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1)
- 2023(11504)
- 2022(10037)
- 2021(9893)
- 2020(8077)
- 2019(19111)
- 2018(19288)
- 2017(35744)
- 2016(20638)
- 2015(23549)
- 2014(23862)
- 2013(22619)
- 2012(20787)
- 2011(18692)
- 2010(18706)
- 2009(16346)
- 2008(15612)
- 2007(13469)
- 2006(11713)
- 2005(10146)
- 学科
- 济(69103)
- 经济(69030)
- 管理(50779)
- 业(46419)
- 企(38529)
- 企业(38529)
- 方法(32053)
- 数学(27499)
- 数学方法(27117)
- 教育(23332)
- 中国(23072)
- 学(20222)
- 农(19088)
- 理论(17377)
- 财(16411)
- 地方(15594)
- 业经(15202)
- 农业(12791)
- 技术(12473)
- 教学(12117)
- 和(11795)
- 贸(11363)
- 贸易(11356)
- 制(11032)
- 环境(11008)
- 易(10956)
- 务(10414)
- 财务(10355)
- 财务管理(10338)
- 发(9774)
- 机构
- 大学(275501)
- 学院(271631)
- 管理(104108)
- 济(93576)
- 经济(91020)
- 理学(90685)
- 研究(90034)
- 理学院(89520)
- 管理学(87826)
- 管理学院(87311)
- 京(60666)
- 中国(59970)
- 科学(57592)
- 范(48308)
- 师范(47994)
- 所(44574)
- 财(42120)
- 研究所(40953)
- 中心(40383)
- 江(40282)
- 教育(39772)
- 业大(39437)
- 师范大学(39274)
- 农(39197)
- 北京(38949)
- 技术(34565)
- 财经(34393)
- 州(33048)
- 院(32695)
- 经(31195)
- 基金
- 项目(187708)
- 科学(147806)
- 研究(145712)
- 基金(130875)
- 家(112238)
- 国家(111115)
- 科学基金(95105)
- 社会(86208)
- 社会科(81147)
- 社会科学(81125)
- 省(75474)
- 教育(74594)
- 基金项目(70441)
- 划(65217)
- 编号(63982)
- 自然(61441)
- 自然科(59922)
- 自然科学(59910)
- 自然科学基金(58786)
- 成果(53870)
- 资助(53010)
- 课题(46348)
- 重点(42727)
- 部(42409)
- 发(40395)
- 创(38952)
- 项目编号(38816)
- 年(38402)
- 教育部(36958)
- 规划(36818)
共检索到3942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刘延翠
"现象学"语境下,"范例"教学转向"范例"课程,又基于"模糊规则"的"类比思维"机制,终使"范例"取代"命题"的优先位置。以此为前提,中经收聚、择类、组织等步骤开发出与职业教育课程"知识——能力"单一逻辑相迥异的"范例"课程,且范例在先、主体浸濡、初级模仿、默会本质、高级迁移等课程实施环节,使得"范例"课程的"现象学"意蕴得以完满呈现。在理论上,遂使当下职业教育领域"知识不完整""组织不完整"与"主体不完整"等课程之弊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破解。
关键词:
范例 职业教育 现象学 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路宝利
"经验科学"课程之抽象、单薄、无身等属性直接消解了教育教学的"完整性",遂导致人与世界、知与行、一般与个别等范畴在各自维度上发生分离,该现象在职业教育领域尤显严峻。而现有MES课程、CBE课程、学习领域课程诸模式虽在解构学科课程方面卓有成效,但只是部分解决了"二元"分离之弊。基于"经验科学"批判,通过解析具身、个别、完整与具象等属征,提出"现象学"课程方向,并在此关照之下,重新诠释范例、行动、情境与叙事之课程意义,且就定位、开发、组织与实施等相关问题做出初步探究。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象学 课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在不同层面,"表征主义"、"科学主义"与"客观主义"的长期霸权,终使"人之退隐"、"物性遮蔽"与"个人知识排斥"等教育之弊持存,在职业教育领域如是。基于"现象学"理念,与"生活世界"相适切的"叙事"之课程价值得以被重估,并且,在一定意义上,"叙事"超越"命题"的内在涵蕴,以及"具身性"的"个人知识"体验犹使当下课程困境得以破解。与传统有别,基于"生活世界"的"文本"收聚、基于"同类主题"的"文本"择类、基于"模糊规则"的"文本"呈现等构成"叙事"课程开发的核心环节。教学实施则在"文本在先"、"文本寓居"、"文本释义"、"文本重构"中展开。
关键词:
叙事 职业教育 现象学 课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路宝利
近代以降,"表征主义认识论"使原本完整一体的知识于"知性"与"物性"、"命题之知"与"能力之知"、"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等多个维度上发生分离。甚至可以说,一直以来教育世界所传播的仅是知识的"一半"或言"半体知识"而已。20世纪中期以后,认识论革命尤其是职业教育对于"完整知识"的诉求,终使"表征主义认识论"走向瓦解,并逐步转向知识"现象学"。该背景之下,"现象学"知识即由范例、行动、叙事、情境所承载的"完整知识"在教育教学中逐一得以凸显,并将主导职业教育领域具有"现象学"旨趣的课程与教学变革。
关键词:
完整课程 完整知识 职业教育 现象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顶国 刘秋婷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定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实施、选择课程形式、了解课程效果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目前职业教育课程评价面临着教育智慧运用与功利评价心态的冲突、课程构建多主体与课程评价主体单一的失衡、综合素养发展与僵化评价方法的对立等问题。运用教育现象学,从运用教育智慧、倡导多主体评价、重视课程体验与技能获得的动态过程、重视非预期效果、丰富评价方法等维度,重新构建职业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教育现象学 课程评价 体系重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大源
案例,源于英语"case",一般被解释为"某种案件的例子","是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它反映一个问题、一件工作、一个事件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通过对这些典型事例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百度辞典)。在这里,案例中"案"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磊磊 董艳
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职业教育正处于以数智融合为核心特征的数字化时代。技术现象学为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视角。从技术意向性、技术工具化、技术人工物、人技关系四个方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本质进行技术现象学还原。通过技术现象学诊断发现,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主要表现为技术技能培养进路与技术导向的错位,技术整合偏差阻碍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技术生活离身化制约产教深度融合,技术遮蔽掣肘职业院校学生适应性培养。面对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隐忧,应摆脱技术理性的困局,提高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的功能承载;关注技术整合偏差调节,构建指向校企联动的职业院校数字治理体系;注重具身技术体验,塑造面向产教对话的虚实融生型实践场域;聚焦主体性职业适应,健全学徒培养共同体数字交互伦理规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贾剑方
任何一种教育,都反映着一种教育理论;任何一种教育理论,都反映着一种哲学思想。以追求事物背后本质的表征主义,割裂了整体世界的"知性"与"物性"。以概念、原理、规律等命题为内容的学校教育,是过滤掉了"物性"的"半知"教育。缺失"物性"的教育,使针对"物"的"技术"变为了不可能。表征主义不是职业教育的哲学依据。现象主义追求"知性"与"物性"的统一,追求"完整"的知识,以具象、具身、寓居、亲知、完整、个别为属征,为职业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不同的教育类型,辨清自身的哲学宗脉,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象学的"全息知识论"移植于职业教育,尚未被职教界所意识,对这一领域的挖掘,对于当今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则更具有深远意义,将引发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施教方式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富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关键词:
现象学 教育现象学 研究步骤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朱光明 陈向明
本文以加拿大学者康纳利的叙述探究与范梅南的现象学研究两种教育研究方法为例,比较了教育叙述探究和现象学研究方法在理论来源、研究方式和文本呈现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凸显两种研究取向的区别特征,从而加深对二者的理解。
关键词:
教育叙述探究 现象学研究 康纳利 范梅南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君进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当前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往往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奉为圭臬,并认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就是对教育经验和教育现象的体验描述,这实际上是打着现象学的幌子而将现象学等同于或降格为经验研究,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象学自身的背弃。总的来看,纯粹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是描述经验中的教育现实,更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体验研究,而是一种致力于通往"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研究态度,其归根结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研究精神。把握住现象学研究的实质内涵,有利于教育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姜勇 刘鑫鑫
教育现象学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教育研究立场的转向,而且深刻影响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选择。运用现象学方法开展比较研究,为比较教育学科的建设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道路。比较教育研究应借鉴现象学发生立场的转向,摆脱唯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范式的局限,注重面向比较教育的"实事"本身。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视界。要尽可能做到进入他国教育的"真实现场",从"文本"的他者转变为"生活"的他者,开展深描、体验与理解的研究。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立场。应转变观念,从"异乡"的好奇者转变为"家乡"的眷恋者,关心自身教育在融入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专长与缺点、魅力与窘迫,又可以从哪些别样的文化与教育中有所获益,得到启迪,获得滋养。比较教育研究要有新格局。以往我们注重的是"国别"的教育比较,将国家视作比较的单元进行探究;注重"比较"之格局的比较教育研究则不仅重视国别教育比较,而且关心关切基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空间"和不同时期的教育之比较。
关键词:
比较教育 研究方法 现象学 想象的异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高亚杰 饶从满
现象学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哲学理论的现象学;二是作为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作为方法的现象学表达的是一种研究的"思维态度"或"思维方式"。现象学作为方法首先被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70年代后,现象学方法被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打破了比较教育研究一直以来实证论独占鳌头的局面,为比较教育研究范式走向多元融合的开放道路做出了贡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超 杨改学
本文将现象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远程教育研究领域,提出把生活世界概念作为远程教育研究的起点,分析了交互主体性的含义,并探讨了本质直观方法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以为远程教育研究方法的革新提供新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国庆
建构范式是职教课程研究突破目前低水平重复状况的根本途径。这种努力面临许多选择,合理的选择应当是技术学范式,因为要理解职业教育课程,首先必须理解技术;而技术学近年来富有成效的发展,也确实能在问题领域、研究方法和解题答案方面为职教课程研究提供丰富源泉。技术学范式下职教课程研究目前主要有五大领域。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课程 技术学范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