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17)
- 2023(10376)
- 2022(9376)
- 2021(8911)
- 2020(7741)
- 2019(17227)
- 2018(17145)
- 2017(32642)
- 2016(18395)
- 2015(20844)
- 2014(20786)
- 2013(20521)
- 2012(18703)
- 2011(16882)
- 2010(16692)
- 2009(14979)
- 2008(14286)
- 2007(12325)
- 2006(10723)
- 2005(9145)
- 学科
- 济(65811)
- 经济(65733)
- 管理(49100)
- 业(46059)
- 企(38631)
- 企业(38631)
- 方法(32350)
- 数学(27839)
- 数学方法(27486)
- 学(17799)
- 农(17680)
- 中国(17287)
- 财(15823)
- 业经(14597)
- 理论(13908)
- 地方(13481)
- 农业(11783)
- 和(11440)
- 贸(11421)
- 教育(11419)
- 贸易(11415)
- 技术(11087)
- 易(11067)
- 制(10879)
- 环境(10603)
- 务(10130)
- 财务(10072)
- 财务管理(10053)
- 划(9538)
- 企业财务(9531)
- 机构
- 大学(255729)
- 学院(253857)
- 管理(98699)
- 济(90967)
- 经济(88688)
- 研究(87925)
- 理学(86124)
- 理学院(85123)
- 管理学(83395)
- 管理学院(82996)
- 中国(61410)
- 科学(59784)
- 京(55778)
- 农(49321)
- 所(45979)
- 业大(44297)
- 研究所(42563)
- 财(39749)
- 农业(39225)
- 中心(38658)
- 江(36755)
- 北京(35162)
- 范(34190)
- 师范(33724)
- 财经(32411)
- 院(32337)
- 技术(30904)
- 州(30035)
- 经(29547)
- 师范大学(27075)
- 基金
- 项目(182498)
- 科学(140333)
- 基金(129221)
- 研究(129218)
- 家(115331)
- 国家(114371)
- 科学基金(96013)
- 社会(76228)
- 省(73520)
- 社会科(71929)
- 社会科学(71905)
- 基金项目(69339)
- 自然(66064)
- 自然科(64469)
- 自然科学(64446)
- 自然科学基金(63280)
- 划(62500)
- 教育(60349)
- 资助(54054)
- 编号(53191)
- 成果(42922)
- 重点(41501)
- 部(39013)
- 发(38589)
- 创(38237)
- 课题(37693)
- 计划(35744)
- 科研(35610)
- 创新(35592)
- 大学(33491)
共检索到361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颖章 韩碧文 V.Ognjanov
不同品种的苹果对梨火疫病 (Erwinia amylovora)菌的敏感性不同 ,用盆栽苗与体外组培苗所得的结果一致 ,感病快的品种体内所含的病菌数高于感病慢的品种 ;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对病害的发生有影响
关键词:
苹果 梨火疫病 敏感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张俊佩 王军辉 李昆 张守攻
采用快速称重法对金沙江干热河谷28种植被恢复树种盆栽苗蒸腾耗水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干热的3月份,在土壤水分充足的条件下,25个供试树种盆栽苗在典型晴天里全天蒸腾耗水量为171.80~731.00 g,白天蒸腾耗水量为147.10~631.70 g,白天蒸腾耗水量占全天耗水量的78.83%~91.16%,其中,24个树种的盆栽苗白天平均蒸腾耗水速率为0.95~6.91 mmol.m-2.s-1,表明不同盆栽苗的耗水能力存在明显差异。(2)在湿季10月份,14个供试阔叶树盆栽苗全天的蒸腾耗水量为204.06~303.28 g,白天平均耗水速率为0.82~2.12 mmol.m-2.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鑫 杜国强 师校欣
利用CTAB_异硫氰酸胍法、改良CTAB法和RNAplant试剂盒法,从富含多糖和酚类物质的苹果组培苗继代苗中提取总RNA。结果表明CTAB_异硫氰酸胍法对苹果组培苗总RNA的提取有较好的效果,所得RNA的A260/A230大于2.0,A260/A280为1.8~2.0,产率在16.95μg/g左右。改良CTAB法和RNAplant试剂盒法提取的RNA均有少量DNA污染,但RNAplant试剂盒法比CTAB法更快捷,简便。
关键词:
苹果 总RNA 提取方法 组培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春旭 刘桂丰 刘宇 徐焕文 姜静
开展林木优良无性系选择,充分利用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以获得最大遗传增益和经济效益为良种的选育目标。本研究针对白桦优良杂种子代的优良个体,通过组培扩繁技术建立了37个无性系,连续2个年度测定其苗高、地径、侧枝数、叶面积及节间距等性状,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利用隶属函数法结合主成分分析赋予各性状权重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性系间的苗高、地径、侧枝数、叶面积及节间距等性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相关分析发现,凡是高生长量大的无性系,其地径粗、侧枝数量多、节间距长,但平均单个
关键词:
白桦 无性系 苗期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阳 成妍 乔宁 焦彦生 苗如意 杨玉花
为了研究辣椒抗疫病分子机制,探究其与抗疫病相关的功能基因,通过对114份辣椒自然群体抗疫病鉴定,选取1份抗疫病辣椒材料和3份感疫病辣椒材料,利用Illumina RNA-seq测序平台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将所得高质量的序列(Clean reads)与Pepper_Zunla_1_Ref_v1.0参考基因组进行比对。结果显示,有78.95%~85.11%的Clean数据比对到唯一的基因组位点。采用RPKM法计算基因表达量,并在此基础上以FDR≤0.001和|log_2 Ratio|≥1为条件筛选出2组样本间差异表达基因。通过排列前10的Gene Ontology(GO)分类可以看出,主要功能有氧化还原酶活性、碳氧裂解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代谢过程和逆境响应等过程。其中,有117个差异基因能归入KEGG通路,包括25个上调差异基因,92个下调差异基因。在这些通路中,包括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作用、氧化磷酸化、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磷脂酶D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信号系统等过程。通过研究发现,辣椒抗疫病是一个高度复杂的过程,它由多个交叉通路调节,包括新陈代谢过程、防御反应、激素调节等,这为后期深入研究辣椒抗疫病分子机理奠定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建国 盛炜彤 熊有强 万细瑞
研究施肥对1年生(1a)与2年生(2a)杉木苗盆栽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磷营养亏缺的酸性黄红壤上,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1a苗木盆栽土壤pH值、全钾含量下降,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增加,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变化不明显。由于局部尿素浓度过大直接导致幼苗受伤,影响了成活率。而2a苗木的土壤则是全氮、水解氮、水溶性钙镁含量呈上升趋势,全钾、速效钾含量和pH值下降,有机质和全磷含量变化不明显。有效磷含量与pH值呈明显负相关,表明pH值下降导致闭蓄态磷活化,促进了2a苗木的生长。在氮、磷营养亏缺条件下,施磷量的增加使得1a苗木土壤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含量、pH值增加,全钾、水溶性钙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方 赵小军 倪云 黄开栋 张康 唐罗忠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杨树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开展不同杨树无性系耐盐性比较及评价。[方法]以895杨(Populus×euramericana‘Nanlin 895’)、1388杨(P.×euramericana‘Nanlin 1388’)、3804杨(P.deltoides‘Nanlin 3804’)、110杨(P.deltoides×P.cathayana cl.‘110’)和328杨(P.×euramericana cl.‘328’)5个杨树无性系为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以无盐处理为对照,对其在不同盐(NaCl)浓度处理(1‰、2‰、3‰、4‰、5‰)土壤下的成活率、生长量、叶片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光合速率等13项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耐盐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土壤盐胁迫下5个杨树无性系的苗高、地径和生物量生长均受到了抑制;苗木成活率、叶片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随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随着盐处理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结论]5个杨树无性系耐盐性存在差异,其顺序为:110杨>328杨>3804杨>895杨>1388杨。110杨能耐受3‰左右的土壤含盐量,其它无性系只能耐受2‰左右。
关键词:
杨树 盆栽 耐盐性 隶属函数法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文扬 戴小红 罗萍 尹俊梅 樊权 林希昊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肥料和6种混合基质在幌伞枫幼苗盆栽阶段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混合基质塘泥∶泥炭=1∶1、塘泥∶桉树皮∶花生壳∶火炭灰=2∶1∶1∶2、塘泥∶桉树皮=1∶1结合自配肥处理,以及混合基质塘泥∶桉树皮=1∶1、塘泥∶花生壳=1∶1结合奥绿肥处理,在幌伞枫幼苗盆栽阶段应用效果较好,综合评价指数较高。基于植株生长表现和成本的综合考量,在实际生产中建议选用自配肥和混合基质塘泥∶桉树皮=1∶1。
关键词:
幌伞枫 肥料 基质 幼苗盆栽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丽英 杨建伟 张二芹 杜瑞卿
刺槐(Robinnia pseudoscacia)林是黄土高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植被恢复和重建的人工林主要类型之一,作为一种典型的中生树种,既喜湿润肥沃又耐干旱瘠薄,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中国树木志编
关键词:
通径分析法 环境因子 刺槐 相关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向丽 张启翔
为降低盆花生产成本和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盆花生产的精准控制,采用盆栽试验,利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研究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一品红株高、冠幅、生物量、花期和花头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浇水频率和施肥量对一品红盆花的株高、冠幅、生物量和花期有明显影响,其中施肥量对品质的影响大于浇水频率。建立的回归模型均准确可靠,可用于生产预报。通过方程拟合和模拟寻优,得到以V(玉米秆粉)∶V(锯末)∶V(珍珠岩)为2∶1∶1的基质配方栽培一品红盆花的最佳水、肥供应模式:基质含水量为59.28%~66.83%进行浇水,浇水量为500.00mL/盆;每周施肥1次,施肥量为756.02~833.33mg/盆。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木兰 叶炜 赖钟雄 周辉明 尚伟 陈昌铭 江秋萍
以红掌品种阿拉巴马为材料,研究组培苗生根培养与移栽炼苗的相关因子.结果表明:红掌组培苗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改良Nitsch+0.5 mg·L-1NAA+0.3 mg·L-1IBA,最佳的移栽季节为5月份(15-20℃).组培苗最佳的移栽预处理条件为:培养室培养8 d,大棚培养5 d,炼苗2 d;最佳的移栽基质为:泥炭土+水草+珍珠岩(2∶1∶1).在优化条件下,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可高达100%.
关键词:
红掌 组培苗 生根 移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辛培尧 刘岩 李根前 周军 唐军荣 陈杰 何承忠
对滇杨组培苗移栽过程中的几个技术环节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组培苗进行移栽前预处理后再移入炼苗基质,可明显提高其成活率;炼苗基质采用化学灭茵或高温灭茵均可显著提高移栽成活率;7种炼苗基质中,以河沙︰腐质土︰蛭石=1︰1︰1组成的基质为最佳。
关键词:
滇杨 组培苗 移栽 炼苗基质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艳 郎庆龙 李立峰 孙娟 王连珍 费滕 高伟 夏兴宏
为了探明麻栎组培苗早期生长性状与实生苗的差异,为麻栎组培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麻栎组培苗和实生苗为材料,比较二者移栽成活率、生长性状、苗高、地径、根长及生物量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麻栎组培苗和实生苗的移栽成活率无显著差异。组培苗比实生苗侧枝数量多,枝干开张角度大,根系粗壮,根的数量多,侧根发达。组培苗早期生长缓慢,苗龄5个月时苗高、地径、根长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实生苗,其中苗高比实生苗低33.40%,地径比实生苗低11.54%,地上部分干重比实生苗低37.26%,地下部分干重比实生苗低51.75%;苗龄11个月后,组培苗生长势优势明显;苗龄34个月时,组培苗的地径、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都显著高于实生苗,其中地径比实生苗粗6.92%,地上部分干重比实生苗高15.57%,地下部分干重比实生苗高11.04%。虽然苗龄5~22月时苗高与实生苗无显著差异,但22个月后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实生苗。苗龄5~34个月期间,组培苗的根长始终低于实生苗。
关键词:
麻栎 实生苗 组培苗 生长性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 阳延平 晏光海 杨明兴 吴江 杨龙勇
该试验采用两步移栽法,即首先将试管内生根苗移栽到育苗盘中过渡培育一段时间,然后再将成活的移栽苗移入容器杯中.当苹果枣组培苗在试管内生根时,使其闭口炼苗10~15d后,移栽于纯蛭石,蛭石/珍珠岩=1/2,蛭石/珍珠岩=1/1,蛭石/珍珠岩=2/1,纯珍珠岩5种不同移栽基质的育苗盘中.调查结果表明,选用纯珍珠岩和蛭石/珍珠岩=1/2的移栽基质,可以显著地促进移栽试管苗的高生长、新发根数量以及移栽成活率.随后将在移栽盘中过渡移栽成活的试管苗栽入腐殖土/蛭石/土=1/2/1,腐殖土/纯沙/蛭石=1/1/2,火烧土/珍珠岩=1/1,火烧土/蛭石=1/1,纯沙/蛭石=1/1,腐殖土/蛭石=1/1,腐殖土/...
关键词:
苹果枣 试管苗移栽基质 成活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豫虎 薛春生 刘惕若
环境条件下与大豆疫病发生的程度密切相关,其中土壤绝对湿度最为重要,土壤绝对湿度在14 35%~57 12%时,发病率从25%增至100%;空气温度次之,低于10℃时P sojae不能侵染寄主,10~25℃时幼苗疫病发病率从最低升至最高,25℃发病率最高,温度再升,高发病率开始下降;光照强度对该病的发生影响不显著;不同大豆品种存在抗病性差异。
关键词:
大豆疫病 发生 环境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