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95)
2023(8983)
2022(8157)
2021(7805)
2020(6469)
2019(15263)
2018(15287)
2017(29420)
2016(16263)
2015(18290)
2014(18261)
2013(18184)
2012(16478)
2011(14750)
2010(14464)
2009(13088)
2008(12493)
2007(10669)
2006(9160)
2005(7807)
作者
(47990)
(39456)
(39212)
(37296)
(25292)
(19087)
(17787)
(15784)
(15116)
(14015)
(13721)
(13125)
(12410)
(12398)
(12161)
(12135)
(12017)
(11796)
(11313)
(11109)
(9987)
(9658)
(9634)
(8920)
(8880)
(8870)
(8765)
(8683)
(8009)
(7975)
学科
(61105)
经济(61040)
管理(45164)
(43061)
(36609)
企业(36609)
方法(30793)
数学(26418)
数学方法(26132)
(15877)
(15310)
中国(14856)
(14285)
业经(13883)
地方(12840)
理论(11043)
(10995)
贸易(10987)
(10845)
农业(10681)
(10662)
环境(10062)
技术(10056)
(9564)
(9364)
财务(9307)
财务管理(9293)
(9006)
教育(8879)
企业财务(8800)
机构
大学(227677)
学院(225764)
管理(93052)
(83156)
理学(81815)
经济(81198)
理学院(80855)
管理学(79420)
管理学院(79042)
研究(74093)
中国(52082)
科学(49968)
(48499)
(39951)
业大(37866)
(37653)
(35927)
研究所(34915)
中心(32955)
农业(31518)
(31047)
北京(30336)
财经(29715)
(29643)
师范(29329)
(27097)
(26946)
(25772)
技术(24775)
师范大学(23792)
基金
项目(164150)
科学(127677)
基金(118188)
研究(117343)
(103703)
国家(102858)
科学基金(87978)
社会(71121)
社会科(67281)
社会科学(67263)
(65201)
基金项目(64024)
自然(59733)
自然科(58300)
自然科学(58278)
自然科学基金(57221)
(54845)
教育(53297)
资助(48633)
编号(48160)
成果(38334)
重点(36340)
(35223)
(34459)
(34288)
课题(32725)
创新(31883)
科研(31756)
计划(30846)
大学(30187)
期刊
(86969)
经济(86969)
研究(62403)
学报(40721)
中国(38836)
科学(36220)
(36107)
管理(32842)
大学(29821)
学学(28162)
农业(25930)
(25283)
教育(24775)
技术(18949)
业经(14748)
(14658)
金融(14658)
财经(13358)
图书(13343)
经济研究(13209)
(13004)
科技(12448)
理论(11926)
问题(11416)
实践(11268)
(11268)
业大(11191)
(11172)
(11051)
技术经济(10686)
共检索到311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莉  杨家荣  俞征  李随院  
为了明确田间苹果黑星病菌致病力的分化情况,选取中国、英国、印度3个国家不同苹果产区的57株有代表性的苹果黑星病菌株,分别接种嘎啦、富士、秦冠3个寄主品种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其病斑大小、形状、颜色存在较大差异。同一菌株对不同寄主品种的致病力也存在较大差异。根据寄主对病菌的反应类型并结合病害严重度的聚类分析结果,可将57株苹果黑星病菌菌株划分为3个类群:强致病力Ⅰ型、中等致病力Ⅱ型、弱致病力Ⅲ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琴  吴元华  伏颖  赵秀香  安梦楠  陈建光  
采用温室离体叶片接种法,以平均病斑直径(AD)为抗性评价标准,选用3个抗感反应不同的烟草品种对18株不同地区的烟草靶斑病菌的致病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来源的烟草靶斑病菌菌株间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划分为3个致病类型:致病型I,属于强致病类型,包含了4个菌株,YC-9和YMC-2,分别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县营场乡和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乡,占供试菌株的22.2%;致病类型Ⅱ,中等致病类型,分别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市和西丰县及丹东市宽甸县和风城市大堡镇,占61.1%;致病类型Ⅲ,属于弱致病类型,包含LF-2、QYS-3和QYS-5共3个菌株,来源于铁岭市开原县林丰乡和丹东市宽甸县青椅山乡,占16.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革  郑小波  陆家云  李天飞  
将分离自云南省不同地区的21株黑胫病菌(PhytophthoranicotianaeBredadeHaan)接种烟草品种K326、G28和红大,测定其对不同烟草品种的致病力。经统计分析,发现其对烟草的致病力有差异。采用菌丝块创伤和不创伤两种接种方法测定致病力的结果不同。对不同地区的黑胫病菌间的致病力以及由烟草和非烟草寄主上获得的烟草疫霉菌株的致病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云南省黑胫病菌的致病力较强,由烟草上获得的烟草疫霉菌株对烟草的致病力强于非烟草菌株。实验结果还发现,供试的3个烟草品种,以K326对云南省烟草黑胫病菌的抗病性最强,红大品种较感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代玉立  甘林  滕振勇  石妞妞  阮宏椿  
【目的】明确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的致病力水平,为筛选抗病玉米品种及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在玉米苗期采用喷雾接种法,以1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以分离自福建省7个地区21个县(市)的298株玉米小斑病菌的孢子悬浮液为接种体,先在感病玉米品种上品上进行菌株致病力测定,7 d后调查病情指数,从中选出致病力较强菌株,采用同样方法接种其他玉米品种,分析菌株致病力差异。【结果】供试菌株对玉米感病品种上品均有致病性,病情指数介于13.5080.95,平均值为49.49。根据致病力测定结果将菌株分为强、中、弱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梅丽艳  李志勇  
以8个黑龙江省主栽玉米品种为鉴别寄主,对不同来源的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lunata(Wakker)Boed.]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性差异,不同菌株在相同寄主上能产生不同类型的病斑,病斑大小、形状、边缘颜色、晕圈大小存在较大差异,说明菌株间有明显的致病力分化现象。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绍雪  马改转  魏兰芳  姬广海  
以水稻品种IRBB4、IRBB5、IRBB14、IRBB18、IRBB21和IR24为鉴别品种,在孕穗期,采用针刺接种的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接种在水稻剑叶上,根据病菌与品种互作反应和亲和性的类型差异,将供试的75株条斑病菌菌株区分为13个小种群.大多数水稻条斑病菌株在鉴别品种上的互作反应表现为弱互作模式.云南、贵州、四川3省菌株小种组成的比较表明:以小种C9为目前3省的共同优势种群;云南省小种组成多样,所有的小种均有分布,贵州小种类型有6、9、11、13,四川小种类型有3、4、6、7、9、11、12、13,小种的分布受地理区域的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洪波  艾尼江  赵建军  陈天子  杨郁文  刘蔼民  张保龙  
从新疆北部石河子棉区分离纯化得到15个棉花黄萎病菌菌系,对其生物学培养特征、致病力、致病类型以及ISSR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菌株培养特征表明,在供试15个菌株中,菌丝型菌株最多,其次是菌核型,中间型最少,3种类型分别占60%,26.7%,13.3%。以2个棉花品种为寄主,室温人工接种鉴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按照平均病情指数将供试菌株划分为强、中、弱3个类型,分别占73.3%,26.7%,0%。特异性引物(ND1/ND2和D1/D2)PCR检测结果显示,供试菌系中落叶型菌系有5个,占33.3%,非落叶型菌系有10个,占66.7%,其中落叶型菌株的平均致病力高于非...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严红  李明远  柯常取  
用4个不同抗性的大白菜做为鉴别寄主,对从全国采集的53个芸薹链格孢菌菌株进行了致病力分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这53个菌系由弱至强可划分为AB1、AB2、AB3、AB4、AB5五个不同的致病类型。虽然从采集的地域或原寄主角度看,尚未表现出某些规律,但得到了其在供试材料上出现的频率。由于AB4具有较强的致病力,而在这次鉴定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因此推荐为全国进行抗原筛选用的接种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贾姝  于舒怡  刘长远  赵奎华  王平  赵达  
葡萄霜霉病是葡萄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为明确我国不同地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采用叶盘接种法测定采自19个省(市)的69株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力,并使用SRAP标记技术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菌株间存在一定致病力分化现象,供试的69株病原菌中55%属于弱致病力菌株,36%属于中等致病力菌株,经接种后,3个寄主品种病情指数范围为0.56~88.89。根据病原菌对不同寄主的致病力,将菌株划分为弱、中、强、最强致病力4类,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弱致病力菌株占总数比例58%以上,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中等致病力菌株为优势病原群体,华北和华中地区未出现强致病力菌株。对供试的69株葡萄霜霉病菌进行遗传多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SRAP标记扩增共得到条带269条,其中多态性条带267条,多态性比率达99.19%。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之间存在遗传变异现象,在相似性系数0.622处,69个菌株被聚类为5个类群,但未发现遗传分化与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相关性。通过对全国19个省(市)的葡萄霜霉病菌的致病性和遗传变异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与遗传变异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并不是互相对应的关系,有关葡萄霜霉病菌致病力与遗传分化之间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桥  赵秀香  吴元华  
对分离自辽、冀、鲁三省43个市(区)的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Kert)Wei]菌株进行培养性状观测和致病力分化研究,结果表明:供测106个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分为快、中、慢3种类型,菌株数依次为65株(占61.32%)、37株(占34.91%)和4株(占3.77%);气生菌丝类型分为密集型和几无菌丝型,菌株数分别为88株(占83.02%)和18株(占16.98%);菌落颜色表现深墨绿、深褐、灰、浅灰和白色等多样颜色,以灰色和浅灰色为多;菌株色素分泌情况包括无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文斌  陈志谊  
为了深入研究稻曲病菌生物学特性,为防治稻曲病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从不同致病力稻曲病菌中,挑选了3个致病力强、3个致病力弱的菌株,从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对不同致病力的稻曲病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稻曲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均为28℃,在7 d内致病力弱的菌株生长速率较快,菌丝生长的最适pH为6~7。致病力弱的菌株的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致病力强的菌株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KNO3不为稻曲病菌提供氮源,尿素抑制稻曲病菌的生长。在氮源充足的条件下,稻曲病菌可以利用多种碳源,乳糖不能为稻曲病菌提供碳源,致病力弱的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蔗糖,致病力强的菌株的最适碳源为葡萄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邓小军  李桂芳  魏颖  庞茜丹  朱宏建  高必达  
对湖南省常德、益阳两地的196个油菜菌核病菌株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它们的致病力,发现两地区油菜菌核病菌的致病力明显分化。运用纤维素吸附法提取19个弱致病力菌的ds RNA,其中3个菌株含有ds RNA,菌株CY019菌丝稀疏,菌核量少。进一步利用尖端脱毒获得不含ds RNA的菌株CY019VF,通过活体茎秆接种,发现其致病力得到恢复,表明CY019致病力下降可能与其所携带的ds RNA病毒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翠翠  金静  李保华  王彩霞  董向丽  张振芳  
为了明确黑点病的诱因与发病条件,将套袋苹果的黑点病斑划分为黑斑型、褐变型、黑点型和内变型4种类型。黑斑型病斑中,Alternaria属的病菌分离频率最高,占89%;褐变型病斑中,Acremonium和Alternaria分离频率较高,占80%以上;黑点型病斑中,Trichothecium和Alternaria的分离频率高,占75%以上。其中,3株分离频率较高的真菌分别为A.tenuissima、A.sclerotigenum和T.roseum。3株病菌中离,T.roseum致病力最强,从离体果实的伤口侵染后形成大型褐色病斑,病菌侵染与扩展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6.8,22.5℃;A.tenuis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胡小平  杨家荣  商文静  杨之为  
 采用CTAB法、SDS法、Parker法及改进的SDS法提取苹果黑星病菌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改进SDS法提取的DNA得率较其他3种方法高,约为Parker法的2倍。改进SDS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为1.700~1.900,DNA纯度较高,而其他3种方法提取的DNAA260nm/A280nm值均高于1.900,DNA中所含RNA的量较高。4种方法提取的DNA在230nm波长处的吸收值分别为0.658,0.257,0.926和0.208,说明DNA不同程度地被酚类物质所污染,但改进的SDS法提取的DNA受污染程度最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魏淑花  张星耀  叶建仁  梁军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与其产毒强弱间的关系,以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的13个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菌株及其毒素原液(培养滤液)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的30cm长枝条的致病程度及毒害程度为评价指标,对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产毒强弱以及致病力分化与产毒强弱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13个溃疡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和其产毒强弱差异均极显著,达到0.01显著水平。聚类分析将13个菌株分成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致病类群和强、中、弱等3种不同的产毒类群。不同溃疡病菌菌株产毒强弱与其致病力强弱有明显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