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50)
- 2023(7878)
- 2022(6384)
- 2021(6235)
- 2020(4887)
- 2019(11003)
- 2018(10607)
- 2017(19064)
- 2016(10375)
- 2015(12033)
- 2014(11870)
- 2013(11695)
- 2012(11373)
- 2011(10428)
- 2010(10350)
- 2009(9673)
- 2008(9856)
- 2007(8795)
- 2006(7718)
- 2005(7203)
- 学科
- 济(47331)
- 经济(47286)
- 管理(24673)
- 业(22846)
- 方法(20201)
- 企(18290)
- 企业(18290)
- 中国(16977)
- 数学(16926)
- 数学方法(16661)
- 农(15252)
- 贸(11972)
- 贸易(11964)
- 易(11789)
- 业经(11739)
- 农业(10219)
- 财(10079)
- 学(9301)
- 制(8927)
- 发(7935)
- 理论(7836)
- 银(7567)
- 银行(7559)
- 地方(7558)
- 行(7354)
- 融(7157)
- 金融(7154)
- 和(6922)
- 关系(6858)
- 教育(6633)
- 机构
- 大学(157897)
- 学院(155011)
- 济(68137)
- 经济(66900)
- 研究(58645)
- 管理(53014)
- 中国(45835)
- 理学(45181)
- 理学院(44560)
- 管理学(43658)
- 管理学院(43362)
- 京(34941)
- 科学(33715)
- 财(30238)
- 所(29483)
- 研究所(26736)
- 中心(25808)
- 财经(24142)
- 农(23796)
- 经济学(22990)
- 范(22916)
- 北京(22866)
- 师范(22740)
- 经(22280)
- 江(21694)
- 院(20662)
- 经济学院(20650)
- 业大(19352)
- 师范大学(18563)
- 农业(18517)
- 基金
- 项目(97881)
- 科学(77058)
- 研究(73291)
- 基金(72569)
- 家(63644)
- 国家(63115)
- 科学基金(52923)
- 社会(48535)
- 社会科(45981)
- 社会科学(45973)
- 基金项目(36768)
- 省(33981)
- 教育(33682)
- 自然(31615)
- 自然科(30967)
- 自然科学(30959)
- 资助(30652)
- 自然科学基金(30443)
- 划(29916)
- 编号(28514)
- 成果(24991)
- 部(23269)
- 重点(22290)
- 中国(21710)
- 国家社会(21473)
- 发(21323)
- 教育部(20260)
- 课题(20191)
- 创(19641)
- 大学(19437)
共检索到2438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琼
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中华民族置于深重的危机时,中华民族的精英就开始向世界寻求古老中国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灵丹妙药,在当时涌现出一大批用英文写就的经典著述,幽默风趣的笔调与睿智流畅的语言将中国的道德精神、生活情趣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娓娓道来,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如林语堂的《My Country and My People》(1935)。20世纪40年代后期,费孝通先生应《世纪评论》之约,根据其在西南联大与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方李莉
在工业革命以前,中国是一个以乡村文明为主导的国家,那个时候的中国乡村是富足的。80年前,费孝通先生到他家乡的开弦弓村做考察,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他说:"历史上,江村的农民并不是全靠农田来维系生计的,他们有很发达的手工业,他们所生产的生丝和生丝原料,并不是为了自己用而是用来做外贸商品的。西方地理大发现以后,海运畅通,江村的土丝可以一直运到海外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致宁 乔芳琦
费孝通先生基于田间调研所著的《乡土社会》为我们阐释了中国基层社会的状态。费先生对于中国传统社会特点的分析是基于社会学"结构—功能"的视角,并结合了人类学"比较法"来进行研究。~([1])对于乡土社会的解读,既要注重费孝通全书的逻辑结构,即以乡土社会为核心、以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为内在和外在形式,又要理解乡土社会的明确概念。费先生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研究,既可以作为中国改革发展道路的借鉴,也是对中西方文化相互学习、融合的启发。
关键词:
乡土社会 差序格局 礼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占锋 蒋晓雨
“损蚀”本是一个物理性的概念,费孝通先生为其赋予了社会属性,认为“乡土损蚀”也是一种“社会损蚀”抑或“社会侵蚀”。民国时期,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乡村出现了乡土社会的侵蚀,直接造成乡村中人员的离乡与财富的流失,而返回的却是高利贷和地租的盘剥,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由此带来农工混合经济瓦解、城乡关系相克、双轨政治体系僵化、文化位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基于“侵蚀-重建”的分析框架,费孝通建构了加强土地根基变革、发展新型乡土工业、促进技术知识下乡、组建农民合作组织等反侵蚀方案,并且阐明了这些方案之间的内在涵义与逻辑关联。在乡村全面振兴的背景下,思考费孝通先生的“乡土复员论”有重要现实价值。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占锋 焦明娟
费孝通是我国社会学的翘楚,他在社会学本土化和重建社会学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乡村社会面临危机,费孝通以复兴乡土工业为中心,全面系统的探索了乡土重建的道路。当下我国已经启动乡村振兴战略,这要求改善城乡关系、优化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重视乡村文化建设,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发挥乡村精英带头作用。费孝通的思想具有深刻性和前瞻性,在当下梳理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仍旧可以为我国的乡村振兴提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
费孝通 乡土重建 乡村振兴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晨馨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关于中国社会里人际关系就如同石落水中荡起的圈圈涟漪的比喻堪称经典,以个体为中心的同心圆以及庞大的宗亲体系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复杂的关系网络,它作为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发展。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情感关系 正式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晓丹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英语教学目标,也是法语、德语等小语种的教学目标之一,究其原因,其可让学生在掌握英语词汇、语法、语感等基础知识上,了解甚至掌握英语使用国的用语习惯、文化习俗、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尽可能减少因文化障碍带的英语误译、英语交流摩擦。但受国家教育观念、教育体系、教育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英语教学,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学中贯彻的不全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齐静
英汉翻译是跨文化交际语境下的一大重要应用形式,英语翻译教学也始终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课程,在母语和目的语的翻译中,对比翻译是较为重要和常用的语言翻译方法,它通过对比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语言结构、表达方式、文化思维等的异同来实现英汉翻译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庄绎传编撰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是21世纪以来英语翻译教学研究成果中的重要教材,在英汉语言的对比和英翻翻译教学模式上提出了许多卓有价值的创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静
英语是当今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交际语言,而熟练地掌握和使用英语是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然而,单纯地掌握语言并不能保证交际目标的实现,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众多误解和矛盾冲突往往会阻碍人们的有效交际。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采用问卷调查法、课堂实验法、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经验总结等多种方法,分析语言范畴内的汉英文化差异以及文化价值模式的差异,进一步探索跨文化交际存在的障碍,在英语教学中找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式,以此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文化价值模式 对策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军红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 ,将各民族纳入“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而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使他们不仅能够掌握流利的英语口语 ,而且具备丰富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熟练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了语言与文化的联系 ,英语教学各个环节中文化内容的导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等问题 ,希望对英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玲
中国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种文化上的巨大差异又体现在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形式、内部系统和语用条件等方面。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就有必要实行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加强"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 英美文化差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翠玲 王强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传统应试性大学英语教育已经严重脱离社会需求,只注重语言能力而忽视文化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人才需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需求日益突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考虑到我国大学生西方文化知识薄弱的实际,通过语言、文化与交际三位一体关系研究,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层面了解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明确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成婧
跨文化交际课程是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对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冲突解决能力和外向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问卷调查和焦点访谈等方法对2003~2011年间教授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师和学习过该课程的在校学生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发现由于课程缺乏本土文化教学环节,很多大学生出现母语文化失语、文化身份不清的问题。通过改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养、教学方式等解决跨文化交际课程本土文化理论与实践不足的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