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6)
2023(7501)
2022(6630)
2021(6081)
2020(5479)
2019(12604)
2018(12711)
2017(23721)
2016(13863)
2015(15939)
2014(16479)
2013(16133)
2012(15389)
2011(14044)
2010(14340)
2009(13456)
2008(13455)
2007(12565)
2006(10636)
2005(9544)
作者
(45211)
(38212)
(38059)
(36064)
(23972)
(18411)
(17526)
(15242)
(14270)
(13738)
(12905)
(12721)
(12323)
(12301)
(12253)
(12136)
(11805)
(11324)
(11044)
(10885)
(9927)
(9602)
(9529)
(8683)
(8677)
(8647)
(8547)
(8439)
(8010)
(7892)
学科
(53000)
经济(52938)
管理(33113)
(30940)
方法(25057)
(23867)
企业(23867)
数学(22174)
数学方法(21953)
(15904)
(15703)
中国(13719)
(13493)
(11453)
地方(10851)
(10535)
贸易(10534)
(10204)
农业(9965)
业经(9770)
理论(9162)
(8779)
(8734)
(8719)
银行(8718)
(8675)
金融(8667)
(8322)
(7739)
财务(7709)
机构
大学(204144)
学院(203082)
研究(75549)
(75323)
经济(73416)
管理(68207)
理学(58081)
理学院(57304)
管理学(55839)
管理学院(55508)
中国(54613)
科学(52678)
(50591)
(44742)
(42302)
农业(40596)
业大(39293)
研究所(38930)
(34975)
中心(34243)
(32551)
北京(27950)
财经(27362)
(27096)
师范(26634)
(26544)
农业大学(26442)
技术(26064)
(25911)
(25317)
基金
项目(135325)
科学(101554)
基金(93836)
研究(91825)
(85313)
国家(84625)
科学基金(68241)
(55472)
社会(53319)
社会科(50171)
社会科学(50151)
基金项目(49548)
(47041)
自然(46529)
自然科(45367)
自然科学(45337)
自然科学基金(44489)
教育(43275)
资助(39340)
编号(37842)
成果(32128)
重点(31632)
(29307)
(28932)
计划(28650)
课题(27725)
(27300)
科研(26824)
科技(26678)
创新(25709)
期刊
(84202)
经济(84202)
研究(54981)
(46707)
学报(46644)
中国(42123)
科学(36596)
大学(32995)
学学(31474)
农业(31127)
(28301)
教育(23244)
管理(22561)
技术(17217)
(16852)
(16281)
金融(16281)
业经(13823)
财经(13521)
经济研究(13443)
业大(13370)
(13361)
(11606)
问题(11533)
农业大学(11269)
科技(10417)
(9912)
图书(9862)
统计(9807)
林业(9804)
共检索到3034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俊祥  冀志蕊  王娜  徐成楠  迟福梅  周宗山  
【目的】明确衔接蛋白(adaptor protein)GcAP1复合体β亚基在苹果炭疽叶枯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功能,检测GcAP1β在该菌中的时空表达模式,并揭示其是否调控多聚半乳糖醛酸内切酶(endopolygalacturonase)基因CgPG1和CgPG2、果胶裂解酶(pectin lyase)基因pnl-1和pnl-2以及果胶酸酯裂解酶(pectate lyase)基因pelA和pelB的表达,为深入开展苹果炭疽叶枯病菌衔接蛋白在致病信号传导途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霜  陈素梅  蒋甲福  房伟民  管志勇  陈发棣  
以菊花品种‘清露’cDNA为模板克隆出了菊花CmCSN1基因,并研究了CmCSN1在环境信号中的表达变化。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442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50 397;CmCSN1基因在进化上是保守的,具有与动物相同的PCI结构域。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在根、茎、叶和花中都有表达,但花中的表达量较高;弱光处理使CmCSN1表达量上调;CmCSN1白天比晚上的表达量高,有昼夜节律性;在花发育过程中,萌动期表达量很低,而紧蕾期表达量急剧增加,表明该基因可能在弱光胁迫响应以及花发育方面发挥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晴  张雁冰  陈磊  钱国良  范加勤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的tat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方法从PXO99中克隆了tatB基因,命名为tatBXoo。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tatBXoo的插入突变株TBM,在含有X-gluc的抗性平板上筛选,并经Southern blot杂交验证确认。表型测定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tatB突变株在水稻(寄主)上的致病性减弱,但在烟草(非寄主)上仍具有引起过敏反应的能力;tatB突变导致Xoo致病相关的重要表型如胞外多糖减少,游动性及趋化性减弱。但是,tatB突变不影响Xoo在基本培养基(MMX)中正常生长、胞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潘霞  李杨瑞  
以甘蔗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细胞色素b6-f复合体铁硫亚基基因的C DNA,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并用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C DNA片段长度为796 bP,包括1个5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92个氨基酸。甘蔗与高粱CYT基因C 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4.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该基因推导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20.67KD,等电点为6.24,疏水性分值在0.50~2.1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17.19%,随机卷曲占53.12%,延伸链占21.53%,β-转角只占8.33%,GeN bANK登录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雪燕  熊典广  田呈明  
【目的】对杨树腐烂病菌金黄壳囊孢胞外分泌复合体亚基CcExo70进行功能分析,探究其在杨树腐烂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深入了解杨树腐烂病菌致病机制以及制定病害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利用PCR技术克隆得到CcExo70基因的DNA序列; 2)通过生物信息软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特征分析并构建其同源基因的系统发育树; 3)通过PEG介导的遗传转化法得到CcExo70基因的敲除突变体及回补菌株; 4)通过PDA平板生长试验和PDB摇培试验,分析敲除CcExo70基因对该病菌生长发育、菌丝形态及H2O2胁迫响应的影响;通过对1年生欧美杨健康枝条烫伤接种的方法,测定CcExo70基因对该病菌致病性的影响; 5)利用荧光增白剂(CFW)、二氨基联苯胺(DAB)和FM4-64染剂探究各菌株中几丁质沉积、活性氧积累及内吞作用情况; 6)通过蛋白质组测序分析,筛选可能受CcExo70调控分泌的外泌蛋白。【结果】1)在杨树腐烂病菌中克隆得到了一个CcExo70基因,该基因全长1 992 bp,包含1个内含子,编码636个氨基酸。2)系统发育和序列比对分析表明,CcExo70与其他病原真菌的同源基因在进化上是高度保守的。3)利用遗传转化法筛选得到2个敲除突变体(ΔCcExo70-8、ΔCcExo70-9),并获得了回补菌株(ΔCcExo70/C)。4)表型分析发现,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CcExo70敲除突变体在菌丝生长、形态发生、氧化应激反应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显著的缺陷。5) CFW染色观察显示,野生型和回补菌株菌丝尖端存在明显的几丁质沉积,而敲除突变体菌丝尖端未见明显的几丁质沉积但菌丝隔膜异常增加。此外,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与野生型和回补菌株相比,CcExo70敲除突变体的内吞作用显著延迟。6)蛋白组测序分析发现,8个候选的外泌蛋白在CcExo70敲除突变体胞外培养滤液中的含量显著低于在野生型胞外培养滤液中的含量(降低了50%以上),其中有4个候选的外泌蛋白(CcSP2、CcSP3、CcSP6、CcSP7)在胞外培养滤液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对应菌株的胞内含量,其中包括1个候选的效应分子(CcSP2)和2个糖苷水解酶(CcSP6和CcSP7),表明这4个外泌蛋白的分泌受到了CcExo70的调控。【结论】胞外分泌复合体亚基CcExo70在杨树腐烂病菌的生长、胁迫响应、内吞作用和致病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睿  安建平  由春香  王小非  郝玉金  
【目的】异三聚体G蛋白(Heterotrimeric G protein)作为植物生物体内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在感受外界环境刺激、参与植物抗逆反应和跨膜信号转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克隆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MdGPA1,并在烟草中过量表达MdGPA1,对其进行生物学功能鉴定和生理指标分析,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响应环境因子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嘎拉’苹果(Malus×domestica‘Royal Gala’)为研究试材,利用同源序列比对和PCR技术,克隆获得MdGPA1。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磊  韩志成  王晨  杨万风  钱国良  胡白石  刘凤权  
根据黄单胞菌hisF基因的同源性设计简并引物,采用PCR方法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pv.oryzae,Xoo)中克隆了hisF同源基因,命名为hisFXoo。NCBI网站蛋白质保守结构域搜索表明,HisFXoo属于组氨酸生物合成蛋白家族的一员,具有与其他HisF蛋白相似的结构。序列比较显示,该基因在黄单胞菌中是相对保守的。同源性搜索比较显示,与水稻条斑病菌(X.oryzaepv.oryzicola,Xooc)的hisF(登录号:DQ372107)同源性高达98%。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hisFXoo的插入突变体,在NA+Amp平板上筛选后,并且经过PCR及S...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舒灿伟  曹琦琦  赵美  江绍锋  周而勋  
为了揭示立枯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差异,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了立枯丝核菌8个融合群共13个菌株的G蛋白β亚基基因,并进行分子进化分析。序列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融合群的立枯丝核菌的G蛋白β亚基基因的内含子和开放阅读框数目一致,编码氨基酸均为347个。但氨基酸序列存在14个位点的突变。同源性分析表明,立枯丝核菌各个融合群G蛋白β亚基基因之间的同源性较高,同一亚群的菌株同源性达到100%,不同融合群之间存在差异。分子进化分析表明,不同物种的G蛋白β亚基基因在进化上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不同融合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司贺龙  佟亚萌  郝志敏  李志勇  王楠  董志平  董金皋  
旨在获得粟弯孢霉叶斑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明确其表达模式,为阐明该基因对粟弯孢霉叶斑病菌致病性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运用SMART RACE RT-PCR技术,克隆粟弯孢霉叶斑病菌G蛋白β亚基基因ClGβ全长cDNA序列,以q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粟弯孢霉叶斑病菌不同生长时间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lGβ基因cDNA编码区为1 056 bp,DNA包含4个内含子和5个外显子,编码351个氨基酸。该基因的cDNA序列在GenBank中注册的登录号为JQ768316。qRT-PCR结果表明,Gβ基因在菌株生长过程中表现出前期表达量较低而后期表达量明显升高的趋势。构建了pET28(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博文   赵丽雯   徐璐   李盼   曾凡力   孟亚南   董金皋  
【目的】Cks1(cyclin-dependent kinase subunit 1)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复合体CDK(cyclin-dependent kinase)的结构亚基,是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的关键基因。论文旨在鉴定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StCks1,分析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过程中StCks1表达量差异及其互作蛋白,为进一步研究StCks1在附着胞发育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通过对玉米大斑病菌野生型菌株01-23全基因组数据分析,获取StCks1蛋白序列;利用软件MEGA 5.0和在线数据库Pfam、SMART对酿酒酵母、裂殖酵母和拟南芥等物种Cks1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和保守结构域分析;收集玉米大斑病菌附着胞发育不同时期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以及表达量分析。利用原核诱导表达系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6p-3-StCks1,并转化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对重组蛋白GST-StCks1诱导表达纯化;通过GST pull-down、Western blot技术和酵母双杂交试验,鉴定StCks1的互作蛋白。【结果】玉米大斑病菌全基因组中鉴定到唯一StCks1蛋白编码基因,该蛋白由130个氨基酸组成;其三级结构主要由4股β折叠和3个α螺旋构成,含有HxPEPH(His-anyPro-Glu-Pro-His)保守位点和Cks保守结构域;通过转录组测序和表达量分析发现,StCks1在附着胞发育不同时期表达量显著上调;重组蛋白GST-StCks1在1 mmol·L-1 IPTG,30℃诱导2 h可获得大量可溶性蛋白;通过GST pull-down技术获取大量互作蛋白并进行质谱鉴定,通过Western blot和酵母双杂交试验,验证StCks1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存在互作。【结论】玉米大斑病菌中含有唯一的StCks1,通过与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互作调控附着胞的发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晓茜  刘至治  李思发  唐文乔  杨金权  
为了解团头鲂MHCⅠ类基因的结构,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首次成功克隆了团头鲂"浦江Ⅰ号"F0基础群体及选育F8世代的MHCⅠ类基因,共获得3条cDNA全长序列。序列全长为2 040~2 079 bp,含有87~102 bp的5'-UTR,1 035~1 044 bp的编码区(包括信号肽,alpha 1、alpha 2和alpha 3三个结构域,跨膜区和胞质区)及911~946 bp的3'-UTR区,分别编码347、344个氨基酸。F8世代序列的核苷酸/氨基酸的同源性很高,为89.0%/93.0%,而与F0世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伟  江翱  吴辉  
通过同源克隆,结合RACE技术,从黄鳝肝脏c DNA中分离得到了MHC Iα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结果表明:黄鳝MHC Iα基因c DNA全长1 731 bp,5′UTR长78 bp,3′UTR长600 bp,编码1条350个氨基酸的多肽;与其他鱼类不同,黄鳝Iα基因只具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二级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MHC Iα基因的典型特征和保守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黄鳝MHC Iα基因在不同组织中表达量的差别较大;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ia)感染可显著影响黄鳝肝脏、肾脏和脾脏MHC Iα基因的表达。对42个个体MHC Iα基因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嵩娟  陶蓉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嵩娟  陶蓉  何俊  刘裕强  万建民  
[目的]克隆并解析水稻叶片融合基因LF1(Leaf Fusion 1)的功能,为阐明水稻叶片发育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lf1为水稻品种‘02428’组织培养获得的叶片融合突变体。利用水稻叶片融合突变体lf1与籼稻品种‘N22’构建遗传分离群体,精细定位lf1;结合突变体重测序分析确定候选基因,经基因敲除克隆LF1;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模式和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结果]从lf1/N22的F_(2)群体中,挑选10株突变个体和10株正常个体,将lf1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InDel6-6和RM30标记之间;进一步利用256株极端个体,经加密标记,最终将lf1精细定位在标记InDel6-6和RM6818之间约3.2 Mb区间内;通过对野生型‘02428’和lf1进行重测序分析,发现‘02428’与lf1在定位区间的9个基因存在差异,其中6个为转座子基因,1个为表达蛋白基因,1个为假定蛋白基因,1个为NAC转录因子基因Os06g0344900。与野生型‘02428’相比,lf1中Os06g0344900第1外显子存在1个33 bp的缺失,导致11个氨基酸的缺失,据此将该基因确定为LF1的候选基因。利用CRISPR/Cas9技术,获得4个不同类型的敲除株系,均表现出突变体的表型。上述结果表明,Os06g0344900即为目的基因LF1。qRT-PCR分析表明,LF1呈现组成型表达,且在幼穗中表达量最高。亚细胞定位显示LF1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水稻突变体lf1的叶片融合性状由6号染色体的Os06g0344900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的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为解析水稻叶片的发育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曼  郑佩晶  怀宝玉  李丹  康振生  刘杰  
【目的】研究小麦条锈菌果胶酶基因PsPL1的功能,确定其在小麦条锈菌侵染过程中的作用,为揭示小麦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RACE技术扩增PsPL1基因全长,通过qRT-PCR对PsPL1的表达特征进行分析,并在酵母系统中验证其编码蛋白信号肽的分泌功能,最后通过HIGs技术沉默PsPL1基因,确定其在条锈菌侵染小麦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克隆得到PsPL1基因全长,其ORF长471bP,编码157个氨基酸;经预测PsPL1蛋白包含一个果胶酶保守结构域,N端含有一段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序列;经酵母系统验证,确定PsPL1蛋白信号肽具有分泌功能;qRT-PCR分析发现,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