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62)
2023(8023)
2022(6692)
2021(5844)
2020(4817)
2019(10763)
2018(10446)
2017(19875)
2016(9905)
2015(11254)
2014(10872)
2013(10885)
2012(10464)
2011(9799)
2010(10246)
2009(9728)
2008(9394)
2007(8437)
2006(7874)
2005(7261)
作者
(28327)
(23846)
(23739)
(22414)
(15171)
(11313)
(10862)
(9110)
(8785)
(8346)
(8192)
(7916)
(7776)
(7593)
(7252)
(7243)
(7103)
(6802)
(6751)
(6515)
(6128)
(5645)
(5620)
(5557)
(5378)
(5365)
(5120)
(5096)
(4760)
(4559)
学科
(67034)
经济(66994)
管理(32417)
(28643)
(23580)
企业(23580)
(21334)
贸易(21323)
(20685)
方法(19887)
地方(17967)
数学(16701)
数学方法(16611)
中国(14474)
(13998)
业经(12644)
地方经济(12435)
技术(12375)
(10524)
金融(10524)
(10111)
(9439)
技术管理(9433)
(9340)
(9281)
银行(9276)
关系(9112)
(9052)
(9021)
环境(8220)
机构
学院(154059)
大学(152805)
(84856)
经济(83623)
研究(56916)
管理(56896)
理学(47976)
理学院(47490)
管理学(47007)
管理学院(46699)
中国(43795)
(34951)
(30662)
经济学(28214)
科学(28080)
(27523)
财经(27359)
经济学院(25172)
(24689)
中心(24530)
研究所(24413)
(23099)
(20393)
财经大学(20001)
北京(19790)
(19267)
(19266)
师范(19160)
(18371)
(18354)
基金
项目(92343)
科学(73738)
研究(71843)
基金(67652)
(57459)
国家(57049)
社会(49800)
科学基金(49003)
社会科(47587)
社会科学(47574)
(35017)
基金项目(34390)
教育(31156)
(28235)
资助(27367)
编号(27231)
自然(27165)
自然科(26577)
自然科学(26572)
自然科学基金(26086)
成果(22359)
(22348)
(21759)
国家社会(21754)
(20969)
重点(20794)
创新(20734)
发展(19398)
课题(19389)
(19150)
期刊
(101089)
经济(101089)
研究(55548)
中国(29449)
(25413)
管理(24725)
经济研究(19184)
(17617)
金融(17617)
(17511)
(17105)
科学(17013)
国际(16984)
学报(16507)
业经(14658)
财经(14524)
技术(14219)
问题(14115)
大学(13777)
学学(13001)
(12833)
教育(12559)
农业(11704)
世界(11645)
技术经济(10364)
商业(9458)
(8324)
贸易(8324)
统计(7852)
经济问题(7832)
共检索到253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卫锋  
本文认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可分为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能解释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但还没有理论能解释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文章提出的国际贸易新基础,即由厂商管理约束所导致的范围不经济系数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比较彻底地解释了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实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同时文章指出,厂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实现产品内贸易的决策是被"孪生"地决定的,即理性厂商既不能为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不合理地减少中间产品种类数,也不能不合理地通过增加中间产品种类数来增加总利润,否则总利润就会减少;交易成本较小是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条件而...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曾卫锋  
在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厂商的策略性行为"与"厂商范围不经济效应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这两者共同构成产业内的国际产品内贸易的基础。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生产率较高的厂商不仅能扩大各种中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并提高最大化的总利润,而且能够出口更多种类的中间产品;而生产率较低的厂商其市场需求会受到排挤,生产率最低层次的厂商将因亏损而被迫退出市场。这些结论表明自由贸易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这同当前异质企业贸易模型的结论是完全一致的。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郑小碧  
国际贸易中间商如何应对互联网+的跨国冲击是近年来学界有关国际贸易是否会"脱媒"的前沿课题。本文将国际贸易中间商引入传统企业异质性模型,构建国际贸易中间商范围经济效应模型,利用中国2000—2009年工业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范围经济角度揭示了国际贸易的反脱媒机制,从而为学界有关"脱媒"对国际贸易及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视域。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中间商将固定贸易成本分摊在多品类商品上的显著范围经济效应是国际贸易反脱媒的核心机制;与新新贸易理论有关"只有生产率大于λX的企业才出口"的结论不一致,生产率门槛值受到贸易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市场竞争程度越高,生产企业越有意愿和能力选择中介...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玉林  
近年来,知识经济正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这表明,知识经济作为一个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悄然走近。据未来学家托夫勒的预测,继工业经济替代农业经济以后,一个新的经济形态将取代工业经济,形成人类文明的第三次浪潮,它就是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诞生,将引起人类生...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剑平  
拥有世界20%以上人口的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举世注目。为此,我国有必要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人口就业比重进行排行。可以利用马斯克兹的模式来测算中国净出口中各种劳动力的含量。根据受教育年数将我国所有职业划分为六种要素。虽然实证的结果在总体上验证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HOV理论),但是对这一理论的偏离也是很明显的。占中国总人口78.1%的农业人口不是最丰富的要素,而最丰富的要素是“制造业体力劳动者”。技术人员最短缺的是理科而不是文科技术人员。此外,土地稀缺和低收入等其它限制性因素也严重影响了测算技术含量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入世后的就业、产业和教育结构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谦  
产品责任是指制造商、销售商或修理商因其产品存在缺陷,造成使用者或他人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依法应负担的赔偿责任。产品责任是没有国界的,如可以在美国起诉美国公司,也可以起诉他国公司。由于各国对产品责任的理解和立法存在差异,对出口商品消费者的跨国赔偿责任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产品出口、影响出口商盈利和信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廖晖  
消费与国际贸易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消费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前提条件,对贸易商来说,只有该贸易商品存在着需求时,他才会决定进行或继续进行贸易。如果该商品无人来消费,贸易商就不会对这种商品贸易感兴趣。国际贸易是实现和扩大消费的一种方式,消费者消费的商品一方面可以来自本国生产,另一方面可以来自国外生产,这就必须经过国际贸易。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的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决定了消费与国际贸易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本文就尝试着对国际贸易与消费水平、消费习惯等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作个探讨。一、国际贸易与消费水平之间的相互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瑞  董卓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贸易的繁荣发展,现如今国际贸易已然成为世界各国间经济交往的主要形式,与此同时,会计作为经济贸易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必然要紧跟潮流做出相应改变,而在这其中国际贸易发展对会计全球化怎样的影响问题值得深入分析与探讨。由宫相荣、徐黎共同编著的《国际贸易会计基础》一书(2015年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9787564219833)是立足于会计学基础,如会计核算、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以及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宝贡敏  和丕禅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问题,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中一直倍受争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典的国际分工理论多以“规模报酬递减”作为基础假设条件,并形成了误导,使很多人忽略了规模报酬“递增”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方面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人们对大型企业形成“垄断”的恐惧,使人们对以规模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冉净斐  
本文在回顾了国内外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间关系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以现有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技术和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对我国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但是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这主要由于是我国国内市场分割造成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林汉川  
冯德连博士的《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研究》一书(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年3月版,以下简称《研究》)是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研究》在对各种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理论进行深入梳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框架,并以不同形式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理论为指导,探讨中国对外经济与贸易的政策选择。在理论上,《研究》沿着符合国际规范的研究方法,系统地探讨不同层次规模经济下国际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施炳展  张瑞恩  
受限于学科分类或数据可得性,大量研究将商品国内流动与国际流动割裂开来,无法体现双循环的整体性。有鉴于此,本文将中国各省之间、各省与各国贸易数据进行整合,基于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对比的视角,讨论中国省际贸易潜力的发展趋势及其分布特点。引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省际贸易潜力高于国际贸易潜力;省际贸易潜力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我国中部地区的省际贸易潜力最高,依次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贸易潜力来源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特别是华中、西南地区;从行业结构来看,生活消费品行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更具省际贸易潜力;本文结论在考虑了多边贸易阻力、指标构建、极端样本点等因素后依然稳健。上述结论意味着,相对于外循环而言,中国内循环潜力更充分、更具前景;相对于对外开放力度而言,对内改革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树文  王海涛  
现代产业的发展有两个基本趋势,一是社会分工的发展;二是生产大规模化。作为跨世纪企业发展战略之一的规模经济,已经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外向经济的强有力手段。 一、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自然在生产上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报酬递减的倾向,而人类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报酬递增的倾向。这表明规模经济说到底是一种组织创新作用。这种创新表现为:(1)产品规模的经济性;(2)工厂规模的经济性;(3)企业规模的经济性。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明兴  马晓野  
一、导论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个直观感受是: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也日益呈现出诸多的市场化特征,各种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变量均对贸易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随着国际贸易相对于世界总产出的比重的不断上升,贸易在传播国际经济波动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加深使得有关的政策和经济分析必须考虑国际因素的影响。国际贸易和国内、国际的宏观经济波动之间的联动,国内的诸般宏观政策及其与各国间的协调,都日益成为各国政府和理论经济学界面临的全新课题。 在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往往孤立地讨论贸易或者经常性帐户与某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贸易自由化使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