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3)
- 2023(6407)
- 2022(5460)
- 2021(5058)
- 2020(4376)
- 2019(9813)
- 2018(9579)
- 2017(16782)
- 2016(9917)
- 2015(11239)
- 2014(10536)
- 2013(9719)
- 2012(8791)
- 2011(8015)
- 2010(8266)
- 2009(7425)
- 2008(7347)
- 2007(6593)
- 2006(5680)
- 2005(4851)
- 学科
- 济(34098)
- 经济(34084)
- 管理(27740)
- 业(26937)
- 企(23478)
- 企业(23478)
- 方法(17472)
- 数学(15675)
- 数学方法(15262)
- 技术(12579)
- 中国(9768)
- 技术管理(9175)
- 理论(8975)
- 农(8569)
- 学(8530)
- 业经(7971)
- 教学(6758)
- 地方(6710)
- 教育(6469)
- 财(6395)
- 制(5891)
- 农业(5673)
- 银(5494)
- 银行(5458)
- 行(5273)
- 贸(5215)
- 贸易(5209)
- 环境(5068)
- 易(5039)
- 划(4980)
- 机构
- 学院(131661)
- 大学(128786)
- 研究(46793)
- 管理(46674)
- 济(45470)
- 经济(44360)
- 理学(40627)
- 理学院(40103)
- 管理学(38819)
- 管理学院(38588)
- 科学(33337)
- 中国(31964)
- 农(30172)
- 京(27441)
- 所(25542)
- 业大(24370)
- 农业(24075)
- 研究所(23754)
- 中心(20983)
- 江(20762)
- 技术(20045)
- 财(19127)
- 范(17789)
- 师范(17473)
- 北京(16996)
- 院(16864)
- 省(16762)
- 州(16691)
- 财经(15195)
- 农业大学(15085)
- 基金
- 项目(94591)
- 科学(73529)
- 研究(65530)
- 基金(65298)
- 家(59595)
- 国家(59073)
- 科学基金(49671)
- 省(42037)
- 社会(38106)
- 社会科(36030)
- 社会科学(36020)
- 划(34879)
- 自然(34327)
- 基金项目(33968)
- 自然科(33669)
- 自然科学(33659)
- 自然科学基金(33020)
- 教育(32742)
- 资助(26819)
- 编号(25928)
- 创(23699)
- 重点(22544)
- 创新(22261)
- 发(20897)
- 计划(20627)
- 成果(20624)
- 课题(20580)
- 部(19153)
- 科技(18936)
- 科研(18377)
共检索到1927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江鹏 张春芬 邓舒 侯丽媛 肖蓉 李芙蓉 董艳辉 聂园军 王亦学 曹秋芬
【目的】苹果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基因型株系来自不同的花粉粒,因此不同株系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诱导培养、生根的条件等都存在差异。本研究对不同个株系试管苗的倍性、表型特征、生根培养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适宜的生根条件及综合性状较好的株系,加强苹果种质资源创新。【方法】采用花药培养获得的‘嘎啦’‘富士’‘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每个株系倍性,探索组培苗的生根培养条件,观察每个株系的根系、叶片形态特征。【结果】经苹果花药培养获得32个纯合基因型株系,其中单倍体1株、三倍体1株、四倍体3株、二倍体27株,‘红星’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倍性分化率最大,为28.57%。IBA浓度影响再生株系的生根率、根长及根数,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最适宜生根浓度为IBA 2—3 mg·L-1。各个株系的叶数、根长、根数、株高、叶形指数(叶长度/叶宽度)、叶柄有一定差异。‘红星’纯合基因型DH0-1、DH0-3、DH0-4、DH0-7株系,‘富士’纯合基因型DH1-3株系,‘嘎啦’纯合基因型DH2-2、DH2-4、DH2-12、DH2-20株系综合性状较好(植株高、根系长、叶数和根数多)。‘红星’纯合基因型株系的移栽成活率最高,为28.57%。【结论】苹果纯合基因型株系的主要倍性为二倍体。与二倍体株系相比,单倍体株系叶基窄、叶柄细、叶色和叶缘锯齿较浅,而多倍体株系表现为叶基更阔、叶柄较粗、叶色和叶缘锯齿变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朝晖 李勇 曹珂 朱更瑞 方伟超 陈昌文 王新卫 吴金龙 王力荣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与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189份桃种质与肉质形成相关的F-M基因座、YUC11启动子区转座子插入、NAC72编码区9 bp插入的基因型及3个位点组合情况,为深入研究桃果实肉质形成机制及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PCR扩增、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PCR(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KASP)、高分辨率溶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技术,对F-M基因座倍型、YUC11转座子插入、NAC72 9 bp插入进行检测;同时结合重测序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一步验证,从而准确鉴定189份桃种质肉质性状形成相关位点基因型及组合情况。【结果】F-M基因座编码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的PGM与PGF是调控桃果实肉质形成的两个重要基因。189份桃种质中,PGM与PGF分别有159份(84%)、99份(52%)。F-M基因座共发现H0、H1、H2、H3 4种单倍型,占比分别为33%、39%、4%、24%。在F-M基因座,不溶质粘核以H3H3、H2H3组合为主,溶质粘核以H0H0、H0H1组合为主,溶质离核以H1H1、H0H1组合为主。发现18份含有硬质基因型的种质,在YUC11启动子区含有转座子纯合插入。HRM结果表明,NAC72编码区9 bp插入纯合(早熟)有45份种质、插入杂合(中熟)有71份种质、无插入(晚熟)有73份种质,中熟与晚熟种质占比77%;其中6份种质基因型与表型差别较大。不溶质粘核、溶质粘核、溶质离核3种常见肉质类型,在3个位点最多的基因型组合分别是mmffHdHdI、MMffHdHdI、MMFFHdHdL。【结论】通过分子试验与生物信息学相结合进一步证实了F-M基因座存在4种单倍型;发现18份含有硬质基因型的种质;开发了一种用于鉴定桃成熟期的分子标记;鉴定出不同种质在肉质相关位点的基因型组合形式。
关键词:
桃 肉质 基因型鉴定 基因型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亚维 宋莎 郑伟 杨华 韩秀梅 马玉华
为了探明一株红富士短枝型芽变材料的遗传稳定性,采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从生物形态学、叶片解剖结构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学性状表现出明显的短枝性状特征,节间长度仅仅为母本的52.6%,叶片栅栏组织变厚,比叶重较母本增加73.43%,与母本差异显著;ISSR分子标记结果显示,短枝型芽变材料在DNA水平上发生了较稳定的变异。综合各项指标,该芽变新种质属于红富士短枝型芽变优系。
关键词:
苹果 短枝型 芽变 ISS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温鑫 邓舒 张春芬 侯丽媛 石江鹏 聂园军 肖蓉 秦永军 曹秋芬
【目的】单倍体花药离体培养是农作物包括果树育种中种质资源创新的最有效方法之一,苹果是染色体高度杂合且自交不亲和树种之一。在当前苹果主栽品种中,‘嘎啦’具有早熟、丰产、稳产、多抗的优良性状,是苹果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之一。花药单倍体育种也是苹果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嘎啦’苹果花药培养诱导胚状体并获得纯合再生植株,为创制新的纯合体种质资源,加速苹果新品种培育进程提供材料。【方法】采集‘嘎啦’苹果单核靠边期到双核早期的花药(未开放的花蕾),低温处理后进行离体培养,经胚状体诱导,分化培养形成再生苗,再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余毓君
小麦花药培养的基因型和培养基效应研究葛台明余毓君(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430070)EFFECTSOFGENOTYPESANDMEDIAONWHEATANTHERCULTUREGeTaimingYuYujun(Huazhong...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新梅 张晓东 韩立新 陈耀锋
为了研究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幼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特性,选取19个玉米自交系(属于5个杂种优势类群)为试验材料,以授粉后10~12 d的玉米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和培养基对玉米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均能通过幼胚愈伤诱导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其中11个自交系的愈伤组织能分化获得再生植株。Reid、旅大红骨和其他种质3个杂种优势类群中的B73、黄C、478,综31,178、501、先早17、旱21等8个自交系具有较好的幼胚培养特性和植株再生特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且愈伤整齐、大小适中、植株再生率高,适宜作为受体材料进行遗传转化。幼胚在附加4 mg/L 2,4-D且去掉水解酪蛋白...
关键词:
玉米 种质类群 幼胚 愈伤诱导 培养特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娜 张志毅 安新民 王冬梅 陶凤杰
以5个毛白杨基因型(TC121、TC152T、C332、TC510和TC970)叶片为外植体,研究毛白杨不同基因型叶片再生能力的差异,通过单因子和正交试验设计,建立并优化毛白杨叶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毛白杨叶片离体再生能力受基因型的影响,基因型间的叶片再生率差异显著.其中基因型TC152再生率最高,在MS+6-BA 1.0 mg/L+NAA0.05 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培养基上可达到97.0%;基因型TC970在MS+6-BA 0.5 mg/L+NAA 0.05mg/L+蔗糖30 g/L+琼脂6 g/L培养基上再生率可达到94.7%;经培养基优化后,基因型TC332再生率...
关键词:
毛白杨 基因型 再生 组织培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苏艳 张艺萍 毕云 瞿素萍 刘仙 王继华
以南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做外植体,通过对不同天气的外植体采集、外植体单株芽数的对比、灭菌时间的不同处理、不同激素培养基培养的对比试验,发现其中外植体采集以晴天,叶片无水珠采集为宜,以规模化生产为目的的外植体以单株2个芽为宜,外植体最佳灭菌方法 0.1%升汞,嫩部处理6 min,木质化程度相对较高部分处理10 min,污染率在27%以下。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以MWPM+ZT(2.0~3.0 mg/L)+NAA 0.1 mg/L,琼脂6.0 g/L,蔗糖25 g/L,pH 5.0为宜,平均萌芽时间为8 d,平均萌芽率在80%以上,且芽质量较好。
关键词:
蓝莓 组织培养 外植体 诱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海波 邹美智 任洪岩 王景余 闫双勇 李艳萍 冯瑞光
为培育抗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条纹叶枯病3种病害的品种,保证水稻的稳产高产,利用花药培养与常规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进行聚合抗3种病害的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用含有抗白叶枯病Xa23基因的BG152和含有抗稻瘟病Pi-1基因的R118分别与含抗条纹叶枯病Stvb-i基因的花育409进行有性杂交,共获得聚合双抗抗病基因的F0种子分别为180,105粒;鉴别真杂种后彼此再杂交,获得复交F0种子1 398粒。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筛选出聚合抗3种病基因的杂合型单株52株,从中选择田间无病害的进行花药培养,经H0自然加倍,获得双倍体花培植株378株。经PCR检测,筛选出聚合3种抗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雪梅 李保国 秦立者 齐国辉 郭素萍
为了探讨苹果自交亲和的发生机理,根据保守氨基酸序列"FTQQYQ"和"anti-1/WⅠPNV"设计了苹果花柱S基因的通用引物:P1:5'-TTTACGCAGCAATATCAG-3';P2:5'-ACGTTCGGCCAAATA/CATT-3',根据GeneBank登陆的花粉SLF1(DQ422810)、SLF9(AB270792)基因设计了花粉S基因的引物分别为:P SLF1(上游5'-3':CTGGTGGTGTTCTTTCCTGTGTAT;下游5'-3':ACTTAACTCTTCCCTCAACTCA)和P SLF9(上游5'-3'CAGGTGCGTGAAAGTGAAA;下游5'-3':TGA...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苹果 花柱S基因 花粉S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华 金黎平 谢开云 庞万福 卞春松 段绍光 屈冬玉
【目的】筛选马铃薯块茎耐损伤种质,为损伤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理想材料。【方法】选用104份马铃薯品种(系),了解其表皮擦伤、内部损伤和损伤变色3个损伤指标并进行主成分、聚类和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得到的主成分的特征向量值,表皮擦伤远大于内部损伤,内部损伤大于损伤变色。系统聚类分析把104份马铃薯品种(系)分为6个类群,类群间的3种损伤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结论】3种损伤对块茎整体损伤的影响程度为:表皮擦伤>内部损伤>损伤变色,而且得到块茎整体损伤耐性理想的品种(系)类群。简化了损伤性状的研究,为后续的损伤性状研究提供了理想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古旭 胡道芬 洪立芳 刘秉全
采用三种培养基对不同的粳籼稻杂交种F_1进行花药培养。不同的培养基表现出不同的花培效果,基因型之间的培养力差异显著。培养基和基因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作效应。选择培养力高的基因型和与之相适应的培养基是粳籼稻杂交种花培育种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水稻 粳灿杂交种 花药培养 培养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郭北海 李洪杰 温之雨 王子宁 蒋春志 李辉 王培
选用 2 16个不同基因型F1进行花药培养 ,研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反应规律。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的花药培养力差异很大 ,高培养力及低培养力基因型各占 1/ 4左右 ,而中培养力基因型占 1/ 2左右。还对花培育种中的桥梁亲本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筛选出具有高培养力和高产、优质基因的花培桥梁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花药培养力 基因型 杂交组合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建兵 何光源
以 13个不同基因型、3种不同外植体为材料 ,选用 5种不同培养基 ,研究了各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的诱导、根的分化和绿苗的再生虽然都具有显著的基因型效应 ,但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 ;对于绿苗的再生分化 ,幼胚优于成熟胚 ,幼穗和幼胚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X和A培养基各自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分化上都明显优于MSSAA/ 2和R培养基。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 88.9%、5 6 .3%和 8.7% ;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 99.1%、5 3.2 %和 17.6 %...
关键词:
小麦 外植体 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凤兰 高田义人 徐家炳
探讨了基因型对白菜子叶培养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基因型的不定芽再生率和平均每子叶生芽数差异极大 ,在被检索的 12 3个大白菜和 2 0个小白菜品种中 ,芽再生率为0~ 97 5 % ,平均每子叶生芽数为 1 0~ 10 7个。 17个大白菜和 5个小白菜品种的不定芽再生率在 80 %以上。芽再生率与品种起源地、结球类型及熟性无相关。
关键词:
大白菜 小白菜 基因型 子叶培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