
(14517)
项目编号(14377)
创新(13640)
(13479)
期刊
(56524)
经济(56524)
研究(37369)
中国(27762)
学报(19979)
(19340)
教育(18375)
科学(17839)
管理(17013)
(16928)
大学(15599)
学学(14109)
农业(13024)
(12218)
金融(12218)
技术(10493)
图书(9006)
经济研究(8814)
财经(8777)
业经(8286)
(7725)
问题(7354)
(7140)
(7075)
国际(7024)
世界(6654)
(6492)
书馆(6337)
图书馆(6337)
(5884)
共检索到190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苏珊娜·赫柏·鲁道夫  黄相怀  
范畴帝国主义描述的是在主导性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范畴被输出到从属性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情形。洛克式的普世主义是范畴帝国主义的形而上基础,而现代化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全球化理论则是其具体的表现。区域研究和后殖民理论都对普世主义的理论进行了反思和批评。替代普世性知识的,应当是情境性知识,这是一种源自柏克的研究取向。对情境性知识的强调意味着美国的那种将洛克强加到世界各处的绝对主义必将遭遇尴尬。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将探讨人们对帝国主义论讳莫如深、闭口不谈的七个理由,以此探寻为帝国主义论正名及使其现代化(更新其方法论)的途径。人们对帝国主义概念讳莫如深的第一个理由是没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的问题。第二个理由是地缘政治的竞争。第三个理由是对全球权力构造的理解。第四个根据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导致了一种误解,使人们错误理解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第五个理由是全球环境问题。第六个理由是"支配"与"霸权"的区别,把霸权的视角引入帝国主义的概念中。第七个理由是帝国主义动态机制的方法论,换言之,也就是帝国主义论的现代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渡边雅男  高晨曦  
本文将探讨人们对帝国主义论讳莫如深、闭口不谈的七个理由,以此探寻为帝国主义论正名及使其现代化(更新其方法论)的途径。人们对帝国主义概念讳莫如深的第一个理由是没有殖民地的帝国主义的问题。第二个理由是地缘政治的竞争。第三个理由是对全球权力构造的理解。第四个根据是列宁的帝国主义论导致了一种误解,使人们错误理解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第五个理由是全球环境问题。第六个理由是"支配"与"霸权"的区别,把霸权的视角引入帝国主义的概念中。第七个理由是帝国主义动态机制的方法论,换言之,也就是帝国主义论的现代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景宇  
在国家层面上,有关治理问题的研究一直沿着政治发展和经济发展两条路径展开。比较而言,全球治理的主体更为多元,政治活动与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也更为紧密,因而对全球治理的研究需要更为深入地理解政治与经济之间的互动机制。在《帝国主义论》中,列宁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与经济对立统一、多个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分析框架。按照列宁对资本主义国际化发展的认识逻辑理解当今世界的复杂变化,有助于认清全球治理的问题根源和发展趋向,进而发挥中国的作用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韩英  
在近几十年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浪潮中,跨国公司全球劳工套利推动下的生产输出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之一。分析全球劳工套利现象背后的全球生产和价值转移不难发现,"垄断"和"不平等"仍然是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两大基本特征。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非但没有从资本主义发展史中淡出,相反,随着一系列全球规则和制度体系的建构,帝国主义在今天变得更隐蔽也更有力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不能靠继续为跨国公司提供巨大的劳工套利空间来保持所谓的"比较优势",而是应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努力摆脱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剥削和束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桑延海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站在了数字之新奇点上,并向数智纪元行进。在数智文明时代,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似乎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通约、重组和再造。这意味着原本作为事物之形式或描述事物间关系的抽象的、非本质的数字,已悄然与事物自身发生颠倒且似乎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并构建着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与资本共谋而具有支配性。学术界尽管在数字技术兴起之初就进行了积极反思与批判,但数字技术只是在近年来随着数字实践的广度与深度的展开而成为焦点。刘皓琰博士的新作《数字帝国主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23年)以数字资本主义、数字帝国主义、数字社会主义和数字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对“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生  杨戈  
近数十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学不断地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以经济学方法作为分析方法或体现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科,如家庭经济学、人力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他们给“经济学帝国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经济学是对包括诸如消费者选择、企业理论、(直接的)市场、宏观经济行为等古典问题范围的扩展。经过数十年的扩张和渗透,经济学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领域,而且经济学领域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蒋学模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有些同志早就提出要对资本范畴和剩余价值范畴进行再认识,认为这两个范畴应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所共有的,各种资本的不同性质,是由同它联系的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决定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盛洪  
一、新帝国:战国逻辑的一个结果如果不考虑意识形态,冷战时的力量格局应被描绘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恐怖均衡。按照基辛格的理论,由于双方都担心对方会进行核报复,所以不轻易发动核攻击;又因为任何常规战争都可能升级为核战争,所以双方尽量避免冲突(基辛格,1972)。美苏两国甚至自觉地利用核恐怖互相制衡。1972年,它们签署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其用意就是将双方暴露在对方导弹攻击的威胁之下,反而促使双方谨慎从事,进而减少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事实证明,核恐怖均衡是起作用的。自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的近50年间,除了一些局部战争,世界基本上是和平的;尤其是,美苏之间没有打过仗。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富强  
契合是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但现代经济学的发展却与社会科学其他分支逐渐割裂,从而导致了经济学的日益贫困化。同时,当前的经济学帝国主义运动也是单向度的:一是包括数学、物理学以及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向经济学单方向扩展,是经济学借鉴甚至搬用这些学科的基本方法;二是经济学根据自己固有的假设将从自然科学搬来的方法再一次扩展到其他社会学科,从而将其他社会科学的传统领域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因此,经济学帝国主义运动并不是真正的契合式发展,相反会造成经济学理论进一步狭隘和僵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骏  
本文通过对几位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具有明显差异的著名经济学家对经济学的看法以及他们研究领域的简要评述,力图勾画出当代经济学不同的发展走向,并结合中国经济学研究的某些现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成日  
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开发”安成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所谓“经济开发,始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结束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前后历时40载,留下了一大批殖民遗产。怎样认识这个殖民遗产?对此,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日本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莹玉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互直接投资是战后国际资本运动的重要特征。在这种新的条件下,列宁的资本输出理论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对此,经济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列宁的资本输出理论是以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向落后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资本输出为时代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树  
"经济学帝国主义"作为经济学扩展自己研究领域这种现象的特定称谓,通过"侵入"其他社会科学的边界,在援助和丰富经济学自身的同时,也在援助和丰富邻近的社会科学。尽管"经济学帝国主义"存在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问题与不足,但总体上我们还是应当承认和肯定它具有其合理内核。我们不应把它简单地理解为那种真正的帝国主义行为,其带来的应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多赢局面,它可以被看作是经济学为构建开放的社会科学所作的有益尝试;"经济学帝国主义"本质上是"科学帝国主义"的表现。本文就"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演进轨迹、重要表现进行了阐述、剖析和简要评析;并基于此,对我国经济学的发展和建设作了相关的思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维昊  
保罗·斯威齐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对20世纪40-80年代五十余年内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历史与制度演化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其中他在20世纪40年代从封闭环境下的垄断资本主义制度出发,结合世界体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概念,吸收和发展了希法亭、列宁等人的理论特点,整合构建了完整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框架体系,与他60年代更为著名的垄断资本理论相联系,可以称之为早期帝国主义理论,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值得学习和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