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22)
- 2023(12547)
- 2022(11132)
- 2021(10644)
- 2020(8865)
- 2019(20235)
- 2018(20360)
- 2017(39277)
- 2016(21608)
- 2015(24080)
- 2014(23579)
- 2013(23054)
- 2012(20897)
- 2011(18832)
- 2010(18718)
- 2009(17242)
- 2008(16455)
- 2007(14214)
- 2006(12392)
- 2005(10586)
- 学科
- 济(77504)
- 经济(77400)
- 管理(57928)
- 业(55621)
- 企(45704)
- 企业(45704)
- 方法(36248)
- 数学(30848)
- 数学方法(30429)
- 农(22440)
- 中国(21113)
- 财(19038)
- 学(18903)
- 业经(18036)
- 农业(15510)
- 地方(15487)
- 理论(15284)
- 贸(14856)
- 贸易(14850)
- 易(14413)
- 制(13698)
- 和(13656)
- 环境(12471)
- 技术(12455)
- 务(12205)
- 财务(12135)
- 财务管理(12115)
- 教育(11909)
- 银(11579)
- 银行(11536)
- 机构
- 大学(296536)
- 学院(294963)
- 管理(116411)
- 济(110247)
- 经济(107703)
- 理学(101545)
- 理学院(100396)
- 管理学(98453)
- 管理学院(97953)
- 研究(97126)
- 中国(70196)
- 京(62915)
- 科学(62821)
- 财(49757)
- 所(49105)
- 农(47294)
- 研究所(45211)
- 业大(44805)
- 中心(43269)
- 江(41780)
- 范(41678)
- 师范(41308)
- 财经(40700)
- 北京(39478)
- 农业(37192)
- 经(36965)
- 院(35387)
- 州(34543)
- 师范大学(33499)
- 经济学(32359)
- 基金
- 项目(206374)
- 科学(161597)
- 研究(152082)
- 基金(148407)
- 家(129368)
- 国家(128281)
- 科学基金(109610)
- 社会(93328)
- 社会科(88146)
- 社会科学(88124)
- 省(80747)
- 基金项目(79309)
- 自然(72113)
- 教育(70431)
- 自然科(70430)
- 自然科学(70411)
- 自然科学基金(69118)
- 划(68816)
- 编号(63626)
- 资助(60745)
- 成果(52082)
- 重点(46047)
- 部(45119)
- 发(43654)
- 课题(43333)
- 创(42978)
- 创新(39977)
- 科研(39535)
- 项目编号(39423)
- 教育部(38640)
- 期刊
- 济(119560)
- 经济(119560)
- 研究(83776)
- 中国(53708)
- 学报(47994)
- 科学(44274)
- 农(43708)
- 管理(41224)
- 教育(36721)
- 大学(35812)
- 财(35793)
- 学学(33499)
- 农业(31101)
- 技术(24376)
- 融(21828)
- 金融(21828)
- 业经(20523)
- 经济研究(18906)
- 财经(18526)
- 图书(17506)
- 业(15887)
- 经(15704)
- 问题(15235)
- 科技(14739)
- 理论(14317)
- 版(14176)
- 现代(13359)
- 实践(13290)
- 践(13290)
- 技术经济(13061)
共检索到4183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勇
在劳伦斯眼中塞尚最重要的成就是画出了苹果的苹果性,展示了苹果自身的独特属性。他从绘画和文学的双重视角阐发了塞尚作品的独特性在于对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传统的反叛的观点。劳伦斯对塞尚作品中的本能与直觉的重视并不是现象学式的哲学沉思,而是一种以生命本能对抗理性传统的生命政治学。绘画所带来的生命的愉悦是对这个理性传统超越语言的反抗,其意义和价值需要长于思考的文学建立起来的批判话语才能充分展现。这种分析方式对于跨媒介艺术理论研究的启示在于提醒研究者以不同门类艺术的感性体验为基础,探究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互补性,进而把跨媒介研究引向文化政治领域。
关键词:
D.H.劳伦斯 塞尚 苹果性 跨媒介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羊晓莹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媒介素养教育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相对国内而言,国外的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得更为成熟。早期的单维度教育模式包括教育信息模式、教育伦理模式、实用模式、审美模式、社会文化模式等五种,近年来在此基础上逐渐组合产生了五种综合教育模式:"审美与社会文化综合模式""审美与伦理综合模式""社会文化、信息和实用主义综合模式""批判性思维教育模式""文化研究教育模式"。媒介素养教育综合教育模式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媒介素养教育的教育目标是什么,受众媒介素养水平如何评估,媒介素养教育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媒介素养教育 综合教育模式 社会文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黄金艳 王学俭
从口语媒介、文字印刷媒介到现在由电子技术主导的新新媒介,媒介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新出现的媒介总会传承旧媒介的优势,克服旧媒介的弊端从而完成媒介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媒介又在不间断地、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类社会及人本身。媒介技术能为人类信息的传播插上科学的翅膀,但显然,翅膀飞翔的目的地应是人类信息文明的殿堂,而非简单的技术工具或者工具技术的作坊。媒介技术的发展演变只有遵循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才能实现其健康发展、更好发展,才能凸显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关键词:
媒介技术 发展演变 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珏
芬兰作为世界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创国,在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媒介素养教育模式。芬兰媒介教育模式是:将媒介素养主题正式纳入到国家核心课程体系中,利用学前教育和小学课间活动开展系统而有效的儿童与媒介计划,同时倡导学校、政府、媒介业、家庭共同营造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的学习情境。其核心思想是:以跨媒体、跨学科的形式渗透在核心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以发展儿童认知、情感、技能和思维为目的来整合资源;公共机构和私人领域之间充分信任,积极配合。
关键词:
跨界合作 芬兰 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孙婧 周金梦
2013年英国教育部为应对国内基础教育质量的下滑,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国家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于2016年颁布了包含六大目标和四大关键概念的最新版《GCSE媒介研究课程标准》,并于2019年出台了"2+1"模式的评估框架,即两次书面考核与一次媒介创作。分析发现,英国媒介研究课课程标准与评估框架的特点为:课程目标彰显三位一体,课程内容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评价内容多样化且坚持以实践为导向。借鉴英国媒介研究课程改革的经验,我国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并出台课程标准,以保护、鉴别、赋权为宗旨设置多层次的课程目标,设置跨学科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构建符合媒介素养教育特点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关键词:
英国 媒介研究课程 评估框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武晓娜 谢祥 肖尤丹
为完善我国国家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该文详细介绍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综合安全管理体系(ISMS)理念指导下,在环境、健康与安全(EHS)部门领导下建立的先进安全管理体系,具体包括ISMS核心职能与工作流程,以及EHS部门人员构成,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计划下制定的具体安全规章制度、工作计划与控制、事件审查及报告、教育培训等安全保障措施等。通过学习和借鉴伯克利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经验,从树立全方位安全理念、建立全过程安全机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三方面提出我国国家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建议。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先锋 董小玉
澳大利亚被世界公认为是当代西方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最好的国家。在国家多元文化政策、新社会运动、教育改革等因素积极影响下,它走过了四十多年历程。至今,澳洲已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跨文化的批判性教育模式、明晰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基于澳洲经验,我国可以从宏观上分层次推进国民媒介素养教育;微观上,强化媒介课程设计和教学创新。在课程标准层面,尽量明确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在课程开发上,平衡多元文化与不同层次的媒介活动;在教学层面,探索批判式的媒介素养教学模式,从而凝聚社会、学校、家庭的合力,使媒介素养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中小学以及更高水平的教育课程,进一步拓展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广度、深度与效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利平
进入21世纪数字新媒体时代以后,报业成为传统媒体的最大输家,但与大多数颓势日趋明显的报业相反,《华尔街日报》顺应时势、孜孜以求报业媒介融合之道,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基于《华尔街日报》的个案研究,深入探讨西方报媒的媒介融合战略。研究发现,《华尔街日报》"无处不在"的媒介融合战略体现在新闻融合战略和经济融合战略两个方面。无论是新闻战略融合还是经济融合战略,都有效整合了《华尔街日报》的新闻资源,使其立于竞争中的不败之地。国内报纸的媒介融合应该以内容融合为核心,同时融合中还需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多元化经营以及媒介的国际化推广等方面。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金金
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迫使传统影视剧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应运而生的网络剧则凭借其草根智慧的创造精神、包容开放的个性化表达与网络交互式的大众传播视角,成为媒介融合时代新媒体革命中的重要一环。跨媒介传播成为网络剧打造核心竞争力、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拓展营销渠道的必然趋势。文章通过网络剧与传统影视剧的对比研究,解读其在传播环境、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的跨媒介传播特征。
关键词:
网络剧 跨媒介 传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锐
将一个名不经传的小型投资公司打造成了名扬天下的金融巨头,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债券销售员成长为华尔街津津乐道的"债券教父",全球最大的上市资产管理公司——美国黑石公司(Black Rock)总裁兼首席执行长劳伦斯·芬克不仅以其超人的投资天赋和智慧建筑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金融帝国,更用其创业与守成的饱满素材丰富和影响着国际金融投资的价值理念。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卞地诗
阐述了美国高校新闻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培养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媒体融合技能等方面的做法及其对我国新闻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新闻 硕士 媒介人才 教育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淑娟
[目的 /意义]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强调检索技能和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近年来提出的"媒介信息素养"(简称MIL)概念,首次将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形成复合型概念,对目前媒介融合环境下的信息素养教育有着指导性意义,明确提出和媒介素养融合的思路和策略,有利于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人文性和社会性,突破学科的局限性,探索新的跨学科结合点,实现创新和发展。[方法/过程]通过归纳分析近年来有关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比较研究的成果,结合国内外的媒介信息素养理论和实践,尝试提出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融合的途径。国内信息素养教育应融合媒介素养教育,实行参与式教学,革新在线课程,建立学科之间融合交流的平台,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关键词:
信息素养 媒介素养 媒介信息素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崔蜜蜜 易法海
俄罗斯是世界主要的苹果消费国,但国内供给不足,近年来进口数量和进口价值均呈递增趋势。分析俄罗斯四大苹果来源国(波兰、中国、摩尔多瓦和乌克兰),本文发现中国在对俄罗斯苹果出口上,与另外三国相比,具有总量规模、资源、价格和区位等方面优势,但同样面临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如中国苹果贸易竞争力指数在四个国家中最低,苹果产业没有显示性竞争优势等。针对存在的上述劣势,本文最后给出了促进中国对俄苹果出口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秀平 张昭
本文回顾了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从没有苹果到成为苹果"大国"的曲折而坚实的发展历程,并对其发展经验进行了总结。笔者认为,在日本苹果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科技突破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也指出了人才和制度在科技突破过程中的基础和保障作用。
关键词:
苹果 日本 经验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仇开域 夏翠娟
本文通过跨媒介叙事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两条路径,探讨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研究与实践中的应用,并基于对具体实践应用项目的总结提炼,抽象出跨媒介叙事在GLAMs机构所提供的数字人文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和路线,为多模态文化遗产的活化和传播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从跨媒介叙事的概念、特征入手,阐述其叙事方法及与数字人文研究范式的一致性及必要性,并对当前领域内跨媒介叙事的实践案例进行了分析,梳理了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思路及当前问题。接着结合上海图书馆的碑帖、家谱及老唱片资源素材分别进行跨媒介叙事实践,从实际应用层面探索了通过跨媒介叙事进行数字人文叙事空间营建、活化文化遗产、促进知识普及、构建文化记忆的可行性。基于文献研究及实践经验总结,提出GLAMs机构数字人文服务中跨媒介叙事的应用方法和路线,并结合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其可用性和通用性,以期对跨媒介叙事在数字人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