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2)
2023(1602)
2022(1539)
2021(1375)
2020(1194)
2019(2871)
2018(2734)
2017(5035)
2016(3080)
2015(3464)
2014(3626)
2013(3631)
2012(3337)
2011(3087)
2010(3202)
2009(2735)
2008(2682)
2007(2402)
2006(2082)
2005(1783)
作者
(10688)
(9011)
(8779)
(8323)
(5525)
(4665)
(4139)
(3758)
(3381)
(3246)
(3097)
(3033)
(2969)
(2943)
(2895)
(2814)
(2699)
(2590)
(2521)
(2483)
(2395)
(2278)
(2275)
(2098)
(2066)
(2016)
(1997)
(1972)
(1946)
(1927)
学科
(11433)
经济(11428)
管理(8063)
(7576)
(6320)
企业(6320)
方法(6116)
数学(5528)
数学方法(5423)
(3120)
(2899)
中国(2661)
(2544)
地方(2533)
农业(2228)
业经(2156)
(2051)
(1921)
贸易(1921)
环境(1879)
(1850)
(1795)
技术(1748)
(1743)
(1730)
财务(1716)
财务管理(1710)
理论(1628)
企业财务(1609)
(1552)
机构
大学(45021)
学院(44354)
研究(17467)
管理(16481)
(15154)
经济(14741)
理学(14058)
理学院(13880)
管理学(13549)
管理学院(13479)
科学(12915)
(12389)
中国(11737)
(10250)
(10156)
农业(9826)
业大(9783)
研究所(9535)
中心(7672)
(7122)
(6819)
(6339)
农业大学(6333)
北京(6282)
(6181)
(5955)
师范(5856)
科学院(5856)
技术(5710)
(5453)
基金
项目(32293)
科学(23848)
基金(21629)
研究(20614)
(20371)
国家(20208)
科学基金(15969)
(14104)
(12071)
社会(11884)
自然(11283)
社会科(11240)
社会科学(11231)
基金项目(11214)
自然科(11025)
自然科学(11020)
自然科学基金(10788)
资助(9578)
教育(9319)
计划(7958)
科技(7902)
编号(7758)
重点(7711)
(6982)
(6866)
(6427)
科研(6398)
成果(6246)
(6229)
课题(6189)
期刊
(16344)
经济(16344)
学报(11034)
研究(10990)
(10943)
中国(10061)
科学(8894)
农业(7678)
大学(7467)
学学(7076)
管理(5363)
(5226)
(4771)
教育(4434)
技术(4410)
业大(3306)
统计(3184)
科技(3022)
资源(2997)
(2987)
(2983)
农业大学(2819)
决策(2810)
技术经济(2741)
中国农业(2584)
(2395)
金融(2395)
业经(2355)
林业(2349)
财经(2193)
共检索到65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蒋小兵  王亚杰  杨惠娟  高滋艺  张伯虎  杨亚州  赵政阳  
【目的】研究苹果果实品质性状仪器测定值与感官评价的定性定量关系,建立简便易行、客观准确的果实品质评价方法,为苹果新品种选育研究中杂种后代果实品质的分析和评价奠定基础。【方法】以‘富士’ב粉红女士’、‘秦冠’ב富士’、‘富士’ב嘎拉’3个杂交组合的481株杂交后代为试材,用仪器测定果实的果皮色差、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以专业人员对果实表色、质地、风味3个感官性状进行主观评判,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二者的定性定量关系,初步建立苹果果实品质的量化评价方法。【结果】果实性状的感官评价与仪器测定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建立了表色、质地、风味分别与仪器测定指标色差、硬度、可滴定酸和固酸比...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晓六  刘佳  赵红霞  王晶  罗乐  潘会堂  张启翔  
以现代月季品种(2n=4x=28)为母本,玫瑰品种(2n=2x=14)为父本设4个组合进行杂交,获得杂交后代13个。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以及SSR分子标记对其中的7个杂交后代进行了杂种鉴定。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多具备父母本的中间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均表明7个杂交后代为三倍体(2n=3x=21),核型特征多介于父母本之间,以1A型为主;11对SSR引物扩增结果发现7个杂交后代均含有父母本的特异性条带。从形态学、细胞学和分子标记数据证明杂交后代整合了现代月季和玫瑰的遗传物质和表型特征,确定为真杂种,为利用玫瑰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本研究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郭凯丽   刘娟   余小梅   杨盛  
【目的】探究不同梨杂交组合F1代果实主要性状的遗传倾向,为梨新品种的选育和杂交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玉露香梨×晋蜜梨、库尔勒香梨×晋蜜梨和库尔勒香梨×黄冠梨杂交群体为试材,测定成熟期果实单果质量、果柄粗度和长度、果实纵径和横径、果心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和果皮色泽等性状,计算其果形指数和果心大小,并分析3个杂交组合上述数量性状的相关性,对其F1代果实主要性状进行遗传倾向分析。【结果】玉露香梨×晋蜜梨、库尔勒香梨×晋蜜梨和库尔勒香梨×黄冠梨3个杂交组合F1代单果质量均值分别为293.69,136.02和153.85 g,变异程度均较低,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29.29%,73.43%和61.65%,超高亲率分别为71.33%,1.96%和0.64%,超低亲率分别为23.33%,66.67%和48.72%;果柄粗度均值分别为0.26,0.26和0.27cm,变异程度在玉露香梨×晋蜜梨杂交组合中较低,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04.00%,108.33%和84.36%,超高亲率分别为10.00%,41.18%和2.56%,超低亲率分别为0.67%,5.88%和57.05%;果柄长度均值分别为4.30,4.18和3.38 cm,变异程度均较低,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09.69%,106.63%和99.41%,超高亲率分别为64.67%,58.82%和37.18%,超低亲率分别为23.33%,29.41%和6.41%;果形指数均值分别为0.95,1.03和0.96,变异程度均较低,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05.56%,110.75%和104.35%,超高亲率分别为58.67%,64.71%和28.85%,超低亲率分别为8.67%,0.98%和5.13%;果心大小均值分别为0.34,0.36和0.39,变异程度均较低,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13.33%,94.74%和92.86%,超高亲率分别为50.67%,3.92%和4.49%,超低亲率分别为14.00%,12.75%和14.74%;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值分别为12.90%,13.58%和12.79%,变异程度均较低,遗传传递力分别为94.16%,100.44%和95.31%,超高亲率分别为7.33%,18.63%和4.49%,超低亲率分别为34.00%,11.76%和30.13%;果实硬度均值分别为6.1,6.5和5.2 kg/cm2,变异程度均较低,遗传传递力分别为106.00%,115.25%和107.44%,超高亲率分别为50.67%,62.75%和50.00%,超低亲率分别为20.67%,0%和16.03%;3个杂交组合的果皮颜色总体上表现为黄绿色,在玉露香梨×晋蜜梨杂交组合中呈现出更偏黄的色泽。相关性分析表明,3个杂交组合中单果质量与果柄粗度、果实横径、果实纵径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心大小呈显著负相关;果柄粗度与果实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横径与果实纵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纵径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玉露香梨×晋蜜梨杂交组合中,单果质量、果柄长度、果形指数、果心大小、果实硬度为趋高亲遗传,果柄粗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趋中遗传;在库尔勒香梨×晋蜜梨杂交组合中,果柄粗度、果柄长度、果形指数、果实硬度为高亲遗传,单果质量表现为趋低亲遗传,果心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趋中遗传;在库尔勒香梨×黄冠梨杂交组合中,果实硬度为趋高亲遗传,单果质量、果柄粗度表现为趋低亲遗传,果柄长度、果形指数、果心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表现为趋中遗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春  梁思慧  陈正武  陈娟  李燕  乔大河  郭燕  张小琴  
【目的】探明黄色芽叶茶树新品种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的生化品质,为特异叶色茶树品种黄金芽的系统鉴定、本地化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111份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单株的没食子酸、咖啡碱、EGC、C、EC、EGCG、GCG、ECG和茶氨酸等生化性状,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生化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2个生化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47%~126.53%,平均为34.90%,GCG最大,没食子酸(82.91%)其次,咖啡碱最小;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983~2.088,平均为1.896,咖啡碱最大,酯型儿茶素(2.057)其次,没食子酸最小。12个生化性状相关性存在一定规律,儿茶素类指标间相关性较强,9个儿茶素类指标的36对相关系数中25对达极显著正相关,1对达显著正相关;咖啡碱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4、0.357、0.460和0.386;茶氨酸与咖啡碱、EC和非酯型儿茶素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2、-0.228和-0.190,与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82、-0.414、-0.402和-0.430。主成分分析提取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3.541%,第1主成分的决定生化因子包括酯型儿茶素、儿茶素总量、EGCG和ECG,是评价111份黄金芽后代生化性状优劣的关键;各材料主成分得分和排序表明,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生化性状较优,可作为优良株系开展后续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11份黄金芽后代可分为4类,第Ⅱ类主要生化特点为咖啡碱、EGCG、E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高,而茶氨酸含量较低;第Ⅳ类主要生化特点是咖啡碱、C、EGCG、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含量较低,茶氨酸含量较高;第Ⅰ类和第Ⅲ类介于二者之间。【结论】黄金芽自然杂交后代生化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结合主成分综合得分,筛选出HJY-F1-52、HJY-F1-82、HJY-F1-61和HJY-F1-46共4份生化性状表现较优的茶树种质,可进一步研究形成新品种,开发茶叶新产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宋想   王钟曼   张秋玲   魏媛媛   赵小刚   刘波   戴思兰  
【目的】建立早花露地小菊综合评价体系,筛选出花期为9月中旬至10月中旬、花色接近纯正红色或黄色、花型和株型等综合表现优异的株系,丰富华北地区早秋节庆用花。为进一步培育早花露地小菊新品种提供育种材料和选择方法。【方法】以露地小菊3个早花亲本和1个重瓣性高且花色鲜艳亲本及其25个经田间初选的杂交后代无性株系为供试材料,划分花色、花期、花型、株型和叶型5个层次,从观测的30个原始性状中筛选出18个关键性状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及K-Means聚类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开展杂种株系的综合筛选。【结果】以早花、花型圆整丰满、红黄两种花色稳定为育种目标确定了层次分析法各性状的权重值,其中初花期起始时间(0.1817)权重值最大,其次是花色稳定性(0.1695)、盛花期单株着花数量(0.1383)、开花持续时间(0.1301),再次是花色适宜度(0.0565)、盛花期着花整齐度(0.0565)、花序直径(0.0539)、舌状花数量(0.0574)。通过K-Means聚类分析法将29份材料划分为3个等级,Ⅰ级10个(34.38%),Ⅱ级11个(37.93%),Ⅲ级8个(27.59%);杂交子代性状分离广泛,花色、花型和株型均出现了超亲性状,但花期仍以2个早花亲本初花期最早,符合前人研究认为花期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因此,早花露地小菊育种仍需筛选更多亲本,增加可早秋使用的露地小菊资源。【结论】本评价方法综合各类评价体系优势,以数量化结果充分表征田间观测的性状特征,以育种目标为导向进行层次分析赋值评价,为综合评价和筛选早花露地小菊优良品种提供了量化方法。建立的评价体系可以很好地对早花露地小菊进行评价与筛选,为后期早花露地小菊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一种可靠方法,有助于提高后代优良种质筛选效率。最终筛选出10个观赏性状优良的早花露地小菊株系,可作为新品种或新品系应用,也可作为育种材料。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嘉云  刘少谋  邓祖湖  杨川毓  廖振阳  符成  黄忠兴  黄永吉  林彦铨  陈如凯  
本研究以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花叶病毒和黑穗病菌,人工水分胁迫,初步评价甘蔗和斑茅杂交后代的抗花叶病、抗黑穗病和抗旱性表现.结果表明:不同的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抗黑穗病、抗花叶病和抗旱表现分离.初步评价出了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BC1YCE01-134和YCE01-116,其对花叶病和黑穗病表现"0"感染率且抗旱性生理指标良好,有望成为供甘蔗育种利用的高抗的抗源亲本.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钰滢  周璇  徐庭亮  常征  易星湾  高华北  赵红霞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潘会堂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现代月季品种‘赞歌’(2n=4x=28)和野蔷薇变种粉团蔷薇(2n=2x=14)的杂交后代群体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材料基础。【方法】以现代月季品种‘赞歌’×粉团蔷薇的91株杂交后代为材料,综合利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倍性检测、核型分析和SSR标记对杂交后代进行杂种鉴定和评价,并分析了不同方法对蔷薇属杂交后代鉴定的效率。【结果】杂交后代的表型参数多介于两亲本之间,变异系数为19.71%~67.13%,变异广泛;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91个杂交后代中有70个三倍体(2n=3x=21),18个四倍体,1个六倍体(2n=6x=42),2个不能确定倍性;对21个流式细胞仪检测为非三倍体的后代和3个连续开花的三倍体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8个后代的分析结果与细胞流式仪倍性检测结果一致,确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倍性的准确率为93.41%;从2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7对多态性引物对2个四倍体和1个六倍体后代进行扩增,结果显示2个四倍体的杂交后代为假杂种,六倍体后代为真杂种。【结论】在鉴定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杂交后代时,核型分析和SSR标记法比形态学观察和流式细胞术更准确。本研究获得的三倍体杂交后代为利用野蔷薇改良现代月季品种提供了新的种质材料。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洪伟  康向阳  张正海  王君  蔡肖  
为探讨胡杨与杨属其他派树种远缘杂交的可行性,该研究以小青杨为母本、胡杨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杂交,发现胡杨花粉能够在小青杨雌蕊柱头上萌发,并最终获得了6株杂交后代。杂种幼苗的生长势强弱差异明显,其叶片均为披针形,与父本胡杨幼苗以及萌条的叶形相似;在SSR标记初步鉴定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相应的统计分析,证明父本与母本对子代遗传物质的贡献是等同的,杂交后代是胡杨与小青杨杂交的真杂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莉  刘玉  吴雪  王晨  何静娟  岳静宇  雷家军  
红花草莓是新兴的观赏兼食用的园艺植物,具较高的观赏价值。红花草莓在花色、果实品质等方面的育种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目前育成的红花草莓品种很少,且花色较单一(主要集中在粉色),果实品质较差。红花草莓不同花色之间的杂交,其后代花色和果实性状方面研究鲜见报道。以红花草莓品种粉佳人(花粉色)与俏佳人(花深粉色)为亲本进行正反交,调查杂交后代花色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粉佳人×俏佳人和俏佳人×粉佳人这2个组合的杂交结实率分别为9.85%和9.09%,播种出苗率分别为20.80%和2.64%;杂交后代花色分离明显,出现了红色、深粉色、粉色、浅粉色和白色。获得了花色艳丽的新种质,个别株系花色出现花瓣基部色深的性状。有42株后代在花大小、单序花朵数等性状明显优于亲本;杂交后代果实形状多数为圆锥形,还有楔形、短圆锥形、长圆锥形、圆形及带果颈等形状,果实大小差异明显,单果重为5.2~22.9g。杂交后代果实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1%~12.5%,可滴定酸为0.2%~1.5%,维生素C含量为17.3~116.2mg·100g-1。从2个正反交后代248株杂种中,筛选出了6个果实较大、花色红艳的株系,其中5-21,5-56,6-1,6-57均为红色株系,花色深而艳丽,可用于观赏或用于培育红花草莓红色品种的亲本;优系5-17和5-39则果实较大、芳香,花深粉红色,适于观赏和鲜食。本研究选育出的不同花色优系尤其是红色种质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英俊  范名宇  徐海  刘春香  张佳  江奕君  杨莉  李茂柏  陈温福  徐正进  
采用粳稻秋光(程氏指数22)和籼稻七山占(程氏指数7)正反交,分别在华南籼稻区广东(N23°08',E113°14')、西南籼稻区四川(N31°07',E104°22')、长江中下游籼粳交错区上海(N31°14',E121°29')和东北粳稻区辽宁(N41°48',E123°25')同时构建重组自交系(RIL),测定不同生态区RIL程氏指数、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性状,分析籼粳稻杂交后代碾磨品质和外观品质差异及其与生态条件、籼粳属性及稻谷粒形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生态区RIL大部分株系为中间类型(偏籼型或偏粳型),四川、广东、辽宁、上海中间类型比例依次为86.84%、81.45%、82.82%和7...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秋菊   崔学强   邓杰玲   黄昌艳   殷文忆   张自斌  
为获取性状优良的子代单株用于后续新品种培育和优质亲本的选配,采用iPBS与形态学双标记鉴定方法,对‘粉条纹’石斛(母本)与‘丹绒之星’石斛(父本)杂交组合进行遗传鉴定研究。结果表明:iPBS标记鉴定36个子代植株均为真杂种,在遗传距离0.71处,亲本及36个子代可分为3大类群,子代先与父本聚为一类再与母本聚合,两亲本与子代的遗传相似系数父本(0.686 1)>母本(0.510 5);形态学鉴定显示两亲本在各个性状上均存在较大差异,子代假鳞茎高度均值为25.48 cm,假鳞茎直径1.14 cm,叶片长度14.17 cm,叶片宽度3.45 cm,子代株型与叶型大小主要介于双亲间;子代花横径均值为4.96 cm,花纵径均值为5.75 cm,两者优于双亲的比例分别为16.67%和2.78%,多数子代植株花型较父母本偏小;在花部性状中,上萼宽、侧萼长宽和侧瓣长4个性状表现出一定超亲优势,唇瓣长和花梗数2个性状展现出较强的中亲优势,其余性状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衰退趋势;子代在花色遗传上以父本的白紫色系为主,并在双亲花色色谱基础上展现梯度变化。综上,iPBS分子标记可有效提高鉴定石斛兰杂种的效率,形态学标记鉴定有助于高效选育性状优良的子代个体,2种标记方法均可有效缩短石斛兰杂交育种进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飞  张庆文  孔杰  栾生  张发  
2003-2005年间,分5批收集不同批次进口的大菱鲆群体,从各群体中挑选性腺发育良好的个体,利用人工授精技术,通过不平衡巢式交配设计,构建了5种杂交组合,测试其杂交子一代生长性能,为培育优良的大菱鲆养殖新品种提供基础资料。5个杂交组合共生产31个家系,在初孵仔鱼第25天和第80天,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50尾,测定其体长、体重等性状值,计算各杂交组合和家系25~80d的绝对增重率,通过方差分析、聚类分析比较各组合、家系间的生长性能的差异,并对不同家系25d和80d的体长体重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组合25d、80d体重性状间存在较大变异,80d体重LSD多重比较显示丹麦与法国进口群体的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天俊  王英超  张坤婷  潘淑英  宋桂敏  王通  李振国  刘炳才  李秀红  
对3个不同绵羊类群(无角道塞特二代公羊、杜泊一代公羊、杜泊二代公羊)共8个样本应用20个随机引物扩增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个随机引物中,有7个随机引物扩增出不同程度的清晰可辨的RAPD谱带,其中标记总数为35条,多态标记数为24条。共得到147条清晰的谱带。杜泊一代与杜泊二代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小,为0.080 9;杜泊一代与无角道塞特2个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为0.515 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秦艳杰  刘晓  张海滨  张国范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因此杂交育种过程中存在非目标配子污染的问题。本研究筛选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两个亲本及正反交两个F1子代群体各100个个体进行了分析。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后代等位基因均来源于双亲,不存在外源等位基因污染情况。卡方检验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分离比,即微卫星标记符合孟德尔遗传。其中对AIMS026扩增位点的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双亲互补型,没有出现自交后代基因型,即杂交过程中没有自身配子的污染。该研究证实了微卫星在海湾扇贝中分离的孟德尔遗传规律,同时验证了海湾扇贝杂交过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菊华  夏德全  杨弘  贺艳辉  吴婷婷  
通过测定美国奥利亚罗非鱼(Ao)、Ao(♀)×鳜(♂)的子代(As1)、埃及奥利亚罗非鱼(Eo)、Eo(♀)×鳜(♂)的子代(Es1)、As1(♀)×Ao(♂)的所谓"回交"子代(As2)、Es1的兄妹交子代(Es2)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卡方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形态异同。可数性状卡方分析表明,这几组实验鱼可数性状无显著差异;形态和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除了As2与Ao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都有显著差异,其中As1和Es1与其它鱼的差异最大,Es2与其它鱼的差异其次;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判别效果极显著,判别准确率都在90%以上,判别准确率依次为Es1、As1、As2都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