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
2023(16)
2022(13)
2021(9)
2020(7)
2019(16)
2018(15)
2017(22)
2016(27)
2015(18)
2014(21)
2013(12)
2012(20)
2011(15)
2010(10)
2009(8)
2008(7)
2007(9)
2006(7)
2005(8)
作者
(78)
(47)
(40)
(39)
(39)
(35)
(30)
(26)
(24)
(21)
(21)
(20)
(19)
(19)
(19)
(18)
(18)
(16)
(16)
(16)
(15)
(14)
(13)
(13)
(13)
(13)
(12)
(12)
(12)
(12)
学科
(70)
森林(70)
(68)
(65)
土壤(33)
(33)
森林土壤(32)
(24)
经济(24)
生态(23)
生态学(20)
土壤学(19)
中国(12)
(12)
(10)
农业(10)
(9)
教育(9)
教学(8)
(7)
学法(7)
教学法(7)
理论(7)
化性(6)
学理(6)
学理论(6)
性质(6)
理化(6)
生物(6)
经济史(6)
机构
学院(195)
大学(188)
研究(127)
林业(109)
(108)
科学(108)
中国(82)
(78)
业大(69)
(68)
(66)
研究所(66)
研究院(65)
科学研究(57)
(54)
(53)
实验(53)
实验室(51)
中心(50)
重点(50)
管理(49)
生态(48)
(48)
林业大学(46)
环境(46)
(45)
国家(44)
北京(43)
师范(43)
林学(43)
基金
项目(169)
(134)
国家(133)
科学(124)
研究(108)
基金(101)
科学基金(78)
自然(67)
(66)
(66)
自然科(64)
自然科学(64)
(61)
自然科学基金(61)
基金项目(57)
科技(57)
专项(54)
科研(54)
林业(51)
重点(51)
计划(49)
资助(40)
中国(37)
教育(37)
(34)
(34)
课题(34)
创新(33)
(32)
编号(32)
期刊
林业(126)
学报(102)
大学(86)
科学(84)
学学(83)
(65)
经济(65)
研究(56)
科技(45)
(40)
教育(39)
科技大(38)
科技大学(38)
业经(33)
中国(33)
业大(32)
(28)
北京(28)
林业大学(27)
技术(26)
(26)
中南(25)
中南林(24)
科学研究(23)
职业(23)
农林(22)
技术教育(22)
(22)
职业技术(22)
职业技术教育(22)
共检索到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潘虹  
范文澜先生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他著作等身,治学严谨,主持编纂的《中国通史简编》,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将马克思主义与民族特征相融合的史学巨著,开中国史学研究之新风,对中国近代史学研究的贡献不言而喻。时至今日,他"实事求是、力戒浮夸"的治学精神仍对我国历史研究工作有着重要影响,不愧为"治学典范,史林巨擘"。范文澜早年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曾任蔡元培先生的私人秘书。民主革命时期,他参加五卅运动,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1926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到达延安后,先后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和北方大学校长等职,并主持编纂了《中国通史简编》。新中国成立后,他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史...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玲  
以地下发现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相互释证来考证古史,自二十世纪初期始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史观念与方法,凡治史者无不重视对传世文本与出土文献这两种资料的利用,也极重视二者对勘互证的研究方法。考古实物和出土文献既可弥补传世文献之阙,亦可纠正传世文献的错讹。囿于传世文献的不足,治唐宋之前历史的学者或多或少都会采用这种研究路径,而其中堪为楷模之一的则是杨际平先生。他浸淫经济史研究多年,从早期利用敦煌吐鲁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锦贵  
在传统文化领域里,目录学素有"显学"之称。由于种种原因,史学家司马迁在目录学领域至今尚无一席之地。本文以事实表明,《史记》是一部空前规模的隐性书目文献。《史记》中隐含着目录学的理论和款目组织:辨析先秦诸子学术分野,揭示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考镜诸子学术源流,历数著述及学术成就,并以"互见法"揭示文献内容。《史记》对《汉书·艺文志》产生了重要影响,两书都以国史平台展示图书文献,重视学术流派的辨析,重视图书层面的内在联系。司马迁为目录学的确立和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参考文献8。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志凯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书灿  
经过学术界的长期争讼,《穆天子传》以小说、神话为主并兼具多学科价值的文学类文献的体裁性质,逐渐成为学术界绝大多数学者的普遍共识。正因为《穆天子传》的文体具有固有的复杂性,从而引发学术界在《穆天子传》所载史事是否可信的问题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激烈争论。就目前所掌握的材料看,无论认为《穆天子传》所记几无一件“真确可信”,抑或认为《穆天子传》为周穆王“西征纪实”,“《穆天子传》所记确为事实”,显然均不符合历史实际。晚清民国时期不少学者错误地将原本为文学小说的《穆天子传》视为凿凿可信的史地著作,混淆文学作品中寓意与纪实的区分。滥用文史互证法,不仅不能做到文史结合,还给古史研究造成了一系列混乱。在新的学术背景下,多学科视野下的《穆天子传》研究应做到以下几点:(1)正视《穆天子传》以小说、神话为主并兼具多学科价值的文学类文献的体裁性质,准确把握《穆天子传》的产生背景、著述动机和意图;(2)尊重现代学科的独立性,推进《穆天子传》研究在学术分工的基础上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3)重视综合与比较研究,拓展与深化《穆天子传》研究的新旧领域;(4)推进《穆天子传》研究范式从传统考据学向文化阐释学与跨文化研究转变。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慧梅  
从社会生活史角度,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郭秉文的原始档案及相关研究为史料,对其在师范学院学习期间(1911—1914)进行历史探究。结果发现:(一)郭秉文选择师范学院的动机出自"教育改革的力量",其学业成绩为中等略偏下,修业期限低于其后中国学生(博士)平均值;(二)郭秉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主题均为中国教育,博士论文选题教育史与其时师范学院整体博士论文选题相关,旨趣希望为英语语系人们介绍繁复的、不同时代中国教育制度的演进;(三)郭秉文在师范学院期间参与了大量社团活动,其娴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广泛认可,留美中国学生总会第一任主席及Phi Beta Kappa成员等均为明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肖鹏  文琴  
当前,图书情报学院的书籍史课程亟需对该领域中"新书史"的研究趋向做出反应,而博雅教育则为这一类课程的改革诉求提供了契机。以中山大学的"中国图书文化"课程为例,博雅教育体系中课程的建设应注重以下4个方面:扩展课程框架,重新定位专业与通识课程;系统梳理并整合多媒体资源,以发展性视角建设数字平台;将讨论与阅读作为课程设置的核心,关注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加强外部资源的引入和结合,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蔡思明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为展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以自选集的形式推出了"北京社科名家文库",著名学者傅璇琮先生的自选集《治学清历》即是其第四辑中的重要一部。《治学清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6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洪宇  李艳莉  
郭秉文的《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是现代中国第一本教育制度通史。该书以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为理论基础,运用西方教育学术范式对中国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力求中西结合,经世致用,建构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作为20世纪初期世界教育研究重镇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撰写通过的教育学博士论文,《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史》的写作模式成为此后同门蒋梦麟、胡适、陶行知等人撰写博士论文参考借鉴的样板。该书及作者的其他早期相关论著建立了现代中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实际开启了中国教育学转向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术范式的进程,影响了一代中国学者。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海涛  
林光的治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去思,贵疑,注重心与理的权衡应用;二是工夫上心闲而一,静养而动应,事之未至一其心,事之既接一其心;三是以自得为统摄,讲求自得于己,以心为一切事物的权度,注重以静养主导动应。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耿达  
图书馆作为一个"微型社会",有其自身的发展运行规律,同时图书馆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关系。如何把图书馆"小社会"与"大社会","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研究,需要转变研究范式,由"图书馆事业史"转向"图书馆社会史"研究。"图书馆社会史"研究运用公共空间视角,把图书馆作为窗口来观察社会变迁,以展现图书馆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图景。图书馆社会史的研究需要拓展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在纵向考察图书馆的发展沿革、工作业绩外,还要从横切面上审视图书馆与国家政治、地方文化、社会力量、民众生活等方面的关联,以使中国图书馆史的研究更加丰富与深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  
2016年9月24—25日,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在太原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份的420余位代表参加。与会者围绕"教育政策与管理史"主题展开了深入对话和广泛探讨。一、借鉴方法:教育政策与管理史学术领域的深入与创新提倡教育史学研究与其他科学相互渗透和借鉴,逐渐成为教育史学研究的新动向和新趋势。有学者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历史观、制度观和结构观,将教育制度研究置于具体的历史过程,开辟教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有升  
禀赋是教育的起点,提供一切教育中的起发动作用和限制作用的力量。对儿童禀赋的不同理解与认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所可能采取的教育方式。考察人类教育思想的历史发展,可以大致确定这样几种不同的禀赋观范式:古典范式、宗教教化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科学主义范式。在今天的社会及思想背景下,需要对禀赋的内涵予以深度反思与重构。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元锋  
宋人在对前代特别是本朝文学发展历史的理论总结和批评阐释中,逐步产生了自觉的诗歌史观并形成自成体系的文学史叙事话语。其文学史叙事主要在时序论、文脉论、文体论、典范论、派家论五个范畴内展开,同时运用以纪年区分时段、确立经典人物图谱、命名文学典范与诗家派别等言说方式,构成交错联结的文学史叙事链,搭建了宋代文学史的基本框架。其大量"互文性"的诗学文献所提出的丰富议题,为后人提供了可置身其境的历史视域和可资利用的理论资源。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永进  
概念史是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新兴研究范式,它通过分析概念的语义内涵和发展演变,考察其历史语境、思想脉络、内在逻辑及其所构筑的知识体系。将概念史运用至毛泽东研究,可以有效弥补旧有范式的诸多缺陷和不足,实现由人物、事件导向到问题导向的转换,为深化毛泽东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目前,概念史在理论框架、研究方法、使用边际等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其范式意义的发挥还需要学界共同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