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5)
- 2023(7026)
- 2022(5302)
- 2021(4812)
- 2020(3955)
- 2019(8502)
- 2018(8868)
- 2017(15936)
- 2016(9344)
- 2015(10826)
- 2014(11301)
- 2013(10381)
- 2012(9666)
- 2011(8536)
- 2010(8711)
- 2009(8214)
- 2008(8367)
- 2007(7921)
- 2006(7094)
- 2005(6588)
- 学科
- 济(32500)
- 经济(32449)
- 管理(24781)
- 业(21339)
- 企(16972)
- 企业(16972)
- 中国(12688)
- 农(11647)
- 学(10635)
- 方法(9870)
- 制(9536)
- 业经(9160)
- 体(8401)
- 财(8135)
- 数学(7564)
- 理论(7541)
- 农业(7371)
- 数学方法(7361)
- 地方(7201)
- 银(6804)
- 银行(6774)
- 行(6508)
- 融(6264)
- 金融(6256)
- 发(6232)
- 教育(6108)
- 策(5409)
- 体制(5374)
- 发展(5254)
- 展(5236)
- 机构
- 大学(134263)
- 学院(134051)
- 研究(51264)
- 济(45296)
- 经济(43955)
- 管理(42662)
- 中国(38111)
- 理学(35462)
- 科学(35213)
- 理学院(34975)
- 管理学(33879)
- 管理学院(33671)
- 农(32519)
- 京(30591)
- 所(28177)
- 农业(25716)
- 研究所(25659)
- 业大(24475)
- 中心(23135)
- 江(22813)
- 财(22544)
- 范(19275)
- 北京(19160)
- 师范(18938)
- 技术(18711)
- 省(18592)
- 院(18440)
- 州(17970)
- 财经(16951)
- 农业大学(16355)
- 基金
- 项目(87271)
- 科学(65935)
- 研究(60742)
- 基金(60032)
- 家(55030)
- 国家(54541)
- 科学基金(44185)
- 省(35876)
- 社会(35610)
- 社会科(33391)
- 社会科学(33382)
- 基金项目(30748)
- 划(30184)
- 自然(29143)
- 自然科(28509)
- 自然科学(28493)
- 教育(28387)
- 自然科学基金(27925)
- 编号(25350)
- 资助(24504)
- 成果(22240)
- 重点(20460)
- 发(19086)
- 课题(18974)
- 计划(17765)
- 部(17669)
- 创(17267)
- 科研(16575)
- 科技(16554)
- 创新(16259)
共检索到215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仇农学 王宏 李艳 郝少莉
通过研究苹果渣多酚(APPs)的还原能力、羟基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的抑制作用,对苹果渣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并与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苹果渣中多酚还原能力高于BHT和TBHQ;对.OH和DPPH.的半数清除率(IC50)分别为522.4和15.8 mg.L-1;对Fe2+诱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小于BHT和TBHQ,IC50为126.4 mg.L-1;对β-胡萝卜素/亚油酸自氧化体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
关键词:
植物学 苹果渣 多酚物质 体外抗氧化活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琛 蔺蓓蓓 苏鹏超 周天华 张小莺 郑红星 田慧玲 冯振斌 刘祥
[目的]比较4个不同产地红天麻的多酚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为天麻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4个产地(陕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的红天麻为原料,提取红天麻中的游离酚和结合酚,采用FolinCiocaileu比色法测定总多酚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ILC)分析其多酚组成。通过测定红天麻多酚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林-6-磺酸)二胺盐(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4个产地红天麻的游离酚含量为371.57~442.62μg/g,结合酚含量为65.34~83.10μg/g,游离酚含量占总多酚的84.3%以上,约为结合酚的5.4倍。4个产地红天麻总多酚含量为436.91~525.72μg/g,总多酚平均含量为486.27μg/g,其中陕西汉中红天麻总多酚含量最高。4个产地红天麻中主要多酚组分为荭草素、表儿茶素、咖啡酸、肉桂酸、对羟基苯甲酸。体外抗氧化结果显示,4个产地红天麻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相同质量浓度结合酚的抗氧化活性高于游离酚。清除DPPH自由基的IC_(50)(达到50%抑制效果时的质量浓度)为1.35~9.62 mg/mL,清除羟自由基的IC_(50)为2.65~28.58 m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为1.01~7.11 mg/mL。抗氧化活性综合(APC)指数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红天麻游离酚的APC指数均明显低于结合酚,其中贵州大方红天麻结合酚的APC指数最高,为96.04%,抗氧化活性最强;陕西汉中红天麻结合酚的APC指数为74.91%,抗氧化活性次之。[结论]4个产地红天麻多酚组成均较为丰富,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关键词:
红天麻 多酚 抗氧化活性 超高效液相色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承慧 王群 刘牧
红松、油松和樟子松3种松科植物的松针为实验原料,以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和总还原能力为指标,评价3种松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VC进行比较,通过测定松针中多酚含量、原花青素含量和黄酮含量,分析抗氧化活性与其3种酚类物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樟子松多酚抗氧化能力较红松和油松多酚低,红松多酚对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最好,清除率最高可达94.52%,IC50值为4.44μg/m L,油松多酚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好,清除率可达84.08%,IC50值为37.07μg/m L,油松多酚总还原能力最好,EC50值为93.06μg/m L。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酚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
关键词:
红松 油松 樟子松 松多酚 抗氧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娴 甘瑾 张雯雯 侯彬 张弘 冯颖
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是大戟科(Euphorbiaceae)叶下珠属(Phyllanthus)植物,其果鲜食酸而微涩,回味甘甜,故名余甘,又名滇橄榄、油柑子、庵摩勒等。全世界约有17个国家的传统药物体系中使用余甘子,在我国的中药、藏药等均有应用,作为一味重要的传统民族药,已被载入多版《中国药典》[1]。余甘子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等药用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斌 萨茹丽 张月梅 达来宝力格 宋越 宋爱军 陈伟 卢岩 刘敏 杨英 赵世华
通过研究蓝刺头粗多糖及其洗脱纯化组分蓝刺头多糖A、B、C的体外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初步确定蓝刺头多糖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添加浓度相同时,蓝刺头粗多糖的总还原能力以及清除DPPH有机自由基能力最强,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A,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B、C。当添加浓度为0.1~0.3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但差异不显著;当添加浓度为0.4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略高于蓝刺头多糖A,蓝刺头多糖A略高于蓝刺头多糖B,三者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蓝刺头多糖C,当添加浓度为0.5 mg/m L时,蓝刺头粗多糖清除羟基自由基的能力显著高于蓝刺...
关键词:
蓝刺头 多糖 抗氧化活性 抗菌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雨鹤 康大成 周光宏 张万刚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分离自金华火腿中发酵乳杆菌Y4和Y4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制备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发酵上清液和菌悬液,以维生素C为阳性对照,通过测定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率和氧自由基清除活性来评价2株发酵乳杆菌Y4、Y41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并通过测定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探讨发酵乳杆菌的抗氧化机制。[结果]2株发酵乳杆菌的无细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O
关键词:
发酵乳杆菌 抗氧化 自由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军德 侯静 杨逸 王鹤
为研究富硒与未富硒的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菌丝体和子实体水浸提液在不同的体外抗氧化体系中的抗氧化作用的差别,分别用Fenton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和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和还原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抗氧化体系中,提取物的浓度与抗氧化性均呈剂量效应关系。富硒子实体多糖的抗氧化能力最强,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是未富硒菌丝体的6倍;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在反应90s后与BHT持平,对邻苯三酚的自氧化抑制率仍维持在27%;在浓度为50 mg·mL-1,还原力A700可达到0.886。子实体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强于菌丝,富硒培养后的蛹虫草水浸提液抗氧化能...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凤丽 彭培植 李静茹 黄文琪 赵立娜
采用乙醇提取菌草灵芝,对菌草灵芝醇提物(JGEH)的体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JGEH含量为2 mg·mL~(-1)时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达到85.61%、80.25%、100.00%;JGEH含量为25~200μg·mL~(-1)时对巨噬细胞RAW264.7无毒副作用,可促进细胞增殖,且细胞增殖率高达121.71%;JGEH可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JGEH含量为25μg·mL~(-1)时的细胞吞噬指数高达345.21%;在脂多糖(LPS)诱导的细胞炎症模型中,JGEH表现出较强的抗炎活性,JGEH含量为25~200μg·mL~(-1)时可降低细胞中NO的释放量;JGEH可降低巨噬细胞中炎症相关因子基因的表达,降低细胞炎症反应.综上可知,JGEH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和免疫活性.
关键词:
菌草灵芝 醇提物 抗氧化 免疫活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高翔 董娟娥 马希汉 行冰玉 张靖一 雷鸣
以杜仲雄花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萃取相、乙酸乙酯萃取相、正丁醇萃取相和水相(萃余相)为研究对象,在测定各相总酚含量的基础上,选用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抗脂质过氧化活性4项指标评价杜仲雄花各萃取(余)相的抗氧化活性,并与抗氧化剂BHT和V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杜仲雄花中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其中乙酸乙酯相(393.47mg·g-1)和正丁醇相(287.33mg·g-1)中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石油醚相(105.42mg·g-1)和水相(114.74mg·g-1),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5%和80.32%,接近于BHT和VC;正丁醇相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较高(80.47...
关键词:
杜仲 杜仲雄花 总酚 抗氧化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文姣 冯武 黄文 边银丙 陈加平 申莉莉
从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BYB-08液体发酵液中提取胞外多糖并纯化,测定蛹虫草胞外多糖粗品(exopolysaccharides,EPS)和纯化品(EPS-1)清除DPPH、·OH、O2-·以及螯合Fe2+的能力和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EPS和EPS-1对DPPH、·OH、O2-·都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以及螯合Fe2+的能力和总还原能力,且其抗氧化效果与多糖质量浓度呈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当多糖质量浓度为10mg/mL时,EPS和EPS-1对DPP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96.07%、95.51%,对·OH的清除率分别达到74.00%、68.39%,对O2-·的清除率分别达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志西 李元瑞 葛蕾 司翔宇
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苹果渣多酚化合物提取的优化工艺条件,并对提取物的抗氧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影响显著,其优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超声功率225W,提取时间20min。苹果渣多酚提取物对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苹果渣多酚提取物对清除羟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均有较强的作用,清除率和抑制率分别达到91.1%和93.4%。
关键词:
苹果渣 超声提取 多酚 抗氧化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玲 唐德强 王佳佳 尚云青 刘铭琳 林烨
【目的】比较铁皮石斛原球茎多糖与野生铁皮石斛多糖的抗菌及体外抗氧化活性,为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物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供试菌,用抑菌圈法测定2种铁皮石斛多糖对目标菌的抗菌活性;分别用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结合分光光度法检测2种铁皮石斛多糖清除·oh、o-·2和dpph·及抗脂质过氧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蓓 常化松 苏松坤 孙丽萍 王凯
【目的】无刺蜂(stingless bees)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重要的授粉昆虫之一,以尾部无蛰针为典型特征,其蜂胶采集量较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更多,然而其蜂胶活性研究却相对匮乏。本文以来源于马来西亚无刺蜂(Heterotrigona itama)采集蜂胶的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H. itama propolis,EEHI)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其体外抗氧化和抗炎活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硝酸铝法测定EEHI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并采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EEHI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EEHI对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在保证EEHI对细胞无细胞毒性作用基础上,分别采用Griess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评估EEHI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炎症介质一氧化氮(NO)释放量的影响以及其对炎症因子(IL-1β、IL-10和INOS)和抗氧化基因(HO-1)信使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以NF-κB炎症信号通路为切入点,研究EEHI对LPS诱导巨噬细胞中p-IκΒα和IκΒα蛋白表达以及NF-κB-p65蛋白移位的影响,从而探究EEHI潜在的抗炎机理。【结果】EEHI中总酚酸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54.70 mg GAE·g~(-1)和116.20 mg QE·g~(-1);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IC50值分别为275.60和284.00μg·mL-1。EEHI对RAW 264.7细胞的安全浓度为0—40μg·mL-1。在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中,相对于LPS刺激组,0—40μg·mL-1的EEHI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地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中NO的释放量,且降低了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10和INOS的基因表达量,并增强了抗氧化基因HO-1的表达。进一步研究发现,0—40μg·mL-1的EEHI以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了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IκΒα蛋白的磷酸化,且40μg·mL-1的EEHI显著降低了NF-κB-p65蛋白的核移位现象,因此推测EEHI可能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发挥了体外抗炎活性。【结论】无刺蜂蜂胶乙醇提取物中含有大量多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抗氧化效果,极具开发利用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胡润锋 李浚哲 李鹏飞 周军 李湘洲
【目的】优化硒化桑叶多糖的制备工艺,获得抗氧化活性更高的硒化桑叶多糖。【方法】以硒含量为指标,利用HNO_3-Na_2SeO_3法对桑叶多糖(MLP)进行硒化修饰制备硒化桑叶多糖(MLP-Se),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Na_2SeO_3与MLP的质量比、HNO_3体积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制备的MLP-Se中硒含量的影响,进一步利用响应面法优化MLP-Se的制备工艺。对MLP和MLP-Se进行扫描电镜-能谱(SEM-EDS)分析、凝胶色谱(GPC)分析、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究硒化改性对桑叶多糖结构的影响,最后还研究了MLP和MLP-Se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制备MLP-Se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7 h、反应温度85℃、HNO_3体积分数0.54%、Na_2SeO_3与MLP的质量比1.27,此条件下制备的MLP-Se中硒含量为3.147 mg·g~(-1),建立的响应面模型可用于分析预测MLP-Se的制备;SEM-EDS分析表明硒化修饰改变了MLP的表观形貌且MLP-Se中存在硒元素;GPC分析表明MLP和MLP-Se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2.099×10~3和2.385×10~3 k Da,硒化修饰增大了MLP的分子量;硒化修饰后桑叶多糖的粒径减小,zeta电位绝对值增大,硒化修饰提高了MLP在溶液体系中稳定性;FT-IR分析表明MLP已被成功硒化,且硒与多糖是通过C-O-Se和Se=O结合;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表明硒化修饰可以提高MLP的抗氧化能力,MLP-Se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分别为0.883和0.681 mg·g~(-1),明显低于MLP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IC_(50)值2.157和1.792 mg·g~(-1)(P<0.05)。【结论】硒化修饰可以改良MLP的理化性质,提高MLP的抗氧化能力,研究有利于桑叶多糖在功能性食品、保健品和药物等领域的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晓英 薛梅 樊汶樵 罗洁
【目的】探讨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蓝莓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蓝莓叶为试验材料,设置热风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真空冷冻干燥4种干燥处理,分别采用福林酚和亚硝酸盐比色法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各样品的总酚、总黄酮、绿原酸和芦丁含量,采用亚铁还原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各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样品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4种干燥方式对蓝莓叶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多酚类组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真空冷冻干燥蓝莓叶中酚类物质含量最高,总酚(55.7 mg GAE·g~(-1) DW)、总黄酮(104.8 mg RE·g~(-1) DW)两者含量为微波干燥方式的1.2倍左右,真空和热风干燥方式的3倍左右;多酚单体绿原酸(38.3 mg·g~(-1))、芦丁(10.2 mg·g~(-1))两者含量是微波干燥方式的1.5倍左右,热风和真空干燥方式的2—6倍。不同干燥方式对蓝莓叶的抗氧化活性影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芦丁外,其他酚类物质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均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真空冷冻干燥能较好地保留蓝莓叶中的多酚类物质,且具备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微波干燥的效果略低于真空冷冻干燥,生产上可根据样品处理量的大小和具体情况选择干燥方式。
关键词:
蓝莓叶 干燥方式 酚类物质 抗氧化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